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 D)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的范畴,近代多从瘀血论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气候环境的恶化,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已明显增加。沈绍功犤1犦对12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证候分类调研,结果显示痰浊证的证例高达63%,因此提倡冠心病心绞痛治则应由“化瘀”转为“祛痰”,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外,痰瘀互结亦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而痰瘀同治法则是其常用治则。现将相关研究概述如下。1痰瘀导致本病的理论研究1.1病因病机痰瘀学说…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属于中医胸痹的范畴。胸痹的病因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有关,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肾有关,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的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  相似文献   

3.
李庆海教授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本虚标实证,本虚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其中以气阴两虚多见;标实为寒邪痹阻、痰饮水停、瘀血阻脉等,以痰瘀互结阻滞心脉多见。所以将本病的中医证型归纳为以"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为主。李教授坚持以"通补兼施、邪去正安"为原则,提出了"益气养阴、化痰祛瘀"的治疗大法,并自拟冠脉宁通方,在临床中不仅有效控制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心前区疼痛,对于长期坚持服药的患者可以达到逆转冠脉粥样斑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肾脏论治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使官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虽然冠心病的病位在心,但与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冠心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痰、气、瘀为致病之标,肾虚是致病之本。历代医家,多以痰瘀论治,这只是治标之法,不仅难以杜绝成痰之源,而且不能使痰无由化生。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时应重视补肾,通过补肾以达到治病必求于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范立华 《中医学报》2020,35(2):315-3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病"范畴,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为本虚标实之证。基本病机为气血阴阳亏损,痰瘀互结心脉。临证时重视痰瘀致病论,痰瘀日久,必会生郁化热。用药时刻固护脾胃,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用二陈汤、四君子汤、乌贝散等。倡导祛痰活血,喜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味,并重用补气药物。巧用解郁清热药物,如檀香、郁金、黄芩、白花蛇舌草、虎杖等。重视风类药物,将风类药分为平肝熄风、活血祛风、养血熄风、辛散祛风4类,根据患者发病不同特点临证选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报》2020,(2):315-3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病"范畴,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为本虚标实之证。基本病机为气血阴阳亏损,痰瘀互结心脉。临证时重视痰瘀致病论,痰瘀日久,必会生郁化热。用药时刻固护脾胃,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用二陈汤、四君子汤、乌贝散等。倡导祛痰活血,喜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加味,并重用补气药物。巧用解郁清热药物,如檀香、郁金、黄芩、白花蛇舌草、虎杖等。重视风类药物,将风类药分为平肝熄风、活血祛风、养血熄风、辛散祛风4类,根据患者发病不同特点临证选用。  相似文献   

7.
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2019 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治指南》提出了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的新概念,中医认为CCS可归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通过追溯痰瘀互结的起源与进展,发现CCS与痰瘀互结在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上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具有隐袭、缠绵、广泛、多变等特点,本质为本虚标实,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指由血管性因素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一组综合征,属于中医“健忘、呆病”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当属本虚标实,本虚难纠,标实易除。标实在于“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而痰、瘀常相互影响,相互搏结,形成痰瘀互结之证。本文分别从“痰浊”、“瘀血”、“痰瘀互结”的角度分析VCI的病因病机,并探讨“涤痰祛瘀”治法对VCI的作用机制及效果,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多由严重呼吸道感染所致。中医认为,热毒、痰浊、瘀血三者胶结壅盛,导致气机逆乱,肺气失于肃降,见肺部喘咳胀满,痰浊上蒙清窍,神志恍惚模糊,病机以标实为重为急,突出的病理表现为痰热夹瘀。脏腑亏虚为本,痰、瘀、热毒为标。初为因虚致实,继则因实致虚,恶性循环,互为因果,日趋加重。针对病机特点,"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当以清热解毒、化痰活血为主,兼顾脏腑之气。  相似文献   

10.
老年痴呆是一种以本虚标实为特征的老年常见疾病,其标实在于痰浊、瘀血蒙蔽脑窍,闭阻脑络;本虚总言之为气的不足。气的失常既为痰、瘀之病理基础,又为痰瘀同病之继发病变互为因果。以活血化瘀、益气祛痰为原则,讨论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痰瘀互结证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的重要证候之一,痰浊与瘀血是冠心病发病最主要的两大病理因素,两者相互胶结贯穿该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疗多从痰瘀同治,并根据其发病标本虚实,以及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等不同情况,按气虚、气滞、气阴两虚、阳虚、寒邪、热邪、毒邪的轻重加以辨证施治。该文通过对冠心病痰瘀互结本证及其兼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有关文献及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老年淡漠型甲亢的主要病机及与地理环境、体质因素、情志失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和频数分析,对20例老年淡漠型甲亢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及证型分类。结果中医证型分为:气阴两虚、血瘀痰阻,肾阳亏虚、脾虚湿盛,肾虚不固、冲任失调,心肝阴虚,气滞痰瘀5个证型,因症状多不典型,故常易漏诊和误诊,经特异性治疗后,症状多能控制。结论临证应辨明虚实,以补其不足为治疗第一要务,着重益气养阴,密切结合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做到及早诊断、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温胆汤对冠心病痰浊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清IL-6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术和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近似冠心病痰浊血瘀证动物模型,将家兔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即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加味温胆汤治疗14 d,采用ELISA法观察加味温胆汤对冠心病痰浊血瘀证动物血清IL-6水平的影响。结果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可改善家兔血液流变学变化,抑制血清IL-6水平。结论加味温胆汤能够改善家兔血液流变学变化,抑制血清IL-6水平,能够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心病痰浊血瘀证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痰瘀相关理论,即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浊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络病学说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凡久病、久痛之疾病,皆可由于络脉瘀滞引起。痰瘀相关理论对于阐述络病的病因病机,指导络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冠心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肾虚痰瘀互结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论述现代社会肾虚是冠心病的重要始动因素,肾虚导致痰浊瘀血内生,进而痰瘀互结,痹阻心脉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环节,在冠心病的治疗上提出在固护元气,培补肾精的基础上痰瘀并治的治疗方法,论述了临床使用补肾培元、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证明补肾化痰祛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病证,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主在肝肾亏虚,阴虚多见,而涉及心,脾,标实主在痰瘀痹阻,痰浊为重,且常见痰与风,火湿相兼,瘀常与气,热,寒杂呈,本虚基于乙癸同源,多以肾之阴精亏少为先导,标实与痰瘀相关,多由津凝为痰而致血涩成瘀,本虚与标实既有个体的主次差异,又有因果消长变化,治疗当以滋肾养肝,化痰消瘀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李七一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分别从李七一教授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等方面论述李七一教授治疗经验,并以案例佐证。[结果]李七一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气阴两虚、痰瘀痹阻",提倡治疗宜辨证辨病结合,标本兼顾。临证常以自拟冠心平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并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李七一教授采用标本兼顾,通痹补虚并施的综合疗法,补气阴、祛痰瘀,显著改善了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延缓了冠心病病程的进展,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62例高血压患者病历资料,并按是否合并冠心病进行分组,记录各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测指标,应用χ2检验、秩和检验与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瘀血阻络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大、体质量指数>24 kg/m^2、有吸烟史、有糖尿病史、血尿酸高、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高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高为保护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也是阴虚阳亢证发生的保护因素、Hcy为阴虚阳亢证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史、MPV、PDW为瘀血阻络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以阴虚阳亢、瘀血阻络为主要病机;减少吸烟(特别是高龄高血压患者),保持正常体质量,并定期做好肌酐、血尿酸、Hcy等指标监控,可以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456例患者,分别统计吸烟史,测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比较,分析中医证型与吸烟、高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证及痰阻心脉证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各证型组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均升高(P〈0.05),其痰阻心脉证与吸烟关系最为密切(P〈0.05),痰阻心脉证及气滞血瘀证均以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最为明显(P〈0.05),FPG水平以气阴两虚证及心肾阴虚证升高为主(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血脂TG、TC、LDL-C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HDL-C降低(P〈0.05),其中TG、TC以痰阻心脉证最高,阳气虚衰证最低(P〈0.05);LDL-C以痰阻心脉证最高,气阴两虚证最低(P〈0.05);HDL-C以气阴两虚证最低,气滞血瘀证最高(P〈0.05)。结论吸烟、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