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件》2010,(6):34-36
海上风电已成为世界风电开发领域的“新宠”,作为世界第二的风电大国,同时也是近年来世界新增风电装机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海上风电大幕也即将开启。  相似文献   

2.
2014年1月2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稳步发展海上风电,2014年新增风电装机1800万千瓦。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正在商议重启海上风电建设,制定海上风电标杆电价,推动海上风电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上风电场工程庞大复杂,该文针对重大工程数字资产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及工程特点,运用BIM、IoT、大数据等技术,设计开发了海上风电工程资产数字化平台,运用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为海上风电工程数字化技术资产的创建、存储、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海上风电大规模、低成本开发和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  相似文献   

4.
海上风资源丰富,年利用小时数高。因此,开发海上风力发电成为风力发电的大趋势。对国内外海上风电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海上风电系统的整体结构出发,介绍了风电机组的发展。综述了海底集电系统的工作方式及其对应的多种结构,指出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技术在海上风电系统电能传输中应用的必要性。阐述了当前柔性直流送出工程中采用海上换流站集中换流方式存在的问题。将VSC-HVDC与传统的交直流输电技术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不同情况下的最佳输电选择。讨论了VSC-HVDC系统的核心部分——电压源换流器的选取,指出当前VSC-HVDC在海上风电并网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与解决措施。展望了海上风电的未来发展趋势,为VSC-HVDC技术在海上风电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可再生能源制氢是实现能源系统完全脱碳的重要路径,海上风电制氢作为可再生能源制氢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商业化发展潜力。本文阐述了海上风电制氢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并在总结海上风电制氢国际研究和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6.
海上风电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运营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海上风电的重要施工工具之一,自升式安装船的发展趋势也备受瞩目。通过分析未来几年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趋势,详细论述自升式安装船的市场存量和施工能力,并从船舶尺度、吊高能力、吊重能力、桩腿长度、甲板载荷、可变载荷等方面展开研究,可为自升式安装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按照十二五规划,陆地风电是稳步发展,海上风电是示范发展。示范就是不应该冒进,不应该爆发式增长。过去5年,井喷式的风电产业在国内上演。但不得不承认,风电产业快速崛起的背后,面临着由研发投入不足导致的技术落后、设备产能过剩、重速度轻质量以及并网难等一系列问题。质量问题频出,弃风现象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8.
海上风电设施检测在海上风电安全监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海上环境复杂及海上目标的多样性,现有海上目标检测算法存在网络复杂、检测精度低的问题,难以满足实时性检测和实用性部署要求。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5s的海上风电设施检测算法。首先,将YOLOv5s的主干网络替换为轻量化GhostNet进行特征提取,降低网络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其次,在主干网络末端和Neck层分别施加注意力机制(SENet),自适应学习重要通道特征权重,提高检测精度;最后,将Neck层的PANet结构改进为双向金字塔(BiFPN),通过融合不同尺度特征提升检测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降低网络模型参数量和计算量的同时,在船舶数据集上平均精度达到了96.8%,比原始YOLOv5s网络提升了2.6百分点,检测速度达到了47 FPS。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十一五’是风电产业的高速增长期,那么‘十二五’则是持续健康发展期。"——这是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对中国风电产业未来发展作出的判断。对于近年来旋风式发展的中国风电产业来说,2011可谓"多事之秋",在"世界第一"的光环下频发的脱网事故令很多人对"中国速度"再度产生质疑。近  相似文献   

10.
9月28-30日,"第二届风能趋势亚洲峰会"在中国北京举办。中国风电产业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云集峰会,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也作为赞助商代表参与了本次会议。今年的会议主题涵盖了风电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项目呈现、经验分享、深入探讨海陆风电相关技术与风电设备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软件》2010,(7):12-12
风电是目前安全、环保,且具发展潜力、技术成熟的新能源行业。未来全球新能源行业竞争主要体现在风电行业,大容量海上风机是今后国内风机发展的趋势。受当前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影响,2010年风电市场仍将快速增长,但涨幅会小于前几年。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风电业正在经受考验,6大风电领军企业带队人所言和他们的经历的,某种程度体现了国内风电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风电产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风场事故频发、风电并网难、弃风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开始集中爆发,风电行业增长空间日益萎缩。政策转向成为必然,行业拐点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3.
大风起兮云飞扬,人类对风的认识和利用已有数千年历史,风电成为产业也有几十年历史。然而,风电产业在中国集中爆发则是近五年之事。短短五年时间,中国风电装机总量一跃成为第一,中国从没有一家民营风电上市公司,到拥有几十家民营风电上市公司,并造就了一批风电富豪。某种意义上,是风电业造就了他们,他们也造就了中国风电业。就风电企业而言,实业和资本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推动企业迎风飞扬。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创业者和投资家也由此走上财富云端,成为风电富豪。风电富豪们如何打造了亿万身价?谁是富豪的幕后推手?风电业下一个财富爆发点在哪里?本刊将集中揭秘风电创业者和投资家。  相似文献   

14.
这是最好的时代,中国风电的大发展让众多装备企业赶上了发展机会;同时这也是最坏的时代,风电装备产量的剧增使得众多企业深陷泥潭。朱玉国和他的长兴集团正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而用电负荷中心在数千公里之外的沿海地区,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应用广泛。此外,海上风电逐步迈向深远海后,直流输电优势凸显,应用前景广阔。但常规直流输电受扰后存在换相失败的问题,分析了最新直流拓扑优化技术及其仿真结果,新型直流对于避免多馈入直流相继换相失败乃至闭锁带来的安全风险、改善海上风电场黑启动条件和降本增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发展, 以及电网互联范围的不断扩大, 时滞主要产生在风电场广域测量系统的信号 测量和传输中, 从而导致风电机组系统性能下降甚至不稳定, 严重影响了风电场的正常运行. 因此, 该文基于Hamilton 能量理论, 研究了双馈风电机群的分布式时滞控制问题. 首先, 该文对双馈风电系统进行Hamilton实现, 得到风 电机组PCH–D模型; 然后, 针对单机系统PCH–D模型, 引入Casimir函数设计控制律, 使得风电系统在输入时滞下能 够稳定运行; 进而, 将风电机组网络化, 设计分布式时滞控制策略, 使得整个风电机群在30300 ms的时滞范围内整 体保持稳定. 最后, 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能有效地解决系统的输入时滞问题, 同时减小了时滞引起的系统 误差, 提高了风电机群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7.
孙红凯 《网友世界》2014,(15):82-82
风电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风电技能人才,技术提升是培养风电技术人才的中坚力量,而建立风电实训培训基地也是当务之急。本文探索了风电实训培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达到风电人才培养与风电行业需求的零距离连接。  相似文献   

18.
张勇  肖建  迟永宁  李琰 《自动化信息》2012,(3):25-28,56
为了准确评估区域电力系统风电并网接纳能力.针对目前风电规划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时序计算的分步优化方法。根据序列相等性原则,将系统负荷与系统机组出力视作供需双方,对系统机组出力进行序列化分析,在时序上达到供需匹配平衡。将系统消纳风电过程分解为两级过程,以分步求取系统最优运行方式。利用时序计算方法,定性分析系统风电消纳空间,结合风资源信息及系统负荷信息定量计算系统可接纳的风电电量。结合实际区域电网负荷数据及机组发电数据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规划方法能准确评估区域电力系统风电接纳能力,从而可为风电产业规划提供技术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程志华 《软件》2009,(8):17-17
中国风电产业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已经连续4年实现年增长近100%。截至2008年末,风电总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不仅如此,“风电机组本土化生产的比率已高达70%以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贺德馨表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对新能源的呼声高涨,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风能协会称:至2010年全球已装机的风能总量为1970亿瓦,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七倍的增长,达到14000亿瓦。来自中国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风电行业已连续5年实现翻番、总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由此可见,中国已经成为风电发展大国,前景可期。倍福在PC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实施自动化解决方案已经有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