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列强一步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又表现出不同的侵略特征,现结合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一、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在19世纪40年代~60年代间,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在这些条约中虽然基本上都有割地、赔款等内容,但真正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却是开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相似文献   

2.
2007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27页关于《南京条约》内容的表述是这样的的: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之后,关、法等国又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传教士传教权等特权。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页说:“此刻,清朝咸丰帝早已逃跑到承德避暑山庄.留下他的弟弟奕诉与英法侵略者议和。10月.奕诉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赔款割地,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13页说:《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据此,可以对最终的赔款数额作出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 14页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 )“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 2 0 0万两白银 ,赔偿英商损失 2 0 0万两白银。”第 15页 :(《北京条约》中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 80 0万两白银。”如此表述有两处不妥 :其一是《天津条约》中的赔款与《北京条约》中的赔款之间关系不明确 ;其二是《北京条约》中赔付给英国的 80 0万两白银并非全部是所谓“军费”。《中英北京条约》第三款明确规定 :“一、戊午年 (咸丰八年 ,185 8年———笔者注 )原约 (指《中英天津条约》———笔者注 )后附专条 (有关赔款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提及通商口岸,最先让我们想到的便是五口通商口岸,即普通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的"《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此外还有《天津条约》的十口通商口岸,以及《马关条约》中的四口通商口岸。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高中教材中所明确的通商口岸多为沿海、沿江城市,而且这些也被高中师生所熟知。同时,也容易使得我们陷入一个认识惯性,认为通商口岸基本上都是沿海沿江的。殊不知,深  相似文献   

7.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9页写道:“(1860年)10月,奕诉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赔款割地,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笔者认为此处表述欠妥,因为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汉口和南京是在1860年《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错觉。1856年,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  相似文献   

8.
王社生 《湖南教育》2005,(22):34-34
一、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去年,我担任双蹲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任教该班数学课兼社会课。通过学习小学五年级《社会》第5课《义和团反对外国侵略》一课,学生知道了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向清政府勒索赔款4.5亿两白银。于是,我问:“4.5亿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并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当今社会作比较分析。同学们议论纷纷。学生A:清朝末年中国不足4亿人口,八国联军向清政府勒索4.5亿两白银,也就是说清政府又要向每个国民平均摊派1两多白银……学生B:经过1842年《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18…  相似文献   

9.
在师生共同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疑问: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条款之一“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习》2004年第1期发表了简建珍老师撰写的题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最主要意图是什么》一文(以下简称为“简文”)。文章以一道复习资料中出现的单项选择题为例,即《南京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元C.协定关税D.五口通商“简文”认为,最能反映题意的应是五口通商。其理由是:“英国政府当时最关注的是增开通商口岸而非降低关税税率”,“协定关税选项的错误就在于它抛开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英国政府发动这场战争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笔者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意图是…  相似文献   

11.
1842年8月中英签定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关于选择这五处作为通商口岸的原因,魏瑞红老师在《〈南京条约〉为何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一文中有着详尽的论述(详见《〈南京条约〉为何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学历史教学》2004年4、5合刊)。笔者认为其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解答学习中存在的疑惑,使教与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结合。在魏老师的文章中,提到上海被作为通商口岸的原因时,认为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2.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这次赔款以银元为计算单位支付,而以后清政府所有对外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均以白银“两”为支付单位。因此《南京条约》的赔款数目就常被误解为2100万“两”。那么为什么《南京条约》中的赔款以银元支付而不以银两支付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全国各地的中国宝银银两存在着重量不足、成色不纯、平砝(秤)不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南京条约》,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虎门条约》允许英商及其家属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相似文献   

14.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屈辱条约。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勒索了2100万银元的巨额赔款。2100万银元由三部分组成,其中600万赔偿被焚鸦片,300万元偿还英商债务,1200万赔偿英国军费。关于赔款数额的确定,英国殖民者有其自认为“合理”的强盗逻辑。600万的鸦片损失费1839年,身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得到了两广总督邓廷桢的有力支持,迅速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  相似文献   

15.
刘波 《新高考》2008,(5):63-66
【考点梳理】 一、中国史周年大事 1.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150周年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10处通商口岸: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台南)、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些概念或史实相近、类似,同学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其混淆,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既快又准地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此类历史知识进行了收集分析,现将整理的部分易混史实罗列出来,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复习提供有益的帮助。1.1841年1月,英军侵占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军舰可以出入通商口岸《天津条约》规2.;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3.美国在《望厦条约》中获得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的特权;法国在黄埔条约》中获得可以在通…  相似文献   

17.
第一,最早破坏中国领海主权的不是中美《望厦条约》,而是中英《虎门条约》 教科书对中英《南京条约》附件的介绍,只提到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在介绍中美《望厦条约》时,则提到美国兵船可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那么,最早破坏中国领海主权的是不是《望厦条约》呢?  相似文献   

1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各项最能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B.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殖民扩张D.虎门销烟激化民族矛盾《2.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条文是()①香港岛的割让②赔款2100万元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③④3.下列条约中有割地规定的是()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中俄《北京条约》④《天津条约》⑤《辛丑条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4.近代史上曾经侵略过台湾的国家有()①英国②美国③日本…  相似文献   

19.
1901年9月清政府与英、法、美等11国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 ,其中规定了“赔款”、“划定使馆界”、“拆炮台、驻守铁路”、“禁止人民反帝”、“外务部”、“修商约”等条款 ,但没有涉及到类似此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关于“割地”和“开辟商埠(通商口岸)”等方面的内容 ,其原因是 :一、由于19世纪末列强掀起的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几乎肢解了中国的全部领土 ,再加之此前一批批通商口岸的相继开辟(已由沿海发展到内地沿江各主要口岸) ,中国已无更“适合”的土…  相似文献   

20.
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笔者遇到过这样一道选择题: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学生都选择了c.主要依据是《马关条约》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内容.答案给出的也是C.可见该题的出题意图就是要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