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2.
电解水制氢是绿色氢能源研究中的热点课题。其中,析氧半反应较高的过电位是导致电解水动力学缓慢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电解水制氢的效率,本文主要通过简单的液相合成方法,以硼氢化钠和过渡金属Ni,Fe,Co盐为原料,制备了非晶态的过渡金属硼化物Ni-Fe-Co-B,将其作为析氧半反应催化剂。对Ni-Fe-Co-B进行了SEM、TEM、XRD、XPS和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非晶态催化材料Ni-Fe-Co-B被成功合成,当n(Ni)∶n(Fe)∶n(Co)=1∶1∶1,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Ni-Fe-Co-B的过电位仅为299 mV,Tafel斜率为101 mV/dec。在0.47 V的恒电压测试下,Ni-Fe-Co-B具有12h以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氢能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清洁能源,如何有效的开发绿氢技术是当前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而研发高效稳定的电解水产氢技术的电催化剂是一种可行性的方式,对促进氢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水热-高温热解两步法合成了一种氮化铬支撑镍纳米颗粒的催化剂(Ni/CrN)。利用XRD、XPS、SEM以及TEM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并在碱性环境下对催化剂进行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Ni/CrN形成了具有珊瑚状的微观结构,优化了电子结构,并且表现出了优异的析氢反应(HER)催化性能,在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Ni/CrN催化剂仅有66 mV的过电位和47 mV/dec的Tafel斜率,十分接近商业的Pt/C催化剂的析氢性能。在10 mA/cm2电流密度的循环稳定性测试中,Ni/CrN表现出比商业Pt/C电极更优越的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5.
过渡金属磷化物材料具有半导体材料和金属的特点,被证明是一种高性能的催化剂,可以替代一些经典的贵金属材料用于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在本文中,采用次磷酸盐热还原法制备高性能的光催化剂磷化镍铜(NiCuP),并着重讨论了光敏剂、牺牲剂、催化剂用量对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这种简单方法制备出的磷化镍铜(NiCuP)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且在最优条件下光照20 h,产氢性能最高,其产氢量为0.259 0 mmoL。因此,此方法可以为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制备和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过渡金属硫化物因其制备简单、导电性好以及具有丰富的氧化还原性质被广泛用作电催化剂。在导电基底上原位生长复合材料被认为可有效提高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基于此,利用简单、可控的电沉积法,以泡沫铜作为导电基底,以硝酸铜和硝酸钴作为铜源和钴源原位制备了Co_9S_8-Cu S纳米片阵列。在三电极体系中,将Co_9S_8-Cu S纳米片阵列作为阳极在1 mol/L KOH溶液中得到了优异的电催化析氧性能,Co_9S_8-Cu S纳米片阵列获取50 m A/cm~2电流密度所需的过电位仅为370 m V,其Tafel斜率低至108 m V/dec,其优异的电催化析氧性能归因于较大的催化活性面积以及复合材料中Co_9S_8与Cu S之间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实现“碳中和”,氢能作为化石燃料的可行替代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当前氢电催化主要依赖于稀少且昂贵的贵金属基催化剂。因此开发高性能且具有成本效益的低含量或无贵金属电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水热法和高温热解法制备薄层剥离黑磷(EBP)纳米片为载体的钌基纳米催化剂材料(Ru@EBP)。采用SEM、TEM、AFM和XRD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电化学测量其氢氧化(HOR)及析氢反应(HER)性能。结果表明:Ru@EBP电催化剂具有优异的HOR/HER性能。当电压达到0.1 V vs.RHE时,商业化Pt/C电流密度为2.5 m A·cm-2,而Ru@EBP可达到3.2 m A·cm-2。同时,在0.05 V vs.RHE恒电位下,计时电流测试12 h后,电流值几乎保持不变,表明Ru@EBP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12.
氢能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电催化分解水是产生氢气的有效途径,设计高效、经济的分解水电催化剂对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和灵活可调的化学组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分解水领域。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进一步衍生形成氧化物、磷化物、硫化物、金属-碳复合物等材料,也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分解水性能。通过组分调节和结构调控能有效地优化二维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的材料的本征活性和反应动力学特性,进而提高其电催化性能。此综述介绍了二维MOFs材料及其衍生物在电催化水分解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硫化钼全解水的催化能力,采用一步电沉积的方法在镍钴氧化物(NCO)基底上成功制备了钼钴二元硫化物复合电极,研究了添加剂、钼钴物质的量比和沉积时间对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氟化铵作为添加剂、钼钴物质的量比为5∶7且沉积时间为750 s时,制备的Mo5Co7Sx@NCO-750电极具有最佳电催化活性,其析氢反应(HER)过电位和Tafel斜率分别为115 mV和67 mV/dec,析氧反应(OER)过电位和Tafel斜率分别为259 mV和42 mV/dec,全解水时槽压为1.61 V。复合电极电催化性能的提升一方面得益于钴的引入,在硫化钼中形成了高导电性和高催化活性的异质界面,另一方面材料中还存在丰富的具有优异电催化活性的缺陷位点。 相似文献
14.
15.
铂(Pt)及铂基材料是改善氧还原反应(ORR)和甲醇氧化反应(MOR)中动力学的高效催化剂,但Pt的低储量和高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设计新型的无Pt高效电催化剂被认为是开发商业化燃料电池的核心挑战.采用MCM-22分子筛为硬模板,蔗糖为碳源,制备出介孔石墨烯纳米片(MGN),并且采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法将小尺寸的PdCu... 相似文献
17.
氢能热值高和环境友好性强等特点使其成为未来能源界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之一。电催化析氢反应(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产氢方法成为近年来广泛研究的主题。发展高性能、低成本、高活性的析氢催化剂是目前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高性能催化剂用于HER反应的进展,重点介绍HER反应的基本原理,评估HER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典型方法,过渡金属以及化合物、非金属催化剂以及单原子催化剂等电催化析氢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讨论了催化活性与催化剂形态、结构、组成和合成方法之间的联系,并对催化剂的合成策略、活性位点的固有活性、如何提高活性中心的内在活性和活性位点的数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电催化水分解制氢是目前实现大规模制氢的有效手段,但是阳极电催化析氧反应因其较高的反应能垒导致电催化制氢过程中大量的能源被消耗,严重阻碍了其工业化应用,所以开发高效的析氧电催化剂对制氢工业的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近年来过渡金属磷化物、硫化物以及硒化物在电催化析氧反应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非贵金属析氧电催化剂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高效电极催化材料的设计和开发一直是研究热点.由金属中心离子,特别是过渡金属(Fe,Co,Ni等)和多功能有机配体构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被认为是设计和制备各类催化电极材料的天然模板.本论文综述了近年来一些典型的MOFs及其衍生物在电催化水分解析氢反应(HER)、析氧反应(OER)以及氧还原反应(ORR)等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MOFs的电催化材料在结构设计和制备方法上的相关策略;浅谈了该材料在相关电催化机理研究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凭借其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在药物输送、气体吸附和催化导电等领域有着较好的性能.因此根据已有文献合成铁/镍基二金属MOF(Fe/Ni-MIL-53)材料,并在其中加入TAA(硫代乙酰胺),使其部分硫化,以期得到同时具有析氧(OER)和析氢(HER)性能的双功能催化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