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原、发病的特点与防治对策。综述了近年来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该菌主要感染l~8周龄的雏鸭,主要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等途径感染,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特征。目前已成功研制出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用来控制该病,但对其病理形态学、免疫病理学、血液病理学及其发病机理和免疫机能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的免疫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加强奶牛乳房炎免疫控制。[方法]介绍奶牛乳房炎的病理学、发病机理、免疫与防御机制及其疫苗种类和研究进展。[结果]该病病原主要为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仍然不太清楚,防御机制包括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采取综合防治,特别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问题。[结论]该研究为奶牛乳房炎的免疫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鸭疫里氏杆菌的优势血清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引起1~7周龄鸭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其中以2~3周龄的鸭最易受感染,发病率达20%以上,死亡率在25%~57%,其主要症状为困倦、咳嗽、共济失调、歪颈等.该病还会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是目前养鸭业中最为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病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北京、福建、海南等地学者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研制出了疫苗及兽药等[1~3].但由于该病原菌的血清型国内外报道就有21种之多,各个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这给该病的控制带来了困难.因此,探明各地该病流行的主要血清型[1~3].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的依据.我们自1999年以来,先后多次对浙江省的杭州、桐乡、绍兴等地各品种的病鸭中分离的RA,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诊以肝包炎、心包炎、气囊炎为特征的鹅病,分离鉴定致病菌和血清型,并筛选敏感药物。[方法]无菌采集病鹅心血、肝脏、脾脏等病料,分离菌株,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型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通过对分离菌株鉴定,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感染,血清型为2型,且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呋高度敏感。[结论]2型鸭疫里氏杆菌与多种致病菌引起的症状相似,只有通过实验室分离鉴定才能确诊,临床可选用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等敏感药物来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5.
莪术油注射液鸡胚接种抗新城疫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也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New 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使该病多以慢性或散发为特点。同时,由于饲养管理不完善、免疫程序不当,以及毒株的变异,使得疫苗预防效果减弱,临床上常表现为非典型新城疫,而对于水禽(鹅、鸭等)则表现为强毒感染,并出现高致死率[1-2]。在  相似文献   

6.
鸭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传染性细菌性疾病,感染后的病鸭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脐炎、皮肤坏死性炎症或腹膜炎.该病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鸭只均会感染,且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威胁鸭只健康,给养鸭业带来极大的困扰.笔者结合多年该病的诊治经验,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的接触性传染病,最先发现时称鸭疫巴氏杆菌,后来证实是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困倦、厌食、眼和鼻孔有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为斜颈.病理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气囊炎、肝周炎以及脑膜炎等。文中通过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以及防治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简要的综述,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找到治疗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对该病近年来的剖检病变、疾病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对1~8周龄的鸭危害最大,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病变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以及干酪性结膜炎、输卵管炎、关节炎为特征。目前,已研制出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和中药来控制该病,其中中药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有效控制鸭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离自泰州某规模化养鸭场的大肠杆菌菌株TZY1作为菌种,制备鸭大肠杆菌铝胶灭活苗,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结果]通过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和动物保护力试验发现自制疫苗无外源性微生物污染,对雏鸭安全性好.对雏鸭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100%,该疫苗的免疫剂量为0.5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免疫保护率达95.1%.[结论]成功制备了鸭大肠杆菌铝胶灭活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禽类艾美耳球虫生物学和免疫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减少其对养禽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从禽类球虫的生活史、遗传学、生物化学、种类鉴定和诊断、免疫生物学、球虫病的控制及未来发展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结果]禽类的艾美耳球虫的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阶段和无性生殖阶段;球虫的生物学发育也比较清楚;在外界环境中进行孢子生殖;目前其种类主要为7类;在球虫感染的免疫学方面研究有很大进展;在了解以上生物学和免疫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后,提出了防治措施。[结论]该研究为防治养禽业球虫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病原。近年来IBDV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的流行,严重威胁着世界养鸡业的发展,传统疫苗已不能控制IBDV的流行,迫切需要研制新型疫苗。IBDV VP2蛋白是重要的结构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因此,利用VP2蛋白制备IBDV重组疫苗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了IBDV VP2蛋白的作用及在不同表达系统中用VP2蛋白制备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IBDV新型疫苗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诺如病毒(norovirus, NV)是导致人类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该病毒可以感染各年龄段人群,全年均可爆发,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系统缺陷病人属于易感人群。目前临床防治或控制norovirus疫情爆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使用疫苗。基于此,对norovirus发现、流行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和norovirus疫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同时,在比较norovirus的病毒类似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和P粒子(P particles)与人组织血型抗原亲合能力的基础上,对利用植物系统特别是番茄果实生产适于口服norovirus的P粒子作为亚基疫苗优势和存在难点以及本实验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利用植物系统表达口服疫苗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瓜霜霉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特性、发病症状、病原菌抗药性、植株诱导抗病性、病原菌制病机理、黄瓜的抗性遗传规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病害防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黄瓜霜霉病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梨树腐烂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树腐烂病(pear Valsa canker)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在梨树腐烂病的发病症状、病原鉴定、致病力、病原菌侵染机理、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病害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葡萄灰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文章从葡萄灰霉病症状、病菌形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抗药性、病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治等方面对葡萄灰霉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virus,NDV)是引起禽类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的病原,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虽然有疫苗可用于该病的预防,但由于对病原的致病机理、免疫机理了解不充分,一直没能从根本上控制该病。近些年来,VLPs(Virus-like Particles,VLPs)技术在病毒的组装和出芽机制的研究以及某些传染病的疫苗开发上应用广泛,以VLPs技术阐述了NDV出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鸽念珠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守信  孙兰英  钟翠红 《农技服务》2009,26(9):65-65,79
鸽念珠菌病的病原是白色念珠菌,该菌存在于人和动物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是机会致病菌。在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条件差和应激因素都可诱发此病的发生。通过对邯郸某养鸽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死鸽的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是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软腐病是猕猴桃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类病菌的侵入使猕猴桃果实变软腐烂而失去商品和食用价值,给猕猴桃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报道,对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病状态、病原鉴定、致病力差异、病原菌侵染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该病害未来的研究与防控方向。  相似文献   

19.
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危害养鸭业的一种新传染病。为防制该病,本研究以NDRV JM85株为种毒研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并通过免疫血清学检测及攻毒保护试验评价疫苗效果。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麻鸭二免后28d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并能维持较长时间。种番鸭免疫后的子代雏番鸭具有一定的母源抗体,能够抵抗强毒的感染,可用于防制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病。  相似文献   

20.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一种危害我国长江以南多个稻区的细菌性病害,发病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田绝产失收。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江苏、云南等部分地区发生为害,对当地水稻高产、稳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将根据已有报道,结合最新研究进展,从该病害的国内外为害情况、病原物简介、发病症状、发病因素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进行简要综述,用以为生产上识别与防治该病害提供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