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该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07例,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1例),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的5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4组血清cTnT、hs-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TnT、hs-CRP水平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cTnT、hs-CRP水平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4组cTnT、hs-CRP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cTnT、hs-CRP预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4、0.96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cTnT、hs-CRP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53、0.901,均P<0.05).结论 血清cTnT、hs-CRP水平与冠心病PCI患者术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经桡动脉行PCI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加强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加强经桡动脉PCI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游离脂肪酸(NEF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04例行PCI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3个月后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32例和心肌未损伤组7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H-FABP、NEFA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Pearson法分析H-FABP、NEFA水平与肌钙蛋白Ⅰ(cTn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FABP、NEFA单独及联合诊断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的价值.结果 心肌损伤组术前Gensini评分和cTn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FABP、NEFA水平均高于心肌未损伤组,发病至救治时间长于心肌未损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心肌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患者血清H-FABP、NEFA水平均与cTnⅠ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H-FABP、NEFA水平诊断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3、0.816,敏感度分别为82.90%、71.40%,特异性分别为90.30%、90.30%;血清H-FABP联合NEFA诊断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的AUC为0.941,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4.30%、90.30%.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心肌损伤患者血清H-FABP、NEFA呈高表达,H-FABP、NEFA可预估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且二者联合的诊断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4.
王玲  李秀珍  权彦  张文倩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20-1521
冠心病(coronary b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该方法并不能根治冠心病,PCI术后的二级预防仍是冠心病预防的重要方法.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氯吡格雷常规服用12个月以上,以抑制血栓形成[2],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降低二次住院率,提高生存质量.但由于多种原因,部分患者不能坚持服用,依从性差,特别是老年人,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实施延伸护理的干预,就60岁以上冠心病PCI术后口服氯吡格雷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是否出现心肌IRI,将患者分为IRI组(n=37)和non-IRI组(n=63)。比较两组血浆FIB、TNF-α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FIB、TNF-α水平对PCI术后心肌IRI预测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浆FIB、TNF-α水平对PCI术后心肌IRI的影响。结果冠心病患者PCI术前血浆FIB、TNF-α水平低于术后(P0.01)。PCI术前和术后,IRI组血浆FIB、TNF-α水平均高于non-IRI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CI术前血浆FIB、TNF-α预测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肌IR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35.64 mg/dl、97.08 ng/dl,二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血浆FIB235.64 mg/dl、TNF-α97.08 ng/dl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出现心肌IR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浆FIB、TNF-α均显著升高,术前二者联合检测可以为冠心病PCI术后心肌IRI提供较为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1例冠心病射血分数降低合并心力衰竭并接受PCI的患者,根据术前心电图是否有缺血改变将患者分为心电图有缺血改变(A组)39例和心电图无缺血改变(B组)32例.另选取冠心病射血分数降低合并心力衰竭但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2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  相似文献   

7.
杨瑛  周剑如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3):3432-3434,3438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三酰甘油(TG)、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随访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1—12月接受PCI术的24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内MACE发生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发生MACE组37例与未发生MACE组212例.分析两组冠心病患者入院后MPV、TG、NT-proBNP水平对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MACE组MPV、TG、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TG、NT-proBNP三者联合检测预测PCI术后发生MACE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20%、75.30%,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PV、TG、NT-proBNP水平的检测对于发生MACE有重要预测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延续护理需求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78例冠心病PCI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延续护理需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78例冠心病PCI术患...  相似文献   

9.
唐素华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2):1438-143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较快,且近期疗效显著,但PCI仍有一些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因此,对行PCI的患者进行并发症的严密观察、精心护理非常重要.现对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行PCI的252例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护理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被广泛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且临床疗效已充分肯定,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的报道相对较少.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们探讨了≥7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行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径向应变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GE Vivid 7 Dimension超声心动图仪采集32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术后3个月及22例正常人左室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水平18个室壁节段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 Echo PAC软件测量左室短轴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PCI术前缺血节段心肌、术后3个月部分缺血节段心肌收缩期SR值降低(P<0.05);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部分缺血节段心肌收缩期SR值较前改善(P<0.05).结论 超声二维应变显像(2DSI)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后患者缺血心肌改善的识别、监测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及评价PCI治疗效果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钠/尿钾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3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接触造影剂(碘对比剂)3 d内肌酐水平分为CI-AKI组(76例)和非CI-AKI组(292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尿液中尿钠、尿钾水平,计算尿钠/尿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尿钠/尿钾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I-AKI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I-AKI的因素。结果与CI-AKI组比较,非CI-AKI组男性比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升高,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史比例、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钠、尿钠/尿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钠/尿钾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I-AK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截断值为5.56,其灵敏度为71.10%,特异度为74.3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eGFR、尿钠、尿钠/尿钾是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P0.05),LVEF是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尿钠/尿钾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I-AKI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的疗效,讨论其应用经验及教训.方法 统计我科2003年6月至2007年3月行PCI术治疗的171例冠心病患者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并做分析.结果 171例PCI术患者血管造影成功率、手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9.4%、98.8%、98.2%,严重并发症、冠脉并发症、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58%、2.34%、2.34%.结论 PCI术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冠心病介入技术的进步,冠心病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数量快速增长,PCI术后病人的管理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要课题,对PCI术后不同时期出现的问  相似文献   

15.
姚海艳  史珣瑜  施江 《全科护理》2021,19(4):566-56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常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收集资料,分析PCI术后冠心病病人体力活动动机、体力活动和自我效能现状;冠心病病人自我效能、体力活动动机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PCI术后病人体力活动水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率为94.75%(379/400);379例冠心病病人术后每周体力活动为(3570.85±314.19)MET-min,以低、中强度为主;冠心病病人术后自我效能总分、体力活动动机总分与体力活动呈正相关(P<0.05);体质指数(BMI)、PCI次数≥2次、年龄、PCI支架数量≥3枚、自我效能、体力活动动机是影响PCI术后冠心病病人体力活动水平的高危因素(OR>1且P<0.05)。结论:PCI术后病人体力活动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PCI次数、BMI、年龄、PCI支架数量、自我效能、体力活动动机是影响PCI术后冠心病病人体力活动水平的高危因素,临床需针对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病人体力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冠心病介入技术的进步,冠心病病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数量快速增长,PCI术后病人的管理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要课题,对PCI术后不同时期出现的问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酮注射液与小剂量多巴胺对冠心病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介入诊疗围术期的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将52例有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行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分成冠状动脉造影(CAG)组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CAG组未予特殊处置,PCI组围术期给予丹参酮注射液与小剂量多巴胺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介入诊疗前后肾功能和尿量变化及造影剂相关性肾病(CIN)发生情况.结果:CAG组CIN发生率38.4%,PCI组发生率15.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CI组治疗后血尿素和Cr明显低于CAG组(P<0.01).结论:冠心病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丹参酮注射液与小剂量多巴胺后可耐受介入诊疗,并可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型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伴血脂异常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行PCI术并进行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99例,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为高LDL-C组(94例)和血脂正常...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自1977年以其创伤小、安全有效等特点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之中以来,已渐次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治疗中的首选措施[1].然而该方法由于只是通过缓解血管再通,达到改善冠心病症状的作用,但是对于动脉硬化程度未见明显好转[ 2].因此,如何对于术后PCI患者进行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使其对于冠心病易患因素有所警示,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是现今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行PCI的109例患者进行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健康教育,使其知晓率有所提高,从而有效为冠心病的二期预防和PCI术后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