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考虑管道中水流气体释放的事故停泵水锤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带水平管道泵系统的特点,探讨了在事故停泵水锤过程中,因气体释放而形成的含气均匀流经起水锤流速的变化,建立了变波速条件下水锤计算数学模型及水泵端的边界条件,计算分析了长管道泵系统的事故停泵水锤过程,同时,根据 结果,研究了长水平管道泵系统中水锤控制及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Visual Basic6.0开发了长管道多泵并联系统水锤计算的可视化软件.软件的数学模型中对水锤计算采用的是目前较成熟的特征线法,并在边界条件处理中考虑了多种可能的情况.软件可进行多台并联泵中一台或几台泵的事故停泵或正常停泵的水锤计算,并可在管线中任何位置设置几种常用的水锤防护设施并分析其水锤防护效果.另外,软件还具有计算的动态演进控制功能和计算后处理绘图功能.对广东大亚湾引水工程进行水锤计算的实例表明了该软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高扬程取水泵站容易发生多处水柱分离和严重的断流弥合水锤危害.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在事故停泵水锤过程中,注气阀、单向注水装置等水锤防护措施的作用机理,且按水锤基本理论选用了布置方法,建立了单向注水装置边界条件数学模型,并对泵站各种工况下的停泵水锤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高扬程取水泵站,合理布置和设计注水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柱分离和断流弥合水锤.  相似文献   

4.
长距离输水工程停泵水锤的空气罐防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寒冷地区长距离输水管道户外设置水锤防护措施困难的特点,提出了空气罐方法的水锤防护措施,阐述了空气罐的工作原理,推导了空气罐边界条件的数学模型,结合北方某工程实例,应用特征线法对无防护措施的水锤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了事故停泵后的蒸汽穴的体积,分析了水柱分离再弥合水击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对空气罐的防护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不同初始气体体积对防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罐能有效消除空化体积抑制事故停泵后管道内剧烈的压力瞬变,是一种有效的水锤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调压井在复杂泵系统水锤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省引黄入晋抽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复杂抽水系统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的边界条件数学模型,并对以调压井和可控阀作为防护手段的抽水系统事故停泵水力过渡过程进行了计算,提出了调压井稳定要求的经济断面。大量计算表明,有效地设置调压井并合理地确定可控阀的关阀程序,可避免抽水系统中水柱分离的产生,同时将压力管道中水锤压力的升高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根据水锤计算的特征线法,建立了泵出口附近设单向调压塔水锤计算的数学模型,结合榆中钢厂供水泵站的工程实际,提出了长管道供水泵站采用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单向调压塔、进排气补气阀对事故停泵水锤的防护措施.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得出了事故停泵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的最优操作程序和单向调压塔的容积,结合该泵站的管线布置提出了设置补气阀的数量和具体位置.通过该泵站实际运行表明,这些水锤防护的综合措施,可较好地解决长管道供水泵站的水锤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7.
前言在事故停泵过程中,由于水锤作用引起的最低和最高压力,以及机组转子的最高逆转速度等最不利参数及其出现的时刻是确定管道设计压力、选配管道阀件和水锤防护措施的主要依据。所以在泵站设计中能否合理地解决事故停泵水锤问题,对于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以及保证安全运行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高扬程,大流量和长管道的泵站,其效果尤为显著。关于事故停泵过程中最不利参数的计算,通常有数解法、解析法和图解法等三种。它们虽然具有较高的精度,但是,计算方法繁冗,费时甚多。尤其在泵站的初步设计中,由于许多因素都处于进行初选,试算和方案比较阶段,采用上述方法尤感不便。虽然从六十年代开始国外已经利用电子计算机解析泵站水锤问题,但在我国至今尚不够普及。美国工程师 J、帕马金的事故停泵过程中各主要参数的计算图是根据许多计算结果归  相似文献   

8.
从停泵时回水和供水对水泵及止回阀造成的压力脉冲角度,分析了空调循环系统水锤产生的过程和原因,指出了大型空调水系统水锤的严重危害,给出了水锤压力估算的基本方法,并从设计和运行等方面介绍了防治和消除水锤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停泵水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中停泵水锤形成的原因,计算了安装普通止回阀的压水管中停泵水锤可能产生的最大水压,推荐安装隔膜式气压罐水锤消除器,并介绍了气压罐容积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长管道泵系统中空气阀的水锤防护特性模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针对长距离供水系统的特点,运用水锤理论和特征线方法,对不同管路系统进行水锤防护计算分析,并以广东省大亚湾供水系统为对象,重点对采用空气阀作为事故停泵水力过渡过程防护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与论证.计算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空气阀也能较好地抑制液柱分离的发生并有效地进行水锤防护.  相似文献   

11.
开架式海水汽化器(ORV)的作用是将液态天然气气化成气态天然气,是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换热所需的海水由海水泵加压后经过海水管线输送至ORV。针对LNG接收站ORV海水管线运行中常出现的ORV海水管线裂纹漏水、海水分布器脱落及分配蝶阀受损现象,结合水锤相关理论进行成因分析,提出了降低ORV海水流量控制阀前后压差、降低局部海水流速、消除ORV海水管线水锤的方法,达到提高ORV海水管线运行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水泵断电水锤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水锤计算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对常用布置方式的相关设备给出了边界方程,并作了实例计算研究。  相似文献   

13.
压力水系统中设置气压式调压室是防护水锤事故的、新的、经济有效的措施. 对水泵扬水的长距离压力输水系统中设置新型气压式调压室,建立了实验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为电站和泵站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应用气压式调压室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水泵断电后气压式调压室中水位波动的计算软件.  相似文献   

14.
距离泥浆输送管道系统粗糙系数作现场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符合工程实际的输送泥浆钢管的粗糙系数值,对疏浚工程中输送泥浆管道的布置与加压泵站布设提供了符合实际的技术依据,避免了仅凭经验与感觉决策的盲目性,对降低疏浚工程中泥浆输送成本,提高疏浚工程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距离压力输水工程水锤防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锤是影响长距离压力输水工程安全运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针对长距离压力输水工程特点,采用水锤计算的特征线法,对两座长距离压力输水工程的水锤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优化了一长距离有压重力输水工程防护水锤的蝶阀关闭过程.提出了空气阀组概念,水锤分析表明,采用空气阀组和两阶段关闭蝶阀联合作用可有效地防护长距离加压输水工程中水锤危害.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引黄入晋抽水系统为研究时象.建立了复杂抽水系统水力过渡过程计算的边界条件数学模型,并对以调压井和可控间作为防护手段的抽水系统事故停泵水力过渡过程进行了计算,提出了调压井稳定要求的经济断面.大量计算表明,有效地设置调压井并合理地确定可控阀的关阀程序,可避免抽水系统中水柱分离的产生,同时将压力管道中水锤压力的升高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在江浙等湿热地区应用双级耦合热泵即空气源热泵代替水环热泵系统中的锅炉,空气源热泵制取低温热水作为水环热泵的热源,空气源热泵制冷循环除霜会使其供热量减少.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中有串联在水环路上的蓄热水箱来改善系统的运行特性.通过计算,选择了合适的空气源热泵、水环热泵和蓄热水箱,通过实验研究了蓄热水箱对化霜的影响.由于蓄热水箱的存在,中间环路的热惯性较大,空气源热泵机组结、化霜对系统的影响与室温的稳定性几乎无关.空气源热泵机组可以应用于该系统,本实验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实际工程要求,为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长吉输油管道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原油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热油管道来运输,在运行过程中,热油管道的运行能耗主要是电能消耗和燃料油消耗。电能消耗增加,则相应的燃料油消耗减小,电能消耗减小,则相应的燃料油消耗增加。因此加热原油管道优化运行对节能降耗和降低长输热油管道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长吉输油管道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长吉输油管道优化运行的数学模型,将这个数学模型看作二维资源分配问题,即把全线总压头和全线总热负荷在各站间进行最优分配,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求解。在考虑长吉线的现有设备基础上,提出在3个加热站各安装一台进口泵,并进行优化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o solve water hammer problems in pipeline systems, many numerical simulation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This paper improves a flux vector splitting ( FVS) scheme whose grid is the same as the fi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