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主政治时代,政党政治是责任政治,政党理应成为负责任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功能作用证明了其可以担负起运作公权力、实现民众利益的责任。密切党群关系是政党的根本责任。密切党群关系,要规范党政关系,防止权力异化;夯实执政基础,加强社会整合;完善党内民主,增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2.
<正>充分运用人民政协的载体作用,发挥协商式民主的政治优势,对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协商民主是政党关系和谐的保障和体现新时代,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密不可分,两者应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协同发展。社会和谐的首要是政党关系和谐。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化语境,与我国传统政治中的"协商"思想不同。在我国政党建设进程中,协商民主已然是我国党内民主进一步发展的"新推手"。在政治逻辑上,这种协商式党内民主融党内民主与协商民主为一体,具有多元性、公开性、公共性、包容性和参与性等特质,是我国党内民主建设系统性工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政党协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势,巩固和发展和谐政党关系,有赖于不断探索规范政党协商形式,推进政党协商制度化,加强政党协商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内协商民主的含义、价值及其彰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东平 《长白学刊》2008,(6):117-120
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能够化解党内选举民主面临的必然困境;促进党的决策的科学化与合法化;限制“一把手”的自由裁量权,防止党委权力过度膨胀;培育党员的民主协商意识,防止党员的政治冷漠;促进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发展。发展党内协商民主,须加强党内协商民主的理论创新研究;推进党内协商民主制度的继承与革新;找准党内协商民主的突破口;实现基层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优势互补;培养党员的民主素质,培育党内协商民主文化;规范党内协商民主的程序。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政党协商民主作为民主政治实践模式,既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关键路径。以协商民主的方式与理念统一视角推进政治协商与协商政治的二维互动,是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协商的实践前提;在此基础上,通过推进咨询与对话的统一,实现咨政协商与平等协商的内在契合,不仅符合中国政治文化的实践惯性,而且拥有实践展开的现实可能;从形式与内容的二维统一完善政党协商的程序规范与实质参与,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协商的制度优势,而且是贯彻政党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民主政治的"点"与"线"统一,既是人民政权的价值诉求,也是中国特色政治民主的真实性体现。  相似文献   

7.
党内民主的完善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内民主建设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适应性、凝聚力和权威性,增进社会和谐与开放社会的形成,表征着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党内民主通过党内协商、选举民主的运作过程,有利于人民利益的真实表达、确定和维护,为走向法治与稳定政治秩序提供可能。党内民主兼顾规范民主观和经验民主观的双重优势,在精英间协商与竞争性选举的宪政构架下,有利于建构中国民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内民主是政党文明中先进的民主原则和制度,它的发展水平关系到一个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一个政党发挥先进性和提升执政能力的根本所在.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思想给予了我们科学考量的认识视角.它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认识党内民主的价值旨归,有益于我们把握党内民主发展的现实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提升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必须立足于影响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功能与价值的基本因素,遵循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功能与价值的变动规律.一是发展协商民主,开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民主价值;二是调整制度结构,释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功能;三是培育政党文化,建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政治生态文明;四是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功能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建设八个重要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需要明晰协商民主八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协商民主的定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票决民主)的关系,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继续加强政党协商的创新性意义,政协协商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协商民主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以利于今后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是实现政治和谐的重要进路,对于政治和谐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推进协商民主,增进政治和谐要发展党内协商民主,健全政治协商制度,提高党群协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是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是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途径。推进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目标是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为追求民主政治的同标而建市的,寓有丰富的民主价值内涵.从构建和谐互动的党际关系出发,正确处理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与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之间的关系、制度建没与民主文化建没之间的关系、党的领导与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的关系、执政党的发展与参政党的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执政党和参政党相互临督的关系,是目前开发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民主价值与功能的重要之举.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对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做出全面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以为,在各类协商中,政党协商是重点;在政党协商的内容中,政治类议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政党协商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党协商具有多重属性,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还是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平台。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政党协商具有精英吸纳、决策咨询、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等多重功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是政党协商的主要形式,表现为执政党与各参政党间的直接协商。政党协商的内容较之其他形式的协商民主更加重要。政党协商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是社会主义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则、依法协商原则、平等协商原则、包容多元原则、协商的效能和程序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党协商的程序建设,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机制应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政党协商的"重中之重"。必须重视政党协商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的概念在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上由来已久。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多样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有效途径;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中之重;加强政协民主监督职能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手段;政协队伍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举措。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内涵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价值,突出了社会公平的政治价值,提升了协商民主的实效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权宗田  唐长久 《理论月刊》2008,3(2):28-30,40
和谐的政党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建设和谐的政党关系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政党关系应该努力实现三个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促进多党派合作的统一;做好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与真诚接受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统一;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表明,以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途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也同时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路径。与代议制民主相比,协商民主更能反映偏好强度,让民众参与决策过程,它的基因也深嵌在现行政治架构中。以协商民主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就要在现行制度框架内完善党内、人大、政协内部的协商民主,加强与外部特别是涉及公共领域社会行动的对话协商,以基层协商民主推动基层自治能力的强化。同时也要通过搭建博弈机制、培育社会组织、完善法律环境、政府信息公开,为发展协商民主提供配套支持。  相似文献   

20.
习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和多党合作理论构成了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间接理论基础,毛泽东的协商民主思想成为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直接理论基础。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内容丰富,主要体现在党内、党际、社会协商民主三个层面。邓小平协商民主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有助于健全党内协商民主制度,实现党内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有助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