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MRI、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在高位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高位肛瘘患者72例,术前均进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MRI检查,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腔内超声检查、MRI检查在判断内口、主管、支管、脓腔及瘘管分型等方面的效果。结果术前MRI及腔内超声检查全部清晰显示瘘管的主管道,准确率均为100%。MRI对内口定位与手术结果符合63例、准确率87.50%,腔内超声分别为56例、77.77%,P>0.05;MRI对支管及脓腔定位符合66例、准确率91.66%,腔内超声为38例、52.77%,P<0.05;MRI对肛瘘分型判断符合69例、准确率95.83%,腔内超声分别为33例、45.83%,P<0.01。结论高位肛瘘术前MRI、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均能准确显示主管道,MRI检查对支管及脓腔定位、肛瘘分型的判断准确率优于直肠腔内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MR)T2加权成像(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老年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53例老年直肠癌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常规T2WI、DWI检查,分析MR成像(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通过Kappa法评价MRI术前诊断TN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一致性.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 显示:T1期7例,T2期11例,T3期15例,T4期20例;N0期10例,N1期28例,N2期15例.MRI T2WI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6.8%(46/53),与术后病理诊断二者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14,P<0.05);MRI T2WI+DWI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90.6%(48/53),与MRI T2W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94,P<0.05).MRI T2WI对直肠癌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62.3%(33/53),与术后病理学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76,P<0.05);MRI T2WI+DWI对直肠癌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77.4%(41/53),与MRI T2WI法诊断相比,准确性显著提高(P<0.05),与术后病理诊断病理一致性较高(Kappa值=0.621,P<0.05);直肠癌不同T、N分期的DWI测量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随着T、N分期程度的增加,DWI测量肿瘤体积呈现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 MRI T2WI联合DWI对老年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极高,对术前N分期有一定价值,可为老年直肠癌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经肛周高频、三维超声联合过氧化氢造影对肛门狭窄患者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因肛门狭窄、精神紧张而无法接受经直肠超声检查的肛瘘患者38例。所有患者先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再采用高频、三维超声联合过氧化氢造影检查(联合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肛瘘的一致性。所有肛瘘患者进行1年期的随访,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对肛瘘内口检测,高频超声一致性一般(Kappa=0. 475),联合超声一致性较好(Kappa=0. 759);对肛瘘主管检测,两种检测方法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 775、0. 855;对肛瘘支管检测,高频超声一致性一般(Kappa=0. 405),而联合超声一致性较好(Kappa=0. 828)。两种检查方法对比,在诊断肛瘘类型(单纯或复杂性肛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诊断Park's分型的差异近似,无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1年的复发率为10. 53%。结论高频、三维超声联合造影能够弥补高频超声难以探及较深肛瘘内口及瘘管的弊端,可对肛管狭窄患者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造影、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诊断血管包绕肿瘤细胞巢(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HCC)的价值及最优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收集2013-10~2018-10经术后常规病理确诊的164例HCC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CD34染色观察VETC癌巢型、非癌巢型HCC形态学特点。统计癌巢型与非癌巢型HCC发生癌旁转移的比例。随访VETC癌巢型与非癌巢型HCC患者术后2年的复发率。分析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对VETC癌巢型HCC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的影响。分析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诊断VETC癌巢型HCC的价值。结果164例HCC中,VETC癌巢型HCC占40.24%(66/164),其癌旁转移发生率为30.30%(20/66),显著高于非癌巢型HCC的10.20%(10/98)(P<0.05)。VETC癌巢型HCC和非癌巢型HCC术后2年的复发率分别为53.33%和36.90%。在VETC癌巢型HCC患者中,解剖性肝切除可显著降低HCC患者术后2年的复发率(P<0.05)。术前超声造影诊断VETC癌巢型HCC的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91.84%,准确率为87.80%,与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44,P=0.000)。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诊断VETC癌巢型HCC的灵敏度为93.94%,特异度为91.84%,准确率为92.68%,与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49,P=0.000)。结论术前超声造影和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可有效诊断VETC癌巢型HCC,解剖性肝切除是癌巢型HCC患者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对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直肠占位患者60例,均在术前行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检查。对照手术或活检病理结果,评估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检查对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结果60例患者中直肠腺瘤8例,直肠癌40例,直肠间质瘤12例。腔内超声判断直肠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2.2%、100%、100%、94.2%、95.0%。 结论耦合剂充盈法腔内超声可以较准确地诊断直肠肿瘤,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可靠的术前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肛瘘诊断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成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接诊的35例肛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常规检查,以手术治疗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常规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在肛瘘主管、肛瘘支管和脓腔诊断上准确率高于常规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心电图(ECG)、超声在老年左室壁肥厚诊断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方法 10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分别给予ECG、超声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金标准,比较ECG、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检验ECG、超声与CAG的一致性,比较左室壁肥厚组、非左室壁肥厚组心脏超声参数。结果 超声诊断左室壁肥厚准确率、灵敏度显著高于ECG(P<0.05),超声诊断左室壁肥厚特异度与EC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ECG与CAG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96,P<0.05),超声与CAG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1,P<0.05)。左室壁肥厚组左室重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均显著高于非左室壁肥厚组(P<0.05)。结论 超声可提高老年左室壁肥厚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同时提供LVDD、LVPWD等超声参数,辅助临床对左室壁肥厚程度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超声对肛瘘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提高肛瘘疾病的诊疗质量方法选取肛瘘疾病67例,其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17岁~68岁,平均43.2岁.主要症状均为肛旁肿痛、流脓间作,病程不等.以彩色多谱勒7MHz浅表小器官探头与(5~7.5)MHz直肠腔内探头(EUS)相结合的超声检查方法.患者检查前予以清洁肠道,令膀胱轻度充盈,并先作直肠指诊,以初步了解肛瘘之大体位置(肛管狭窄者应先作局麻扩肛).检查时患者取卧位或侧卧位,先以浅表小器官探头在肛周局部采用横、纵、斜等切面按一定顺序滑动探头扫查,然后将直肠腔内探头缓慢探入肛内,再向胶囊内注入适量清水作透声窗.结合指诊情况,缓慢旋转探头对不同高度进行环360度扫查.仔细重点检查病变的位置、范围、形态、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超声诊断均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43例肛门脓肿中确诊为肛周皮下脓肿3例、低位肌间脓肿10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8例、肛门后间隙脓肿2例、直肠粘膜下脓肿4例、高位肌间脓肿5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和直肠后间隙脓肿10例;8例肛周囊肿病例有3例合并肛瘘存在;25例肛瘘管道走向可确定,但内口位置则较难观察.在超声影象表现上,肛门脓肿多表现为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低回声或液性暗区,为圆形或椭圆形,亦有不规则形,边界模糊不清.低回声区有时可见血管,后壁回声稍强.肛瘘形成,则超声显示强回声形与低回声混合型.肛周囊肿亦多为液性暗区,但其形状多规则、边界清晰、囊内无血流.结论超声检查特别是EUS在肛瘘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观察肛门括约肌、鉴别脓肿和囊肿以及成脓与否等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方法 2019年4月~2022年4月我院诊治的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患者71例,使用HD11型高频超声和SONOLINE Premier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胆囊息肉切除术,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后者为金标准,采用Kappa系数检验,分析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71例PLG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良性病变67例,腺癌4例;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良性病变66例(98.5%),高频超声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分别为64例(95.5%)和63例(94.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PLG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8.5%、100.0%和98.6%,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Kappa=0.881),显著高于高频超声诊断(分别为95.5%、75.0%、94.4%,Kappa=0.571)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94.0%、75.0%、93.0%,Kappa=0.510)。结论 使用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老年女性附件肿块良性与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自然绝经后发现有附件肿块的老年患者116例,所有患者经术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前对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比较阴道超声对老年女性患者附件肿块恶性与良性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术前阴道超声共检出114例有明显附件肿块,分别为87例卵巢肿瘤,25例卵巢肿瘤样病变,输卵管积水和输卵管积脓各1例。116例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共检出87例卵巢肿瘤,27例卵巢肿瘤样病变,输卵管积水和输卵管积脓各1例。阴道超声对老年女性附件肿块恶性与良性的诊断准确率为97.41%(113/116),低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4,P=0.22)。结论对老年女性附件肿块患者进行术前阴道超声检查可较为准确地判断附件肿块性质,对附件肿块性质的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及其与TNM分期的关系.方法:对65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术前进行TRUS检查, 记录癌肿浸润周径, 同时采用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并与术后TNM分期进行对照.结果:65例直肠癌术前TRUS检查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6.15%, T1-T4期TRUS诊断准确性分别为 93.85%、87.69%、90.77%及100%, 直肠癌癌肿浸润周径与TNM分期间呈正相关(r =0.89, P <0.01), 结合直肠癌癌肿浸润周径程度可以使直肠癌术前分期总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95.38%).结论:TRUS检查对于直肠癌术前分期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结合直肠癌组织浸润周径可提高术前分期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能量多普勒超声(PDI)参数与直肠癌TNM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直肠腔内超声术前检测86例直肠癌,记录癌肿内血流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J),计算在PDI状态下血管指数(vascularity index,VI),采用TNM分期标准对直肠癌进行分期,超声所得各项参数与TNM分期比较.结果:彩色多普勒参数PSV, RI与直肠癌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x2=2.942,4.473;P=0.816,0.613),能量多普勒测值VI与直肠癌NM分期相关(x2=32.78,P<0.05).结论:VI可用于术前评价直肠癌的血管生成,为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肛管直肠测压技术,评价和分析肛瘘患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功能的变化。方法用肛管直肠测压方法对20例正常对照者,67例肛瘘患者,22例多次手术后患者进行肛管长度、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压、直肠黏膜感觉功能检测。分别将正常对照组与肛瘘组、对照组与经手术组、肛瘘组与经手术组进行比较,分析肛管直肠功能的变化。结果肛瘘患者肛管静息压力及最大收缩压力大于正常人群(P<0.05),手术组和肛瘘组比较,肛管功能长度变短(P<0.05),肛管静息压力及收缩压力降低(P<0.05),直肠黏膜敏感性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管压力的增加可能是肛瘘产生的一个病因之一,肛瘘患者多次手术以后,可能会造成肛门括约肌的损伤,从而影响肛管功能,临床应将肛管直肠测压技术推广应用于肛瘘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直肠指诊、镜检、活检及CT可用于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其中仅直肠指诊能直接测知癌肿浸润深度,并作临床分期.直肠指诊亦有助于计划术式及估计预后,缺点为伴有主观因素,限于查诊距肛门10cm内的肿瘤,有时无法触及肿瘤上限.CT虽能精确估计肠壁外病损程度,但对浸润较局限者,并不显著优于指诊.直肠内超声检查法可以弥补指诊与CT的缺点,而对肠壁周围器官的浸润作出准确估计.超声直肠探子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56层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iCT)联合经胸冠脉超声(TTE)检测在老年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中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检查的100例疑似老年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入院后行256层iCT与TTE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心肌桥的参考标准。分析256层iCT与TTE单独及联合检测结果与金标准的Kappa一致性,评价256层iCT与TTE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老年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的效能。结果 256层iCT检查结果与CAG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0.583,P<0.05);TTE检查结果与CAG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0.486,P<0.05);二者联合诊断结果与CAG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973,P<0.05),且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 256层iCT与TTE检测在老年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的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两者检查手段联合可提高对老年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定量检查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纳入70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和血管流速,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超声检查判断直肠癌肿瘤分期的准确性。结果治疗后肿瘤前后径、弹力成像评分及应变率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曲线下面积(AUC)和阻力指数(RI)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达峰时间(TTP)和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与术后T分期和N分期病理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19,0.668; P均=0.000),准确率分别为81.43%和78.57%。结论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用于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可量化评价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直肠腔内超声(EAUS)联合会阴超声(TPUS)对直肠阴道瘘(RV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诊RVF患者56例,术前采用EAUS联合TPUS检查瘘管位置及数量、直肠侧内瘘口、阴道侧内瘘口情况,并均行手术探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EAUS联合TPUS诊断RVF的效果。结果 56例疑诊RVF患者,术前EAUS联合TPUS诊断RVF患者43例;诊断阴道侧内瘘口39个、直肠侧内瘘口59个。手术探查确诊为RVF患者40例,确诊阴道侧内瘘口42个,直肠侧内瘘口60个。以手术确诊RVF患者为标准,EAUS联合TPUS诊断RVF的敏感度为95.00%(38/40)、特异度为68.75%(11/16)、阳性预测值为88.37%(38/43)、阴性预测值为84.61%(11/13)。EAUS联合TPUS诊断阴道侧内瘘口的敏感度为90.47%(38/42)、特异度为92.85%(13/14)、阳性预测值为97.34%(38/39)、阴性预测值为76.47%(13/17);EAUS联合TPUS诊断直肠侧内瘘口的敏感度为93.33%(56/60)、特异度为40.00%(2/5)、阳性预测值为9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术前结直肠黏膜活检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浸润深度判定的准确性。[方法]选取86例结直肠黏膜活检结果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初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根据EUS术前分期的结果指导行黏膜下剥离(ESD)或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对病变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结果]86例患者术前EUS示4例为单纯HGIN,20例考虑为早期结直肠癌,其中有17例行ESD,7例选择行外科手术,21例EUS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62例EUS诊断为进展期结直肠癌,对其行外科手术治疗,59例EUS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EUS的对HGIN的诊断特异度、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一致率分别为87.50%、95.16%、87.59%、82.66%、93.02%。对扁平的病变EUS诊断准确率为95.92%。[结论]结直肠HGIN术前的EUS检查,对病变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POTTE)与术中体外循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对二尖瓣反流(MR)分级的对比,评价2种检查结果有无差异、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200例MR手术患者,对比POTTE与IOTEE的MR分级诊断。结果:2者结果一致者143例(占71.5%,Kappa=0.56,r=0.71,P<0.01)。与POTTE相比,IOTEE分级加重者19例(9.5%),多见于瓣膜器质性损害和偏心性反流;IOTEE分级减轻者38例(19%),多见于功能性相对关闭不全和中心性反流。在无~微量及严重MR者,2种检查结果较一致;而在少、中量MR,2者差异较大。IOTEE时有外科意义(中~严重)MR由132例(66%)减至111例(56%),有减轻MR分级倾向。与术前相比,麻醉后患者循环改变明显(P<0.01)。结论:多数MR患者,POTTE与IOTEE分级诊断结果一致,但这2种检查不能相互替代。POTTE分级结果更能反映生理负荷下MR严重程度。IOTEE有确诊作用,但分级MR时需参考术前循环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放大染色内镜(MCE)、内镜超声检查术(EUS)术前评估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浸润深度的准确率。方法纳入104例结直肠LST,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回顾性比较MCE和EUS术前评估结直肠LST浸润深度的准确率。结果MCE和EUS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9.4%(93/104)和73.1%(76/104)(P<0.05)。病变大小、检查医生因素会影响EUS评估的准确率(P=0.017,OR=3.561;P=0.035,OR=1.399)。在直径较大的结直肠LST病变中,EUS评估的准确率有下降趋势。结论MCE和EUS均为评估结直肠LST病变浸润深度的有效方法。MCE评估结直肠LST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可能高于EUS。病变直径大、检查医生经验不足可能是影响EUS检查准确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