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J输尿管支架管(简称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治疗中具有特殊价值,应用比较普遍,报道也较多。我科自1994年10月至1996年4月,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手术中应用双J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膀胱镜下向肾盂内置入双J管治疗输尿管梗阻性疾病36例。结果:35例患者治疗侧插管成功,1例失败。结论:双J管引流操作简单,疗效明显,可以作为治疗一些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应用双J管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6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采用手术置管或经膀胱镜逆行置管。术后留置导尿管5—7d,4—6周拔除双J管,3—6个月复查。结果:本组手术病人无切口感染及漏尿,7d拆线,症状消失,患肾积水明显好转,经膀胱镜逆行置管病人改善肾功能后手术治疗。结论:双J管的应用对防止上尿路手术后漏尿和狭窄具有明显临床效果,且能促进术后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使用安全可靠。且可为一些特殊类型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治疗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逆行插置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38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雨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5,25(3):195-195,197
目的:探讨逆行插置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预防。方法:采用经膀胱镜逆行插置双J导管后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27例,治疗输尿管狭窄11例。结果:上尿路结石27例除3例外,术后3个月复查B超及静注尿路造影术结石均已排净,肾积水消失。输尿管狭窄11例术后3~6个月复查B超及静注尿路造影术,肾积水减轻或消失。结论:逆行插置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疾病,治疗中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双J输尿管支架管应用6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J输尿管支架管(简称双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较好。1995年5月至2000年12月,共应用6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手术中,应用双J管内外流日渐广泛。我院自1993年8月以来,对655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行以双J管内引流为基础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双J管具有良好的引流及内支架作用,常被用于解除上尿路梗阻,预防或减少上尿路手术后发生的尿漏及输尿管狭窄,预防体外冲击碎石术后因石街形成所致的尿闭或感染等.我们自1997年2月~2004年5月间共收治双J管滞留患2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应用双J管作为内支架引流,其中开放性手术置管146例,内镜逆行置管12例。结果: 本组留管时间13~56天,除2例外均顺利拔管。67例出现尿路刺激症、血尿、腰背部痛等症状(42.4%),8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J管在上尿路疾病中可以通畅引流,改善肾功能,促进结石排出,防止尿漏、感染、狭窄,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9.
1998年6月~2002年2月我院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应用带尾线双J管作支架及内引流术21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J管在尿路梗阻术后的应用效果以及原理。方法 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治疗84例上尿路梗阻患者(单纯输尿管结石66例,输尿管狭窄合并结石10例,UP10者5例,RBJO者3例),术后留置1-2根双J管。结果 84例患者共留置102根双J管,术后留置时间3周~2.5年,平均5周。3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胀痛、尿痛、血尿等不适,拔管后症状缓解。15例患者双J管上附着结石形成。2例患者双J管上移,输尿管镜下拔除。2例患者双J管下移末端部分顶住膀胱黏膜,血尿较重,提前拔管后好转。结论 治疗上尿路梗阻术后留置双J管具有操作简便、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术后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双 J输尿管支架管简称为双 J管 (又称双猪尾巴管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治疗中 ,我科自 1991年 5月至1998年 9月共有 38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手术中应用双 J管 ,术后恢复好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男 2 3例 ,女 15例 ;年龄 17~ 6 5岁 ,平均年龄 41岁 ;其中输尿管肾盂交界处狭窄成形术 15例 ,肾盂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2 0例 (一侧结石 18例 ,双侧结石 2例 ) ,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 3例 ;本组病例平均住院时间 15 d;术后均无漏尿、感染 ,出院后门诊随访 ,全部病例拔管后 2月内 IVP复查 ,患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泌尿外科工作中梗阻是急症之一,在解除梗阻的过程中各种管道的应用尤其显得重要。双“J”管作为内支架内引流的管道在解除上尿路梗阻、缓解上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后性肾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克服了以往外引流带来的诸多不便,甚至可以通过腔内技术放置双“J”管起到以往通过开放手术才能达到的效果,现将我们临床使用双“J”管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J管在尿路梗阻术后的应用效果以及原理。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治疗84例上尿路梗阻患者(单纯输尿管结石66例,输尿管狭窄合并结石10例,UPJO者5例,UBJO者3例),术后留置1~2根双J管。结果84例患者共留置102根双J管,术后留置时间3周~2.5年,平均5周。3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胀痛、尿痛、血尿等不适,拔管后症状缓解。15例患者双J管上附着结石形成。2例患者双J管上移,输尿管镜下拔除。2例患者双J管下移末端部分顶住膀胱黏膜,血尿较重,提前拔管后好转。结论治疗上尿路梗阻术后留置双J管具有操作简便、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术后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梗阻疾病中的应用,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护理。方法分析2000年8月至2006年12月在上尿路疾病中采用术中或内窥镜下置入双J管634例。结果634例置管成功。置管后出现双J管移位5例、尿路刺激症21例、尿液返流5例、伤口漏尿1例、管内尿盐结痴11例。随访582例,患者肾功能良好,肾积水减轻或消失。结论双J管置管是上尿路梗阻的有效治疗手段,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引流支架管,避免了外引流护理不便的缺点,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谢铂  陈新洲  孙云 《农垦医学》2005,27(3):178-179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1月间在上尿路疾病中采用术中或内窥镜下放J管内引流195例,包括上尿路结石、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输尿管狭窄、输尿管膀胱移植、体外冲击波碎石前后。结果:内置双J管引流可减少伤口漏尿,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并促进肾功能的明显改善。结论:双J管的应用对防止上尿路手术后漏尿和狭窄、术后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是一些特殊类型的上尿路梗阻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 J管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2 92例使用双 J管和 83例未使用双 J管病人的资料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伤口尿漏、感染及肾绞痛发生率分别为 1.0 2 % ,0 .6 8% ,0 %和12 .0 4 % ,8.4 3% ,7.2 2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 (10 .82± 0 .73) d和 (12 .78± 6 .5 3)d,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双 J管的应用对防止上尿路手术并发症 ,以及远期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某些复杂的上尿路梗阻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双J管又称双猪尾支架管,因其具有良好的内固定和引流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上尿路梗阻性疾病中[1].一般双J管置入术后患者住院观察1周,术后1~3个月拔管,大部分患者带双J管出院.有研究结果显示,带双J管期间患者会有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或发生支架管移位、膀胱输尿管尿液返流和支架管表面结石形成难以取出等并发症[1].为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指导患者顺利度过带管期,我科于2009年1月对留置双J管出院患者开展电话随访,使医院护理延续到家庭护理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过程,提高此类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诊治资料。3例行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术,1例行经皮肾穿刺置管引流术,1例家属要求保守治疗。结果积极采取措施的4例恢复,家属要求保守治疗者死亡。结论针对上尿路梗阻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应抓紧时机,尽快行经皮肾穿刺置管引流术或双J管置入术解除梗阻,选用高效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才有可能逆转休克进程,控制感染,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超声检查和静脉尿路影(IVU)检查。结果:72例中诊断为结石性上尿路梗阻14例,非结石性上尿路梗阻58例。72例中有67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多层螺旋CT诊断结石性上尿路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优于超声和IVU检查(P<0.01);诊断非结石性上尿路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4%和100%,亦优于超声和IVU检查(P<0.01)。结论:对上尿路梗阻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的检查以判断梗阻原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双J管在尿路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67 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治疗中双J管的应用观察,认为双J管在治疗中既可术中放置,也可经膀胱镜逆行置管;具有操作简便,引流效果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部分病例可免除手术,有利于病人康复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