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放疗(IGRT)系统在食管癌调强放疗摆位修正的应用.方法应用医科达公司的synergy机载KV-CBCT对23例食管癌调强患者每次照射前获取X线容积图像(X-ray volumetric images,XVI)与计划CT图像及其靶中心进行匹配,获取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并分析纠正误差.结果23例患者均坚持完成放疗,共做了474次CBCT,其中治疗前320次,摆位误差在X(左右) Y(头脚)Z(前后)三个方向≥3mm,分别为(-0.04±4.63)、(0.07±9.69)、(-0.15±4.33)mm.结论千伏极CBCT在食管癌调强放疗摆位中可以提高等中心摆位精度,检测并调整摆位误差,有效减少放射野边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EPID)测量分析颈、胸上段食管癌适形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以制定合适的适形调强放疗计划。方法25例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制作头颈肩热塑膜,通过应用EPID比较计划射野参考图像(DRR)和实际射野验证图像(EPI)相关骨性标记的位置偏移,计算出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并由公式MPTV=2.5Σ+0.7σ分别计算出不考虑与考虑靶区内扩边的具体MPTV值。结果25例患者在X、Y、Z轴上的摆位系统误差标准差(Σ)分别为0.85mm、1.37mm、0.94mm,摆位随机误差标准差(σ)分别为0.95mm、0.74mm、0.89mm。不考虑靶区内扩边的MPTV值分别为3.84mm、3.94mm、2.97mm,考虑靶区内扩边的MPTV值的为7.1mm、7.67mm、7.19mm。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25例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适形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实测MPTV的大小,从而使制定适形调强放疗计划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体重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747例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行前瞻性调查研究,根据产前体重指数(BMI)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BMI〈26 kg/m2),B组(26 kg/m2≤BMI〈28 kg/m2),C组(28 kg/m2≤BMI〈30 kg/m2),D组(BMI≥30 kg/m2),比较各组间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产前体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产程阻滞、难产剖宫产呈增高趋势(P〈0.001,P〈0.05),产前BMI≥28 kg/m2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产前BMI≥30 kg/m2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阻滞、难产剖宫产危险因素;产前体重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BMI与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呈正相关(P〈0.001)。结论:对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适当控制,有利于降低产前体重,减少产科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建议最佳产前BMI〈28 kg/m2,最高不应≥30 kg/m2。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宫颈癌在调强放射治疗周期中的摆位误差,总结经验,引导放疗技术组的日常摆位工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50例,对患者采取俯卧位体架及热塑体膜固定。放疗全程给予患者15次CBCT扫描,校正摆位误差,平均每周3次。与CT定位标准图像进行比较,对患者在首次进行摆位后以及摆位误差进行校正后,采集患者在首次摆位后及摆位误差校正前后患者的X,Y,Z三个线性方向摆位误的相关数据。结果:首次摆位后的X,Y,Z三个线性方向的摆位误差与对进行校正后患者X,Y,Z三个线性方向的摆位误差有明显差异,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俯卧位调强放疗过程中,每周CBCT 3次,校正摆位误差,可明显减少摆位误差,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对指导临床实放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判定标准的差异及实际应用意义.方法:对入选441例健康体检人员分别测定身高、体重及体脂肪率,根据BMI、标准体重及体脂肪率三种不同肥胖判定方法分别计算男、女肥胖率.结果:根据BMI≥25 kg/m2、BMI≥28kg/m2、BMI≥30kg/m2判定肥胖,男性分别为197例、90例和25例,女性分别为67例、35例和17例;超出标准体重20%者,男性150例,女性78例;体脂肪率男性≥25%者128例,女性≥33%者75例.超出标准体重20%判定肥胖和体脂肪率判定肥胖,男性、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超出标准体重20%和体脂肪率判定的肥胖均分别与BMI≥25 kg/m2、BMI≥28 kg/m2、BMI≥30 kg/m2判定肥胖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女性超出标准体重20%和体脂肪率判定的肥胖均与BMI≥25 kg/m2判定肥胖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BMI≥28 kg/m2、BMI≥30 kg/m2判定肥胖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超出标准体重20%判定肥胖与亚太地区的体脂肪率判定肥胖标准相符.  相似文献   

6.
谭张燕  肖志勇 《妇幼护理》2023,3(10):2281-228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高危患者的现状情况,并就相关影响因素展开针对性分析。方法 选择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我院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 58 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在同阶段我院的乳腺癌术后无淋巴水肿患者 58 例作为对照组。 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肿瘤直径、年龄、淋巴结状态、手术治疗方式、内分泌治疗、化 疗、切除淋巴结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临床分期、BMI、放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放疗、BMI≥25kg/m2 为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联合术后放疗以及 术前 BMI≥25kg/m2增加患者发生淋巴水肿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理想体重潮气量与临床传统实际体重潮气量设置方法对老年人术中肺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施老年患者(年龄≥60岁)腹部手术共106例,90例入选为研究对象:ASA Ⅰ~Ⅱ级,年龄60 ~81岁,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预计手术时间>3h.潮气量按8ml/kg实际体重设置.通气频率均从12次/min开始调整,使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保持在正常范围(35 ~45 mm Hg).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并维持在正常范围.测量并记录实际体重、理想体重(PBW)、体重指数(BMI)及理想体重潮气量;在机械通气5 min及3h两个时点检测气管液中炎性因子IL-8、IL-6水平.结果 女性患者中,实际体重较理想体重明显增加(t =4.42,P=0.000);按实际体重设置潮气量(8 ml/kg实际体重),其对应的理想体重潮气量[(9.7±1.8) ml/kg PBW]明显增加(t=6.39,P=0.000);超重患者(BMI≥25 kg/m2)共31例(女18例,男13例),其实际体重较相对应的理想体重明显增加(t=5.93,P=0.000),理想体重潮气量[(10.5±1.6)ml/kg PBW]较非超重患者显著增加(t=4.63,P=0.000);女性较男性气管液IL-8、IL-6浓度上升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3);超重患者(BMI ≥25 kg/m2)与非超重患者(BMI< 25 kg/m2)比较,气管液IL-8、IL-6浓度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2).结论 在老年患者麻醉期间机械通气中,体重和性别是潮气量设置重要影响因素,按理想体重设置潮气量将能减少实际体重潮气量造成的高容量通气及所引起的肺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20多年中。肥胖症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迅速增长。全球体重超标者[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体重指数(BMI)≥25kg/m。为超重,BMI≥30kg/m^2为肥胖。中国定义BMI≥24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超过10亿。与肥胖症密切相关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获取对肺癌进行放射治疗时,针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及治疗等中心点患者的个体化计划靶区外放边界(MPTV)。方法 回顾性413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析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肺癌疗次间的摆位误差,并进行数据挖掘,计算群体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获取不同BMI及不同治疗等中心点肺癌患者的个体化MPTV。结果 不同BMI患者IGRT不同疗次间x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等中心点患者IGRT不同疗次间x、z轴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数据挖掘成功获取不同BMI及治疗等中心点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个体化MPTV和具体参考值。结论 基于数据挖掘可成功获取放射治疗中对于不同BMI及治疗等中心点肺癌患者的个体化MPTV。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IMRT)的平移摆位误差,使用无动作等级(NAL)协议优化临床靶区(CTV)至计划靶区(PTV)边界。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行IM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68例,使用千伏级锥形束断层扫描(kV-CBCT)获取图像2850张,其中校正前1425张、校正后1425张,比较参考图像与XVI图像并记录位置变化,统计分析X、Y、Z三个方向的位移数据,确定整体的系统和随机误差,评估PTV边界,分析体重减轻(<5%vs≥5%)对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校正前,在X轴、Y轴和Z轴上分别有15.1%、12.0%、9.2%的患者系统误差≥3 mm,校正后分别下降至9.0%、0%、0%;校正前患者摆位边界≥5 mm的总百分比分别为4.9%、6.3%、3.8%,校正后降低至1.9%、0%、0.67%;体重减轻>5%的患者在Z轴、X轴两个方向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有所增加,但5 mm PTV边界足够弥补摆位误差。结论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使用kV-CBCT和NAL离线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头颈部肿瘤患者IMRT放疗中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1.
许宁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1942-1943
目的探讨莱芜地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83例(脑卒中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58例(对照组)。对两组人群临床资料、生活习惯等进行调查,并测量其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验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浆纤维蛋白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70岁、BMI指数大于或等于25kg/m2、吸烟、有高血压病史、三酰甘油(TG)≥1.7mmol/L、总胆固醇(TC)≥5.7mmol/L、纤维蛋白原小于4.0g/L的患者脑卒中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70岁、有高血压病史、BMI指数大于或等于25kg/m2、TC≥5.7mmol/L是老年患者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控制目标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当锻炼,减少吸烟酗酒,调整心态,有利于预防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体质量超标患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心脏变时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平板运动试验的632例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对照组(BMI25kg/m2,n=382)及体质量超标组(BMI≥25 kg/m2,n=250);每组根据年龄再分为3组:青年组(≤44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60岁)。行平板运动试验后,比较不同年龄段体质量超标患者与正常体质量患者心脏变时性的差异。结果:中年体质量超标组运动后最大峰值心率降低、心脏变时功能不良指标降低,与中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体质量超标组运动峰值最大代谢当量降低、心脏变时功能不良指标降低,与老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体质量超标患者心脏变时功能异常,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加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疗+奈达铂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调强放疗组(单纯放疗组)30例和调强放疗同步奈达铂(放化疗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8MV-X线全程实施调强适形放疗,放疗剂量为95%GTV 68~70 Gy/28~30次,95%PTV 56~60 Gy/28~30次;放化疗组在放疗期间每周给予NDP 40 mg/m2静脉滴注化疗,共5.5~6星期。结果放化疗组总有效率及2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放疗组;2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Ⅱ度放射性食道炎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较单纯放疗明显提高,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因素.方法:比较新诊断T:DM并NAFLD(DFL)和未合并NAFLD(NDFL)患者的各种生化指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T2DM并NAFLD的相关因素.结果:与NDFL组相比较,DFL组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Ln(C肽曲线下面积)[Ln(CPAUC)]、甘油三脂(TG)和尿酸明显增高(P<0.05);DFL组腰围≥85 cm,BMI≥25 kg/m2,血脂异常、尿酸≥350μmol/L,代谢综合征和Ln(CPAUC)≥12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NDFL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85 cm和Ln(CPAUC)≥12是新诊断T2DM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的NAFLD与各种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反映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可作为其一个重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再程放疗同步联合奈达铂加氟尿嘧啶(5-Fu)治疗放疗后局部复发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54例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7例,行三维适形再程放疗(50~56Gy/25~28F)同步联合奈达铂80mg/(m^2·d),静脉滴注,第1天加5-FU350mg/(m^2·d),第1—5天化疗;于放疗中及放疗后配合奈达铂加5一Fu化疗。对照组27例,行三维适形再程放疗(50—56Gy/25~28F)序贯联合奈达铂80mg/(m^2·d),静脉滴注,第1天加5-FU350mr/(m^2·d)d1。5)化疗;于放疗后使用奈达铂加5-FU化疗。两组患者化疗均3~4周为1个周期,共2—4个周期。结果(1)两组近期疗效: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近期疗效(CR+PR)分别为59.2%(16/27)和55.5%(15/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6,P=0.5)。(2)生存率:研究组与对照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2%、26.4%、15.7%和40.3%、19.7%、1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P=0.032)。(3)毒副反应:研究组血液系统毒副反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2,P=0.043);两组非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5,P=0.75)。(4)放射性食管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69,P=0.661)。结论三维适形再程放疗同步联合奈达铂与5-Fu化疗对放疗后复发食管癌有较好疗效,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浓度碘对比剂(270 mgI/mL)配合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9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60例应用270 mgI/mL碘对比剂同时使用迭代算法重建,再将A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A1组(25例)及A2组(35例),A1组(BMI〈24 kg/m2)管电压为80 kV,A2组(BMI≥24 kg/m2)管电压为100 kV;B组30例应用370 mgI/mL碘对比剂,120 kV管电压。两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记录扫描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分析。结果: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A1组为(2.00±0.56) mSv,A2组为(2.35±0.74) mSv,B组为(3.98±1.78) mSv,A1组与B组间及A2组与B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5.34和-4.95,P〈0.05)。图像质量方面,A1组与B组间及A2组与B组间主观评价优秀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1.10和2.04,P值均〉0.05);客观评价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尽可能低浓度的碘对比剂(270 mgI/mL)配合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是可行的,超重人群(BMI≥24 kg/m2)亦可应用,同时显著的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内瘦素(leptin)水平与其它内分泌、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二甲双胍和口服避孕药(OC)联合应用对PCOS患者体内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 检测64例PCOS患者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比值、睾酮(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G)、甘油三脂(T-Ch)以及服用二甲双胍和OC前后leptin浓度。结果 BMI≥25kg/m^2组和WHR≥0.80组leptin浓度显著大于BMI〈25kg/m^2和WHR〈0.80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服用二甲双胍和OC后leptin浓度显著低于服药前(18.79±5.24)vs(14.11±4.58,P〈0.05);leptin浓度与FINS、TG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9、0.563,P〈0.01);与BMI、WHR亦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739、0.565,P〈0.01)。结论 leptin可能与PCOS发病有关,二甲双胍和OC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PCOS血清中leptin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质指数(BMI)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61例,根据BMI分为正常组(n=50)、超重组(n=85)与肥胖组(n=26)三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发病后72 h内、发病后30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E峰/A峰。结果超重或肥胖组在入院时及30 d随访时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大于正常组(入院时:134.9 ml±33.4 ml/146.9 ml±60.6 ml比134.9 ml±33.4 ml,P=0.016;30 d随访时:149.9 ml±36.6 ml/159.4 ml±54.5 ml比136.0 ml±36.2 ml,P=0.030),超重或肥胖组在入院时及30 d随访时的LVEF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入院时:49.7%±7.7%或46.8%±7.1%比51.7%±7.6%,P=0.030;30 d随访时:52.9%±7.6%或50.88%±7.1%比55.3%±7.5%,P=0.042)。超重及肥胖组的E/A值与正常组相比在发病72 h及30 d随访时均无显著差异(入院时分别为:0.86±0.23、0.84±0.23比0.85±0.25,P=0.951;30 d随访时分别为:0.97±0.25、0.97±0.20比0.99±0.25,P=0.835)。结论合并超重或肥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的扩大与LVEF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