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晚期喉癌下咽癌术后的舌部、咽喉部、颈段食管及颈部皮肤等组织缺损的修复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2月共手术治疗喉癌、下咽癌患者177例,男147例,女30例。年龄42~75岁,中位年龄51岁。其中首次治疗的IV期喉癌49例、IV期下咽癌44例、复发喉癌55例和复发下咽癌29例。原发灶切除:全喉+全下咽切除88例,全喉+全下咽+舌根切除29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33例,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26例,全舌+全下咽+全喉+颈段食管切除+颈部皮肤切除1例。缺损类型及修复材料:下咽近环周缺损120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其中颏下皮瓣25例、胸大肌肌皮瓣53例、股前外侧皮瓣42例。下咽环周缺损57例患者行单一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15例,包括股前外侧皮瓣9例和胸大肌肌皮瓣6例;行游离空肠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口咽、颈段食道缺损者21例;联合应用游离空肠瓣、胸大肌肌皮瓣或(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咽环周缺损合并舌、口咽、颈段食道缺损或(和)颈部皮肤组织缺损者10例;采用胃上徙管胃成形修复下咽合并全食道缺损11例。术后放疗95例,组织瓣无放射性坏死。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92.1%(163/177);修复瓣坏死14例患者行再次修复手术成功,包括空肠4例,另一侧胸大肌皮瓣6例,另一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4例。咽瘘经换药后愈合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咽部及造瘘口复发13例(再手术7例,放化疗6例),食管二重癌5例予以放化疗,颈部淋巴结复发17例(再手术9例,放化疗8例)。肺转移6例,肝转移2例,多个远处转移4例,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7例。局部复发死亡23例,远处转移死亡12例。全组3年生存率50.4%;5年生存率39.4%。结论①晚期和复发的喉癌及下咽癌术后软组织缺损,需根据患者的缺损范围和身体状况选择自体修复材料;②复杂的多重组织和器官的缺损需要用多种自身材料叠加修复以重建上消化道;③密切观察游离组织瓣的血运状况,及早处理坏死的组织瓣并重新修复,以确保伤口尽快愈合。  相似文献   

2.
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喉癌下咽癌患者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术后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术后缺损 9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3例 ,颈段食管癌行食管全切除 1例 ) ,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 4例 ,直接修复 4例 ,胃咽吻合术 1例。不保留喉功能 2 0例 (伴颈段食管部分切除 2例 ) ,舌瓣修复 16例 ,喉组织瓣 2例 ,胸大肌肌皮瓣与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联合重建下咽 2例。结果 :术后 8例Ⅰ期恢复吞咽及喉功能 ,1例下咽狭窄 ,Ⅱ期行残喉切除。余 2 0例中 16例Ⅰ期恢复吞咽功能 ,1例下咽狭窄经扩张进食 ,3例咽瘘 ,其中 1例咽瘘行Ⅱ期胃咽吻合术。 1、3及 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92 %、6 4 .7%和 4 6 .2 %。结论 :保留喉功能的下咽或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可直接修复或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 ,不保留喉功能者 ,可采用舌瓣、胸大肌皮瓣修复或咽胃吻合术。肌皮瓣和肌筋膜瓣联合重建全下咽易引起下咽狭窄或咽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局部晚期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术后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2009年8月~2019年1月在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手术中采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7~67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梨状窝癌14例,下咽后壁癌6例。皮瓣的面积为4 cm×7 cm~7 cm×12 cm。小腿供瓣区采用腹部全厚皮移植。术后患者均行后续放/化疗。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全部存活,无皮瓣坏死及血管危象发生。6例患者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4例出现肺部感染,4例出现咽瘘,1例出现供区植皮坏死。所有患者均拔除鼻饲管后经口进食,1例继发喉狭窄。肿瘤控制情况:2例局部复发,其中1例行挽救性全喉切除术,1例死亡。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均再次接受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论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穿支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血管蒂长和供区隐蔽等优点,术后能耐受根治性放疗,是下咽癌术后缺损重建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段食管癌手术喉功能保留的适应证和咽食管重建方法, 以及胃咽吻合术误吸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9例保留喉功能的颈段食管癌手术患者,其中单纯颈段食管癌2例,颈段食管癌侵犯下咽部6例,颈胸段食管重复癌1例.喉功能保留:全部喉功能保留8例,部分喉功能保留1例.下咽-食管重建:胃咽吻合7例,游离前臂皮瓣1例, 胸大肌皮瓣1例.结果:喉功能恢复良好4例,中等2例,差3例.胃咽吻合术7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胃液反流、咳嗽反射暂时性消失和误吸,5例发生声带麻痹;吻合口越高,误吸程度越重.游离前臂皮瓣移植术1例死于大出血.胸大肌皮瓣转移术1例虽能恢复良好的喉功能,但6个月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单纯颈段食管癌和颈段食管癌向上侵犯下咽部1 cm以内的患者适宜行全部喉功能保留手术;而颈段食管癌向上侵犯下咽部部1 cm以上的高龄患者不宜行全部喉功能保留手术,可行部分喉功能保留手术或不保留喉功能手术.胃咽吻合术误吸并发症的发生与咽-食管吞咽功能障碍和喉防误吸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晚期下咽癌、喉复发癌术后颈部缺损整复组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不同组织移植物Ⅰ期重建晚期下咽癌、喉复发癌术后颈部、下咽食管缺损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喉复发癌36例, 肿瘤切除后采用胸大肌肌皮 瓣修补组织缺损18例,肩胸皮瓣修补4例,胃代食管修补2例,胸部推移皮瓣重建下颈部与上纵隔组织缺损,并消灭手术死腔12例。晚期下咽癌16例,颈段食管癌8例,以游离空肠整复1例, 健侧喉黏膜瓣修复咽部缺损8例,喉气管代食道8例,胸大肌皮瓣修复咽部缺损2例,胃代食管2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下咽1例。 结果: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无修复组织坏死 ,全部组织瓣存活。采用健侧喉黏膜瓣修复者,仅 1例有术前放疗史的患者发生术后咽漏,胸大肌皮瓣 修复者发生咽漏1例,胃代食道术后发生咽漏1例。全部病例愈合后均恢复正常饮食。随访 9~84个月,14例出现吞咽梗阻,可进流质饮食。结论:下咽癌患者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各有侧重。肿瘤的部位和手术后组织缺损的大小是选择修复方法的首要因素;其次,应结合患者的年龄和全身状况,考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锁骨上皮瓣在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锁骨上皮瓣修复头颈缺损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研究其头颈肿瘤缺损的原因、术前放疗史、手术方式、皮瓣尺寸及术后愈合情况等因素,探讨锁骨上皮瓣的制备技巧、应用指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79岁。3例一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1例舌根恶性肿瘤,1例鼻咽癌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6例二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术后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例喉癌术后继发气管造瘘口癌,1例喉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3例下咽癌术后咽瘘。2例咽瘘患者采用锁骨上皮瓣联合胸大肌皮瓣修复缺损,7例患者单独采用锁骨上皮瓣修复。术中所取锁骨上皮瓣宽度为4~8 cm,长度为6~15 cm。8例术后随访皮瓣存活,1例术后皮瓣坏死,清创换药后愈合。1例下咽癌术后患者皮瓣存活,但食管入口肿瘤复发予以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未控,术后第11个月死亡。结论 锁骨上皮瓣是喉咽及颈部皮肤术后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组织瓣,技术比较成熟,术中应注意皮瓣血管的保护,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卷状皮管在晚期下咽癌术后环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2例晚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41例, 女1例, 年龄33~82岁,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全喉+全下咽切除20例, 全喉+全下咽+部分舌根切除8例, 全喉+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9例, 全喉+全下咽+部分舌根+颈段食管切除5例。肿瘤切除术后遗留的下咽环形缺损均行股前外侧皮瓣卷状皮管一期修复, 观察术后皮瓣愈合状况、伤口愈合情况、吞咽功能状态。随访肿瘤复发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下咽缺损的长度为7~18 cm, 切取的皮瓣大小为6 cm×9.5 cm~10 cm×20 cm。41例皮瓣成活, 1例皮瓣出现坏死, 皮瓣成活率为97.6%。40例皮瓣血管蒂吻合一条动脉、一条静脉, 2例吻合一条动脉、两条静脉血管。术后5例出现颈部伤口感染, 2例出现咽瘘。术后3个月复查, 31例患者可进普食, 9例进半流质饮食, 2例进流质饮食。随访6~65个月, 14例(33.3%)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 原发部位复发4例(9.5%), 颈部淋巴结复发6例(14...  相似文献   

8.
前壁皮瓣在头颈外科修复-重建中已广泛应用,采用前壁皮瓣重建喉咽和颈段食管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作者以前臂尺侧皮瓣为19例患者行喉咽和颈段食管重建术20例次(有1例患者行2次皮瓣修复),并分析研究治疗结果:19例鳞状细胞癌患者,男性16例,女性3例。16例于肿瘤切除后即行一期重建,其中喉咽癌10例,喉癌3例,颈段食管癌3例;4例为肿瘤切除后行一期重建手术,其中2例因术后喉狭窄,2例为长期咽瘘。12例喉咽和颈段食管呈环形缺损,缺损长度4~12cm;另7例缺损近似环形,局部留下之粘膜条最宽未超过2cm。…  相似文献   

9.
下咽癌术后下咽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咽癌术后下咽缺损Ⅰ期修复的方法。方法与结果 :对 31例下咽癌术后下咽缺损患者行Ⅰ期修复 ,其中下咽、喉和食管颈段切除加胃造瘘术 1例 ,无咽瘘发生 ;直接缝合修复 17例 ,吞咽功能良好 15例 (88.2 % ) ;组织移植修复 13例 ,吞咽功能良好 6例 (46 .2 % )。同时行喉功能保存性手术 14例 ,吞咽功能良好9例 ,均为直接缝合修复病例 ;吞咽功能差 5例 ,2例为直接缝合修复病例 ,3例为组织移植修复病例 ,均发生误吸。结论 :直接缝合大多数吞咽功能良好。对下咽全缺损的修复 ,胃肠上徙比肌皮瓣优越。同时行喉功能保存性手术 ,必须严格选择病例 ,并把误吸的预防放在首位。下咽、喉和食管颈段切除加胃造瘘术有助于扩大下咽癌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咽后壁癌手术切除及术后组织缺损不同修复重建方法的经验和疗效。方法:1992年2月至2004年4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下咽后壁癌35例,其中20例(Ⅰ期2例、Ⅱ期7例、Ⅲ期8例、Ⅳ期3例)保留全部或部分喉功能,15例(Ⅲ期2例、Ⅳ期13例)未保留喉功能。19例行单侧择区性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15例行双侧颈清扫。采用咽前切开进路或咽侧入路,完整切除肿瘤后修复下咽缺损。33例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结果:35例下咽癌患者术后全部恢复吞咽功能,20例保留喉功能者术后均获得发音功能,其中15例拔除气管套管。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12/27)、31.6%(6/19)。结论:手术治疗可一期切除下咽后壁癌并整复下咽缺损,T1、T2期和经选择的T3、T4期肿瘤患者可保留喉功能。根据病变具体情况,应用局部黏膜牵拉缝合、裂层皮片、胸大肌肌皮瓣、喉气管黏膜瓣、胃、结肠等方法和材料可重建咽-食管通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thoracoacromial artery perforator,TAAP)是近年来应用于颈部和咽部组织缺损的新技术,本文分析使用TAAP修复颈咽部缺损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7年4月诊治20例TAAP修复咽瘘、咽部黏膜缺损和颈部皮肤缺损。本组患者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3岁。下咽癌切除+全喉切除10例,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7例,颈部皮肤缺损3例。咽部黏膜缺损4.5 cm×3 cm~6.5 cm×5 cm,颈部皮肤缺损5.5 cm×4 cm~8 cm×6 cm,皮瓣大小6 cm×4 cm~8 cm×6 cm。结果18例术后皮瓣成活,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没有出现皮瓣坏死,其中15例行下咽黏膜修复的患者,术后2~5周恢复经口进食并行术后放疗,剂量60~67 Gy。另2例术中发现穿支血运障碍,更换成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缺损。随访3~36个月,1例术后14个月出现胸段食管癌,1例术后18个月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均予以放化疗, 1例术后1年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予以化疗,余病例无复发。结论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因为邻近颈部、血管相对恒定、皮瓣薄适用于修复咽部黏膜和颈段食管缺损;胸肩峰动脉为血管蒂的一蒂双岛的TAAP和胸大肌皮瓣同时修复复杂的颈部皮肤和咽部黏膜缺损。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的穿支细小,穿越锁骨下隧道时穿支区域和血管蒂不能扭曲,发现皮瓣血运异常应及时更换其他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咽、颈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喉功能保留与发声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6例下咽、颈段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实施保留全喉及部分喉切除喉功能重建;全喉切除后Blom-Singer 1期、2期发声重建术,同时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分别采用胃-咽吻合、前臂游离皮瓣、胸大肌肌皮瓣、胸三角皮瓣、胸锁乳突肌肌皮瓣,颈前肌皮瓣、喉气管粘膜瓣等方法进行整复。保留全喉8例,保留部分喉喉重建3例,全喉切除后行Blom-Singer发声重建1期4例,2期1例。结果:16例中除1例术后14d心脏病变发死亡外,均恢复了吞咽功能,13例恢复发声功能,6例恢复了全喉功能,2例恢复了部分喉功能(不能拔管)。5例行Blom-Singer发声重建者,均发声成功。结论:依据患者病变部位、肿瘤分期、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切除肿瘤后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行喉功能保留及发声重建,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和喉功能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颏下皮瓣修复下咽癌术后缺损及喉功能重建术16例。结果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病人吞咽及发音功能恢复良好,11例病人拔除气管套管,5例未拔管。随访1~4.5年,2例术后同侧颈部淋巴结复发,1例术后对侧颈部淋巴结复发,1例术后1年肝转移死亡;无下咽局部复发者。结论颏下皮瓣具有位置邻近、厚薄适宜、柔软、成活率高等优点,是适宜的下咽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移皮瓣在外鼻基底细胞癌切除皮肤缺损区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3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1例外鼻基底细胞癌,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切除病变,皮肤缺损均采用转移皮瓣修复。结果11例转移皮瓣全部成活,且1期愈合,修复后患者外形基本满意,随访1~3年,无复发,无转移。结论转移皮瓣在外鼻基底细胞癌切除术皮肤缺损区的应用效果良好,操作方法简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卷筒在晚期喉咽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术后环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8年10月对30例头颈鳞癌原发灶肿瘤切除后出现下咽和颈段食管环周缺损的患者选择行胸大肌肌皮瓣卷筒修复的临床资料.其中下咽癌22例,颈段食管癌7例,喉癌术后放疗后复发累及下咽1例.术前接受放疗者5例,外院手术后复发者3例.采用全喉全下咽切除者12例,全喉全下咽切除颈段食管切除者18例,均行胸大肌肌皮瓣卷筒修复.结果 术后咽瘘4例,其中2例有术前放疗史,2例有糖尿病史,均换药治愈.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均位于口咽部上吻合口处,经反复扩张后缓解,术后吞咽功能均恢复.全部患者均进行随诊,术后随访时间8~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以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及42.5%.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卷筒修复晚期咽喉及颈段食管肿瘤切除后的下咽和颈段食管环周缺损效果可靠.可用于放疗及手术后复发肿瘤切除后环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鼻鼻窦恶性肿瘤切除及术后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鼻鼻窦恶性肿瘤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鳞癌4例,骨肉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腺样囊性癌2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鼻窦CT扫描,3D重建并打印出病变鼻窦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手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需修复重建部位,确定手术方案后进行肿瘤切除及同期重建。术后均予以放疗并密切随访,通过CT复查与功能检查,对疗效、手术精准度及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经3D打印术前设计,全部患者顺利完成肿瘤切除术,8例患者同期行缺损部位修复重建,其中6例患者上颌骨和眶壁骨质缺损植入钛网,2 例患者颅底骨质缺损较大行鼻中隔黏骨膜瓣修复,2例缺损较小且硬脑膜完整者未行骨性重建。术中能够明确肿瘤与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并实现了全部切除、准确定位缺损并修复,精确度高。术后CT复查显示切除范围、骨缺损部位、重建外形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10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患者随访12~30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3D打印技术在鼻鼻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可以实现术前设计、手术模拟及术后预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有助于鼻鼻窦恶性肿瘤切除范围的确定、缺损重建,可提高鼻鼻窦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精确性、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在外鼻肿瘤术后局部皮肤缺损中Ⅰ期皮瓣修复的两种方法,而尖端折叠鼻唇皮瓣修补与眉间跨鼻双瓣修补,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外鼻肿瘤切除术后,根据不同缺损部位选择不同的Ⅰ期修复方法。鼻翼及鼻背缺损用尖端折叠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方法(9例),眉间缺损选择跨鼻皮瓣修复方法(6例)。 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到1年,鼻部及周围皮肤无明显畸形,皮瓣均成活,血运好,皮瓣色泽红润、大小匹配,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外鼻肿瘤切除后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重建鼻部基本轮廓,保持鼻部及面部外形及结构的完整性,提高美学效果、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及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