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刘勇奇 《大观周刊》2012,(51):46-46
民生新闻社及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报道方式从俯视向平视方向的转变,满足了普通民众对于生活信息的诉求,也体现了新闻关注民生和关注社会的价值。因而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而电视作为表现形式丰富的大众传媒,是民生新闻的主要传播阵地。本文从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民生新闻采访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党报民生新闻的出路在于实现五个转变,即从“人民”(老百姓、群众)到“公民”的转变;从“小民生”到“大民生”转变;从物质生活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重的转变;从关注市民向关注全体公民转变;从浅层报道向深度报道转变。  相似文献   

3.
刘波 《新闻传播》2007,(11):19-20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的新的报道方式,有巨大的学术观照价值。新闻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对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符合中国政治架构、传播环境的电视民生新闻新内涵。  相似文献   

4.
张付军 《中国记者》2012,(2):108-109
《驻马店日报》一直把民生新闻作为报道重点,在不断加大报道密度和分量的同时,成功实现了五个转变,探索通过做好民生新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路子。一是实现了单纯报道民生新闻向注重党政活动中的民生新闻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百姓愿意关注,喜欢关注的一种新闻报道。但是多年来一些地方电视台由于把握不好报道方式,很多好的新闻线索并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也造成了地方民生新闻只报道表面现象,缺乏深入报道的现状。民生新闻容易触及到矛盾一方利益,所以把握不好就会出岔子,致使一些媒体对民生新闻报道的量不足,群众对这些媒体失去信心。一、要注重民生新闻的挖掘地方电视台应该以民生新闻报道为主,因为地方电视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的服务功能是通过报道向观众提供具体、及时的信息,直接指导人们的具体行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微观性和具体性。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受众期待电视媒体更加关注其生活状态,带来对其生活技能具有指导性的信息,而且能够反映观众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向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7.
郑会 《新闻世界》2010,(4):21-22
对记者介入新闻,无论学界业界,一直以来都有争议。但是,无论结论如何,从电视新闻的发展来看,记者介入新闻却一直无法回避,甚至愈演愈烈。 有学者以为,民生新闻相对传统新闻,在视角上有从"‘全知’、‘俯视’等,向‘介入’、‘平视’"的转变。①而作为"民生新闻的更新换代产品"②——帮忙类节目更是以介入为己任。山东有线电视中心生活频道总监,《生活帮》的创始人王忠甚至认为.“如今,电视民生新闻就是由报道者成为了参与者。”③  相似文献   

8.
新闻节目平民化、娱乐化和故事化是当前电视新闻的主要发展趋势,各大电视媒体对平民化手法的应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是取材于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珂 《新闻世界》2009,(6):51-52
电视民生新闻相对于其他节目形式在拓展公共话语空间方面走在了前面。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自身和外在的因素限制了民生新闻在构筑公共领域方面的进一步作为,收视率的下滑便是明证。笔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惟有向公共新闻转变才是出路。  相似文献   

10.
李广义 《青年记者》2009,(18):79-79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媒体利用平民化的视角、平民化的语言、关注民众生计的一种报道方式。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普遍关注的报道重点。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进入网络,民生报道随处可见,令人眼花缭乱。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呢?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迅猛,它凭借独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占据新闻报道的重要阵地,成为新闻媒体提升收视率的重要砝码。首先,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贴近基层,具有较强的平民化意味;其次,电视民生新闻凸显服务性,舆论导向直指大众生活,促使新闻具有可看性;最后,报道领域宽,可以全方位扫描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电视民生新闻常以老百姓的"信息管家"、  相似文献   

12.
王宁 《记者摇篮》2012,(8):62-63
民生新闻是民众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现代民生新闻是在特有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种社会新闻,它的基础是民生。民生新闻以突出民众生活和民众形象为主要特点,在画面表现上要有明显的主次关系,要搞好主体与其他元素的关系。电视摄像主体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电视画面主体是反映电视内容与主题的主要载体。民众肯定是民生新闻中的主体,主体民众还包括单一主体、双主体和联合主体三种类型。民生新闻通常不会有大型的新闻报道,新闻情节线也比较单一,很少有隐藏线、交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所报道的题材主要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在报道期间所运用的方式也从俯视渐渐向平视加以转变,而叙述的主要方式则由教化逐渐向故事化加以转变,这种转变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现实生活之中一些信息的获知需求,因而这种新闻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而对于民生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来说,若想保障民生新闻的报道质量,那么则应重视对于民生新闻的科学选题,并运用良好的采访技巧开展采访工作,确保采访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民生新闻选题及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4.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媒体利用平民化的视角、平民化的语言、关注民众生计的一种报道方式.民生新闻是近年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普遍关注的报道重点.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进入网络,民生报道随处可见,令人眼花缭乱.最基层的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呢?  相似文献   

15.
程彪 《记者摇篮》2007,(6):48-49
2006年是电视专题新闻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无论是央视一些栏目的改版,还是地方台民生新闻经济专题的新生,都让观众在荧屏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尤其是电视经济栏目构架的进一步完善,充分显示出了这一专业报道方式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电视经济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成为当下最受人们欢迎的新闻类型之一,为了更加贴近百姓们的生活,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方式和策划角度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大部分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主要是将普通老百姓当做新闻事件的主体,将话语权交给人民群众,以平民视角看待某个新闻事件,极大体现了"民本取向"的主体思想,因而民生新闻引起了百姓的关注和共鸣,提高了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本文结合当下电视民生新闻存在问题,探讨如何以"民本取向"的主体思想为前提进行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策划,以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风生水起的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确立了以"受众"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观众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传播过程也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之所以能成为一股热潮,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平民化"取向——民生新闻将新闻定位于普通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开创了一种新的电视语态,它在受众话语权的回归、新闻视点的下沉、报道方式上的出新等方面都给中国电视新闻输入了新鲜血液。但另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是有缺陷的,这些缺陷有些是电视民生新闻与生俱来的,比如农民话语权的缺失等,有些则是在它后天的发展过程中偏离初衷带来的,比如一味迎合观众从而出现低俗化倾向等。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的崛起与现代电视新闻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改革浪潮席卷国内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的崛起在对传统的电视新闻理论及实践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使电视人遭遇空前的彷徨与困惑。本文结合河南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改革实践,全面剖析了“民生新闻”的内涵、特点。以及其对电视新闻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重要性,探讨了科学的语言表述、有效的理念转变、良好的写作方式等民生化实践策略。对提升电视时政新闻水平,推进其贴近民生,符合大众需求,实现科学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