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D31和D2-40在同时性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法检测59例(其中伴腹膜转移者19例,不伴腹膜转移者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31和D2-4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伴或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CD31和D2-40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但二者在伴或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间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31微血管密度和D2-40微淋巴管密度在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和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P0.05)。(3)CD31微血管密度和D2-40微淋巴管密度与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但二者在伴腹膜转移的中低分化腺癌及黏液和印戒细胞癌中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而与其性别、年龄及肿瘤直径均无关(P0.05)。(4)在伴或不伴腹膜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CD31微血管密度和D2-40微淋巴管密度呈正相关(r=0.342,P=0.012;r=0.119,P=0.008)。结论在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组织中的CD31微血管密度和D2-40微淋巴管密度均高于不伴腹膜转移者,且二者呈正相关,结果提示其与腹膜转移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可能存在某些共同调控的方式协同参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同时肝转移和腹膜转移的处理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和腹膜扩散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以及手术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肠癌数据库资料中有同时性肝转移和/或腹膜扩散患者(166例/15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在诸多病理因素中肿瘤分化程度和浆膜浸润与腹膜扩散有关(P<0.01),而肿瘤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和Ducks分期等与同时性肝转移有关(P<0.01);手术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组与伴腹膜扩散组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可切除组中伴腹膜扩散者的长期生存率优于伴肝转移者(P<0.01).结论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较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长期顶后好;手术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腹膜扩散或肝转移才标示着肿瘤的终末期;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根治切除组较伴同时性肝转移根治切除组预后好,局限的结直肠癌伴腹膜转移通过手术可能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4年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 59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1 59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生同时性腹膜转移40例(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直径、CEA水平、CA19-9水平、CA-125水平、T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及合并糖尿病情况均是腹膜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65岁、肿瘤直径≥5 cm、CEA水平增高、CA19-9水平增高、CA-125水平增高、肿瘤T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同时性腹膜转移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EA水平、CA-125水平、T分期、合并糖尿病、分化程度及病理学类型均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CEA水平增高、CA-125水平增高,T分期越晚、低分化(相对于高分化)、黏液腺癌(相对于腺癌)及合并糖尿病者的腹膜转移率较高。结论 CEA水平增高、CA-125水平增高、肿瘤T分期、低分化、黏液腺癌及合并糖尿病均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风险评估模型并评价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670例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04例(6.5%)发生同时性腹膜转移。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从而建立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AUC值评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梗阻、腹腔积液、肿瘤部位、临床T分期(cT)、临床N分期(cN)、血红蛋白、白蛋白、CA125、CA19-9和癌胚抗原(CEA)与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HR=5.57,95%CI 2.11-14.70,P=0.001)、cT(HR=6.19,95%CI 1.02-37.46,P=0.047)、cN(HR=6.18,95%CI 2.39-15.99,P<0.001)、CA125(HR=27.49,95%CI 8.87-85.17,P<0.001)、CA19-9(HR=46.65,95%CI 12.26-177.58,P<0.001)和CEA(HR=1223.07,95%CI 259.99-5753.70,P<0.001)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评估模型的列线图总分为278分,列线图的AUC值为0.97。结论 肿瘤部位、cT、cN、CA125、CA19-9和CEA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风险因素,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经腹部超声检查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伴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诊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60例,经病理证实伴转移有23例,未转移37例。分别使用飞利浦64排CT诊断仪检查与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比较分析CT与经腹部超声检查的确诊率、诊断伴转移情况、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CT共确诊45例,其中未转移确诊率78.38%、转移确诊率69.57%;经腹部超声共确诊57例,其中未转移确诊率94.59%、转移确诊率95.65%;经腹部超声结直肠癌转移与未转移确诊率均高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部超声与CT的肝转移诊断率均为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部超声检查的肺转移率、胰腺转移率、腹膜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略高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部超声与CT在伴肝转移灵敏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诊断肝转移特异度(82.00%)高于CT检查(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肺转移、胰腺转移、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上,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胃肠道肿瘤术前定位与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对胃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胃癌的332例患者进行术前MSCT检查,比较C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2)对73例小肠肿瘤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比较小肠淋巴瘤和小肠癌在CT成像上的区别.(3)对228例经纤维结肠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MSCT检查,采用x.检验分析结直肠癌的CT征象特点.结果 (1)MSCT能提供定位或重建胃周血管等更多信息,对胃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总体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2%(244/312)、67.3%(210/312)和93.8%(30/32).(2)MSCT检查小肠癌主要表现为包块和肠壁浸润性增厚,且肠壁增厚一般不出现分层,肠梗阻多见,但肠系膜淋巴结和后腹膜淋巴结肿大检出率低.小肠淋巴瘤的CT检查表现与小肠癌相反.(3)表面毛糙征与不均匀强化等CT征象对诊断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增强后CT值测定有助于鉴别结肠炎性病变.结论 MSCT可在胃肠道肿瘤术前定位与分期诊断中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结合内镜检查更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腹膜扩散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手术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结直肠癌数据库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结直肠癌无腹膜扩散和有腹膜扩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结直肠癌不同程度腹膜扩散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预后.结果 201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150例(7.4%)发生腹膜扩散.在诸多临床病理因素中,浆膜浸润、腹水、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分型、瘤周径、癌性肠梗阻、Dukes分期与腹膜扩散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浆膜浸润、肿瘤分化程度与腹膜扩散有关.腹膜转移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38.1%、30.2%;根治性手术切除组1、3、5年各时点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手术和减状切除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伴腹膜扩散患者临床病理情况较差,局限性腹膜扩散患者预后较腹膜广泛转移者好,尽量手术切除腹膜转移病灶可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8例怀疑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患者和3例怀疑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PET检查,通过与CT比较及手术探查,评价PE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怀疑术后肝转移的18例患者,经PET显像确诊17例,其中14例同时伴有肝脏以外的其他脏器转移(肺转移2例、腹壁转移2例、骨转移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PET诊断阴性的1例患者,随访1年后仍无瘤存活。3例怀疑其他疾病的患者经PET检查发现有结肠癌伴肝转移。结论 与CT相比,PET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及其他部位转移的敏感度更高,对术后肝转移患者是否选择再次手术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的12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225~375 min,平均285 min,出血量为100 ~600 mL,平均230 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8~36个月,8例存活,1例死于肺转移,3例死于腹腔转移.结论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导引下125-I粒子置入治疗腹膜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32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29~82岁,中位年龄57岁。其中肝癌术后转移11例,胰腺癌术后转移7例,胃癌术后转移8例,结直肠癌术后转移6例。按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I级5例,II级16例,III级11例;药物止痛效果欠佳。在CT导引下行125-I粒子置入治疗。结果:32例疼痛患者中,1周有效率81.13%。1月有效率90.63%。3月有效率96.88%。6月有效率93.75%。32例腹膜后肿块患者中,1月有效率81.25%。3月有效率87.50%。6月有效率93.75%。结论:CT导引下125-I粒子置入治疗腹膜后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对控制疼痛症状及抑制肿瘤生长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的特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来对均为术前进行螺旋CT检查的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56例,总结螺旋CT检查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特殊价值,并与结肠镜、气钡双对比造影、B超等3种检查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排螺旋CT检查与气钡双对比造影、结肠镜对病灶的发现率几乎一致,明显高于B超。多排螺旋CT检查对发现患者浆膜层受侵及腔外肿块、腹腔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膜转移等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检查手段。并且多排螺旋CT(结直肠充气后)扫描于工作站进行三维处理后对受侵肠管范围可以进行大致测量,比较直观显示病变形态范围,为术前手术计划制定提供参考。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对结直肠癌诊断具有特殊价值,应作为结直肠癌术前必备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遴选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早期诊断肝转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367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型、肿瘤家族史、是否合并肝炎肝硬化、有无合并肠梗阻、术前癌胚抗原(CEA)和CA19-9、原发肿瘤部位和大小、分化程度、肿瘤侵及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等19项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发生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56例.占同期结直肠癌患者的15.3%。在发病年龄、是否有肠梗阻、是否有盆腔转移结节及肿瘤浸润深度方面,肝转移和无肝转移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结肠癌肝右叶转移瘤者明显多于左叶,而左侧结肠癌转移瘤多分布于全叶。当术前CEA大于22.1μg/L时,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可能性增加。结论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与患者年龄、是否存在肠梗阻、盆腔有无转移及CEA水平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再分期、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2022年于我院行MSCT检查的6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参与者,收集患者入院、术后CT检查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术后再分期变化,观察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MSCT检查后,术前Ⅲ期再分期改变率高于Ⅰ、Ⅱ期患者(χ2=4.257,P=0.039);MSCT对结直肠癌N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83.87%(52/62),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3,P<0.001);MSCT对结直肠癌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85.48%(53/62)。结论:MSCT在评估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再分期、诊断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较高,可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18F-FDG hPET/CT代谢显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1例结直肠癌术后临床可疑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患者采用GEHAWKEYE符合线路SPECT进行^18F-FDG显像,获得经X线衰减校正后的三维断层图像,由计算机完成各断层图像的融合,以目测法进行诊断分析,并与CT、病理学检查、临床随访作出的最后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18F-FDG hPET/CT代谢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的灵敏度为93%(57/61),特异性为80%(16/20),阳性预测率为93%(57/61),阴性预测率为80%(16/20);而常规CT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37/55)、73%(19/26)、84%(37/44)、51%(19/37);^18F-FDG hPET/CT代谢显像共检出病灶126个,65例相同视野hPET/CT代谢显像与诊断CT常规影像检查复发转移病灶检出数分别为91个和46个。结论 ^18F-FDG h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优于CT;通过与同机定位CT图像融合可有效地对病变进行定性定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组织蛋白酶 D(CathpsinD ,Cat D)和nm 2 3 H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 ,探讨组织蛋白酶 D和nm 2 3 H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4例结直肠癌标本中Cat D和nm 2 3 H1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病例中Cat D的阳性表达率为 70 .3 % ,Cat D阳性组的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于Cat D阴性组 ( P <0 .0 5 ) ,Cat D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nm2 3 H1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相关 (P <0 .0 5 )。结论 Cat D和nm 2 3 H1均与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术前联合检测两者对临床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 ,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原发性结直肠癌与结直肠癌转移患者血清蛋白质谱,筛选与结直肠癌转移相关的蛋白标志物.方法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测定219例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标本.将标本随机分为训练组(无转移患者57例,转移患者63例,健康人42例)和盲法测试组(无转移患者26例,转移患者31例).分析比较训练组结直肠癌转移与无转移患者及健康人血清蛋白质谱差异,筛选与转移相关的蛋白标志物,并用单盲法验证筛选出差异标志物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 在平均分子质量为2000~30000范围内比较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蛋白质谱,发现31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P值由小到大前5位的蛋白质峰分别为3240.7、9289.3、5334.4、4596.1和4792.4;比较结直肠癌转移患者与健康人血清,发现38个蛋白质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P值由小到大前5位的蛋白质峰分别为3240.7、9289.3、9184.4、3191.5和9340.9;单独比较原发性结直肠癌与结直肠癌转移患者血清,筛选出两个蛋白质峰(9184.4和9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这两种蛋白可以将转移与无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正确分组,正确分组率分别为93.6%和91.2%.经测试组盲法验证得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3%和88.5%.结论 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以监测结直肠癌转移,血清蛋白质谱中的差异蛋白可能是转移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射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可靠治疗方法.方法对29例诊断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行B超引导下多电极射频治疗,并在治疗前后用R超和CT检测比较各肿瘤直径大小、血供与坏死情况.结果 2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射频治疗前CT检测转移瘤直径为(7 5 ± 3.1)cm;治疗后为(4 5±1 3)cm(P<0.001)转移瘤结节坏死在60%以上者2O例(69.0%),其中完全坏死1 8例(62 1%),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均改善.结论 B超引导下多电极射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国内外关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与治疗的方式方法的文献进行综述并予以分析。结果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方法不断更新,主要包括血液学、免疫学及影像学方法。治疗主要分为预防性治疗和姑息手术治疗。预防性治疗多采取灌注化疗或术后系统化疗,对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者采取姑息手术原发灶切除或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热灌注化疗。结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目前仍无金标准,全面评估、综合治疗能使其治疗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行同期手术切除,其中姑息性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35例.其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3%及41.7%,与同期单结直肠癌病例相比无显著性差别.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或术中应常规行全程结肠镜检查,术中应常规解剖标本.根治性切除是治疗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合并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对来自Eindhoven(埃因霍温)癌症登记数据库的3所社区医院中诊断为原发性结直肠癌同时合并腹膜转移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根据干预类型的不同,我们分别从术后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总生存率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