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常规的Z源逆变器具有任意升降压的功能,同时其所需要的开关器件数量比普通升降压电路少,其单级式结构体积小效率高,而从传统Z源逆变器发展出来的quasi-Z源逆变器,不仅具有所有传统Z源逆变器的优点,同时可以降低器件的应力并减小开关纹波。本文提出的开关电感型quasi-Z源逆变器利用电感和二极管的组合取代了传统quasi-Z源电路中的电感,既保留了传统quasi-Z源电路的优点,同时提高了逆变器的升压倍数和电路的可靠性,而电容电压应力及电感电流应力比开关电感型Z源逆变器低,特别适合于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领域。通过利用改进的SVPWM控制算法对开关电感型quasi-Z源光伏逆变器进行仿真及实验,验证了该电路及算法的可靠性、稳定性及有效性,适合于光伏发电并网系统。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Z源逆变器实现了利用独特的Z源网络直接实现直流侧电压的升降,但是其存在非正常工作状态且启动时冲击电流大。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了一种改进型Trans-Z源逆变器,在保留了传统Z源逆变器优点的同时,还能抑制启动时的冲击电流,消除非正常工作状态,并且具有更好的升压能力。采用LCL滤波技术,对基于改进型Trans-Z源逆变器光伏并网系统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及有效性,并且适合于光伏发电并网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输入电压变化范围较大的问题,分析了准Z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电容电压恒压控制策略,实现了准Z源光伏并网系统的闭环控制和最大功率点跟踪,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准Z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准Z源逆变器能很好地适应输入电压变化大的光伏发电系统,采用的控制策略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  相似文献   

4.
随着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增加,以传统控制策略并网的分布式光伏电源会大幅度降低电网惯性,使电网稳定性减弱。针对该问题,结合准Z源逆变器的优点,在准Z源网络中引入储能单元,提出基于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并网控制策略。分析了储能型准Z源的工作模态。采用VSG技术控制系统输出功率,调节直通占空比使光伏功率钳位在最大功率点,蓄电池自动弥补功率缺额。讨论考虑VSG暂态响应时蓄电池的配置问题,并推导直通占空比与VSG转动惯量和阻尼系数的关系,为储能型准Z源逆变器在VSG控制参数设计方面提供参考标准。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选取合适的逆变器拓扑结构,从开关器件功率的概念出发,对3种逆变器拓扑结构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理论上计算出传统逆变器和在不同的直通状态控制下的Z源逆变器的开关器件总功率,通过Matlab软件仿真比较了3种逆变器拓扑结构中的开关器件总功率.最后给出的Simulink仿真实验证明,为在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提供了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解决光伏电池阵列在局部阴影条件下的多峰寻优问题中,传统的粒子群(PSO)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存在稳定性差、振荡严重、跟踪速度慢等缺点.针对上述缺点,结合准Z源逆变器的优点并在准Z源阻抗网络电容上并联储能单元,提出了一种基于储能型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改进型自适应粒子群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该算法不再依赖迭代次数,而是直接采用个体最优功率和全局最优功率更新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并引入电压窗口限制,有效地提高了跟踪速度和减小了功率振荡.仿真结果验证了该优化算法在储能型准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多峰值光伏曲线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能力,提高了光伏阵列的发电效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碳环保高效发电的需求,提出某建筑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场址太阳能资源数据和建 筑屋顶环境,论述该建筑屋顶建设光伏发电系统的可行性;通过该建筑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特点与需求,确定光 伏电池与并网逆变器的选型,合理设计光伏阵列的运行方式;利用PVsyst软件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证实 该光伏发电系统的可行性,通过数据计算验证其良好的发电性能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Z源逆变器的直流升压因子较小、输入电流断续等缺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开关电容型Z源逆变器。开关电容型Z源逆变器保留了X型的基本结构,输入端口的2个电容和2个二极管形成开关电容结构。对开关电容型Z源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传统Z源逆变器相比,开关电容型Z源逆变器大大地提高了电压的升压能力,只需要一个很短的直通零矢量时间就能获得高电压增益,且启动时具有抑制冲击电流的能力。同时可以保证输入电流的连续性,提高直流侧的电压利用率。此外,开关电容型Z源逆变器同样适用于燃料电池和光伏发电等分布式能源中。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中,系统由直通状态到非直通状态转换时母线会产生寄生电压,增加了并网电能的谐波含量,严重影响了并网电能质量,同时增加了主回路损耗,降低了系统效率。针对此现象,在考虑杂散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Z源逆变器的等效模型。通过该模型的电路方程分析了母线寄生电压的产生机理及各杂散参数对母线寄生电压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母线寄生电压抑制电路。将其应用于1台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系统上,能够有效抑制Z源逆变器母线寄生电压,说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阳光电源副总裁赵为日前在北京"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创新论坛"透露,未来光伏逆变器毛利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而当下困扰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最大问题,是屋顶产权不明晰。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中的核心设备,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情况直接关系到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发电量,也是电站开发商最关注的设备。  相似文献   

11.
魏居魁  汤雨  谢少军 《电源学报》2009,7(3):208-21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Z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传统的Z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同时光伏电池与逆变桥臂实现了共地,电磁干扰(EMI)也更小。分析了该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制策略,并提出了一种能够维持直流链峰值电压恒定的并网控制策略,实现了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直流链电压的升压以及网侧电流的单位功率因数运行。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新型Z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能够适应光伏电池电压的宽范围变化,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Z源逆变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源逆变器用一个独特的阻抗网络将电源和变换电路相耦合,因而拥有常规逆变器所不具备的既能升压又能降压的特性。介绍了Z源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状态,推算出Z源逆变器的升压原理。仿真结果证明了Z源逆变器的升压能力及若选取合适的阻抗网络参数可使Z源逆变器工作于所需要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Z-源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Z-源逆变器由于采用独特的X型Z-源网络,可以利用逆变器桥臂直通状态实现升压功能,从而使单级Z-源逆变器具有与两级并网系统相类似的性能。该文论述基于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在变换效率、可靠性以及成本方面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级Z-源逆变器并网系统两级控制策略, 该控制策略实现了MPPT控制和逆变器并网控制,使Z-源光伏并网系统能够动态跟踪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电压,输出电流与电网电压同相位,从而达到较高的功率因数。软件仿真和实验分析证明了该控制方法具有优良的动、静态特性,适合各种变化的天气情况。  相似文献   

14.
Z源逆变器属于单级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允许逆变桥同一桥臂上下功率器件直通,输出波形畸变小等优点,在光伏发电等输入电压变换范围比较大的场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光伏并网系统中,并网电流的频繁变化将会对电网的电能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本文结合单相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特点,提出了通过Z源电容电压变化来调节并网电流幅值的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减小并网电流的波动,从而改善并网电流的波形质量。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Z源中点钳位式(NPC)三电平变换器把逆变和升压两种环节结合在一起,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但是针对这种结构输出的无功功率研究较少。提出了一种Z源NPC三电平变换器的恒功率并网控制策略。首先对这种变换器的结构及原理进行分析;再把恒功率控制引入到这种变换器的并网控制中,并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实现了变换器的并网控制。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变换器能够提高电压升压比。该控制策略可使变换器输出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稳定于设定值,且并网电流谐波较低。  相似文献   

16.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能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辉  林芳  刘鸿鹏  王卫 《电源学报》2013,11(1):84-88
准确、实时地检测电网电压及并网电流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着重分析了Z源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能质量分析系统的软件实现方法,通过对电网电压及并网电流的数据采样和处理,得到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电力参数,并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实现并网电流THD的计算。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和软件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适用于大功率场合的新型双Z源电压源逆变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Z源电压源逆变器(Z-source voltage-type inverter,ZVSI)中,电容电压高于输入电压,逆变器开关管电流应力过大,升压能力受到了限制,为此提出了新型双Z源电压源逆变器(novel double Z-source voltage source inverter,NDZVSI)拓扑结构。分析了NDZVSI的各种工作状态,推导了各元件电压关系。NDZVSI中各功率开关管采用改进脉宽调制(improved pulse-width modulation,IPWM)方式进行调制,确定了逆变器功率开关管的电流应力。仿真及试验结果验证了NDZVSI拓扑的可行性,与传统ZVSI相比,NDZVSI能降低电容电压,减小逆变器开关管的电流应力,提高升压能力,适于大功率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8.
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源嵌入式Z源逆变器。该逆变器采用双电源供电结构,在一定的占空比范围内相较于传统Z源逆变器拥有更优秀的升压能力,并且可以在单电源故障的情况下继续运行,电路的稳定性好,电路器件电压应力小。论文首先介绍了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电路在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工作情况并与其他逆变器性能做比较,在理论上论证了该逆变器的优越性。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仿真模型并制作实物电路进行测试,验证了该逆变器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颜景斌  李冠达  刘思  李森铎 《电测与仪表》2020,57(5):113-119,147
Z源逆变器解决了传统逆变器无升压能力、上下桥臂不能直通的问题,但依然存在升压能力有限、存在非正常工作状态和无法实现能量回馈的局限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增强型双向Z源逆变器,用开关电感单元代替传统Z源逆变器Z源网络中的电感,将原有的二极管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代替,从而提高了升压能力,解决了传统Z源逆变器存在的非正常工作状态,实现了能量的双向流动。并提出一种基于三段式的改进型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策略,降低了器件的开关损耗。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建模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调制策略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