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术后手术切口并发症的体会。方法:对我院自2011-01~2012-01普外科共进行220例开腹手术的患者进行系统的研究,本组患者年龄在15~6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2岁,其中大型手术患者为100例,中型手术患者为70例,小型手术患者为50例。本组病人手术用时在15~300min之间,手术平均用时65min,患者住院时间在5~18d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8d。本组均为开腹手术患者。结果:通过对本组220例开腹手术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的控制可能导致手术出现切口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及改进切口缝合技术等方法,未发生腹部切口并发症的患者有215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患者1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1例,切口部分裂开1例,经系统治疗后均恢复。结论:通过对本组220例开腹手术的病人行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改进切口缝合操作技术,较未经过围手术期治疗及未改进切口缝合技术的患者,术后切口发生率为1.4%,较改进前3%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10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国峰  李爱东  张建 《河北医学》2010,16(12):1437-143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10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本组病例中,甲状腺乳头状癌69例(65.71%),甲状腺滤泡状癌36例(34.29%),并发淋巴结转移19例(17.14%)。手术方式为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26例,患侧腺叶和峡部及对侧大部分切除70例,全甲状腺切除并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8例。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为更好的制定手术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甲状腺手术及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甲状腺癌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20例。回顾分析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总体转移率为73例(60.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播散、腺体外侵犯、原发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有统计学差异,而与性别、年龄、是否存在沙砾体、癌灶数目及病灶单、双侧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中,仅有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明显。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出现中央区或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极为常见,在当原发肿瘤位于甲状腺中部或下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在术前或术中,应仔细评估侧颈部淋巴结,如出现可疑淋巴结转移应积极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乳头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整群选取并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68例,其中行甲状腺全切+双侧标准改良根治(功能性颈清术)8例;一侧标准改良根治+对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20例;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12例;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颈侧区(Ⅱ、Ⅲ、Ⅳ区)清扫28例。结果所有患者并发症短时间内恢复,无皮瓣坏死及切口感染。术后患者均行左旋甲状腺素片行抑制治疗,高危患者均行I131治疗,68例随访至今均存活,无一例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双侧甲状腺癌一期行甲状腺全切+双侧多功能保留的甲状腺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未增加手术的并发症,而且减少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及费用;单臂弧形切口比横弧形切口对侧颈区的清扫更具优势;“个体化”地选择手术方式,熟悉解剖、精细操作,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颈部单一小切口机械提吊无气腔室内镜甲状腺手术(改良Micooli术式)的临床经验。方法颈前下部横行切口1.5~2.5cm,在内镜及超声刀辅助下行甲状腺手术。结果共完成119例手术,其中5例因术中快速病理示甲状腺癌而中转开放手术,2例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肿块直径〈1cm)行内镜下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次全切除术+患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25~185min(平均58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声音嘶哑、呛咳、四肢口唇麻木、手足抽搐、继发性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第3~5d痊愈出院,住院时间5~8d。结论采用改良Micooli术式行内镜甲状腺手术具有微创、美容、出血少、并发症少及应变性强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近期再手术的术前CT影像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不规范切除术后的颈部CT影像,了解甲状腺和颈淋巴结情况,指导临床治疗,避免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癌不规范切除术后39例的颈部CT表现,并与手术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 39例中19例有癌,残癌率48.7%,其中甲状腺残留组织中有癌9例,淋巴结转移17例,淋巴结转移率43.6%,甲状腺和淋巴结均有癌7例。术前CT显示甲状腺癌残留6例,术后5例阳性,CT甲状腺未发现癌残留33例,术后4例有癌。CT显示颈淋巴结有转移者13例,术后颈淋巴结有转移9例;无颈淋巴结有转移26例,术后8例有癌,上次手术前肿瘤体检〉4 cm患者的残癌率71.43%,肿瘤侵及甲状腺被膜患者的残癌率78.95%;首次手术结节切除的患者的残癌率65.22%。结论甲状腺癌近期再手术前的CT影像,结合上次手术前的肿瘤大小及被膜侵入情况和首次手术方式,可为外科医师再制定手术方案和治疗计划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及经病理证实的28例桥本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桥本甲状腺炎并发双侧甲状腺癌6例(21.43%),并发单侧甲状腺癌22例(78.57%)。术后病理报告证实,桥本甲状腺炎并发乳头状癌26例(92.86%),其中20例为微小乳头状癌(71.43%);滤泡状癌1例(3.57%);髓样癌1例(3.57%)。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7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15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7例行患侧颈部淋巴结改良清扫术,1例行双侧颈部淋巴结改良清扫术,其余20例行常规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随访27例,无复发或死亡。结论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癌关系密切,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3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行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对侧甲状腺叶切除或大部分切除,同时行中央组(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中央组淋巴结转移者26例,双侧甲状腺癌10例。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术后出血,3例声音嘶哑,均在术后3个月发音恢复;4例患者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表现为术后出现手足麻木和抽搐,其中3例为一过性,3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虽然预后良好仍有发生中央组淋巴结转移可能,初次手术应宜清扫中央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489-1490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颈淋巴结清扫术时的切口选择原则及皮肤缝合方法。方法:对7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共行颈部淋巴结清扫94侧,其中采用"领状"切口68侧,采用"L"型切口26侧。结果:采用"领状"切口和"L"型切口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颈部外观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领状"切口在手术操作时暴露充分,操作方便,术后切口隐蔽,美观效果好。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宜选用"领状"切口。  相似文献   

10.
张国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375-4376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治疗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0例患者术前均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经超声检查患者均有结节,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治疗,术后病理证实滤泡状癌4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34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其中微小癌34例,双叶癌18例。术后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等并发症,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患者均未发生复发现象。结论将甲状腺全切除应用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可取得显著的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复发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共计149人.(1 )分析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手术方法.(2 )对患者进行随访 ,分析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 )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的手术方法主要为患侧叶切除加峡部切除(行或不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患侧腺叶(行或不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峡部加对侧次全切、甲状腺全切加颈部淋巴结清扫、姑息性切除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手术方法无差异( P> 0.05 ).(2 )对149例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患者为108例 ,其余41例患者出现失访.随访的患者中复发者有32例 ,复发率14.8%.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性别、病理、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结果比较无差异( P>0.05);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年龄、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结果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与患者术后是否复发无关 ,其预后与年龄、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术后服用甲状腺素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男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男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癌的分布情况:年龄20-41岁,甲状腺乳头状癌25例,滤泡状癌1例。术前及术中病理确诊23例,术后确诊3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9例,占73%。肿瘤侵犯喉返神经2例,术后声音嘶哑1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合并甲状腺腺瘤4例。手术方法:改良式甲状腺癌根治术23例,单纯患侧甲状腺叶切除3例。复发2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男性甲状腺癌发病年龄多为年轻人,以乳头状癌为主,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技术改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6例甲状腺患者,采用改进的手术体位、铺巾方法、手术入路及缝合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12例,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60例,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71例,双侧次全切除术10例,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结果 156例患者于术后2d~6d出院,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合理选用甲状腺手术技术改进,可以减轻病人术中术后不适,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降低切口感染机会,减小颈部疤痕,缩短住院时间,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孙志强 《中外医疗》2013,32(3):10+12-10,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患者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对侧部分切除+一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全甲状腺切除+一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出现手术并发症者6例(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呛咳、误咽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3例)。随访1~4年后,5例复发。结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症较少,4年复发率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治疗颈部淋巴结阴性(cervical lymph node-negative,cN0)甲状腺微小癌的可行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2月顺德桂州医院普外科行腔镜手术治疗的cN0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 carcinoma,TMC)患者15例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无明显增加,疼痛时间短,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平均随访55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4例患者术后出现同侧V区淋巴结转移,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1.7%。3、5午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4%、59.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cN0甲状腺微小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健康体检人群中对早期甲状腺癌的筛查和诊治.方法 选择鸡西市健康体检人员2500人分析.结果 145是甲状腺肿瘤,其中有21例是甲状腺癌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经冰冻切片检查确诊,术后给以优甲乐口服,1例甲状腺患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后患者健在,其余20例做甲状腺患侧及中央淋巴结切除.结论 健康体检做甲状腺高分辨率超声检查是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中具有独到的优势,能够及早的发现甲状腺癌,对有甲状腺微小癌声像者应高度重视,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必不可少,合理的术式选择及恰当的术后治疗,能够明显的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新的资料和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14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乳头状癌121例,滤泡状癌27例,并发淋巴结转移59例.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为主,占68例,69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内分泌治疗13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3%.甲状腺全切除组与甲状腺非全切除组相比,术后复发、颈淋巴结转移差异无显著性.148例均获得随访,其中121例无病生存,17例复发,10例颈淋巴结转移,6例死亡.结论 本组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不高.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的方式应采取个体化方案,应根据不同的病变性质、不同的TNM分期以及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术后应进行激素抑制治疗以及必要时行131I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手术切除的切口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4年6月~2007年10月对13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7例采用颈部低领切口入路,6例取颈部低领加胸骨上段正中劈开切口,观察围术期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颈部低领切口入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研究如何预防腹部外科胃癌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体会。方法:对于腹部外科自2010-03~2013-03间所做的共240例胃癌根治手术的病人并发症原因进行研究,不断提出并进行改进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措施,研究组全部病人在35~83岁之间,全部病人平均年龄在52岁,其中全胃切除术病人数为50例,远端胃癌根治术病人有150例,近端胃癌根治术病人数为40例。全部患者手术进行时间在150~220min之间,全部手术平均时间在180min,本组病人住院时间在9~30d之间,平均天数在14d。所有病人行开腹操作。结果:对全部240例胃癌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不断改进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无并发症的患者有230例,手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的患者2例,切口部分裂开的病人2例,术后出现倾倒综合症的患者3例,术后出现胃瘫病人3例,全部出现并发症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对我院对近3年腹部外科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行胃癌根治手术的病人进行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不断地进行专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较研究改进前胃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出现率明显降低,手术后病人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改进前的4%,降低为1.5%,有统计学意义。取得的成果值得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邓淼  陈登庭 《中原医刊》2009,(20):15-17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手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甲状腺腺瘤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癌变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气管旁淋巴结转移1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伴气管旁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20例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切除,2例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并胸骨正中劈开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2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患者术后1~5年随访无复发。结论胸骨后甲状腺肿术前行CT和MRI有助手术入路的选择;颈部低位领状切口手术对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是一种安全可靠并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