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肾小球在复合肥剂作用下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年来我们一直探讨复合肥剂对大鼠各器官的影响。一系列实验工作表明,复合肥剂对大鼠睾丸酮水平没有明显影响[1]。但对大鼠一些器官组织超微结构存在一定损伤机制[1,2]。本文探讨复合肥剂对大鼠肾小球(基底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复合肥剂对大鼠各器官组织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系列实验工作之一,本项工作,以形态学改变为主要依据探讨经静脉缓慢注射复合肥剂后影响实验组大鼠眼视力减弱及瞳孔对光反应能力有所降低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复合肥剂对大鼠各器官组织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系列实验工作之一,探讨经静脉缓慢注射复合肥剂(1%)后对实验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影响.以往实验条件是经口腔灌胃复合肥剂(20%),本项工作改变了给药途径,从血流途径给药,这就避开了消化系统中化学物质对复合肥剂的某些分解影响,使“药效作用”会更直接.这一想法是从临床静脉点滴受到启发,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4.
山莨菪碱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圣仁  郭平凡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1):16-18,F003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大量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8只,仅麻醉及颈外静脉插管术,B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8只,缺血4小时之后放开止血带,再灌注4小时;C组(山莨菪碱处理组)8只,再灌注即刻颈外静脉给山莨菪碱5mg/kg,观察山莨菪碱对大鼠再灌注损伤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K)、丙二醛(MDA)和骨骼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MDA和湿重/干重值(W/D)的影响,并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山莨菪碱能明显降低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血浆LDH,MDA,CK和骨骼肌组织MPO,MDA,W/D水平的升高,减轻其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山莨菪碱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骨骼肌纤维组成变化探讨中医复方糖肾胶囊对胰岛素抵抗伴高血压模型大鼠(FFR)的胰岛素抵抗改善的作用机制。方法:用6周龄的雄性SD大鼠,以标准餐和高果糖餐喂养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实验对照级和中药治疗组;用ATP酶染色法对各组骨骼肌(比目鱼肌)纤维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糖肾胶囊对1型和2型骨骼肌纤维成分有显著的影响,且两种纤维组成成分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标M值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合肥对雄性大鼠次级精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而探究复合肥对其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给大鼠经口灌服10%的复合肥剂,每次1mL,每周2次。动物实验周期分别设为4个月组,8个月组,12个月组,每组大鼠分别编号1~10。按预定实验周期采血,检测睾丸酮;而后处死大鼠,取睾丸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大鼠睾丸酮激素未见明显变化;大鼠睾丸次级精母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结论:10%复合肥剂对大鼠的生殖细胞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观察复合肥剂对大鼠胸腺,脾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究复合肥对大鼠胸腺,脾脏功能的影响。给大鼠经口灌服的复合肥剂,每次2mL每周2次。动物实验周期分别设为8个月组,12个月组,16个月组,每组大鼠分别随机编号1~10。按预定实验周期采血,检测睾丸酮;而后处死大鼠,取胸腺,脾脏组织进行形态学研究。旨在了解复合肥对人体的负面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合肥对雄性大鼠次级精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而探究复合肥对其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给大鼠经口灌服10%的复合肥剂,每次1mL,每周2次.动物实验周期分别设为4个月组,8个月组,12个月组.每组大鼠分别编号1~10.按预定实验周期采血,检测睾丸酮;而后处死大鼠,取睾丸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大鼠睾丸酮激素木见明显变化,大鼠睾丸次级精母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结论:10%复合肥荆对大鼠的生殖细胞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山茛菪碱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大量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8只,仅麻醉及颈外静脉插管术;B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8只,缺血4小时之后放开止血带,再灌注4小时;C组(山莨菪碱处理组)8只,再灌注即刻颈外静脉给山莨菪碱5mg/kg.观察山莨菪碱对大鼠再灌注损伤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K)、丙二醛(MDA)和骨骼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MDA和湿重/干重值(W/D)的影响,并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山莨菪碱能明显降低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血浆LDH、MDA、CK和骨骼肌组织MPO、MDA、W/D水平的升高,减轻其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山莨菪碱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骨骼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及缺血顸适应(IPC)对其影响。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每组8只。分别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骨骼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还原型谷胱甘肽(GSH)、Ca^2+、Na^+-KtATP酶、Ca^2+-Mg^2+-ATP酶的含量变化及Caspase-3和骨骼肌凋亡指数(AI)。结果IPC+IR组较IR组,血浆LDH、CK、ROS、MDA及骨骼肌组织中Ca^2+含量下降,骨骼肌组织中GSH-Px、GSH、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升高,Caspase-3及骨骼肌AI下降。结论IPC可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生成和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降低钙超载、抑制骨骼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LIR后骨骼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复合肥对大鼠肝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副产品中化肥、农药残留量超标,已引起学者及社会知名人士高度重视,强烈呼吁“绿色食品”,国民的“绿色食品”意识日1益增强。近年我们以大鼠为实验对象,探讨复合肥对大鼠各器官的形态学影响,以推断复合肥对人体的负面影响。本文是“复合肥剂对大鼠各器官的影响”系列实验工作之一,着重探究在复合肥的作用下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复合肥剂对大鼠各器官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系列实验工作之一,着重探究在复合肥剂作用下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怎样改变。1材料1.1动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体重(211±4.2)g;试剂:环氧树脂包埋剂(SP1-CHEM)为美国公司(Structure Probe.Inc.)试产;锇酸(四氧化锇)为英国公司(Johnson MattheyChemicals Ltd.)生产;复合肥为市售,随机采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逍遥散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其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文拉法辛(给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35 mg·kg-1)组和逍遥散(生药21.2 g·kg-1)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采用孤养结合28 d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28 d。对大鼠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及旷场实验中的直立次数、穿越格数进行评价;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骨骼肌线粒体结构,试剂盒法检测骨骼肌线粒体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MRCC)I、Ⅱ、III、IV、V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显著减缓、糖水偏爱率、直立次数和穿越格数显著减少(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文拉法辛组和逍遥散组造模第3、4周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0.01),文拉法辛组造模第2、3周和逍遥散组造模第1~4周大鼠糖水偏爱率显著升高(P<0.05、0.01),文拉法辛组造模第1、3、4周和逍遥散组造模第3、4周大鼠直立次数显著增加(P<0.05、0.01),文拉法辛组造模第1~4周和逍遥散组造模第3、4周大鼠穿越格数显著增多(P<0.05、0.01)。透射电镜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数目减少、空泡变性及形态肿胀;与模型组比较,文拉法辛组和逍遥散组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较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骼肌中的MRCC Ⅰ、Ⅱ、Ⅲ、Ⅳ、Ⅴ和ATP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文拉法辛组MRCC Ⅰ、Ⅱ、Ⅳ水平,逍遥散组MRCC Ⅰ、Ⅱ、Ⅲ、Ⅳ、Ⅴ和AT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抑郁大鼠出现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可能是引起抑郁大鼠产生疲劳的原因之一;逍遥散可通过保护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进而改善大鼠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周吉银  周世文 《中国药学》2007,16(4):300-306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病理结构改变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及其与PPARe α/γ/δ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注射链脲菌素(35mg·kg^-1,i.p.)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6周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后16周每天分别拌食给予低中高剂量小檗碱(75、150、300mg·kg^-1)、非诺贝特(100mg·k^-1)和罗格列酮(4mg·k^-1),用HE染色检查骨骼肌结构病变、分光光度法测定肌糖元和甘油三脂含量及免疫组化检测PPAR α/γ/δ的表达。结果骨骼肌纤维在各组大鼠中仍正常分布,中高剂量小檗碱部分地改善糖尿病肌纤维的萎缩,增加肌糖元和降低甘油三脂含量(P〈0.01)。中高剂量小檗碱和罗格列酮都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骨骼肌中PPARγ蛋白水平(P〈0.01),中高剂量小檗碱和非诺贝特能促进PPARα和PPARδ的表达(P〈0.01)。结论小檗碱调控骨骼肌PPARα/γ/δ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改善糖尿病骨骼肌纤维萎缩和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和糖原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影响T2DM糖代谢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组)10只,糖尿病IL-6抗原干预组(A组)10只,糖尿病IL-6抗体干预组(B组)8只,糖尿病对照组(C组)8只。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等指标;取股四头肌比色法测定肌糖原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骨骼肌GLUT4蛋白表达。结果:T2DM大鼠骨骼肌糖原含量和GLUT4蛋白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降低,IL-6抗体干预可以升高T2DM大鼠骨骼肌糖原含量和GLUT4蛋白表达。结论:T2DM大鼠骨骼肌GLUT4蛋白表达减少;IL-6抗体阻滞通过增加GLUT4蛋白表达促进骨骼肌对糖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电镜观察甲状腺素对大鼠垂体-卵巢轴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状腺素(thyroxine,T4)对大鼠垂体、卵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甲状腺素0.6μg.g-1.d-1,ig,21d后大鼠垂体、卵巢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实验组大鼠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的核膜不清晰,部分核膜消失,线粒体脊断裂或消失,出现髓样变和空泡变;粗面内质网有肿胀,出现部分脱颗粒现象。实验组大鼠卵巢内分泌细胞中,部分细胞之间出现间隙,颗粒细胞线粒体出现髓样变和空泡变,高尔基体、核糖体减少,可见髓样小体。结论:长期大剂量应用甲状腺素引起大鼠腺垂体、卵巢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产生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GC)的非基因组机制在交感神经活动调节中的作用。方法细胞外记录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SD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被鉴定的心血管神经元的自发放电,观察微电泳硫酸皮质酮(O3RT对心血管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及其 GC受体拮抗剂 RU 486对CORT导致神经元作用的影响。结果在RVLM共记录到33个心血管神经元,微电泳硫酸皮质酮(CORT)后25(76%)个神经元放电迅速加快,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余8个(27%)心血管神经元自发放电没有变化;其中被CORT兴奋的12个单位微电泳RU486(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后神经元的基础放电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能部分(9个单位)或完全(3个单位)阻断硫酸皮质酮导致的兴奋作用。结论O3RT对RVLM心血管神经元具有快速的兴奋作用,RU486并不改变RVLM心血管神经元的基础活动,但能部分或完全阻断CORT导致的神经元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DM)大鼠骨骼肌内甘油三酯(TGm)含量和肉碱-软酯酰转移酶I—β(CPTI-β)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DM大鼠随机分为DM高脂饮食组(DH,n=10)和DM高脂饮食胰岛素治疗组(DHI,n=10),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C,n=10)。10周后检测空腹血浆葡萄糖(FPG)、胰岛素(FPI)、游离脂肪酸(FFAs)、甘油三酯(TG)和TGm,并根据FPG和FPI计算HOMA2-IR。RT—PCR法检测骨骼肌CPTI—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DH组的HOMA2-IR、TG、FFAs及TGm均较NC组明显增加(P〈0.01),Cirri—β表达减少(P〈0.01)。与DH组相比,DHI组胰岛素抵抗减轻(P〈0.05),FFAs明显降低(P〈0.01),但TG未降低(P〉0.05),且TGm含量进一步增加(P〈0.01),但CP—TI—β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DM大鼠TCm含量增加并伴有CPTI—β表达降低,胰岛素虽然能增加TGm,但可以增加CPTI—β表达,从而可能改善骨骼肌中的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9.
壬基酚对雄性大鼠弓状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壬基酚对大鼠弓状核白发单位放电的影响。方法:染毒,将成年SD雄性大鼠用壬基酚灌胃染毒5周,建立壬基酚雄性大鼠模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灌注等量花生油。模型建立后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弓状核冲经元自发放电。结果:壬基酚实验组大鼠弓状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形式以单个不匀为主(62.96%),而对照组则以单个不匀(31.6%)和混合型(43.0%)为主,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大鼠弓状核自发放电频率以低频(48.15%)和中频(44.44%)为主,对照组则以低频为主(58.23%),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壬基酚使大鼠弓状核自发单位放电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黄芪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失神经早期骨骼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建立右下肢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随机分为失神经对照组(n=18),失神经黄芪干预组(n=18)和阴性对照组(n=18)。采用TUNEL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检测术后2,14,28 d时大鼠腓肠肌骨骼肌细胞凋亡细胞核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并结合肌肉湿重比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大鼠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后凋亡增加(P〈0.05)。失神经后14 d和28 d黄芪干预组腓肠肌湿重比高于同期失神经对照组(P〈0.05),而其凋亡细胞核以及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则低于相应失神经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可以有效延缓去神经早期骨骼肌的萎缩,其作用机制与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