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武  温胜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45-46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8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58例患者的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且均伴不同程度的解剖异常或病变及窦腔内病灶。术后随访6个月~2年,治愈41例(70.6%),好转13例(22.4%),无效2例(3.4%),复发2例(3.4%)。结论:鼻腔解剖异常及局部病变与真菌性鼻窦炎关系密切,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点以及鼻内镜手术诊疗过程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以及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42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3个月~2年,治愈35例,好转7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便于随访观察,能及时清除手术遗漏或复发的病变组织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6月-2009年5月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36例患者鼻窦内菌块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曲霉菌感染,术后定期行鼻内镜检查。随访6个月-2年;36例患者均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15例,采用高分辨率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应用功能性鼻内镜微创手术进行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治疗,清除病灶,改善鼻窦通气引流功能.[结果]15例患者手术后均治愈.[结论]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中冲洗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对51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下鼻道开窗径路进行鼻内镜手术,结合术中冲洗。结果6个月后复查,除1例上颌窦窦腔可见真菌团块残留外,其余窦腔内上颌均无感染灶存在。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下鼻道开窗径路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肯定,结合术中冲洗,操作简单,减少了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治疗上颌窦病变较好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传统的Caldwell—Luc手术进路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73例上颌窦病变;其中上颌窦息肉33例,单纯上颌窦囊肿21例(上颌窦前壁囊肿9例,内壁囊肿7例,下壁囊肿2例,后外侧壁囊肿3例),霉菌病1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出血性坏死性息肉5例。结果:73例经4—12个月的随访,治愈66例,好转5例,无效2例,有效率97.26%,治愈率90.41%。结论:鼻内窥镜下上颌窦根治术能较好地暴露上颌窦内的病变,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尽可能保留窦内正常或仅是肥厚的粘膜,且能清除窦口周围的阻塞因素,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生理性引流通道,减少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镜辅助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35例上颌良性病变患者,并应用鼻内镜辅助改良上颌窦根治术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中,治愈25例,治愈率为71.43%,有效8例,有效率为22.86%,无效2例,无效率为5.71%,总有效率为94.29%.结论 鼻内镜辅助改良上颌窦根治术具有上颌窦腔暴露良好、窦内病变易处理、术中损伤小、临床治愈高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冲洗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中的应用。方法将47例上颌窦霉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常规鼻内镜手术+碳酸氢钠术中术后冲洗;B组:21例常规鼻内镜手术,术中术后单纯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论术后随访1年,A组1例复发(3%),B组5例复发(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上颌窦霉菌病的有效方法,但鼻内镜手术有其局限性,辅以碳酸氢钠冲洗能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冲洗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霉菌病中的应用.方法 将47例上颌窦霉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常规鼻内镜手术+碳酸氩钠术中术后冲洗;B组:21例常规鼻内镜手术,术中术后单纯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论 术后随访1年,A组1例复发(3%),B组5例复发(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上颌窦霉菌病的有效方法,但鼻内镜手术有其局限性,辅以碳酸氢钠冲洗能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6,(5):399-401
目的 :观察鼻窦炎汤配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9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手术联合鼻窦炎汤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6.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主观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窦炎汤配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方法,探讨鼻内镜手术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6月-2007年6月年收治的3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施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结果38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6例联合上颌窦根治术),随访12-48个月,5例术后12个月内复发,其余33例在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肿瘤广泛侵及上颌窦内的T3级病变联合上颌窦根治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功能性鼻窦术联合中药鼻冲洗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行鼻内窥镜功能性鼻窦术联合中药鼻冲洗,对照组30例行功能性鼻窦术后配合生理盐水冲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周,其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2、3、4、5周各项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6个月经鼻内窥镜检查,所有患者上颌窦窦腔内黏膜光滑,无异常分泌物,上颌窦窦口开放良好,引流通畅,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功能性鼻窦术联合中药鼻冲洗治疗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疗效满意,中药冲洗液在促进黏膜恢复方面明显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腔及上颌窦前壁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采用经鼻内镜及上颌窦前壁双径路手术治疗复发性霉菌性上颌窦炎7例,复发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11例,复发性上颌窦囊肿6例,复发性上颌窦.筛窦乳头状瘤5例。结果:上述病例术后随访2~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经鼻腔手术处理上颌窦病变,存在操作死角与盲区,为避免复发彻底清除病变应采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中药方剂治疗非侵袭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将64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鼻内镜手术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手术完成后中西医结合组的患者给予本院自拟鼻窦炎汤。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及复发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复发率分别为96.9%、3.1%,鼻内镜手术组治愈率、复发率分别为87.5%、12.5%,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显著高于鼻内镜手术组(P<0.05),而其复发率显著低于鼻内镜手术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本院自拟鼻窦炎汤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提高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并能够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茵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的42例霉茵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鼻霉茵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结论:霉茵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刨伤小,疗效好,能够彻底清除鼻窦内全部病变,并保证术后鼻腔鼻窦长期充分引流及通气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菌性鼻窦炎是临床上常见一种特异性鼻窦炎症。我们对可疑患者均行鼻窦CT影像学检查,通过CT影像特征,并结合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鼻内镜手术有创伤小、复发率低等特点。本文对2003年5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56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与经泪前隐窝入路在上颌窦良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8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手术路径不同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8例,2组术后均随访1年。对照组采用鼻内窥镜下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治疗,治疗组采用鼻内窥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统计2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 d VAS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鼻内窥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较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治疗上颌良性病变手术效果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鼻腔内窥镜取材病理证实的48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密度增高,全组病例均累及上颌窦,其中病变累及一侧上颌窦40例,两侧上颌窦8例,一侧上颌窦及筛窦24例,上颌窦内可见点状、斑块状、条线状钙化影44例,窦腔高密度影内可见气泡影16例,病变呈肿块状突入鼻腔10例,窦壁骨质硬化25例,窦壁骨质吸收破坏10例,骨质吸收残骨端均伴有骨质硬化,上颌窦内侧壁破坏8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3例.结论:根据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可归纳出如下特点:①病变均累及上颌窦,且大部分为单侧性;②病变可表现为软组织肿块突入鼻腔;③窦腔密度增高,其内可见多种形态钙化影,且钙化与窦壁无关系;④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破坏残端常伴有骨质硬化.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影最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的42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鼻霉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结论:霉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刨伤小,疗效好,能够彻底清除鼻窦内全部病变,并保证术后鼻腔鼻窦长期充分引流及通气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中的效果。方法 择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德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问卷(SNOT-20)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 h NRS评分以及干预后的SNOT-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促进手术效果和康复效果的提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