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杨衡  王克勤  陈鄂 《新疆医学》2004,34(4):71-72
腰椎管狭窄减压手术经历了全椎板切除;部分椎板切除和椎板间开窗阶段。一般认为全椎板切除破坏了后张力带结构,术后腰椎不稳和交界处椎管再狭窄发生率高,手术率明显上升。我科自1998年开始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单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近期和中期临床与影像学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椎管狭窄并腰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采用半椎板、全椎板切除减压及髓核切除术,由于切除了腰椎管后部结构,常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瘢痕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所以近十年多来,国内外很多学者们均在探讨更加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法。1997-2002年我院应用了保留棘突及薄层黄韧带行椎板扩大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腰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完整资料的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6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患者的病症情况,采取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单节段的椎板开窗术、多节段的椎板开窗术及全椎板切除减压合并植骨融合术等,并在术后进行随访。使用JOA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手术中没有死亡现象出现。JOA评分由术前的(7.23±2.15)分改善为(15.02±3.38),治疗后的JOA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的因素较多,合并症也比较多,在治疗的时候依据患者情况采取对应的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时志松  张宝岑 《中原医刊》2007,34(18):58-58
目的研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切除肥厚黄韧带及突出髓核,有钙化并形成骨赘者,予以切除。结果经6~18个月随访,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7例,优23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6%。结论双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骨赘切除,椎管减压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乐安  肖巍 《海南医学》2002,13(2):59-61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属于后天获得性腰椎管狭窄的一种类型 ,也是腰椎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我国目前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逐渐趋向于以小开窗来达到减压的目的 ,以免术后出现不稳情况 ,但对于已经伴有退变性不稳的开始进行融合手术 ,对伴有退变性脊柱畸形 (如侧凸 )的矫形则争论较多。1  单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一直采用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 ,长期随访观察 ,一些术后并发症如脊柱滑脱、顽固性腰腿痛、脊柱小关节骨折等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由全椎板切除引起的腰椎不稳也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手术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全椎板切除103例,半椎板切除38例,开窗术15例,术后疗效优良率全椎板切除95%,半椎板切除90.1%,开窗术86.2%,腰背肌锻炼好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柱不稳。结论:全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半椎板切除术和开窗术,三种方法对脊柱稳定性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手术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156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全椎板切除103例,半椎板切除38例,开窗术15例,术后疗效优良率全椎板切除95%,半椎板切除90.1%,开窗术86.2%,腰背肌锻炼好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柱不稳,结论:全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半椎板切除术和开窗术,三种方法对脊柱稳定性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椎板间开窗潜式扩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板间开窗潜式扩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2008年7月收治于我院行椎板间开窗潜式扩大减压治疗的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其手术疗效为:优17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为90.0%。结论椎板间开窗潜式扩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后柱保留、增加脊柱稳定性、椎板切除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吴兴辉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7):559-560
腰椎管狭窄并腰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采用半椎板、全椎板切除减压及髓核切除术,由于切除了腰椎管后部结构,常导致术后腰椎不稳,瘢痕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所以近10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均在探讨更加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法。2002年-2007年我院应用了保留棘突及薄层黄韧带行椎板扩大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腰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完整资料的2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表明全椎板切除创伤大,出血多,中远期随访出现脊柱不稳.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疗效评定优良率高.对于外侧偏中央型及中央型间盘突出不大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间盘摘除是较可取的手术方式.对于特大的中央型间盘脱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出现马尾神经损害者骨质增生严重,可考虑行全椎板切除减压.若术前存在腰椎不稳,还须行椎板间植骨,内固定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全椎板和大部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病人的疗效。方法 共收治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病112例,分别采用狭窄节段上一椎体的全椎板和大部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盘髓核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随访42例病人,平均随访时间6.8a,疗效优良率88.1%,复发率2.4%,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随访32例的腰椎过屈过伸位片发现,大部椎板切除病人的腰椎滑移距离比全椎症合并椎  相似文献   

12.
比较全椎板和大部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病人的疗效。方法共收治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病人112例,分别采用狭窄节段上一椎体的全椎板和大部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42例病人,平均随访时间6.8a,疗效优良率达88.1%,复发率2.4%,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随访32例病人的腰椎过屈过伸位片发现,大部椎板切除病人的腰椎滑移距离比全椎板切除病人的要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部椎板切除减压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间盘突出病人,术后疗效好,并发症少,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中要保留棘上韧带,术后要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既往腰椎管狭窄症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进行充分、彻底减压,但是它对脊柱后方结构破坏较大,由此导致脊柱失稳及晚期严重退行性变等一系列并发症[1].我院采用椎板间开窗潜行侧隐窝扩大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31例,随访2年以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随访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45-74岁。单侧开窗减压8例,双侧开窗减压11例,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3例,双侧半椎板切除减压4例,同时行神经根通道扩大21例,26例均行相应椎间盘髓核切除。结果:26例患者经过27-70月随访,术后腰腿疼痛不能完全缓解4例,术后12月时存在慢性腰痛6例。术后24月时慢性腰痛或合并下肢麻木疼痛需要治疗者7例,其中单侧开窗减压术后1例,双侧开窗减压术后2例,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1例,双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3例。接受再手术3例,其中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1例,双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2例。结论: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有效方法之一,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减压不彻底、术后腰椎不稳是其术后慢性腰腿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本组15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椎板开窗切除髓核5例,半椎板切除及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经管松解髓核摘除7例,全椎板切除及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松解髓核切除3例。结果:随访1~3.5年,优良11例,差4例,差者全部为椎板开窗摘除髓核,远期疗效差。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伴有腰椎管狭窄,手术必须进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侧隐窝扩大,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松解。  相似文献   

16.
腰椎退行性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减压范围以及固定融合的选择。方法总结107例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A组:全椎板切除减压25例;B组:椎管间开窗+根管扩大61例;C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21例。结果107例平均随访72个月,三种手术方式的优良率分别是76.00%、90.16%、80.9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00%、9.84%、19.00%。所有患者连续行走从术前15min改善到至少30min,95.5%患者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的狭窄与患者症状、体征是否相符来决定手术范围。椎管间开窗+根管扩大减压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术式;全椎板减压与腰椎失稳是决定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的指征。  相似文献   

17.
腰椎管狭窄症60例治疗体会武新元,田萌子(东营市人民医院骨科,东营市257091)关键词椎管狭窄症;椎管;手术治疗1987~1992年我们采用全椎板切除,同时摘除椎间盘,进行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显微内镜(MED)下双侧扩大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进行比较。方法:把腰椎管狭窄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在显微内镜下行双侧扩大开窗减压50例,对照组42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结果:2组疗效无明显差异,X2检验,p0.05。结论:2组疗效无明显差异,MED具有创伤小、脊柱稳定性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鲁向光 《中外医疗》2010,29(25):74-74
目的将显微内镜(MED)下双侧扩大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进行比较。方法把腰椎管狭窄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在显微内镜下行双侧扩大开窗减压50例,对照组42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结果 2组疗效无明显差异,χ2检验,P〉0.05。结论 2组疗效无明显差异,MED具有创伤小、脊柱稳定性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除减压和脊柱内固定术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意义及效果.方法 对比分析17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全椎板切除减压和减压内固定两组,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术后第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临床效果评估,计算2次ODI评分改善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腰痛时间和术后腿痛时间.结果 全椎板切除减压加脊柱内固定组与单纯全椎板切除减压组相比,术后第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高于单纯减压组,术后腰痛和腿痛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经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时,加用脊柱内固定术能显著缩短术后症状持续时间,但没有明显改善临床效果,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