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汽车离合器扭振减振器的工作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电液伺服扭转激振器对汽车离合器扭振减振器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试验分析,主要研究了减振器工作特性在不同激振频率和不同工作载荷下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内燃机轴系扭振响应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用于内燃机轴系扭振减振器的优化设计数学方法,并运用传递矩阵与最优化技术相结合方法对G6135柴油机轴系扭振减振器进行了优化计算。该方法能明显地改善轴系的扭振特性,可用于多种内燃机减振器的优化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用非接触式电子扭振仪测定带或不带橡胶减振器的6102Q型高速柴油机曲轴扭转振动的实验研究,给出了扭振仪的工作原理、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结果,阐明了橡胶扭振减振器对该柴油机曲轴的振扭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BJ212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研究的工作概况。文中叙述了力学模型的建立,基本参数的测定,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的计算,系统扭振特性的台架试验,扭振减振器的设计和装车试验;分析了扭振减振器参数选择的方法,认为以相对转角β为参数选择的出发点比较合理,利于保证摩擦耗能器的减振作用,并由试验结果得到证实;最后还分析了用飞轮瞬时角速度信号表征系统扭振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从理论上研究了一种将发动机扭转振动反相后,反馈于发动机,以消除振动的机械方法。反馈式反相扭振减振器虽然受到波兰“以振消振”减振器的启发,但却比波兰减振器简单。它没有振动发生器以及必备的自动控制反相设备,而是利用发动机本身的振动将其反相后,反馈于发动机,类似电路中的负反馈。  相似文献   

6.
汽车转向系减振器减摆效果仿真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仿真计算方法,对汽车转向系液压阻尼减振器消减一种国产微型汽车独立悬架转向轮摆振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该车转向系的五自由度集总参数摆振分析模型,并确定了模型的各种参数;应用数值方法求解系统摆振运动微分方程组,进行了多种情况的摆振仿真计算分析,得出了关于采用阻尼减振器控制转向轮摆振的几点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7.
虚拟仪器技术在减振器试验台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利用LabVIEW图形编程语言开发的虚拟信号发生和采集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点。用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各种不同的波形信号作为减振器试验台的输入信号,再结合NI公司的硬件设备,进行减振器在任意波形激振下的控制实验。实验表明:这种控制系统具有控制灵活,操作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德国SCHENCK电液伺服激振台上对两级可控式减振器的执行机构进行了阻尼切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实际两级可控式减振器阻尼切换时,明显带有延迟、惯性、振荡特性。本文基于1/4车辆模型讨论了实际减振器参数的变化对于控制律实施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合理匹配实际减振器参数有利于协调车辆舒适性和轮胎着地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德国SCHENCK电液伺服激振台上对两级可控式减振器的执行机构进行了阻尼切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实际两级可控式减振器阻尼切换时,明显带有延迟、惯性、振荡特性。本文基于1/4车辆模型讨论了实际减振器参数的变化对于控制实施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合理匹配实际减振器参数有利于协调车辆舒适性和车轮着地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一个实例对有阻尼主振系统动力减振器进行了计算与研究,可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粘弹性阻尼器控制的不规则结构扭转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如何控制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作用是结构抗震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根据粘弹性阻尼器原理,通过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附加粘弹性阻尼器的不规则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分析,得出了粘弹性阻尼器可以有效地控制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变形。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曲轴硅油减振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硅油减振器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装有硅油减振器的曲轴系统双扭摆型数学模型.研究了系统参数(转动惯量比和阻尼系数比)对曲轴系统复频响应的影响.提出一种硅油减振器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曲轴复频响应共振幅值最小为目标.仿真结果显示:采用优化后的硅油减振器的减振效果更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正时齿轮系动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柴油机正时齿轮系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对前端噪声的影响,建立正时齿轮系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考虑各齿轮负载及曲轴角速度波动时的齿轮扭转角位移、啮合齿对相对运动以及动态啮合力,并对比了不考虑曲轴角速度波动时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由曲轴扭振引起的角速度波动能够明显加大齿轮系的振动与冲击.凸轮轴齿轮扭转角位移的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较为一致.前端声强实验表明在1 000Hz以下,齿轮系动态特性对噪声影响较大,高频处由齿轮加工精度影响的传递误差引起的噪声较大.通过设计曲轴扭振减振器,可以改善齿轮系的啮合振动与冲击,相应地减小前端的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14.
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方法、台架试验和整车扭转试验方法,利用轿车行驶的常用工况,揭示了整车扭转机理。应用非线性插值理论提升了车身扭转刚度仿真值和试验值间的对标精度;对影响整车扭转刚度的车身扭转刚度和悬架系统侧倾角刚度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探索出了整体静态扭转测试原理和方法,得到整备车身的扭转刚度是白车身扭转刚度的1.72倍;前、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比例为1.44;整备车身的刚度值是悬架刚度值的10倍;白车身的刚度值是悬架刚度值的5.8倍;整车扭转刚度值是悬架刚度值的11倍,整车刚度值是白车身刚度值的1.89倍。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的3项轿车整体扭转刚度设计的匹配原则,为轿车悬架系统和车身的扭转刚度最佳匹配及整车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遗传算法的压电扭转驱动器优化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间薄壁杆类结构的扭转振动问题,对一薄壁杆上的扭转驱动器位置优化配置进行了研究.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假设模态法,推导了薄壁杆与驱动器组成的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动力学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将薄壁杆划分为若干个位置单元,选取Grammian可控性作为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获得了压电扭转驱动器的最佳配置位置.在最优位置处黏贴压电扭转驱动器,实施闭环控制,得到了薄壁杆自由端角位移前三阶模态的闭环幅频响应.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能获得最优位置,在最优位置处实施的闭环控制能有效抑制薄壁杆的扭转振动.  相似文献   

16.
首先,基于极惯性矩的概念和平面假设理论推导出了矩形花键轴横截面的极惯性矩和最大扭转切应力公式,并验证了此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其次,采用Ansys软件对矩形花键轴的扭转切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对少齿数齿轮进行正反转扭转实验,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介绍汽车驱动桥及其半轴静扭试验机的设计思想,总体结构,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运行试验全过程的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8.
从精化理论出发,完善了圆轴扭转的精化分析,给出无预先假设的圆轴扭转分解理论。将圆轴扭转问题分解为超越和非齐次两个基本问题,从而保证圆轴扭转问题的精确分析,获得的结果比其他理论更精确。给出一个算例介绍分解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