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国均 《华夏医学》2006,19(2):181-181
顽固性鼻出血亦称难治性鼻出血或严重鼻出血,E lah i等(1995)将顽固性鼻出血限定为:应用传统的局部压迫、血管收缩剂、镇静剂、前后鼻孔填塞和输血等方法均不能控制的鼻出血[1]。筛选出我科自1996年开展介入手术治疗以来收治的18例难治性鼻出血,探讨难治性鼻出血与介入治疗新的治疗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1996年以来我科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18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经反复行前后鼻孔填塞不能有效止血。出血原因:高血压7例,不明原因11例。出血部位:鼻中隔后段13例,不明原因5例。1.2…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鼻出血亦称顽固性鼻出血或严重鼻出血,常规鼻内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点,并经规范的鼻腔填塞(前鼻孔或后鼻孔)仍未控制的鼻出血称之为难治性鼻出血。我科2001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5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患有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展开临床治疗研究,了解其出血部位,旨在提升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30名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1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首先分析其鼻部出血部位再进行针对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采用针对性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6.67%,而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治疗后并发症产生几率明显偏低。结论对于难治性鼻炎病症采用研究出血部位后针对性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性,且减少治疗后并发症为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难治性鼻部出血部位多集中于下鼻道穹隆顶部,其次为嗅裂鼻中膈部,中鼻道后上部人数较少,且存在没有检查出部位的出血病例,治疗时应具有针对性,以此来提升治疗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分析10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策略.结果 51例进行鼻内镜下双/单极电凝止血成功,35例出血部位微创靶向填塞后止血成功,16例因上述2种方法无效,改行介入责任血管超选择栓塞后出血停止.结论 经鼻内镜下出血点电凝、鼻腔出血部位微填塞结合超选择责...  相似文献   

5.
难治性鼻出血是指出血部位隐蔽,经前鼻镜无法窥及出血部位的凶猛的鼻出血。曾经有文献报道此类出血,并命名为"隐蔽性鼻出血"、"顽固性鼻出血"等。但是由于操作医师技术水平的差异,对于"难治性"的定义难以规范。我们的理解为难治性鼻出血往往因为出血部位无法明确,盲目进行前鼻孔鼻腔填塞,或后鼻孔Flash尿管压迫,导致填塞后仍反复出血,既往采用蝶腭动脉结扎、电凝,筛前动脉结扎及电凝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统计难治性鼻出血的常见出血部位、各年龄段性别分布特点。 方法 对2014年11月-2017年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75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鼻内镜下一次甚至两次寻找出血点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难治性鼻出血常见出血部位、各年龄段性别分布特点。 结果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治愈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2.67%。68例患者在鼻内镜下发现出血点(第一次发现出血点64例),在双极电凝止血后,未再次出血。全部患者为动脉性的单一出血点,大多位于鼻腔隐匿部位,分别为下鼻道(50.67%,38/75),嗅裂鼻中隔面(13.33%,10/75),中鼻道(5.33%,4/75,其中筛泡2例,筛窦前壁1例,上颌窦自然口1例),鼻中隔后端(6.67%,5/75),鼻中隔凹陷(4.00%,3/75),鼻中隔偏曲侧后方(6.67%,5/75),中鼻甲基板、中鼻甲后端、中鼻甲腋部各1例(1.33%,1/75),未找到出血点7例(9.33%,7/75)。7例未发现明显出血点的患者,采用双极电凝方法,处理可疑出血及渗血的黏膜,并鼻腔局部填塞治疗,均未出血。所有患者没有选择蝶腭动脉凝固(结扎)术。鼻出血发病男多于女,40岁以后发病在增加,50岁以后女性发病在增加。 结论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符合精准、微创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常见出血部位、各年龄段性别分布特点可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分析难治性鼻出血此种病症的常见出血部位以及鼻内窥镜技术应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0例研究对象;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果在这8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中,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就是下鼻道穹窿顶部,并且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参照组是80%,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鼻出血以中老年居多,且常见出血部位主要是下鼻道穹窿顶部,其次为嗅裂鼻中隔部,应用鼻内窥镜在镜下检查鼻腔,并使用射频或填塞止血安全有效,提高难治性鼻出血治疗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难治性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急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一般具有发病急、短时间内出血量大等特点。这是由于难治性鼻出血发生的部位常位于鼻腔狭窄、隐蔽的部位,常规的前鼻镜检查对于上述部位的暴露不充分,传统鼻出血的前、后鼻孔填塞治疗,就存在操作的盲目性,未能对出血责任血管进行有效的压迫,这也是常规方法导致治疗无效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鼻内镜下明确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45例鼻腔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确定出血部位,予以电凝止血或区域性鼻腔填塞治疗.结果 45例均在鼻内镜下找到出血点,经电凝止血或区域性鼻腔填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 在鼻内镜下能准确找到出血点,对出血部位进行准确电凝或填塞,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见部位为黎氏区,因部位浅在,治疗容易.而其他部位的鼻出血,常规前鼻镜不易窥及,出血不易控制,易复发,治疗较困难,文献对这类出血的命名有:顽固性鼻出血、难治性鼻出血,隐匿性鼻出血.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分鼻出血患者经前、后鼻孔填塞和物理凝固止血等办法都能得到有效治疗.但有少部分患者经反复的保守治疗后仍不能止血,学者们称之为难治性鼻出血,临床处理比较困难,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我院自2005年以来,对15例顽固性难治性鼻出血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出血部位行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方法.方法 鼻内镜对105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寻找出血部位,单极电凝烧灼出血点止血.结果 105例患者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鼻内镜电凝烧灼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具有准确、痛苦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分析出血部位与年龄、高血压的关系及疗效。结果鼻出血部位:下鼻道穹隆部56例,嗅裂区鼻中隔面46例,中鼻道后上部25例,不明部位5例。出血部位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39岁组以下鼻道穹隆部出血最为常见(70.3%),40~59岁组下鼻道穹隆部与嗅裂区鼻中隔面出血比例分别为52.3%(23/44)和31.8%(14/44);而≥60岁组嗅裂区鼻中隔面与中鼻道后上部出血比例分别为58.8%(30/51)和23.5%(12/51)。伴有高血压的鼻出血79例(59.8%),不伴有高血压的鼻出血53例(40.2%),其中嗅裂区鼻中隔面鼻出血患者伴高血压多见(73.9%)。全部病例一次治愈128例(97.0%),二次治愈4例(3.0%),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39岁以下患者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以下鼻道穹隆部为主,而60岁以上患者以嗅裂区鼻中隔面为主,高血压是难治性鼻出血常见的合并症,尤其是位于嗅裂区鼻中隔面的鼻出血,鼻内镜下探查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点并对出血部位进行精准电凝的止血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鼻出血亦称鼻衄,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急症.难治性鼻出血是指出血呈发作性,前鼻镜检查未见可疑出血灶,规范鼻腔填塞无效,或填塞后血止,撤出填塞物后再出血[1].目前,对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止血失败的原因研究不深.笔者对2003~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8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鼻衄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检查确定出血点后,进行针对性治疗,能有效控制出血点,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丁传莲 《吉林医学》2007,28(15):1706-1707
难治性鼻出血又称顽固性鼻出血,指的是较短期内发生的持续或频繁发生的中等量甚至大量的鼻出血。是耳鼻喉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我科自2003年4月起采用鼻内窥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42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我科2005年10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15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均经上颌动脉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8例鼻腔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确定出血部位,微波电凝止血.结果 68例在鼻内镜下找到出血点,经电凝止血后出血停止.结论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是一种操作简单、病痛小、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难治性鼻出血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难治性鼻出血部位多为嗅裂区、中鼻道后端和鼻中隔后端,有明显的季节、年龄、性别和伴随疾病特征。结论:熟悉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运用鼻内镜可准确发现出血部位和局部情况,选择综合性的治疗手段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难治性鼻出血凝血机制方面的问题及对其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41例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均诊断为原因不明的难治性鼻出血;选取同期的40例正常健康老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四项等凝血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各项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难治性鼻出血,尤其是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凝血机制明显不同于健康人,对于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在治疗时考虑凝血方面的原因,对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