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了解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182例老年患者根据CT/MRI结果按有无脑白质疏松,分为LA组95例和非LA组87例,采用循环酶法对两组患者血浆Hcy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LA组Hcy浓度(21.13±4.62)μmol/L明显高于非LA组(15.36±4.58)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脑白质疏松关系密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脑白质疏松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钱琪 《大家健康》2013,(21):86-87
目的:分析研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轻度认知障碍患者40例(观察组),正常对照组40例(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液中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高Hcy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梗死灶数目及总体积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滕州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6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155例)、轻度认知障碍组(35例)和痴呆组(6例),以201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血Hcy检测及头颅MRI检查,计算腔隙梗死灶数目及每个腔隙梗死灶体积(mm3)及总体积;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与血Hcy水平、腔隙梗死病灶数目及总体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Hcy≥10 μmol/L者比率高于对照组(91.84% vs 65.67%, P<0.01);痴呆组血Hcy水平[(51.37±8.12)μmol/L]与轻度认知障碍组[(28.06±7.56)μmol/L]、认知正常组[(21.70±6.92)μmol/L]、对照组[(11.58±3.73)μmol/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痴呆组、轻度认知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梗死灶数目 [(8.00±1.67)、(4.77±0.77)、(3.52±0.81)个] 及总体积[(27.42±9.34)、(14.96±6.89)、(8.81±3.71)mm3]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与血Hcy水平呈负相关,与梗死灶数目及梗死灶总体积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搏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浆Hcy水平,并根据其分为高Hcy组与低Hcy组,检测两组收缩期血流速度(SFV)、舒张期血流速度(DFV)及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并对Hcy与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Hcy组SFV、DFV和PI分别为(98.9±9.7)cm/s、(40.3 ±3.9) cm/s和(1.03±0.22),均显著高于低Hcy组的(92.7±8.8) cm/s、(42.2±3.1)cm/s和(0.89±0.14) (P <0.05);高Hcy组患者Hcy水平与PI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71,P=0.000).结论:血浆高Hcy可能是引发的穿支动脉损伤并导致脑小血管性卒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兆性偏头痛、无先兆性偏头痛、慢性偏头痛患者与平衡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按照头痛疾患的国际诊断标准,选取偏头痛患者203 例。其中,先兆性偏头痛68 例,无先兆性偏头痛 73 例,慢性偏头痛62 例。分析3 种偏头痛亚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平衡障碍严重程度。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 平衡严重程度指标与3 种偏头痛亚型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动速度[Ol ^ R=2.96 (95%CI :1.13,9.32)P =0.021]、方向控制[Ol ^ R=1.47(95%CI :1.03,3.38)P =0.046] 是影响先兆性偏头痛患 者平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移动速度[Ol ^ R=3.76(95%CI :1.21,9.28)P =0.042]、步宽[Ol ^ R=2.45(95%CI : 1.73,6.74)P =0.009] 是影响无先兆性偏头痛平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移动速度[Ol ^ R=3.02(95%CI :1.23, 8.96),P =0.000],最大位移[Ol ^ R=1.59(95%CI :1.22,3.67),P =0.043],平均反应时间[Ol ^ R=1.89(95%CI : 1.48,5.35),P =0.041] 是影响慢性偏头痛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结论 不同偏头痛亚型患者存在轻 度或持续加重的平衡功能障碍,其中移动速度是影响先兆性偏头痛、无先兆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患者平衡 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脑卒中患者80例,探析其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性影响因素。结果80例脑卒中患者出现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72例,与患者的血压、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VCI与患者的血压、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增加了发生卒中后早期VCI的高危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37例VD患者的血浆Hcy浓度,并与39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作为同期对照组血浆Hcy浓度进行比较,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划分VD患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20~24分),中度(10~19分),重度(10分以下).结果VD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痴呆脑梗死组(P<0.01),不同程度VD患者血浆Hcy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VD发病密切相关,而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血管性痴呆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的关系。方法纳人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39例,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初发组61例和再发组78例,选取同期住院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为对照组,比较血浆Hcy水平。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组与初发组血清Hcy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与腔隙性脑梗死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轻度血管性认知损害(mil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MVC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间的关系。方法对46例MVCI患者及38例认知功能正常对照组的老年人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测定,比较组间血浆Hcy浓度。结果MVCI组血浆总Hcy浓度(23.41±1.4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7.01±2.48)μmol/L(t=14.61,P〈0.001);结论增高的血浆Hcy浓度可能通过引起脑内小动脉硬化及神经细胞毒性作用而参与VMCI的患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胸部手术患者术前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关 系。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2 例老年胸部手术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PCs,分为PPCs 组16 例与非PPCs 组76 例。详细统计患者临床体检和手术资料, 并采用纳库伦呼气分析仪测定术前10 min FeNO。结果 PPCs 组年龄高于非PPCs 组(P <0.05),有吸烟史、 COPD 患者占比高于非PPCs 组(P <0.05),腔镜手术患者占比低于非PPCs 组(P <0.05)。PPCs 组与非PPCs 组术前10 min FeNO 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年龄、吸烟史、COPD、是否腔镜手 术及术前10 min FeNO 纳入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腔镜手术[Ol ^ R=12.18(95 CI :1.28,116.33)]、 年龄[Ol ^ R=0.88(95 CI :0.81,0.96)]、COPD[Ol ^ R=758.20(95 CI :11.04,52 086.77)] 及术前10 min FeNO[Ol ^ R=1.34(95 CI :1.13,1.59)] 是老年胸部手术患者PPCs 的影响因素。根据术前10 min FeNO 绘制 ROC 曲线图,曲线下面积为0.821,此时FeNO 截断值为27.5 ppb,约登指数为0.583,敏感性为68.8%,特异 性为89.5%。结论 术前10 min FeNO 过高与老年胸部手术患者PPCs 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具有宫内窘迫暴露因素的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 集2016 年6 月—2018 年3 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具有宫内窘迫暴露因素,但尚未确诊为 HIE 的患儿作为病例组。选取同一居住区、性别比例、民族、年龄相差3 个月左右且未罹患HIE 儿童作 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县镇医院分 娩、母亲文化程度低(小学及以下)、居室周围环境差、早产(孕周<37 周)、分娩时异常、出生体重低 (<2 500 g)、孕期及新生儿各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出生体重低<2 500 g[Ol ^ R=9.268(95% CI :1.765,30.908),P =0.005]、孕周<37 周[Ol ^ R=16.036(95% CI : 5.906,49.133),P=0.005]、母亲文化程度低[Ol ^ R=2.392(95% CI :1.202,4.961),P =0.000]、新生儿肌张力 高[Ol ^ R=14.160(95% CI :5.436,36.680),P =0.027] 及新生儿出生窒息[Ol ^ R=14.051(95% CI :1.575,125.361), P =0.006] 是HIE 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孕期和围产期危险因素与宫内窘迫有协同作用,增加HIE 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睡眠障碍与脑卒中患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于安 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38 例初发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 兹堡睡眠量表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睡眠质量,根据SDS 评分诊断患者脑卒 中后抑郁(PSD),分析睡眠障碍与PSD 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探讨PSD 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SDS 与PSQI 评分的关系。结果 离异或丧偶、伴有糖尿病史、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位于皮质下、左半球、无定期进行康复锻炼、自理能力明显障碍、有睡眠障碍患者的发生PSD 发生率 均有升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结果表明婚姻状况[Ol ^ R=2.517,(95 CI :1.133,5.594),P =0.023]、 脑卒中类型[Ol ^ R=1.126,(95 CI :1.005,1.262),P =0.041]、康复锻炼状况[Ol ^ R=1.283,(95 CI :1.024, 1.607),P =0.030]、自理能力明显障碍[Ol ^ R=2.942,(95 CI:1.291,6.707),P =0.010]、睡眠障碍[Ol ^ R=1.585,(95 CI :1.105,2.273),P =0.012] 是患者发生PSD 的关键的独立危险因素。SDS 评分与主观睡眠障碍、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 =0.303、0.178、0.269 和0.208,P =0.000、0.037、0.001 和0.014)。 SDS 评分与主观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r =0.303、0.178、0.269 和 0.208,P <0.05)。结论 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容易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与PSD 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 睡眠质量越差,抑郁表现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常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 2017 年12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 238 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 体检人群分为CAS 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脂(TG)进行检测,以及对相 关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6 238 例体检者检出1595 例CAS,患病率为25.57%。CAS 患病率随年 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33.31% vs 14.16%)。CAS 组与对照组年龄、体重指数、SBP、TG、 TC、LDL-C、HDL-C、吸烟史及运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LDL-C[Ol ^ R=8.797(95% CI:5.211,19.467)]、性别[Ol ^ R=1.241(95% CI:1.045,0.985)]、年龄[Ol ^ R=5.235(95% CI :2.321,15.675)] 及SBP[Ol ^ R=4.845(95% CI :2.156,10.954)] 为CAS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正常人 群CAS 患病率较高,应常规筛查CAS 并积极干预危险因素,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I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 1 月—2018 年6 月绍兴市人民医院113 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破裂IA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nkin 量 表(mRs)评价预后,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评分0 ~ 1 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评分2 ~ 6 分)。 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113 例患者中,83 例(73%)预后 良好,30 例(27%)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unt-Hess 分级、Fisher 分级、手术时机及脑积 水对预后有影响(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l ^ R=1.065(95% CI :1.012,1.121)]、 Hunt-Hess 分级[Ol ^ R=9.497(95% CI :2.034,44.345)]、手术时机[Ol ^ R=3.957(95% CI :1.242,12.604)] 及 脑积水[Ol ^ R=8.005(95% CI :1.552,41.278)] 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Hunt-Hess 分级、 手术时机及脑积水能够影响行介入治疗的破裂IA 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腕关节骨侵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 年 5 月—2016 年11 月就诊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甲襞微循环积分数值分 为轻度异常组、中度及重度异常组。总观察随访期52 周,基线时记录患者有关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行甲襞 微循环及超声检查,此后按观察随访计划定期复查腕关节超声,发现新发超声下腕关节侵蚀后终止该患者随 访并记录时间。结果 纳入180 例患者骨侵蚀总的危险度为4.11(95% CI :1.299,13.016);以甲襞微循环轻度 异常组为对照,计算中、重度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22[(95% CI :0.934,11.087),P =0.046] 和4.98[(95% CI : 1.532,11.169),P =0.002] ;提示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越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腕骨侵蚀相对危险度越大。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O^R=18.85,(95% CI :1.021,34.029)]、微循环积分[O^R=21.08,(95% CI : 1.802,24.364)] 及关节超声积分[O^R=26.04,(95% CI :2.663,25.838)] 是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骨侵蚀发 生相关的因素。结论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腕关节骨侵蚀发生密切相关,具有预测价值; 甲襞微循环检查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技术可有效监测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微循环异常,具有广泛应用 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数(HGI)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内分泌科住院的726 例T2DM 患 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空腹血糖(F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并计算HGI;根据HGI 数值, 采用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低HGI 组、中HGI 组及高HGI 组,比较3 组健康状况差异,并分析HGI 与DPN 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3 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空腹C 肽、FPG、HbA1c、 总胆固醇及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HGI 组患者发生DPN 的风险是低HGI 组的1.773 倍(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l ^ R=1.011(95% CI:1.003,1.019)]、糖尿病病程[Ol ^ R=1.091(95%CI: 1.040,1.145)] 及HGI[Ol ^ R=1.259(95%CI :1.006,1.574)] 是DPN 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HGI 可作为预 测T2DM 患者发生DPN 风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趋化因子配体2(CCL2)在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患者中的表达意义及对VCI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粤北人民医院和韶关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140例,根据其是否发生VCI分成VCI组(n=76)和非VCI组(n=64).采用蒙特利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年龄>14 岁患者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评价与术后再出血相关的危险因 素。方法 选取2012 年8 月—2018 年8 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840 例住院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成年患者(年 龄>14 岁)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评估其危险因素。结果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发生率 为3.21%(27/840),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最常发生在手术后的5 或6 d,分别有11 和8 例患者。男性、慢性 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BMI ≥ 30 kg/m2 患者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发生率更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肥胖[Ol ^ R=3.914,(95% CI=1.473,10.401),P =0.006)] 和男性[Ol ^ R=10.331,(95% CI=2.981, 35.8041),P =0.000)] 是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肥胖和男性是成人扁桃体切除术后 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扁桃体切除术前以减轻体重为目的营养方法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