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刘祖华  包景东 《中国物理 C》2006,30(Z2):118-120
理论预言超重核270Hs是形变双幻数核. 利用二参量Smoluchowski方程计算了不同弹靶组合下合成266—270Hs反应的形成截面, 提出了最佳弹靶组合和轰击能量, 预言了α衰变半衰期.  相似文献   

2.
任中洲 《中国物理 C》2002,26(10):1046-1049
用自洽的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研究了核271110及其α衰变链核的结构.理论的α衰变能与实验数据符合.理论的核寿命也与实验数据比较接近.预言了未知核素275112的性质,并讨论了质子数Z=108附近的形变壳效应.  相似文献   

3.
运用推广的液滴模型来确定新核素288115及其α衰变链上核的衰变位垒, 采用量子力学中处理α衰变的WKB方法, 对该链上各原子核的α衰变半寿命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推广的液滴模型结合WKB方法可以很好地在超重区符合α衰变半寿命的实验值. 同时把推广的液滴模型的计算结果和采用密度相关的M3Y微观核力的结果做了详细的比较, 宏观模型(推广的液滴模型)和微观模型(密度相关的M3Y微观核力)计算的α衰变半寿命以及实验值三者之间的符合是对新核素288115及其α衰变链上核半寿命很好的检验.  相似文献   

4.
许昌  任中洲 《中国物理 C》2003,27(12):1089-1094
用α结团模型计算新合成超重元素的半衰期,与已知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理论和实验数据能够很好地符合,验证了α结团模型对超重核研究的有效性.同时结合标准的形变Har-tree-Fock模型核质量表给出半衰期理论计算结果,可供以后在理论或实验上研究超重核参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超重核区域的α衰变能、双中子分离能和双质子分离能,并讨论Z=114和N=184处是否存在壳效应.  相似文献   

5.
用α-结团模型计算新合成超重元素的半衰期,与已知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理论和实验数据能够很好地符合,验证了α-结团模型对超重核研究的有效性.同时结合标准的形变Hartree-Fock模型核质量表给出半衰期理论计算结果,可供以后在理论或实验上研究超重核参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超重核区域的α衰变能、双中子分离能和双质子分离能,并讨论Z=114和N=184处是否存在壳效应.  相似文献   

6.
周芳  郭建友 《中国物理 C》2007,31(12):1106-1108
用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系统研究了超重核294118及其α衰变链的基态性质, 给出了这些原子核的每核子结合能和α衰变能以及基态形变,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发现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表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超重核基态性质的描述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11B(p,α1)8Be*(1)(2α)三体级联衰变中居间核8Be(1)衰变成两个α粒子的连续能谱呈马鞍形分布.编写了模拟三体级联衰变连续能谱的Monte-Carlo程序,计算结果表明:沿居间核8Be(1)运动方向α发射强度增强的各向异性分布,能较好地解释实验结果,揭示p+11B核反应中8Be(1)核α衰变各向异性发射.  相似文献   

8.
利用额外推力模型研究了48Ca+238U俘获和熔合过程中的靶核形变效应.计算表明,在近垒和垒下能区,靶核形变使俘获截面和熔合截面增强,形成的复合核自旋分布展宽.  相似文献   

9.
通过76Br (T1/2=16.2h)β+/EC衰变方法得到76Br衰变纲图, 并确认了Muller等通过核反应76Se(p, p′)方法发现76Se能级纲图中1791.31keV能级. 不过, Muller等当时并没有指出该条能级的自旋和宇称, 以及应该属于哪一个声子态的成员.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1791.31keV能级可以作为76Se三声子态的一个候选成员. 此外, 为了研究这个介于强形变和球形核之间的过渡区核的形变, 对它的正宇称态进行了采用推转壳模型形式的总转动能面计算.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在新建成的放射性次级束流线上完成的20Na的β+缓发α粒子发射20Na—→β+ 20Ne→16O+α的在束测量.通过飞行时间和能损符合的方法实现20Na次级束流的在束鉴别与调制.在束和停束两个获取时段分别完成对次级束流和β+缓发粒子的记录.利用脉冲发生器和记数器实现20Na缓发粒子衰变半衰期的测量.实验测量到20Ne几个低能共振能级的衰变能量分别为2.69,3.09,4.74,5.54MeV,相对强度分别为100,4.15,1.10,15.20.测量到20Na的β+缓发α衰变的半衰期为(459±7)ms,与现有的核数据基本上吻合.  相似文献   

11.
在相对论平均场模型下系统地计算Z=117和119超重核同位素链的基态性质, 包括结合能、α衰变能、四极形变等. 通过将相对论平均场计算的结果与Skyrme-Hartree-Fock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 发现两者在结合能和α衰变能上符合较好, 而两者计算的四极形变显示出一定的模型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结团模型(clustermodel)计算了从10752Te到292116共443个核素α衰变的半衰期,所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显示了结团模型可以成功地应用于研究原子核α衰变的性质。同时研究了Bi同位素链上奇A核α衰变的半衰期,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值的偏差一般在3倍以内,进而对实验上未知α衰变半衰期的原子核的性质进行了预言。这有助于将来在实验室探测与鉴别这些原子核以及研究它们的α衰变性质。理论与实验的比较将加深人们对原子核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张玉美  许甫荣 《中国物理 C》2006,30(Z2):115-117
用壳模型方法研究了丰中子核18N的β衰变. 在psd模型空间使用不同的相互作用进行理论计算, 对不同相互作用得到的B(GT)值进行对比和讨论, 给出了最吻合的计算结果. 讨论了18N核的Gamow-Teller型衰变的特性, 理论计算对近期的实验观测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粒子的激发主要存在于psd空间; 另外预言出9.5MeV附近存在一个B(GT)峰值, 这些计算对氮同位素的β衰变的实验研究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效液滴模型计算了偶偶超重核的α衰变半衰期,计算过程中采用了保持碎片体积守恒的不对称形状描述以及有效惯性系数计算Gamow势垒穿透因子.首先在质子数Z为88—98的区域检验了有效液滴模型,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比较好.随后将此模型推广到Z≥100的情况,虽然只用了两个模型参数,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说明有效液滴模型是计算偶偶超重核素α衰变半衰期的一个成功模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58Ni(40Ca,3n2p)反应合成等待点核93Pd,采用氦喷嘴带传输系统加p-γ符合,观测到了它的β缓发质子衰变,测得其半衰期为(1.3±0.2)s.采用统计模型计算拟合了实验测得的β缓发质子能谱和布居到质子发射体子核不同终态的分支比,指认了93Pd的基态自旋为9/2.用Woods-Xas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93Pd的核位能面,其结果表明93?Pd基态自旋宇称可能为9/2+.  相似文献   

16.
分别用反康谱仪和两个高纯锗探测器进行了单谱和符合谱测量,研究了76Br的衰变.用75As(α,3n)76Br和76Se(p,n)76Br二种核反应生成了76Br核.实验结果证实了以前报道的属于76Se的能级和γ射线.首次发现了39条新γ射线和15个新能级.基于logft的计算值、所观测到的能态的退激发方式和一些核反应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新能级的自旋和宇称.建议了一个新的76Br衰变纲图.用在束γ谱学方法所观测到的高自旋态,对正宇称晕带和在角动量投影壳模型框架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265Bh(Z=107)同位素的首次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兰州的重离子加速器上用26Mg离子束轰击243Am靶,产生了新同位素265Bh.通过观测新同位素265Bh和它的已知子核261Db和257Lr之间的α衰变的关联,实现了对新核素的鉴别.实验中使用了一套新建立的具有数个探测器对的转轮收集探测系统.将该系统用于特殊的母–子核搜索模式,从而大大减少了本底.共测得了8个265Bh的α衰变关联事件;同时4个已知核264Bh的衰变关联事件也被鉴别出来.实验测得265Bh的α衰变能量为(9.24±0.05)MeV,半衰期为0.94+0.70–0.31s.  相似文献   

18.
将有效液滴模型和推广的液滴模型推广至激发态丰质子核的双质子发射半衰期研究,发现这两个模型都能较好地再现双质子发射半衰期的实验数据.基于这两个模型预言了一些核的激发态的双质子发射的半衰期,为将来的实验提供参考,并将上述半衰期与统一裂变模型给出的半衰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此外,以94Ag的21~+激发态的双质子发射为例,讨论了衰变能和衰变过程中带走的轨道角动量对其半衰期的影响,发现半衰期对它们的依赖很敏感,半衰期对衰变能的强烈依赖表明了精确测量核质量和激发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理解奇-奇Rb核正宇称晕带旋称反转的微观起源, 作为一个例子, 用投影壳模型(PSM)计算了核82Rb的能谱. 可以看出计算结果能重现主要的特征. 这个分析清楚地显示只要考虑γ形变随着自旋增加而变化, 旋称劈裂特别是旋称反转就能再现.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了p-A,16O-A和32S-A过程快度分布的靶核依赖性.指出:将核子-核,核-核碰撞看成核子-核子碰撞的线性叠加的几何模型只能得到靶核指数α(η) 0.4.靶核碎裂区α(η)→1的实验数据表明,目前能量下的高能重离子碰撞中,非线性效应已不可忽略.流体动力学模型计算的结果能很好地描述不同射弹过程的靶核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