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坯连铸结晶器凝固传热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方坯结晶器的传热特点,研究了方坯连铸机结晶器二维非稳态凝固传热的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软件预测在浇注过程中结晶器的温度分布和凝固状态,分析了拉速、浇注温度及结晶器圆角半径对铸坯温度和坯壳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模型计算得出坯壳厚度值与现场测定拉漏数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大方坯在连铸过程中传热及凝固规律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晶器和二冷区传热对大方坯产品质量和铸机的生产率有重要影响。讨论了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引进的大方坯连铸机在拉坯时结晶器和二冷区的传热、坏壳凝固生长和铸坯温度的变化规律。着重讨论了电磁搅拌、过热度和拉速对坏壳凝固和生长规律的影响。指出影响铸坯凝固的主要因素是凝固潜热,影响凝固末端位置的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拉坯速度,而电磁搅拌对其影响区内的传热、坯壳生长和铸坯温度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力学耦合模型对板坯连铸带液芯轻压下过程的铸坯变形抗力、拉坯阻力及其变化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比较了不同轻压下和连铸过程工艺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压下量、压下速率、拉坯速度及坯壳温度对铸坯变形抗力和拉坯阻力均有很大影响.计算结果为实际板坯连铸带液芯轻压下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45钢液相线温度低、固液共存两相区宽及铸坯坯壳高温强度低的凝固特性和3^#连铸机现有的设备状况。确定了浇注温度、拉速及二次冷却配水量等工艺参数。把浇注温度下限上调5℃,控制在1515℃-1525℃,拉速控制在1.6—1.7m/min,经过低倍检验铸坯质量良好,符合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水平连铸圆坯连铸生产工艺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凝固传热模型并结合射钉试验共同研究了管坯在不同拉坯工艺条件下,结晶器内的温度场分布与凝固传热过程,并对不同拉坯参数下铸坯试样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发现:水平连铸拉坯工艺参数:拉速V=2.13m/min,浇注温度T=1544℃,中间包过热度△T=40℃的拉坯参数下,结晶器内的温度场分布均匀稳定,铸坯质量好,产量高。研究表明,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凝固传热模型并结合射钉试验可以有效分析在不同拉坯工艺条件下水平连铸结晶器内的温度场分布及凝固传热过程,并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拉坯工艺参数,降低管坯质量缺陷的发生,提高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6.
连铸板坯凝固传热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板坯连铸机工艺条件,利用铸坯凝固过程传热数学模型计算了铸坯凝固过程温度场分布和坯壳生长情况,并探讨连铸工艺因素对铸坯温度和凝固过程的影响,示例性的提出了提高铸坯温度的工艺手段。  相似文献   

7.
薄板坯连铸带液芯轻压下过程的力学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集华 《钢铁研究学报》2003,15(5):14-17,31
为了给实际薄板坯连铸带液芯轻压下的设备设计和工艺设计提供依据,对薄板坯连铸带液芯轻压下过程中的铸坯变形抗力、拉坯阻力及其变化特性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比较了不同轻压下设备(二冷支撑段辊列)条件下,连铸及轻压下过程的工艺参数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冷支撑段辊列运动挤压铸坯阶段,最后一对支撑辊的移动量、挤压速度、拉坯速度、支撑辊间距离、辊径和对数以及坯壳温度对铸坯变形抗力和拉坯阻力有很大影响;而在二冷支撑段辊列稳定挤压铸坯阶段,只有总轻压下变形量及坯壳厚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圆坯水平连铸凝固过程的热状态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计算,分析了结晶器的冷却强度、拉速、浇注温度等工艺参数对铸坯温度和凝壳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热试中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
李龙  李虎  侯葵 《天津冶金》2012,(2):23-26,53
针对天钢炼钢厂在连铸生产中出现的中心裂纹,结合VAI动态辊缝模拟软件、铸坯凝固过程应变理论及天钢炼钢厂的生产实践,分析了产生铸坯中心裂纹的影响因素.在设备方面,辊缝超差,特别是凝固末端辊缝超差是造成中心线裂纹的主要原因.在工艺方面,铸坯在冷却过程中,由钢水成分、浇注温度以及拉速变化引起的相变降低了钢的高温塑性.在外力作用下,坯壳承受的应力之和超过了钢的允许强度和应力时,铸坯就会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限元的板坯连铸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2003建立了板坯连铸凝固过程的二维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连铸坯在任意段截面的温度场分布、凝固坯壳的厚度和相应的冶金参数.拉坯速度、过热度等工艺参数对温度场分布和凝固坯壳的生成影响很大,可以利用模型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含铝钢异型坯塞棒中间包非平衡单点浇注技术条件下温度场流场模拟的研究,进一步对异型坯结晶器进行适应性改造,调整一冷水冷却参数,从而促进铸坯坯壳生长的均匀性,减少或避免铸坯表面裂纹质量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齐新霞  贾琦 《特殊钢》2022,43(4):1-4
以Q460钢(/%:0.17C,0.35Si,1.5Mn,0.020P,0.020S,0.020Nb,0.075V)3 250 mm×150 mm宽板坯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软件建立凝固传热模型,研究拉坯速度、比水量、过热度等工艺参数对铸坯凝固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拉坯速度每增大0.10 m/min,矫直段铸坯表面温度升高36.5℃,出坯温度升高50℃,坯壳厚度减薄2.4 mm,液心长度增加1.2 m;每增加1℃的过热度,矫直点铸坯上表面中心温度增加1.73℃,延长液芯长度0.11 m;因此,拉坯速度是影响铸坯质量的关键。生产应用表明,3 250 mm×150 mm板坯拉速1.20~1.25 m/min,过热度15~20℃时板坯表面矫直温度大于950℃,降低了铸坯中心疏松和偏析,表面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凝固相转变对结晶器内坯壳生长过程的影响,结合高温相转变试验结果建立数学模型,考虑铸坯与结晶器的接触状态,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结晶器内三维瞬态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采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温度场,采用热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方法模拟应力场分布。模拟了[δ]铁素体转变量分别为0%、50%和100% 3种情况下结晶器内坯壳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拉坯方向坯壳表面温度和厚度在距离弯月面以下120 mm左右开始周期性波动,且随[δ]铁素体转变量的增加,波动增加,同时铸坯沿拉坯方向累积位移总量和应力值均减小,沿拉坯方向上位移和应力波动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14.
武钢二炼钢采用“射钉法”测连铸板坯凝固层的厚度,其方法是用射钉枪将射钉射入正在浇注的连铸坯中,待钢坯冷却后解剖射入射钉部位的铸坯,观察射钉与铸坯邻近区域的组织变化,以此来鉴别连铸坯凝固层的厚度。众所周知,出结晶器的铸坯坯壳厚薄及均匀程度,对保证操作安全和铸坯质量极为重要。坯壳过薄不仅影响铸坯的几何形状,对提高拉速也不利;若厚度不均匀,易产生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拉速板坯连铸生产的低碳铝镇静钢铸坯,采用Aspex自动扫描电镜对铸坯表层夹杂物进行大面积的扫描分析,得到不同拉速下夹杂物的变化规律,并探究流场和S含量对夹杂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速增大,钩状坯壳的深度和长度逐渐减小.对拉速大于2 m·min-1的铸坯,由于钩状坯壳不是很发达,铸坯表层没有发现大于200μm的夹杂物.铸坯表层尺寸介于50~200μm的夹杂物主要是由凝固坯壳所捕获,而夹杂物在凝固前沿的受力决定了夹杂物的捕获行为.随着拉速提高,凝固前沿的钢液流速增加,随着冲刷力的增加、捕获力的减少,夹杂物被捕获的数量减少.在高拉速连铸下,如果钢液中S含量较大,夹杂物受到明显的温度Marangoni力,会更容易被凝固坯壳捕获.   相似文献   

16.
不锈钢板坯连铸温度场及二冷配水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法编制了计算不锈钢板坯在连铸时凝固过程温度场及坯壳的生长随时间的变化。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得出影响铸坯温度场和凝固末端位置的主要因素是拉速和二冷配水 ,而过热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郑才翔 《特殊钢》1990,11(5):24-29
本文根据西德Technica Guss水平连铸工艺,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水平连铸方坯的凝固传热。经试验验证表明,可利用该凝固传热模型来预报采用不同连铸工艺参数时的铸坯温度和坯壳厚度分布及液芯长度。浇铸温度Tp、拉坯速度V、结晶器冷却水量Q和冷却水温差ΔTw等主要连铸工艺参数均不同程度地影响铸坯的凝固特性,其中拉坯速度V和冷却水温差ΔTw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传热学基本原理、凝固理论和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凝固传热有限差分数学模型,对连铸凝固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拉速越大,铸坯中心及表面温度越高,出结晶器坯壳厚度越薄;过热度增大,铸坯中心及表面温度均上升,出结晶器坯壳厚度减薄;冷却水量相对增大时,铸坯出结晶器坯壳厚度增大,二冷区温度下降较快。连铸坯凝固模型可用来确定常规拉速范围及不同拉速下的凝固壳厚度、凝固末端位置以及铸坯表面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9.
晓马 《钢铁》2000,(10)
铸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次冷却。为了在不同的浇注条件下 ,获得理想的铸坯表面温度分布 ,生产出无缺陷铸坯 ,必须自动控制二次冷却。芬兰劳塔鲁基公司动态二次冷却模型—— DYNCOOL 就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开发的。它按实时计算的铸坯温度分布来计算并控制冷却水的流量 ,保持预选的沿着铸坯方向设定的温度模型。DYNCOOL 模型应用在线数据计算铸坯表面温度分布、坯壳厚度和每段的二次冷却水流量 ,使目标温度分布和计算所得温度分布之间的差别极小。模型用边界条件法解扩散—对流方程式 ,来计算通过铸坯中部的纵断面的温度场。这…  相似文献   

20.
赵莉萍  张建国等 《炼钢》2003,19(2):41-43,54
采用有限元法编制了计算不锈钢板坯在连铸时凝固过程温度场及坯壳的生长随时间的变化。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影响铸坯温度场和凝固末端位置的主要因素是拉速和二冷配水,而过热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