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导管原位癌临床诊治分析(附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管原位癌(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为乳腺非浸润癌,无特异性诊断方法,DCIS诊断率的不断提高依赖于检查手段的发展及全面的病理检查.2003年7月~2005年4月我院收治乳腺导管原位癌6例,临床表现以乳房肿物或乳头溢液,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改良根治术4例,保乳手术2例.术后病理:原位癌1例,导管内癌5例(病变为多灶性者1例),腋窝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6例随访4个月~2年,平均12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DCIS的治疗以保乳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局部放疗及内分泌治疗,高危病例应予以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便于推广的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乳头溢液的临床资料,对溢液性质、B超、乳导管造影、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0例乳头溢液中血性溢液94例,非血性溢液86例病理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112例,占62%,乳腺腺病35例,占19%,导管扩张症14例,占8%,乳腺癌19例,占11%。其中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8.4%(15/180),非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2.2%(4/180),乳腺癌中同时有血性溢液及肿块者11例,占乳腺癌总数的57.9%。结论B超对伴有乳腺肿瘤的病人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乳管造影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影像学检查只可做出病灶的定位诊断,术中冰冻片才是定性诊断的惟一方法。病变区乳腺的区段切除应成为大多数乳头溢液病人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乳管镜检查结果,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对102例手术患者的彩超和乳管镜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5例乳头溢液患者共检查207例次乳管镜,其中88例血性溢液, 107例非血性溢液。乳头溢液的3大因素(自发性溢液、单孔溢液、血性溢液)与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有显著统计学相关性(P0.05)。102例手术患者的乳管镜下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6.27%(88/102),其中乳管镜下诊断乳腺癌的患者有16例,其术后病理结果100%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彩超对导管内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3%(63/91)和63.63%(7/11);乳管镜对导管内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80%(89/91)和36.36%(4/11)。结论单孔、血性和自发性乳头溢液患者导管内病变的阳性率高。乳管镜能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明确而直接的图像,明显优于乳腺彩超检查,在及时诊断乳腺导管内肿瘤性病变和避免漏诊早期乳腺癌上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乳房Paget病的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6例乳房Paget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单纯Paget病2例,合并导管内癌7例,合并浸润性导管癌5例,同时合并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2例。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2例,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2例。HER-2(+++)者7例,Ki-67≥14%者1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例,乳房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5例,乳房切除加低位淋巴结清扫术1例。本组术后化疗12例,其中有4例行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5例行术后放疗,均未行内分泌治疗,无新辅助化疗;2例病变局限于乳头乳晕区且ER和(或)PR阳性患者术后仅行内分泌治疗;2例单纯乳头Paget且ER、PR均阴性的病患者术后未予其他治疗。术后随访时间2个月~5年,其中3例于胸肌处复发,1例于腋窝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因乳腺癌转移于术后2年内去世,其他患者均生存至今,平均生存期为36.5个月。结论乳房Paget病作为特殊的一类乳腺癌,多数合并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其治疗及预后与该病的肿瘤分期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原发灶及47例腋淋巴结转移灶中c-erbB-2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9.46%(29/149)原发灶c-erbB-2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47例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原发灶c-erbB-2高表达18例(38.30%),腋窝淋巴结转移灶c-erbB-2高表达16例(34.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原发灶c-erbB-2阴性或低表达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呈高表达,7例原发灶c-erbB-2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呈阴性或低表达,变化率为25.53%(12/47).结论: c-erbB-2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指导术后治疗,但应当考虑c-erbB-2在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差异,有必要对复发转移灶进行c-erbB-2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男性乳腺癌(M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提高对MBC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MBC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等特点.结果 MBC占同期男性乳腺疾病的25%,占同期乳腺癌的1.19%.患者平均年龄为57.5(30~78)岁.从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1个月至10年,平均13.9个月.53.33%(8/15)的MBC位于左侧乳腺,26.67%(4/15)位于右侧,双侧者6.67%(1/15).肿块<2 em者4例,2~5 cm者7例,5~10 cm者4例.86.67%(13/15)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6.67%(1/15)为乳头状癌,6.67%(1/15)为浸润性小叶癌.MBC的形态学特点为伴有乳头的巢团状结构,粉刺样坏死少见.33.33%(5/15)的MBC伴腋窝淋巴结转移.9例行免疫组化检测显示:ER阳性6例(66.67%);PR阳性7例(77.78%);CerbB-2阳性4例(44.44%);p53阳性4例(44.44%);Ki-67细胞增殖指数<25%者4例(44.44%),25%~50%者3例(33.33%),>50%者1例(11.11%).结论 MBC发病比例低,年龄偏大,就诊已属晚期,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的乳腺区域肿块.组织学上以非特异型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具有乳头的巢团状结构,淋巴结转移较少.  相似文献   

7.
分析 1 1 8例单导管乳头溢液的导管小叶标本 ,在这些病例中发现乳腺癌 1 6例 (1 3 .6 %) ,导管内乳头状瘤 42例 (35 .6 %) ,多发性乳头状瘤病 1 3例 (1 1 .0 %) ,导管扩张症 1 7例 (1 4 .4 %) ,囊性乳腺增生 2 7例 (2 2 .9%) ,乳腺导管炎 3例 (2 .5 %)。在 8例导管浸润癌中 ,6例发现残余原位癌 ,2例多发性乳头状瘤病 ,而另 8例非浸润性导管癌仅 1例导管不典型增生。乳头溢液中有 1 3 .6 %是由乳腺癌引起。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囊性乳腺病是构成单导管溢液的主要原因 ,但也可由乳腺癌引起 ,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8.
探讨乳管镜在病理性乳头溢液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乳头溢液病理结果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回顾性分析177例经乳管镜检查后接受手术的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乳管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以及溢液颜色性状、年龄等各项临床特征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关系。乳管镜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5.1%,血性溢液中重度非典型增生或导管内癌率高于非血性溢液(P<0.05),外周型乳头状瘤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率高于中央型乳头状瘤(P<0.05),年龄、单孔/多孔溢液,单侧/双侧溢液各病理结果比率并无显著区别(P>0.05)。纤维乳管镜与术后病理有较高的符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血性溢液患者的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导管内癌的发生率较非血性溢液高,临床上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yk及其编码基因SYK-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RT-PCR方法 同步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32例)和39例乳腺非癌组织中Syk蛋白和SYK-mRNA的表达.结果 Syk 和SYK-mRNA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22/52)和38%(20/52),均显著低于非癌组织.Syk和SYK-mRNA表达的一致率为91%.无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Syk和SYK-mR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但两组的Syk和SYK-mRNA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yk(SYK-mRNA)的表达缺失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SYK-mRNA基因可能是乳腺癌的一种候选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腋窝外上三角临床解剖区域进行边界划分,探索外上三角淋巴结转移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分别送检外上三角解剖区域淋巴脂肪组织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组织,分析其转移率以及与常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135例乳腺癌病人,术后均检查腋窝外上三角淋巴结。共有66例(48.9%)病人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平均转移3.71±7.36(1~44)枚。腋窝外上三角淋巴结共检出116例(85.9%),平均检出腋窝淋巴结(19.36±6.97)(7~52)枚;19例病人发现腋窝外上三角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6.4%(19/116)。腋窝外上三角淋巴结转移与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腋窝外上三角淋巴结临床转移率16.4%,腋窝淋巴结阳性、肿瘤直径2.0 cm以及临床Ⅲ期的病人,转移率显著升高。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需重视对其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女性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提高乳腺癌的正确诊断率。方法收集7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理学特点。结果 7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41~66岁。其中导管内原位癌8例,小叶原位癌4例,髓样癌6例,黏液腺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浸润性导管癌39例,类癌1例。病理组织分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多,淋巴结转移情况与肿瘤大小成正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型与年龄及淋巴结增大等有密切关系,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对预后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用导管内窥镜观察乳头溢液病人乳腺导管内特征,为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用乳腺导管内窥镜对22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结果 22例病人中发现良性病19例,其中5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4例为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或有服管炎。另3全炙恶性肿瘤,均经病理证实为原位癌或管内癌。结论 乳管内窥镜检查乳腺病是一种崭新的诊断方法,对早期乳腺癌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将对乳腺癌的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XCR4在人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研究CXCR4在23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26例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34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12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情况;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CXCR4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XCR4在乳腺导管上皮增生、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70%、23.08%、56.25%、60.32%,表达水平呈现增高趋势,具有随病变恶性程度加重而逐步增高的趋势(P〈0.05);但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两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阳性组浸润性乳腺癌CX-CR4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结论:CXCR4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进展的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的诊断指标;CXCR4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1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左腋下肿块,彩超及钼靶检查均提示恶性可能性大,病理报告证实为副乳腺癌。行左副乳腺和左乳腺切除加左腋窝低位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左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左副乳腺内见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淋巴结无转移。术后给予化疗(EC×4序贯T×4),生存9个月,现仍在随访中。结论对腋下肿块而双乳未见确切肿块的患者应警惕副乳腺癌的存在,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病灶与腋窝转移淋巴结中表达的关系。 方法:检测80例乳腺癌肿瘤病灶和转移淋巴结中ER(免疫组化法)和HER-2(荧光原位杂交法)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相关性与一致性。 结果:80例患者中,乳腺癌肿瘤病灶ER阳性34例(42.50%),HER-2阳性26例(32.50%);腋窝淋巴结转移灶ER阳性37例(46.25%),HER-2阳性27例(33.75%),两者在肿瘤病灶与腋窝淋巴结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50,P=1.000)。肿瘤病灶与腋窝转移淋巴结ER均阳性32例,HER-2均阳性22例,肿瘤病灶与腋窝转移淋巴结两种受体表达情况总符合率为83.75%,两者在原发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r=0.825,0.746;κ=0.823,0.764)。 结论: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病灶与腋窝转移淋巴结中ER和HER-2表达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29例乳腺原位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乳腺癌中乳腺原位癌29例,占14.08%;术前乳腺钼靶摄片27例,其中20例阳性,阳性率74.07%;15例有单孔乳头血性溢液,行乳腺导管造影均为阳性;乳腺彩超15例中9例阳性,阳性率60%。术后病理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23例,小叶原位癌6例。行改良根治术15例,单纯乳房切除术10例,保乳手术4例。所有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0个月~6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乳腺原位癌的早期诊断需要在临床和乳腺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的基础上通过手术活检来实现。保乳手术将是治疗乳腺原位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超声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同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之间的联系。选择2013年6月—2019年6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进行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66例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联系。66例患者病理结果均为三阴性乳腺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2例(78.79%)、浸润性小叶癌3例(4.55%)、导管内癌6例(9.09%)及小叶原位癌5例(7.58%)。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无毛刺征及后方回声无衰减的比例更高,小叶原位癌有毛刺征的比例更高,导管内癌后方回声有衰减的比例更高(P0.05)。66例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表现:肿瘤纵横比1、形状不规则、边缘无毛刺状、恶性晕环、后方回声无衰减、无微钙化等。其中,肿瘤纵横比1、边缘无毛刺状、恶性晕环及无微钙化特征性较高。ER阴性患者癌肿纵横比≤1、边缘存在毛刺状、恶性晕环及微钙化例数较少(P0.05);PR阴性患者边缘存在毛刺状及恶性晕环例数较少(P0.05);HER-2阴性患者癌肿纵横比≤1及微钙化例数较少(P0.05)。三阴性乳腺癌超声图像显示其与周围边界清晰,且主要经腋窝淋巴结转移,但由于缺少恶性肿瘤的典型图像特征,通过观察其超声检查结果可提升临床医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0岁,于2000年5月在外院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0/13阳性,ER(-),PR(-).  相似文献   

19.
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不同的临床病理因素、TNM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表达阳性,32例乳腺癌中有13例PTEN阴性表达(41%),其中8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61.5%),而19例PTEN阳性表达标本中仅4例ER、PR均为阴性(21.1%)。有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P<0.001);ER阴性者PTE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ER阳性者(P<0.05),PTEN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孕激素水平及临床分期无关,但随临床分期的增高,PTEN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乳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失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阴性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Luminal B(HER2阴性)型早期乳腺癌非前哨腋窝淋巴结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经治的142例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SLN阳性的Luminal B(HER2阴性)型早期乳腺癌病例,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非前哨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非前哨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人和无转移病人无疾病存活率(DFS)和总存活率(O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42例SLN阳性病人中,平均每例病人检出SLN(2.06±1.26)枚,Spearma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SLN转移数目与非前哨腋窝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具有相关性(r=0.167,P=0.047),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是否绝经、原发肿瘤T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与该组SLN阳性病人非前哨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无相关性。非前哨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病人78例(54.9%),DFS为93%,OS为93.1%;非前哨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人64例(45.1%),DFS为95.2%,OS为91.9%。经Log-rank(Mantel-Cox)检验,两组在DFS(χ~2=0.011,P=0.918)及OS(χ~2=0.348,P=0.555)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N阳性的Luminal B(HER2阴性)型早期乳腺癌病人,其阳性SLN数目与非前哨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存在相关性,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而非前哨腋窝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D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