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按治疗方式分4组:①单纯放疗组5例;②单纯手术组4例;③手术联合化疗和放疗组29例;④放疗加化疗组9例,另3例为化疗加激素治疗未列入分组.结果 50例总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1.5%(31/50)和29.0%(18/50);子宫内膜腺癌为65.2%(33/50)和34.0%(17/50),子宫内膜腺鳞癌为3/8和0,两者3年生存率P>0.25,子宫内膜腺鳞癌无一例生存5年.3、5年生存率:单纯放疗组为3/5、2/5;手术联合化疗和放疗组为71.7%(21/29)、34.3%(12/35);放疗加化疗组为50.0%(7/14)、21.4%(3/14),P>0.05.3年生存率:单纯手术组为0/7;化疗加激素治疗的为0/3.11Ⅰ期为75.0%(42/56)、Ⅳ期为27.3%(6/22),P<0.001.5年生存率Ⅲ期为40、5%(17/42);Ⅳ期为5.0%(1/2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应选择以手术联合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FIGO期别、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赵营  黄守松  孔嘉欣 《贵州医药》2004,28(6):506-50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分析 1 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病理诊断等因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总 5年生存率为71 .2 1 % ,Ⅰ、Ⅱ、Ⅲ Ⅳ期患者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3.87%、6 1 .70 %和 2 0 .0 0 % ,Ⅰ、Ⅱ期的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Ⅲ Ⅳ期 (P <0 .0 5 ,P <0 .0 5 )。单纯手术组、手术 +放疗组、单纯放疗组、化疗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83%、77.78%、5 0 %和 34.6 2 % ,手术组和手术组 +放疗组的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它治疗方法组 (P <0 .0 5 ,P <0 .0 5 )。腺癌的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癌 (P <0 .0 5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1 / 2者可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P <0 .0 5 )。结论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病理类型等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协作组3122例结直肠癌手术根治病例,都有随访资料。全部病例5年生存率为50.2%。肿瘤浸润肠壁不同深度时,各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当肿瘤侵犯肠壁不同深度时:各年龄组、解剖部位、侵犯肠管周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之间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2~0.001)。淋巴结转移的有无,转移淋巴结个数,转移淋巴结分群之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0.001)。本文还比较了国内外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分期改良法,结合本组材料5年生存率差异的显著性,建议将肿瘤浸润粘膜内外统一为 A_1期,浅肌层和深肌层分别为 A_2 和 A_3 期,浆膜内外分别为 B_1 和 B_2 期。有关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各种因素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导。从各种因素分析看,肿瘤部位,肿瘤体积,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肠壁浸润,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反应,肿瘤免疫细胞反应等因素对预后均有影响。其中以肠壁浸润深度和免疫细胞反应两项指标有最显著的意义。现就本协作组3122例预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反映肿瘤浸润范围的临床病理分期进行探讨,并提出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4.
侯玉梅 《河北医药》2008,30(7):973-974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 对子宫内膜癌不同的,临床分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1991年3月至2003年1月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30例(经组织细胞学证实)进行回顾性分析,据临床分期及不同的治疗方法 将130例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手术加放疗组、综合治疗组(手术 放化疗 激素),对其治疗后的疗效、复发、转移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77.7%,单纯手术组、手术加放疗组及综合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4%、78.1%、82.5%.手术加放疗组及综合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放疗后的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分的发生率别为3.1%、2.7%.结论采用手术、放化疗及激素等综合治疗方法 ,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术后复发及转移,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杨  屠文刚  袁玉山  宋斌  王丽  时倩倩 《安徽医药》2013,34(9):1384-1386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经分段诊刮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并进行术前分期,将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8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Ⅰa期57例,Ⅰb期22例,Ⅱ期9例。按照FIGO 2009分期标准,术前MRI分期Ⅰa期、Ⅰb期、Ⅱ期准确率分别为96.6%、94.3%和97.7%。结论应用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较准确,能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方建龙  赵安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392-1393
目的 :探讨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我院1985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241例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 ,并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总5年生存率为43 2% ,Dukes'A、B、C、D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1 4%、63 2 %、32 2 %、0;肿瘤距肛门≥7cm的5年生存率为52 % ,<7cm的生存率为38 5%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5) ;不同病理类型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 05) ;DuckesB、C期组病例单纯手术、术后放疗、术后化疗、术后放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 5 %、38 9%、61 %、44 4 % ,术后放、化疗与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 ;B、C期组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25 8 %、38 4 % ,术后放疗与单纯手术比较可能降低局部复发率 (16 7 % :30 3% ) ,而术后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能降低远处转移率 (26 8 % :45 5 %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5)。结论 :临床分期、肿瘤距肛门距离、病理类型是影响直肠癌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术后化疗能降低远处转移率 ,术后放疗可能减少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本组66例均行手术治疗。44例作腹部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腹部广泛性子宫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1例,阴道内全子宫附件切除术11例。结果于2008年12月底随访了61例,失访5例,总5年生存率为88.4%,10年生存率为78.3%。结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一般认为临床分期愈晚、分级愈高、肌层浸润愈深则治疗愈差,然而手术方式亦有一定的影响。术前放疗不必列入常规,如术后标本病理检查证实有深肌层浸润;血管、淋巴管内有癌栓;盆腔淋巴结阳性;或有残留病灶者,可再进行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均采用直线加速器盆腔野体外照射,46~50Gy/23f~25f。分析患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并分析患者急性反应和晚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中Ⅰ期34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Ⅳ期7例。组织病理学类型:内膜样腺癌57例,腺鳞癌2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乳头状腺癌2例,管状腺癌1例。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7.3%。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59例(93.7%)出现早期急性放射反应,8例(12.7%)出现晚期并发症。结论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准确的术后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的同时保护正常组织免受不必要的受损,降低并发症,提高肿瘤治疗的增益比。  相似文献   

9.
44例子宫肉瘤诊治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974-976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肉瘤的临床手术资料,了解其预后因素,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收治的44例子宫肉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结果:总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4.1%和70.1%:3年复发率为38.6%,5年复发率为47.7%。手术分期对3年及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复发有明显影响(P〈0.01)。绝经前患者5年生存率为83.3%,绝经后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61.5%(P〈0.05)。不同手术方式与3年及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广泛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与其它手术方式对复发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肉瘤的预后与临床和手术病理分期、绝经前后有明显关系。子宫肉瘤的盆腔复发率高,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虽不一定能改善其5年生存率,但能减少子宫肉瘤的复发。术后加放疗或化疗不能提高其5年生存率。采用手术加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其对中位复发时间有明显影响(P〈0.01),其5年生存率比手术加放疗或加化疗有明显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侵犯深度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MRI对57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观察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局限于内膜11例,浸润浅肌层21例,浸润深肌层13例,浸透浆膜12例。对照病理结果,对肿瘤局限于内膜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1.8%、95.7%、92.9%,浸润浅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91.7%、89.4%,浸犯深肌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4.6%、95.5%、92.9%,浸透浆膜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7%、97.8%、96.4%。结论 MRI可以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准确分期,尤其对准确判断肌层有无浸润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多模态MRI应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程度及术前分期的评估工作中,对其评估价值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 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别以CT扫描(对照组)与多模态MRI成像(观察组)的方式分析EC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程度及术前分期的评估效果。结果 观察组肌层浸润深度评估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分别为94.23%、92.31%、93.59%,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颈侵犯程度的评估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分别为98.48%、90%、94.87%,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CT扫描下的术前分期诊断情况为真ⅠA期(28例)、真ⅠB期(18例)、真Ⅱ期(9例)、真Ⅲ期(6例)、Ⅳ期(3例);观察组在多模态MRI的术前分期诊断情况为真ⅠA期(30例)、真ⅠB期(20例)、真Ⅱ期(11例)、真Ⅲ期(7例)、Ⅳ期(4例),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82.05%(P<0.05)。结论 多模态MRI的诊断方式在评估EC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舌鳞癌治疗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2月-2000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舌鳞癌31例,单纯放疗14例,加用平阳霉素增敏放疗17例。结果 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24%,I、II、II、IV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3.3%、16.7%、0%,疗终肿瘤残余者5年生存率为0%,而肿瘤全部消失者则为46.2%,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为16.7%,加用平阳霉素增敏组5年生存率为30.8%。结论 影响舌鳞癌的预后因素为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疗终时肿瘤消失情况。  相似文献   

13.
影响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手术治疗的40例宫颈浸润癌,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DO)分期标准,Ⅰ B期25例(ⅠB1期15例和ⅠB2期10例),ⅡA期15例;鳞癌33例,腺癌6例,小细胞癌1例.40例患者均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加以撕剥式为主的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前辅助放疗26例,术后辅助治疗14例.结果ⅠB1期、ⅠB2期、ⅡA期有效率分别为73%(11/15)、70%(7/10)、67%(10/15).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5%,其中ⅠB1期为93%,ⅠB2期为90%,ⅡA期为80%.结论肿瘤大小、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颈管受侵、深肌层浸润和多个性伴侣+合并妊娠与早期宫颈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我院收治的55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30例,手术加术后放疗22例,放化疗1例,单纯放疗2例,接受化疗15例。接受化疗的15例患者中初治后发生转移行化疗12例,术后同步化放疗2例,同期放化疗1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其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 55例患者的随访率为96%,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8%、77.3%,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1.8%、35.9%,无局部区域失败生存率分别为79.1%、56.3%。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术后放疗和手术切缘与总生存率相关(P<0.05),手术切缘和术后放疗与无局部区域失败生存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是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5),手术切缘是无局部区域失败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7)。结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治疗应尽量手术根治切除,局部晚期推荐手术及放疗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恶性胸腺瘤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分析其与肿瘤分期、放疗、L/B病理分型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3例恶性胸腺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辅以放疗,并按不同术式、Masaoka外科-病理分期、L/B病理分型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接受根治性手术,Masaoka外科-病理分期较早的患者3、5年生存率较高(P<0.05).术后加用放射性治疗与否也与3、5年生存率有关系.不同病理(L/B)类型的患者,3、5年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恶性胸腺瘤患者早期手术并辅以放疗可提高生存率;Masaoka外科-病理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L/B病理分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1998年1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手术后生存至今18年的情况,患者44岁,孕4产1,有足月剖宫产术分娩1次已37年,自然流产1次,人工流产2次,未绝经。其家族史:姐姐1996年患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恢复。本例患者因不规则阴道出血伴下腹痛2个月余,行分段诊断性刮宫术,病理回报为子宫内膜腺癌,G2级,颈管内膜未见异常,宫腔7 cm。宫颈刮片未见癌细胞,做B超考虑宫内膜病变,诊断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ⅠA期。治疗措施是扩大子宫全切术加双附件切除术。1998年7月29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扩大子宫全切术及双附件切除术,术中剖视子宫,见宫壁厚3 cm,宫腔内有2 cm×1 cm×1 cm肿物病灶,浸润肌层,送冰冻切片检查,确定为高中分化腺癌,浅股浸润,临床分期ⅠAG1,2,腹腔冲洗液未见癌细胞,故采取扩大子宫全切术,即切除全子宫和1~2 cm阴道组织,常规关腹。术后病理诊断:(1)子宫内膜腺癌,中分化型。(2)组织分级Ⅰ~Ⅱ级。(3)临床分期ⅠA期,手术——病理分期Ⅰb期。(4)子宫肌腺症。术后20 d放疗1次,定期随访检查,存活至今18年。本例子宫内膜腺癌Ⅰb期,采取的诊查处理手段,术式和治疗方法,随访观察,临床预后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胞瘤的临床特点并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卵巢无性细胞胞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预后结果。其中术后辅助放疗18例,单纯化疗9例,放疗加化疗4例(均为Ⅲ期患者)。结果①预后结果:5年以上存活率共28例,存活率为84.8%。其中1例术后无瘤生存已达20年;死亡5例,其中3例死于本病。②年龄与预后:30岁以下存活21例,存活率84%;30岁以上者存活7例,存活率87.5%,两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P>0.05)。③临床分期与预后:20例Ⅰ期患者存活率为100%,Ⅱ、Ⅲ、Ⅳ期存活率分别为80%、51.2%和0%;Ⅰ期与Ⅱ期相比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Ⅱ期与Ⅲ、Ⅳ期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④治疗方式与预后:放疗患者18例存活率为88.8%;化疗患者9例存活率77.8%;放疗加化疗患者4例存活3例率(75.0%)。讨论①卵巢无性细胞瘤早期诊断率不高,好发于青少年,难以被常规妇科普查发现。但其治愈率高,若能早期及时诊断可提高生存率。②预后因素:本病对放疗、化疗高度敏感,但存活率和手术方式,年龄相差不大。作者认为,生存率主要与临床分期有关,分期越早,存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28例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恭礼 《江西医药》2010,45(6):555-556
目的探讨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和治疗。方法对28例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均经病理或免疫组化诊断:滤泡性淋巴瘤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5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淋巴瘤8例。ⅠE20例,ⅡE8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行放疗20例,全身化疗21例,其中手术+放疗+化疗15例,手术+放疗5例,手术+化疗6例,单纯手术2例。结果全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9%、87.5%、71.4%、56.3%,5、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6.7%、56.3%。综合治疗组与单纯手术比较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4;不同临床分期组间比较病死率有显著差异,P=0.002;不同病理类型病死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38;不同肿瘤侵犯范围病死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原发肿瘤是否局限于甲状腺、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原发甲状腺淋巴瘤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分期较晚,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应接受手术+放化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郭麦峰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7):43-43,45
目的 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 1998年期间行手术治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2 3例 ,手术方式分为 :全子宫切除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广泛性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两种手术术后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7 5 %、85 7%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诊 3年以上的 2 0例中 ,复发 3例 ,均为 3年以上远处转移。结论 手术方式不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扩大手术范围或行淋巴清扫术并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远处转移在术后复发患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辅助治疗时应考虑术后复发的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26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小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随访1~5年,对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患者1、3、5年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 26例食管小细胞癌患者后术后TNM分期Ⅰ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6),66.67%(4/6),33.33%(2/6)。TNM分期Ⅱ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6%(6/14),7.14%(1/14),0(0/14)。TNM分期Ⅲ期生存率分别为33.33%(2/6),0(0/14),0(0/14)。患者死亡原因均为肿瘤转移至肝、肺等部位。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预后极差,外科手术是治疗I、Ⅱ期病例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化疗可提高疗效;对于Ⅲ、Ⅳ期病例,则应以化疗和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