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参数及产量的影响,选择在内蒙古通辽市设计低压管灌、膜下滴灌和喷灌这3种节水灌溉方式的试验,并在整个生长期内毛灌溉定额相同的条件下,分别观测在3种灌溉方式下玉米整个生长期内的土壤水分变化及玉米的植株高度、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株籽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灌溉定额相同时,不同的灌水次数对土壤水分含量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植株生长、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整个生长期内,玉米生物量膜下滴灌高于喷灌,喷灌高于低压管灌,膜下滴灌高于喷灌46.74%,高于低压管灌98.81%,喷灌高于低压管灌35.49%;膜下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2.85%,大于低压管灌7.83%,喷灌大于低压管灌4.84%。总体来说,3种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最好,喷灌次之,低压管灌最差。  相似文献   

2.
农田水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调控农业水资源的主要措施之一。为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可在农田水利灌溉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基于此,从膜上灌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以及微喷灌技术等方面,对农田水利灌溉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辽西地区不同节水补灌技术对玉米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2013年进行了膜下微润灌、膜下滴灌、膜下微喷灌、裸地微润灌、裸地滴灌、裸地微喷灌、传统漫灌和无灌溉处理的试验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同一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条件下,所有灌溉处理中覆膜滴灌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均最高,其次是膜下微喷灌。膜下滴灌和膜下微喷灌较传统漫灌分别节水31.3%和30.8%。传统漫灌耗水量最大,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低。无灌溉处理产量最低。膜下滴灌比较适宜于辽西旱作区玉米节水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枣树灌溉水量分配、枣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2009年以阿克苏试验林场成龄枣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面灌、滴灌和微喷灌3种灌溉方式下灌溉水的去向、枣树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与地面灌相比,滴灌及微喷灌有效地减少了田间水的深层渗漏,节水49%,而且对枣树生长影响并不显著。滴灌和微喷灌能够有效促进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提高,进而提高产量,滴灌增产22%,微喷灌增产16%;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40%和230%;而且显著提高果实横径、单果质量、还原糖含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由此可见,滴灌及微喷灌方式显著提高了枣树的果实品质和产量,研究成果为干旱区林果节水灌溉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是河北省自然资源体系中最紧缺的资源,在土地整理工程中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对缓解项目区的用水矛盾意义重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以其节水、节地、节能等综合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土地整理项目中。以河北省阜城县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规划设计中的诸多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棚室蔬菜生产中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该文对棚室蔬菜生产条件下,滴灌、地下滴灌、渗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与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棚室蔬菜生产中土壤水分调控进一步研究应注重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7.
文峪河灌区地处山西中部,设计灌溉面积3.42万hm^2,受益区包括吕梁、晋中两市的6个县,是山西省的六大自流灌区之一。目前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输水渗漏严重、工程老化失修、粗放型的大水漫灌和地下水资源缺乏统一有效管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取消沿途高灌,将河道输水改为防渗渠道输水;大力推广应用小畦灌、沟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加强节水灌溉管理,实行计量供水和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8.
虹吸式波涌管道灌溉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波涌灌溉的关键技术问题,形成所需间歇水流,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井灌区的节水灌溉技术——虹吸式波涌管灌节水灌溉技术,其根据虹吸原理,利用一套间歇水流发生装置和调节池,可在低压配水管道出口自动形成波涌灌溉所需的间歇水流,实现波涌灌溉。这一技术将波涌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两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机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节水效果。该文介绍了虹吸式波涌灌溉系统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分析了间歇水流形成原理,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这一节水灌溉技术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开展田间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平县属辽西山地丘陵区,人均水资源量为372 m~3/a,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是辽宁省人均占有量的1/5,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因此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措施,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对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现状,保证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实现农业生产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农田管灌、喷灌、滴灌,果树小管出流等多种节水灌溉技术已在建平县的旱作农业中全面推广应用,而膜下滴灌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其它灌溉技术相比,具有适应性广、节水效果显著等优点,是目前最为节水、节能的灌水方式,也是建平县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方法之一。膜下滴灌技术可起到节水、节肥、省时省工、保墒和增产增收的效果,通过实验研究以及对当地的生产情况调查表明,与传统的常规灌溉技术相比,采用膜下滴灌可节约用水20%~50%,同时可使作物增产20%~50%,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20%,并能减轻病害发生,防止次生盐渍化,节省了大量人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高效节水灌溉作为现阶段我国积极推行的一种农业灌溉节水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在高标准农田项目中,需要强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秉持着因地制宜的标准,科学合理地设计管灌、微灌、喷灌和滴灌等工程,从而有效提升节水灌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