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出了低频振动切割工程陶瓷的加工方法 ,利用自制的低频振动装置进行了切割加工工程陶瓷的对比试验 ,分析比较了低频振动切割与普通切割时的切割力和砂轮寿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与普通切割相比 ,低频振动切割时切割力较小 ,砂轮寿命较长。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振动切割工艺参数对砂轮径向磨损量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 :砂轮速度→进给速度→切割深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球轴承外圈沟道ELID(Electrolytic In?process Dressing)成形磨削工艺参数,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ELID成形磨削过程中磨削参数和电解参数对砂轮磨损和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综合砂轮径向磨损量和工件表面粗糙度两个指标对磨削试验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磨削参数中的径向进给速度对砂轮径向磨损量的影响最大,砂轮转速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电解参数中的占空比对砂轮径向磨损量的影响较大,电解电压对工件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大;砂轮转速为18000 r/min,工件转速为100 r/min,径向进给速度为1μm/min,占空比为50%,电解电压为90 V(6.7Ω)时,综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块杯形砂轮磨削高硬度球面,磨削过程中砂轮磨损不仅影响砂轮磨削性能,而且造成工件和砂轮实际接触面积不断产生变化,影响磨削力和磨削质量。为此,基于展成法磨削原理研究砂轮块磨损后的形状变化,分析了分块砂轮的磨损形式,揭示了进给过程中砂轮块磨损形状的变化规律,推导了砂轮磨损量和砂轮工件接触面积的计算公式,分析了砂轮磨损速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试验最后研究了砂轮磨损量的变化规律,并验证了砂轮磨损量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4.
根据切入磨削参数Lk(x)/Lg(x)=C(常数),则砂轮工作表面的径向磨损量在x(宽度)方向均相同的理论,在设计切入磨削砂轮时,使Lk(X)/Lg(x)按一定规律增大或减小,那么砂轮的径向磨损量也将按该规律相应地减小或增大,从而达到控制磨削轴承套图滚道凸度的目的。文章提供了这种砂轮设计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金刚石砂轮加工石材时的综合影响因素分为5大类共40多种输入因素,这些因素均会影响磨削结果。重点分析了在石材加工中影响金刚石砂轮磨损的主要因素和加工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得出加工参数和金刚石砂轮的制作方式是影响金刚石砂轮磨损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大量的磨削试验得到钎焊金刚石砂轮磨削花岗岩时的宏观磨损量和微观破损状态。而加工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为:磨削速度vs的增加使金刚石砂轮切削力降低;进给速度vf和磨削深度ap的增大都会导致切削力增大,磨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要比进给速度明显。  相似文献   

6.
对金刚石微粉烧结棒修整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进行了试验研究。以反映砂轮平面度的端面跳动和径向跳动作为修整效率的评价依据 ,通过试验对比了主轴转速、砂轮组织参数和修整棒进给速度对砂轮修整效率的影响 ,认为低主轴转速下修整棒对金刚石砂轮的修整效率较高、砂轮参数对修整效率的影响很小以及修整棒进给速度与修整效率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金刚石微粉烧结棒修整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进行了试验研究.以反映砂轮平面度的端面跳动和径向跳动作为修整效率的评价依据,通过对主轴转速、砂轮组织参数、修整棒进给速度3个方面进行对比试验,得出了以下结论:低主轴转速下修整棒对金刚石砂轮的修整效率较高,砂轮参数对修整效率的影响很小以及修整棒进给速度与修整效率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磨削液对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磨削性能的影响,使用3种磨削液在精密外圆磨床M1420E上进行了磨削加工实验,用加工表面微观形貌、表面粗糙度R。值、工件表面残余应力以及砂轮径向磨损量对磨削液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轻质润滑油不仅能提高工件表面质量,降低表面粗糙度值,而且砂轮磨损量明显降低,乳化液和化学合成液对磨削性能的影响各有利弊,润滑油是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磨削的优选磨削液。  相似文献   

9.
在线电解修整(ELID)磨削过程中砂轮表面会生成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氧化膜,其刚度远小于工件及砂轮结合剂的刚度,可以有效衰减磨削过程中的振动。将ELID技术应用到无心内圆磨削中,通过调节电解参数来改变氧化膜的状态,进而对砂轮径向振动进行控制。通过试验研究了电解参数的改变对砂轮径向振动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此规律设计了控制器,对磨削过程中的砂轮径向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磨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可以将磨削过程中的砂轮径向振动控制在设定值附近,维持ELID磨削的稳定。在实际的ELID内圆磨削中,可以先将砂轮径向振动控制在较高值,以实现较大的材料去除率;一段时间后再将砂轮径向振动控制在较低值,以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指导面齿轮磨削砂轮的修整,针对砂轮修整工艺参数对面齿轮齿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面齿轮磨削加工原理及渐开线碟形砂轮的修整方法。进行了砂轮修整与面齿轮磨削试验,测量获得了面齿轮的表面粗糙度,得到了线速度比、滚轮进给速度和单次修整切深三个修整工艺参数对面齿轮齿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了粗糙度在面齿轮齿面的分布规律。建立了粗糙度与三个修整工艺参数的指数关系数学模型,可用于指导面齿轮磨削砂轮的修整与面齿轮的磨削加工。  相似文献   

11.
多线砂轮复合自动修磨装置采用CNC数控系统,利用两个独立金刚石滚轮休整器,实现单支和多支砂轮的高精度修磨,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加工误差,提高了产品加工精度和效率。通过表面粗糙度检测数据可知,具有多线砂轮复合自动修磨装置的数控丝锥螺纹磨床完全符合加工精度要求。同时,采用多元回归方程建立基于砂轮修整参数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并设计单因素试验,得到砂轮修整参数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由显著性分析结果得出,径向修整进给量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圆弧形超硬砂轮修整难度大、修整精度低的问题,对树脂结合剂圆弧形金刚石砂轮进行了精密修整研究。设计制造了一种垂直式超硬砂轮圆弧修整器,通过修整试验研究了不同粒度的圆弧形砂轮在修整前后表面粗糙度、弧形精度、圆度、表面形貌的变化情况。砂轮修整前后对氮化硅陶瓷轴承套圈沟道进行了磨削,并测量了磨削后的轴承套圈沟形精度。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修整前,修整后砂轮表面粗糙度平均值由1.731 8 μm减小至0.772 4 μm,减小了55.4%;弧形精度平均值由33.604 7 μm减小至8.527 6 μm,减小了74.6%,修整后4个砂轮的弧形精度更加稳定,且随着砂轮粒度的减小,弧形精度略有减小趋势;砂轮圆度平均值由43.721 μm减小至18.002 μm,减小了58.8%,修整使大量新的磨粒露出。所设计的垂直式超硬砂轮圆弧形修整器可对圆弧砂轮进行精密修整,可改善圆弧形砂轮的弧形精度及圆度,修整后砂轮磨削的轴承套圈沟形精度得到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用陶瓷结合剂CBN砂轮对45淬硬钢工件进行磨削试验,对磨削过程中CBN砂轮的磨损和磨削比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陶瓷缝合剂CBN砂轮的磨损特征。  相似文献   

14.
吴祥 《工具技术》2001,35(11):16-18
通过磨削试验 ,应用KL信息距离法对磨削火花信号进行处理以识别磨削过程中砂轮磨损状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时域和频域中的信息距离方法均能有效识别磨削过程中不同的砂轮磨损状态 ,但频域信息距离方法计算工作量较小 ,响应速度较快 ,对硬件要求较低 ,更有利于实现在线监控。  相似文献   

15.
单层钎焊金刚石砂轮作为一种新型的磨削工具,具有磨粒固结强度高、磨粒出露大、容屑空间大等优点,比较适合高效率大切深的强力磨削,然而这种工具对高性能的脆性材料的精密磨削却比较困难。本文通过两种精密的修整工艺,使得加工表面质量大大提高。通过观察砂轮磨粒形态的变化可知,磨粒在修整过程中存在有磨损钝化、破碎、表面粘附等现象;通过对砂轮轮廓的激光测量可知,砂轮的磨粒等高性在修整过程中是明显改善的。通过修整磨粒粒径300μm的钎焊砂轮磨削氧化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了Ra0.2μm。  相似文献   

16.
蜗杆磨削用砂轮修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蜗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磨削是提高此类零件加工精度的关键,磨削用砂轮截型的精确计算是保证精度的前提。文中提出一种蜗杆磨削用砂轮截型的计算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理论模拟蜗杆磨削的空间运动,通过空间几何的相对变换,推导砂轮的截型数据以得到砂轮的精确截型,同时避免干涉。  相似文献   

17.
径注式砂轮在线液体平衡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一种径注式砂轮在线液体平衡装置,它不仅解决了砂轮在线实时平衡的技术难题,而且也克服了目前端注式液体平衡装置体积大,平衡腔体的平衡能力不一致的缺点。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