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延误诊断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延误诊断的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1例原发性肝癌被延误诊断的各种因素。结果本组原发性肝癌的延误诊断率为21.9%,延误诊断的时间平均为20.5天。接诊医师问诊和体检不仔细、不鉴别诊断、患者经济状况差及文化素质较低,是原发性肝癌延误诊断的原因。结论为了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在病人首诊时,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检,充分利用各种检查联合助诊,尽力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肝癌特异性的血清分子诊断标记物是当前肝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随着新的研究技术的不断应用和肝肿瘤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原发性肝癌相关分子被认识并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标记物。本文就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标记物的研究进展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A-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在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中AFU、AFP的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肝癌组患者血清AFU、AFP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AFU与AFP联合检测明显提高了对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三期或四期CT增强扫描,结合高压注射器技术进行多期CT增强。结果: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使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和确诊率明显提高。结论:螺旋多期扫描能获得肿瘤在各期增强征象,为肝癌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尤其在早期肝癌诊断,动脉期扫描可得到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6例误诊分析康无忌,耿晓芳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过去一般病程为3~6个月[1],近年来随着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进步,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机会增多,因而疗效和存活率比过去提高,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容易被基层医务人员误诊。本文收集了...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威胁广大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近几年来,我厂职工恶性肿瘤的发生从未中断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目前提高肿瘤治愈率的重要环节。为了对恶性肿瘤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自己的日常医疗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掌握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及发展规律。现将目前常见的几种恶性肿瘤早期表现及早期诊断作一简单介绍。 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男性癌症的3.75~17.5%,占女性癌症的1.5%。我国的南方尤其是广西的扶绥县是肝癌的高发区之一,这与当地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对於肝癌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7.
牟晓庆  唐光才 《现代保健》2011,(23):192-194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之首.早期发现、诊断肝癌并对其预后进行判断,是当前影像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原发性肝癌临床上常用的影像评估手段包括超声、CT、MRI、PET等.MRI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使其在评估原发性肝癌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雷鸣 《现代保健》2010,(7):189-190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第8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化学致癌物及环境因素等所造成的慢性肝脏损害均可诱发原发性肝癌,其恶性度高,容易复发及转移,预后差,而且早期诊断较困难,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期。原发性肝癌的生物标志物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监测肿瘤进展、疗效判定、复发和存活率的判定十分重要。因此,寻找有效的原发性肝癌生物标志物是医学工作者多年以来的努力方向,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除了甲胎蛋白外,近年来a—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铁蛋白、血清胆碱酯酶等肿瘤标志物,由于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可能不久以后会成为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重要依据。现将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铜蓝蛋白和触珠蛋白在检测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健康献血员,66例慢性乙型肝炎、69例乙肝肝硬化及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甲胎蛋白、铜蓝蛋白和触珠蛋白含量及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和铜蓝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触珠蛋白水平高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的联合预测因子显著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论:甲胎蛋白、铜蓝蛋白和触珠蛋白联合检测,对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脏CT灌注成像(CTPI)临床诊断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TPI检查,对比原发性肝癌病灶与肝硬化实质间的灌注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病灶的HAF、BV及BV值均明显高于肝硬化实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其余灌注参数值(MTT、PS、造影剂到达时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有助于在肝硬化肝实质中早期检出肝癌,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任重道远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下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它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而一经发现半数以上病人已处于中、晚期。中、晚期肝癌病人如不治疗,一般平均生存时间只有3个月左右。可见肝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如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关键。近年来,随着肝癌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提高,已发现了许多早期肝癌病人,并通过手术切除癌肿,使之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然而,是否肝癌切除以后,病人就万事大吉了呢?事实并非如此。据统计,虽然肝癌根治切除一年生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高尔基体蛋白7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肿癌(PHC)患者59例为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GP73和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HC患者体内GP73的表达不受年龄、性别、有无乙肝病毒携带、肿瘤大小、有无转移等因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GP73和AF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联合AFP诊断更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出率。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十种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癌症死亡率第二位。因此我国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就非常重视对肝癌的研究,使肝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降低了手术死亡率,提高了术后生存率,但术后复发、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的处理仍存在许多问题。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介入医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研究有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效果、疾病进展、转移和预后评估。本文就近几年针对治疗效果、转移和预后的肝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直到目前,原发性肝癌仍是预后不良的疾病,外科手术虽然被认为是最好的疗法,然而因为难于早期确诊,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失去了进行根治手术的机会~([1])。对于原发性肝癌虽然试验了各式各样的治疗方法,但是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在这种现状下对于不能进行根治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16.
刘辉  汪珍光 《大众健康》2009,(11):32-33
众所周知,中国是乙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全球50%以上的肝癌发生在我国。乙肝和旰癌的防治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国家对肝癌的预防主要是三级预防体系。肝癌的预防要把重心放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上,即病因预防和“三早”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魏法虹 《工企医刊》2013,26(2):160-161
原发性肝癌(PH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预后差,在诊断后的五年存活率不到5%,而新发原发性肝癌病例中50%发生于中国,我国的PHC诊治形势十分严峻。本实验通过观察肝癌患者血清中α-L-岩藻糖酶(AFU).AFP.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CA199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的相关性,以提高PHC的早期检出率,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正>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超声检查对慢性肝病引发的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有较高的诊断率。本文随访观察了慢性肝病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出现的时间、肿块的大小、形态、生长速度、血流的改变及手术治疗的情况与对照组发现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上述条件比较,提出随访对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AFP,CA125、CA199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吡。年12月收治30例原发性肝癌,同期选择良性肝病患者30例,包括肝硬化7例、肝血管瘤3例、慢性肝炎20例,另选取30例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AFP、CA125、CA199,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CA125、CA19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泸〈0.05或P〈0.01),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P〈0.05或P〈0.01)。结论血清AFP、CAl25、CAl99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分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性肝癌和其他原发性癌肿。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在在任何年龄发病 ,但以 30~5 0岁间为多。男∶女约 2 6∶ 1。我国肝癌分弥漫型、块状型、结节型、小癌型。其中 ,块状型占 77.8% ,肿块径线超过 5 .0 cm,边界清楚或不规则 ,常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 ,少数可无包膜 ,边缘可见小卫星结节 ;若肿块径线超过 10 cm者为巨块型。超声显像技术是诊断原发性肝癌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对肝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将 1例巨块型肝癌进行临床、病理及声像图分析 ,探讨其漏诊原因。1 临床资料病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