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魏华 《河南中医》2016,(3):513-51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口服,治疗组给予中医疏肝健脾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含量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有效率为59.2%,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升清健脾固肠方结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13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由我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5例)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患者(66例)升清健脾固肠方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腹痛腹泻、肠鸣矢气、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细等)积分变化、IBS-D大便性状问卷情况变化、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尺度表(IBS-BSS)评分变化、IBS-QOL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6.9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腹痛腹泻、肠鸣矢气、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细等中医症状积分、大便性状、BS-BSS评分、IBS-QOL评分、IL-8及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腹痛腹泻、肠鸣矢气、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细等中医症状积分、大便性状、BS-BSS评分、IBS-QOL评分、IL-8及TNF-α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肠鸣矢气、急躁易怒、纳呆腹胀、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细等中医症状积分、大便性状、BS-BSS评分、IBS-QOL评分、IL-8及TNF-α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0.00%),对照组出现1例头晕(1.54%)(P0.05)。结论:升清健脾固肠方结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佳,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好,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和脾胃寒热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合格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调和脾胃寒热方药;对照组口服思密达。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证候疗效、血浆胃肠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3%%,与西药(思密达)对照组(90%)相比,总体疗效相仿(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者临床痊愈率为56.7%,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30%)(P0.05)。治疗组在改善腹泻与腹痛两个指标同西药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中药治疗组在改善腹泻、腹痛上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调和脾胃寒热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改善临床症状、综合疗效均优于西医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疏肝健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服用疏肝健脾汤。对照组予匹维溴胺,连用1个月观察疗效。以腹痛程度、腹痛日数、腹胀程度、腹泻次数四个指标来评判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肠易激综合征病情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84.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缓解患者常见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以随机对照单盲法将8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中药疏肝健脾汤剂和思密达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症状评分及疗效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4.4%,对照组为60.0%,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在腹痛频率、腹痛程度、腹泻程度、大便性状积分和总积分方面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腹痛频率、腹痛程度方面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赵克学 《陕西中医》2014,(9):1131-113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止泻方(炒柴胡、防风、炒白芍、凤尾草、辣蓼草等)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并设立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行疏肝健脾法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其对患者中医证候、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将乐县总医院IBS–D患者9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分别应用疏肝健脾法中药汤剂+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肠激素水平,随访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腹痛腹泻、两肋胀满、精神乏力、急躁易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胰多肽YY(PY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2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疏肝健脾法中药汤剂应用于IBS–D治疗,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胃肠激素水平,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银鸿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219-219,23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0例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对照组150例给服补脾益肠丸,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法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对照组单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配合穴位热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疗效。[方法]将105例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使用疏肝健脾汤配合药渣热熨神阙穴,对照组52例仅使用疏肝健脾汤,治疗30天。[结果]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以及综合疗效等观测指标治疗前后两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配合穴位热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探寻中医药治疗IBS—D可能的客观化评价指标。方法将60例IBS.D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和匹维溴铵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主要中医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清胃肠激素5-羟色胺(5-HT)、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结果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8%,对照组为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腹痛即泻、腹部隐痛、情志抑郁、神疲乏力单项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胃肠激素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试验组CGRP改善尤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湿法治疗IBS—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痛泻要方(方药组成:炒白术90g,炒白芍60g,炒陈皮45g,防风30g,山药15g,麦芽15g,枳壳12g,甘草6g)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48例,治愈34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有效率91.67%。对照组48例,治愈9例,好转21例,无效18例。有效率6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脾安肠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结肠组织SP、VIP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黄灌胃与束缚配合的方法制备IBS-D大鼠。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健脾安肠丸大剂量组、健脾安肠丸小剂量组和匹维溴铵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大便形状的评分值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而健脾安肠丸大剂量组和匹维溴铵组较模型组分值显著下降(P0.01,P0.05);大剂量、小剂量健脾安肠丸和匹维溴铵均能减少模型大鼠结肠SP、VIP含量,提高CGRP含量。结论:健脾安肠丸能有效地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其疗效可能与减少SP、VIP和增加CGRP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 IB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组给予抑肝扶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匹维溴铵片,2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采用IBS症状尺度表(IBS bowel symptom severity scale, IBS-BSS)、IBS大便性状问卷(IBS defecation state questionnaire, IBS-DSQ)、IBS生活质量问卷(IB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BS-QOL)和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curative effect scoring system, TCM-PE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临床疗效、大便性状情况、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IBS-BSS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77.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BSS总积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便性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1.03%、 72.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10天中排便的急迫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IBS-QOL总积分、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4.48%、70.69%)及中医证侯总积分方面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肝扶脾汤能有效缓解IBS-D肝气乘脾证患者肠道症状,改善大便性状及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肝气乘脾证候,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激安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下丘脑和结肠组织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mRNA表达和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0.018g/kg),肠激安胶囊高(2.812g/kg)、中(1.406g/kg)、低(0.703g/kg)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组以及给药组采用母乳分离+醋酸刺激+四肢束缚法制备IBS—D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灌胃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CTH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及结肠组织NPY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ACTH明显升高(P〈0.01),下丘脑、结肠组织NPY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肠激安胶囊高、中剂量组及匹维溴胺组大鼠血ACTH明显降低(P〈0.01,P〈0.05),匹维溴铵组和肠激安胶囊高、中、低剂量组下丘脑、结肠组织NPY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肠激安胶囊对IBS.D大鼠脑肠轴异常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下丘脑和结肠组织NPYmRNA表达和下调HPA轴中ACTH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联合胡椒敷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伴精神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年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就诊的IBS-D伴精神心理障碍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疏肝健脾法方药口服配合胡椒敷脐治疗;对照组31例,予匹维溴铵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疗程4周。观察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抑郁积分(HAMD)、焦虑积分(HAMA)、生活质量积分(IBS-QOL)和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SS)。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积分、HAMA积分、IBS-SSS积分较同组治疗前下降(治疗组t值分别为14.280、13.530、18.847,对照组t值分别为11.514、9.424、13.829, P<0.01),IBS-QOL积分较同组治疗前升高(t分别为-16.848、-11.712,P<0.01)。治疗后治疗组HAMA积分、IBS-SSS积分、IBS-QOL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t分别为-3.183、-2.549、3.904,P<0.01或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1/33)、对照组为75%(23/3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 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配合胡椒敷脐可有效改善IBS-D伴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抑郁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肝温清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温清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多塞平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总体疗效及腹泻、腹痛、腹胀、大便性状等主要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腹泻、腹痛、腹胀、大便性状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P〈0.01)。结论疏肝温清汤治疗D-IBS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用痛泻要方调节腹部术后患者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30例服用痛泻要方,对照组30例仅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服药2~3剂(2~3d)后症状缓解,而对照组需对症治疗5~7d.结论 痛泻要方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具有较好的调剂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调理肝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BS-D患者52例,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30例)口服调理肝脾汤药,对照组(22例)口服匹维溴铵,同时服中药安慰剂,疗程4周,患者治疗前后填写IBS病情尺度调查表(IBS-SSS)及IBS患者生活质量表(IBS-QOL)。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病情尺度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分析主要症状中腹泻的程度、频度,腹痛、腹胀的程度、频度及指数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IBS-SSS积分、IBS-QOL评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中药在改善IBS-D患者的腹泻程度及频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在减轻腹痛或腹胀程度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IBS-QOL评分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理肝脾法治疗IBS-D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IBS-D患者的腹泻、腹痛或腹胀等主要症状,还可以改善IBS-D患者的精神、情绪、社会角色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基于随证加减的疏肝健脾法和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方法:156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疏肝健脾、健脾化湿和匹维溴胺组,疗程4周,随访3个月。结果:疾病疗效评价,疏肝健脾组总有效率为90.6%,健脾化湿组为81.6%,匹维溴胺组为70.4%;症状积分变化: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随访时,疏肝健脾组疗效最佳,与健脾化湿组和匹维溴胺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疏肝健脾组总有效率为81.1%,健脾化湿组为71.4%,匹维溴胺组为70.4%;疏肝健脾组优于健脾化湿组和匹维溴胺西药组。各组均能有效改善腹胀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等主要单项症状,但在改善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上疏肝健脾组明显优于健脾化湿组及匹维溴胺组(P<0.05)。结论:基于随证加减疏肝健脾法治疗IBS-D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优于健脾化湿中药和匹维溴胺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