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生活方式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为其情绪与行为问题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4-5月分层整群抽取7所幼儿园儿童,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生活方式、家庭环境信息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使用x2和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2525份。学龄前儿童SDQ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6.4%,同伴交往问题最突出(17.8%)。女童(7.3%)情绪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童(4.3%)(x2=10.74,P=0.005)。男童多动、同伴交往、亲社会行为、品行问题(16.4%、21.0%、12.4%、7.5%)检出率均高于女童(10.5%、14.2%、6.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8、25.19、37.55、12.33,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视屏暴露时间长、户外运动少、睡眠质量差等不良生活方式是男[OR(95%CI)=1.445(1.064~1.965 )、2.060(1.190~3.565)、1.498(1.163~1.930),P < 0.05]、女童[OR(95%CI)=1.575(1.096~2.262)、2.526(1.429~4.465)、1.793(1.326~2.423),P < 0.05]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共同高危因素。 结论 学龄前儿童不良生活方式和情绪与行为问题问题关系密切,且二者皆有可能持续至成年期,应予重视,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干预效果,为促进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2个县/区的10个乡镇幼儿园共计735例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SDQ)(家长版)进行心理测量,将受试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综合干预1年后,再次对受试对象进行心理状况测量。结果留守儿童在品行问题、多动问题、困难总分上的评分高于非留守儿童;综合干预1年后,留守儿童SDQ各项因子异常检出率均有下降(P0.05),监护类型为母亲和祖父母的留守儿童SDQ各项因子得分也均有下降,监护类型为外祖父母的留守儿童干预前后SDQ各项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适当干预可有效改善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母亲和祖父母监护的留守儿童干预效果比外祖父母监护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农村学龄前3~7岁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现状,并为制定干预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7个幼儿园,共68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基本情况问卷和中文版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收集数据。结果:3~7岁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5.56%。独生子女情绪问题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双亲监护男童的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困难总分得分均低于非双亲监护男童,双亲监护女童的同伴交往问题和困难总分低于非双亲监护女童,3~7岁儿童多动注意不能问题得分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去一年内身体状况、家庭生活质量是影响儿童情绪和行为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农村学龄前3~7岁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较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教育与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柳州市学龄期儿童进行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调查,分析柳州市学龄期儿童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柳州市27所小学11 205名学生进行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性别和年级差异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柳州市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为4.1%~36.9%,其中困难总分阳性检出率为11.8%,女生情绪问题(9.1%)检出率高于男生(7.6%)(χ2=7.358,P<0.05)。不同性别儿童的SDQ困难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情绪症状和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得分高于女生(P<0.05)。各年级儿童在SDQ各因子及困难总分得分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年级儿童多动注意不能问题得分高于高年级儿童,而儿童品行、同伴交往及困难总分得分低于高年级儿童(P<0.05)。结论 柳州市学龄期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应针对不同年级、性别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
江琴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2):1765-1768
目的了解福建省乡镇地区初中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现状,为对其进行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学生版)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2 483名乡镇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n=963)与非留守儿童(n=1 520)情绪与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7.3%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男童品行问题、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9.2%、10.2%和11.5%,高于留守女童的5.1%、6.9%和8.0%,留守男童情绪问题检出率为3.5%,低于留守女童的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旁系血亲或朋友照管的留守儿童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和多动注意不能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13.6%、11.7%、18.4%,高于由父母一方照管的6.0%、5.4%、5.4%和由(外)祖父母照管的6.7%、5.3%、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留守时间越长出现的情绪问题越多,较少与父母联系者易出现品行问题;由旁系血亲或朋友照顾(OR=1.270)是预测福建省乡镇地区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好(OR=0.479)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福建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由父母一方或(外)祖父母照顾、留守时间短、与父母经常保持联系、家庭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降低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聊城市高唐县2个镇8个幼儿园共735名3~6岁学龄前农村儿童,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家庭养育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其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16.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4.3%。留守儿童在品行,多动问题方面的评分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护人对养育负担的心理感受较轻(OR=0.652,95%CI=0.463~0.919)以及注意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OR=0.676,95%CI=0.478~0.955)是影响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 留守问题会对农村的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对改善广元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价值,为能进行有效干预提供指导建议。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取广元市农村地区具有心理行为问题[(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任一因子大于全国常模临床界值)]的200名留守儿童,分为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12周)、对照组(给予一般行为指导建议)各100例,对比两组儿童干预前后CBCL量表、Piers-Harri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心理行为问题评估。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男童、女童和对照组男童、女童的CBCL各因子评分、Piers-Harri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男童、女童的CBCL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Piers-Harri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于改善广元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具有显著作用,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了解3~6岁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自拟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1 280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评估。 【结果】 3~6岁儿童困难问题检出率为11.6%。情绪或行为异常检出率为33.9%。SDQ各因子异常检出率分别为情绪问题2.3%,品行问题7.1%,多动注意不能11.5%,同伴交往问题3.9%,亲社会行为18.6%。男童SDQ因子异常检出率,多动注意不能为13.4%、同伴交往问题4.9%及亲社会行为20.9%均显著高于女童8.8%、2.4%及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8~6.288,P<0.05)。儿童不同年龄间SDQ困难总分、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5~19.206,P<0.001~0.05)。与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为儿童性别及生活状况、父亲外出务工、母亲文化程度。 【结论】 3~6岁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癫痫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疾病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2021年5月1日—11月1日选取安徽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92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按年龄和性别为匹配条件,选取合肥市4所中小学学生进行1∶1配对,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父母版)对38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癫痫患儿和正常儿童困难总分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5.00%与0.52%;癫痫儿童在情绪症状(t=33.343)、品行问题(t=23.123)、多动(t=19.499)、同伴交往问题得分(t=15.700)及困难总分(t=22.420)高于正常儿童,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正常儿童(t=14.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服药种类、服药依从性、发作频率、是否医保、家庭月收入、主要照顾者性别均是癫痫患儿情绪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癫痫儿童比正常儿童更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家庭成员及医务人员应予以重视,亟待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现况调查了解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分布状况,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岳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总体现患率为9.19%,其中男性为11.76%,女性为6.59%,男∶女=1.7∶1,农村∶城区=2.84∶1,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总体构成为"A行为""N行为""M行为",其中男性儿童为"A行为""M行为""N行为",女性儿童则为"N行为""M行为""A行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单亲家庭呈正相关,而与父母对儿童教育所花精力及对儿童采取说理沟通教育方式呈负相关。【结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年龄和家庭环境因素相关联,构建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的"家庭、学校、社会"支持系统,是保障少年儿童行为健康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深圳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社区干预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深圳市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现状,制定干预模式和矫治措施.方法采用国内修订版四套评估工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增订版、学习障碍筛查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量表、教师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深圳市城区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2 600名儿童少年进行了测评分析.结果深圳市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13.97%,男、女分别为14.76%、12.99%;学习障碍筛出率12.20%,其中男17.00%,女7.30%.基于调查结果建立了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系统社区干预模式.结论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医疗机构分级多向管理的干预模式是儿童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理想的预防和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身材矮小儿童及其父母的心理状况,为进一步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6月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Spence儿童焦虑量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体系评估50例学龄期身材矮小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心理状况,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父母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结果 身材矮小学龄期儿童的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合群的自我意识分量表得分及生存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量表提示身材矮小儿童恐慌障碍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正常对照组躯体伤害恐惧、强迫冲动障碍得分高于身材矮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身材矮小的学龄期儿童较正常儿童更倾向于内向个性。两组父母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期矮身材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状况给予早期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童心理行为状况,为改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本院医务人员子女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手机端发放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电子版进行调查,收集儿童心理行为健康相关信息。结果 本研究纳入观察病例共562份,年龄均值(8.06±3.251)岁。其中,男275名(48.9%),女287名(51.1%);学龄期儿童311名(55.3%),学龄前期儿童251名(44.7%)。SDQ困难总分评定异常者12.9%,边缘状态者18.1%,正常者69%。情绪问题 、品行问题 、同伴关系问题 、多动问题 、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各因子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6%、9.8%、19.2%、18.1%、12.9%、7.8%。不同性别儿童SDQ困难总分、情绪症状、亲社会行为、品行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多动问题、同伴关系问题评分分别为(3.87±1.471)分、(4.53±1.542)分,分别高于女生的(3.65±1.415)分、(4.31±1.5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6、7.65,P<0.05)。学龄前期儿童与学龄期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亲社会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期儿童同伴关系问题、多动问题、困难总分评分分别为(4.53±1.507)分、(3.85±1.298)分、(12.15±3.613)分,分别高于学龄前期儿童的(4.26±1.652)分、(3.54±1.402)分、(11.45±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6.57、14.32,P<0.05)。结论 调查发现,本院医务人员子女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应进一步核实诊断,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及年龄分类,及早给予心理支持和干预,并由心理医生对这一群体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一种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由于疾病影响和长期治疗,哮喘儿童较健康的同龄儿童易产生更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同时这些心理行为因素又可诱发并加重哮喘的发作,影响哮喘患儿的治疗与康复,现就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生机制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社会需求,解决我国缺乏适用于基层的简便、易行的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工具的现状,由国内专家共同组织编制了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WCS,以下简称预警征)。预警征在年龄分段确认和条目选择上依据目前常用的发育筛查量表和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确定,同时与基层儿童保健常规检查的年龄分段相吻合。通过框架讨论、条目池建立、关键指标筛选、条目设置与释义、条目准确性和可行性评价及信效度研究,形成了涵盖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社交等能区的44个条目及其释义,用于0~6岁11个关键年龄点的心理行为发育监测。本文将着重介绍该工具的编制过程及指标释义,为工具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