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朱罡  李延和  张真  徐有蕊 《中国电力》2021,54(5):195-205
电力在能源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能源转型将呈现清洁、低碳、电气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介绍省级电网全清洁能源供电运行控制技术与应用。首先,介绍了电网实现全清洁能源供电面临的技术问题;其次,分析了电网在全清洁能源供电情况下的电力电量平衡方程;再次,基于电网和水电机组出力约束条件,分析调度发电计划优化函数。最后,以青海近三年内成功实现的全清洁能源供电为案例,从工程实践角度分析全清洁能源在省级电网实现的可行性和主要过程,并探讨三次全清洁能源供电在技术和交易模式上的创新。全清洁能源供电的实践与探索对电网提升多能互补协调控制和新能源消纳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也为电网承载新能源革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全网一体化发电计划模型及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特高压交直流通道和大型能源基地的快速发展,中国电网表现出明显的全网电力电量平衡一体化特征,对现有分省平衡、各级调度弱耦合的现有调度计划业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工程实践的综合考虑发电侧多元能源发电互补特性、特高压线路输电运行特性、用电侧柔性负荷响应特性的全网发—输—用发电计划一体化优化模型。建立的发电侧多元能源互补模型,可降低清洁能源并网功率的波动性,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建立的用电侧柔性负荷响应模型,可配合发电侧功率调整,增加消纳清洁电能消纳空间;建立的连接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交直流输电通道功率模型,可全局考虑送受电网发用电特性,降低电网整体运行成本。基于中国某跨区互联电网系统的实际数据,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力与能源》对我国能源安全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思考,提出了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现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路径。江苏省电力公司将践行"大能源观",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加快江苏电网转型升级,积极建设特高压电网,全面建设坚强智能受端电网,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电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清洁能源消纳矛盾日渐突出,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分析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现状和推进步骤,分阶段对中国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进行设计,近期主要包括省间发电权交易、电力直接交易等促进新能源跨区跨省输送的机制,中远期主要包括差价合约机制和溢价机制等新能源直接参与的市场机制。最后,提出在电力市场建设环境下促进中国新能源消纳的政策和市场机制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3日~4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与各大电力企业联合举办的2009中国电力论坛(China Power 2009)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国务院相关领导及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环境保护部、天津市政府等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国际机构和各大发电集团公司、电网公司的领导和专家汇聚在论坛上,共同探讨我国清洁能源、绿色电力发展大计。论坛的召开是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实施能源战略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旨在加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力度,提升电力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和新能源技术革命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电器工业》2013,(7):10-10
本刊讯记者王思童报道"2013中国清洁电力峰会暨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分论坛"清洁发电高峰论坛"7月3日在北京召开。据了解,本次峰会有主论坛和九个分论坛,内容覆盖智能电网、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风电、生物质能、可持续能源和清洁汽车、分布式能源发展、光电建筑市场投资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资源环境问题对能源生产、传输和利用形式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需求,积极发展智能电网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论述了智能电网与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的关系;深入分析了能源与电力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得出智能电网将是中国现阶段能源与电力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从发、输、配、用等九大领域构建了智能电网发展的总体架构;阐述了智能电网在推动能源转型、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总之,坚持以电为核心,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在智慧能源及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有助于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白建华 《国家电网》2011,(17):50-52
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消费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未来,我国将形成多送端、多受端的跨区电力流格局,而且电力流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输送的能源类型也将越来越丰富。未来跨区电力流的送受格局及电网构建形态,将对我国能源供应安全、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及能源经济性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结合中国节能减排严峻形势、清洁能源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当前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必须在“两个转变”的思路下,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不断推动电力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能源发展结构的调整,破解发展中存在的政策、经济、技术等难题,做到“五个统筹”,推动电网与清洁能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畏望未来全国电力流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消费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未来,我国将形成多送端、多受端的跨区电力流格局,而且电力流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输送的能源类型也将越来越丰富。未来跨区电力流的送受格局及电网构建形态,将对我国能源供应安全、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及能源经济性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确保发电容量充裕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电力市场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电力工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全球能源电力低碳转型,电力系统发电容量充裕性面临着严峻挑战,国际上已实施多种容量机制。文章结合欧洲能源转型及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梳理容量机制的建设背景、发展脉络及现状,重点分析欧洲2019/943法案推荐近期适用的战略备用机制,及该机制在芬兰、德国、比利时的设计细节。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电将由主体电源转变为调节性、支撑性电源,亟需容量机制保障其安全平稳转型。文章梳理了我国煤电容量机制现状及问题,指出战略备用机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分析设计实施该机制的关键问题,为国内容量机制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确保发电容量充裕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电力市场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电力工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全球能源电力低碳转型,电力系统发电容量充裕性面临着严峻挑战,国际上已实施多种容量机制。文章结合欧洲能源转型及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梳理容量机制的建设背景、发展脉络及现状,重点分析欧洲2019/943法案推荐近期适用的战略备用机制,及该机制在芬兰、德国、比利时的设计细节。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电将由主体电源转变为调节性、支撑性电源,亟需容量机制保障其安全平稳转型。文章梳理了我国煤电容量机制现状及问题,指出战略备用机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分析设计实施该机制的关键问题,为国内容量机制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背景下,弃风、弃光问题日益凸显。梳理了自2004—2014年中国风电、光电发展历程,分区域和省份对中国风电、光电开发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基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权威数据,计算了中国重点省份自2011—2015年的平均弃风率和全国的总弃风电量;给出了2015年1—9月中国弃光数据,提出了造成当前中国高弃风、弃光率的5点原因,分析了中国新能源短期和长期发展前景,并给出了在新常态背景下影响中国未来新能源发展的两大因素和需要解决的四大矛盾。  相似文献   

14.
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部分,电力系统的低碳化转型始终是中国能源行业的关键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低碳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立了基于多阶段随机规划和多区域电源结构规划的中国未来电源结构发展规划模型.模型以规划期内总成本的期望值最小为目标,计及电力电量平衡、调峰平衡、区域互联等多方面约束条件,并引...  相似文献   

15.
积极促进新能源发电,节约和代替部分化石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对我国新能源发电在规划、审批、法规建设、产业基础、设备性能和建设运行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相应提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发电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火电行业环境外部性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电行业环境外部性的定量化分析,有利于实现环境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实现火电行业节能减排、清洁发展目标。对1998—2010年中国火电行业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烟尘、SO2、NOx及CO2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并分别依据ExternE模型、UWM模型与“自上而下”方法计算得到的单位污染气体和CO2排放的外部成本,计算得到了1998—2010年中国火电行业发展的总环境外部成本。研究认为,中国火电行业外部成本整体呈明显上升态势。3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总环境外部成本平均值由1998年的2 980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8 495亿元,其中1998—2002年增长态势较为和缓,2002—2007年急速增长,2007—2010年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7.
马丁  单葆国  朱发根 《中国电力》2017,50(3):180-185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费与CO2排放规模持续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也逐步加剧。分析展望中国中长期能源需求,研究和提出相应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路,综合应用动态物质流分析、计量经济、弹性系数和能源系统优化等模型方法构建了中国中长期能源需求展望模型。以2030年碳排放达峰为目标,以碳税为减排驱动因素,设计了3个减排情景,对减排情景下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中国一次能源需求量将在2045年前后趋近饱和;一次能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由“化石能源为主”向“化石能源为辅、清洁能源为主”转型;电力将取代煤炭成为第一大终端用能,电能替代成为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转变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但同时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弃风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对风电发展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没有达成统一认识。利用京津唐电网2014年的实际数据,计算了在不同风电接入比例下,风电优先调度对电力系统能源强度和经济成本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为实现电力系统能源强度最低是否需要弃风的问题以及弃风出现的拐点及具体的弃风比例。研究显示,随着风电发电比例的增加,电力系统能源强度不断降低;为实现系统能源强度最低,在冬大和冬小负荷方式下,风电发电比例分别为14.19%和19.92%时将产生弃风,但此时弃风比例很低,接近于0;当风电发电比例分别为22.51%和24.62%时,为实现系统能源强度最低,冬大和冬小时弃风率也只有5.00%左右。研究还显示,随着风电发电比例的增加,电力系统经济成本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9.
风电、太阳能发电资源开发潜力大、技术条件较为成熟,其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其消纳问题也日渐突出。介绍了中国目前新能源消纳情况,分析了新能源消纳的主要问题,包括规划不合理、电力市场机制与目前的问题不匹配、省间通道输电能力不够、电源结构与新能源消纳不协调等多个方面。重点针对如何提升新能源跨省区消纳能力进行探索研究,结合中国新能源消纳现状,从电力交易角度提出增加新能源跨省区电量置换、开展电力用户与新能源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建立跨省区新能源短期交易、探索跨区辅助服务补偿等新机制,并分析了上述机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部分跨省区消纳交易方式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情况,验证了上述措施对提升中国新能源跨区消纳能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