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日本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可分为Se型和Te型。Se型矿床产于沉积岩及火山岩中,而所有的Te型矿床则赋存于火山岩内。将这类矿床的地质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伴随浅成矿化活动地热系统的特点进行比较表明:(1)Se型和Te型矿床形成于同一地热系统的两个不同部位;(2)Te型矿床的形成比Se型更靠近热源;(3)在比酸式硫酸盐型更远离火山中央的矿化区形成Te型矿床;(4)火山成因的SO_2气体的影响及主岩的类型是造成矿液化学性质(氧活度、硫活度、pH值、硫同位素成分)不同的重要因素,它们对日本的Se型和Te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江思宏  聂凤军  张义  胡朋 《地学前缘》2004,11(2):401-411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的深入研究 ,包括对该类矿床的进一步分类、流体形成演化、成矿时代、与碱性岩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斑岩型及其他类型矿床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 ,高硫化型与低硫化型金矿床不仅在矿物组合上具有显著差别 ,而且在形成的构造背景、成矿机理等方面也明显不同。高硫化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和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 ,而低硫化型矿床主要产于张性或中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使得矿体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受其所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控制。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有关的碱性岩通常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即碱性岩具有异常高的氧逸度和富含挥发份。由于发现大量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斑岩型矿床之间密切伴生 ,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矿床学家的重视 ,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西天山阿希型金成矿系列及其成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晓玮  王永江 《中国地质》2002,29(2):203-207
西天山吐拉苏断陷盆地中广泛发育有多种类型与火山岩有关的金矿床,根据成矿特征、控矿因素和产出地质环境等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即低硫浅成熟液型金矿、斑岩型金矿和层控浅成热液改造型金矿。该3种类型的金矿是在相同的地质构造背景下和统一的流体场中形成的系列金矿组合-阿希型金矿系列。次一级的流体场和具体的构造环境决定了具体金矿类型的产出;其成矿时间和产出部位均表现出相应的规律性:低硫浅成热液型金矿形成于早石炭世,产出于火山机械的边缘断裂中;斑岩型和层控热液改造型金矿形成于中晚石炭世,分别产出于酸性斑岩体内部及其边缘断裂裂隙系统中和大哈拉军山组第二岩性段中。  相似文献   

4.
浅成低温热液金银多金属矿床矿化分带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70年代环太平洋地区发现大批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以来,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业已成为贵金属矿床和Cu、Pb、Zn等有色金属矿床的重要工业类型。文章依据主要工业组分对我国浅成低温热液Au、Ag多金属矿床进行了分类,并讨论了成矿系列及矿化分带特征,即按成矿深度浅成低温热液Au、Ag多金属矿床自下而上可分为:Au-Cu/Cu-Au矿床;Au/Au(Ag)矿床;Au-Ag矿床;Ag/Ag多金属矿床;Pb-Zn-Ag矿床。同时,根据我国浅成低温热液Au、Ag多金属矿床特征尝试性提出了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西藏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产于陆相林子宗群火山岩内,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具有热液脉型银铅锌矿体、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和独立银矿体"三位一体"的矿体组合形式.热液角砾岩作为矿区主要矿(化)体,目前尚未开展详细研究工作.文章以斯弄多矿区热液角砾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岩芯编录和岩相学研究,总结了不同类型热液...  相似文献   

6.
智利安第斯山,经过70年代晚期至80年代早期的勘探工作,证明它是一个重要的金成矿省.共有18个重要的金矿床,每个矿床金储量均>10t,总储量>1000t。矿床类型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型.还有一个与深成岩有关的脉状矿床和一个稍远的接触交代矿床。至少有一半以上金矿属斑岩系列。在富金或贫金的斑岩型矿化周围,  相似文献   

7.
已有的科研成果和勘查资料均显示,冀北地区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及部分金矿床具一定的分带性,铜钼多金属矿床多靠近岩体,形成斑岩型或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多呈热液脉状分布在岩体外围。两类矿床在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上均与酸性岩体关系密切,构成一个完整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以冀北地区勘查程度较高的蔡家营、贾家营、北岔沟门和小寺沟等大中型矿床为例,说明了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在冀北地区存在的普遍性。据此提出,应改变过去以单一脉状铅锌银矿为目标的勘查模式,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勘查模式代之,重新考虑和审视以前地质工作中忽略的含矿斑岩体或脉状浅成热液多金属矿床的外围及深部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是重要的金矿类型,近年来对该类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岩浆背景、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研究表明,该类矿床形成时代主要是中、新生代,其次为晚古生代;高硫化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和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而低硫化型矿床主要产于张性或中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使得成矿物质沉淀;蒸气冷却收缩模式合理地解释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共生关系,对指导找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岩浆热液系统中矿床类型、特征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元厚  毛景文 《地质学报》2009,83(3):399-425
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现今中国东部已知的岩浆热液系统中所出露斑岩型Cu-(Mo-Au)已基本上勘探完毕。如何寻找和发现深部及重新评价已勘探工作区矿床,这就需要勘探地质学家对产于各种构造环境中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形成的认知等知识。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在板块碰撞、以及造山后期拉伸环境下,与火成岩、次火山岩和火山岩有关的热液矿床类型、矿床特征和矿化样式等方面的认识和进展,包括岩浆热液系统、岩浆热液和天水热液混合系统,到主要为天水热液系统中的热液系统定义和类型、不同系统中的流体组成和性质、岩体类型和岩貌特征、以及深度和温度的变化,对流体、流体与围岩之间反应所形成的蚀变特征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在中国传统上称为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主要发现在中国东部,后来在北疆地区也有新的发现.根据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它们集中分布在3个带,并分属于3个成矿时期.它们包括:(1)新生代台湾东部岛弧带;(2)晚古生代北疆岛弧带;(3)中生代沿中朝克拉通北界的大陆边缘带;(4)中生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陆边缘带.绝大多数矿床是低硫化型的,只有3个是高硫化型的,另有1个是与碱性岩系有关的Au-Te型矿床.除了中国最大的金矿床金瓜石矿床外,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上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总的来说只有较小的经济重要性.在中国东部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总储量,与区内广泛分布的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十分巨大的体积极不相称.较古老的成矿年龄,中国东部的中生代和北疆的晚古生代,是中国大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根据中国的成矿条件和保存条件的分析,以及与美国西部和俄国东部的对比,提出了中国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潜力的一个初步评估.北疆可能有较大的寻找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潜在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学观察,以及矿床对比研究等手段,初步探讨了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和地质意义。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西段,矿体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透镜体状产于帕那组火山岩中,或产于火山岩与始新世闪长岩的接触部位。金银矿体由石英脉、蚀变岩和角砾岩组成。矿石具有角砾状、条带状和网脉状等热液型矿床典型构造。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碲银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和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玉髓、绿泥石、方解石等。围岩蚀变属于中、低温环境下的一套蚀变矿物组合,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具有从矿脉中心到围岩有绢英岩化到青磐岩化过渡分带,垂向上也有顶部伊利石、硅华、玉髓层,深部绿泥石、绢云母、微细粒石英-玉髓脉的分带。成矿流体显示出低温、低盐度的特点,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而金、银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通过矿床对比研究,初步确定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属于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该成因类型矿床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北祁连山与斑岩有关的碲金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车路沟金矿床是北祁连山发现的首例与斑岩有关的碲 -铋 -金型矿床。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显示 ,矿床形成于岛弧火山期后次火山 -深成中酸性侵入岩体中 ,直接赋存于浅成 -超浅成英安斑岩内 ,其成矿背景为碰撞造山环境。矿床受区域断裂裂隙、同建造期古火山穹隆边缘继承性断裂裂隙 ,尤其受次火山岩体边缘节理、裂隙及接触破碎带控制。同位素研究资料显示 ,成矿流体 δ18OH2 O为 - 6 .5 8‰~ - 2 .30‰ ,δD为 - 5 8.2‰~ - 4 1.8‰ ,δ3 4S为 - 3.84‰~ + 3.2 0‰ ,δ13 CPDB为 - 8.5 4‰~ - 1.32‰ ,盐度为9.37‰~ 11.83‰ [w (Na Cl) eq],密度为 0 .982~ 1.0 0 6 g/ cm3 ,均一温度为 137.6~199.4℃。成矿流体总特征为低温、低气相、中 -高密度、并含有较高 CO2 的 H2 O- CO2 -Na Cl (KCl)体系。厘定了成岩年龄为 4 2 7.7± 4 .5 Ma,成矿年龄在 35 0~ 4 10 Ma。矿床是在岩体固结定位后 ,由深部岩浆房 (源 )分异出的富含 Au、Te、Cu等成矿元素 ,CO2 、SO2 、H2 O等挥发组分的岩浆热液沿控岩构造裂隙带上升 ,不断从沿途已固结的英安斑岩及围岩中萃取成矿物质 ,并与大量大气降水混合作用的产物。矿床成因类型属与斑岩有关的低温热液型碲金矿。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火山岩区金矿的找矿突破是90年代后期实现的,目前发现的类型有HS型、LS型及硅化石英脉型3种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四五牧场金矿是产于海拉尔-根河中生代火山岩盆地边缘的HS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其形成与隐爆角砾岩体关系密切,隐爆角砾岩体的产出明显受构造控制并具成群分布的特点.岩石蚀变为典型的酸性硫酸盐型石英-高岭石(迪开石)-明矾石蚀变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地区地处西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上,是中新生代以来地球岩石圈中最复杂的构造活动区之一,也是全球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重要产区之一。文章介绍了东南亚地区几个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矿床形成环境及变化的原因、成矿物质来源和导致金在不同环境下沉淀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了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特提斯成矿域发育多个世界级斑岩-浅成低温铜金矿床,Apuseni-Banat-Timok-Srednogorie(ABTS)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铜金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段。Timok矿集区位于ABTS成矿带中部,区内矿床成矿峰期主要集中在晚白垩世。Zlatno Brdo(以下简称ZB)金矿床是Timok矿集区近年新发现的金矿床(金资源量约30 t,平均品位1.11 g/t)。该矿床矿体受断裂控制,呈脉状产于晚白垩世斜长角闪安山岩中,其矿床类型和找矿潜力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对热液蚀变矿物和硫化物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ZB金矿床发育中硫化态的硫化物组合(黄铜矿+黝铜矿)、与金矿化相关的低铁闪锌矿(FeS摩尔比平均为5.8%, n=11)和富Mn碳酸盐(MnO百分含量平均为2.68%, n=46),以及矿石中含与热液重晶石共生的金碲化物。利用探矿者(MinESoft)三维建模软件,分别对蚀变带和矿体进行建模工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本文认为ZB金矿床为Timok矿集区首例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且该矿床北西方向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热液重晶石可作为找矿标志之一。此外,同属于特提斯成矿域的...  相似文献   

16.
东天山西滩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地球化学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东天山西滩金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和H、O、Pb、Sr、C、Si等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该金矿床成矿元素来自赋矿围岩;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显示出低温、低压、低-中等盐度、弱酸-中性等特性。成矿作用发生在碰撞山期,多期次的认叠加和幕式特征显著;矿床成因应属冰长石-绢云线型浅成低温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诺戈里斯基铜金矿集区组成,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作为ABTS多金属成矿带经济意义巨大的矿集区之一,总结该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及其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集区成矿规律与动力学背景。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形成时代集中在88~78 Ma之间,成矿作用历时10 Ma左右,矿集区内成矿作用时代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年轻的趋势。矿集区中典型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如马伊丹佩克矿床、克里韦利矿床和瓦利亚斯特尔茨矿床)和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如博尔矿床和丘卡卢佩吉矿床),这些矿床以铜金矿化为主。矿床类型、矿化特征及矿体埋深存在的差异可能与区域上新生代右旋构造在矿集区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及成矿后不均匀剥蚀有关。根据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化类...  相似文献   

18.
最新的矿产调查工作在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新发现了拔隆银锡多金属矿床,地表矿体表现为受火山沉积断陷盆地边缘逆冲断隆带、火山机构及次级断裂控制的脉状矿体.为了查明该矿床的成因,开展了含矿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矿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及S-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表明:拔隆矿床含矿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6.5±1.2 Ma,矿物组合以中低温为主、兼有少量中高温矿物,闪锌矿Zn/Cd和Zn/Fe比值变化分别介于321~17 407、2.4~4.4,黄铁矿Co/Ni比值为2.2~3.6,硫化物样品δ34S值变化于2.94‰~4.48‰,206Pb/204Pb比值为18.590~18.779,207Pb/204Pb比值为15.636~15.865,208Pb/204Pb比值为38.883~39.991,具有岩浆硫、上地壳铅特征,矿床的形成与冈底斯西段早白垩世火山活动晚期的次火山热液密切相关.经与世界典型银锡多金属矿床的对比认为,拔隆矿床的成矿特征与世界大型-超大型银锡多金属矿床较相似,地表矿体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体,向下可能发育有斑岩型锡多金属矿体.拔隆矿床富银含锡的成矿特征在冈底斯西段属于首次发现,该发现不仅为研究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矿床成因类型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约束,还极大地拓宽了冈底斯西段火山岩区的找矿视野.   相似文献   

19.
与碱性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在全球特别是环太平成矿带中具有重要意义,波尔盖拉金矿位于新几内亚造山带内较为典型的该类型金矿床。矿床的矿化与碱性的波尔盖拉侵入杂岩体有关,矿化主要发育在岩体与白垩纪Chim组的接触部位,矿化作用分为2期,矿化形态主要为脉状和角砾岩矿化,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明显的岩浆来源的特征。与成矿有关的波尔盖拉杂岩体侵入时代为5.99Ma,与成矿时间一致,并来源于被交代富集型的上地幔,该类碱性岩浆对于金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总结该类矿床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为中国企业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金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与碱性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在全球特别是环太平成矿带中具有重要意义,波尔盖拉金矿位于新几内亚造山带内较为典型的该类型金矿床。矿床的矿化与碱性的波尔盖拉侵入杂岩体有关,矿化主要发育在岩体与白垩纪Chim组的接触部位,矿化作用分为2期,矿化形态主要为脉状和角砾岩矿化,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明显的岩浆来源的特征。与成矿有关的波尔盖拉杂岩体侵入时代为5.99Ma,与成矿时间一致,并来源于被交代富集型的上地幔,该类碱性岩浆对于金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总结该类矿床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为中国企业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金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