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痰瘀论治肿瘤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对于肿瘤的认识渊源久远。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记载有“瘤”的病名。《内经》以降的中医著作中屡见有关肿瘤的论述,其命名不甚统一,如“噎膈”、“癥瘕”、“积聚”、“肠蕈”、“乳岩”等,均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认识的不同系统的恶性肿瘤。虽然目前现代医学对肿瘤的病因尚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拓宽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思路,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2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4例,其中恶性间质瘤3例,腺癌9例,淋巴瘤1例,类癌1例。空肠恶性肿瘤10例,其中腺癌1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间质瘤4例,淋巴瘤4例。回肠淋巴瘤3例、恶性间质瘤1例。28例中术前确诊仅4例(14.3%)。有2例术中行内镜检查协助诊治。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呕吐、腹部肿块、黄疸为主。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必要时考虑手术探查及术中内镜协助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抗肿瘤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一方面可以作为手术、放化疗的辅助治疗,另一方面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而根据中医肿瘤治疗原则,益气健脾在肿瘤治疗中有独到的作用,现浅述如下。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和防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殷墟甲骨文上就有瘤的病名。而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中就有瘤的分类记载,提出瘤的起因是由于“邪气居其间”,并认为在不同的部位发为不同的肿瘤,如筋瘤、肠瘤、苦瘤、骨疽等。公元7世纪《晋书》上已有割瘤的记载。《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均有治瘤的方药。公元1117年宋代《卫济总录》更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普查、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C-12蛋白芯片技术检测96例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组,87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组,120例健康查体者组血清中12项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及51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2项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组肿瘤标志物C-12检测结果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及健康查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2项联合检测阳性率(61.1%-82.3%)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27.72%-70.5%);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及部分患者术后C-12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C-12中CA199、CEA、CA242、FER、AFP、CA125、CA153等7项在恶性消化道肿瘤中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几项肿瘤标志物(P〈0.05)。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用于恶性消化道肿瘤的普查、早期诊断及术后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恶性肿瘤伴发皮肌炎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皮肌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肌炎可发生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任何时期,起病可为多种形式,二者密切相关,但以中线肌肉受累明显。病理改变以微血管病变为主。结论:皮肌炎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消化道肿瘤伴发皮肌炎并非少见,皮肌炎确诊时间<1年及>50岁的中老年人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裘品丹  许岸高 《临床荟萃》1999,14(9):429-430
我们常将十二指肠第二段至回盲瓣之间的肠出血称为小肠出血。小肠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1%~5%。由于临床上少见,且缺乏特异性症状,常导致误诊。现就国内近年有关小肠出血的文献作一综述。 1 小肠出血常见病因 1.1 肿瘤 小肠肿瘤是小肠出血常见病因,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约占22.2%~60%,其中良性肿瘤比恶性肿瘤多。王南下等报道了70例小肠良性肿瘤,其中以平滑肌瘤最多见(43/70)。其次是血管瘤、腺瘤和脂肪瘤等。恶性者以平滑肌肉瘤、腺癌和淋巴瘤为主。小肠较为罕见的肿瘤有类癌、间皮瘤、神经纤维瘤和胃泌素瘤等,偶尔也可见到小肠转移癌。小肠肿瘤患者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估计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口1~2人,最好发于胃,次为小肠[1-3]。最早由 Mazur和Clark 于1983年提出并命名,与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等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不同,GIST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多呈CD11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肿瘤为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1-3]。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或腹块为主要表现,但不具特征性,术前诊断和分期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可显示肿瘤全貌及其局部侵犯与转移,系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临床应用也最为普遍[1]。笔者就肿瘤CT探查方案、定性与分期诊断、治疗后随访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进展与注意事项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抗肿瘤缓释剂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以"食道癌,胃癌,肝癌,肠癌,植入化疗,缓释植入剂,化学药物"为中文关键词;以"esophageal cancer,gastric cancer,liver cancer,colon cancer,implantation of chemotherapy,sustained release implants,chemical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及组织工程血管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结果:植入式化疗的缓释植入剂(即化疗药物)通过不同载体和制备工艺限制药物的溶出和扩散速度,并经聚合物的降解将药物缓慢、持续、相对稳定、最大浓度在局部发挥作用.在消化道瘤内或肿瘤残留灶及可能有微小转移瘤灶区域植入化疗缓释剂,既提高了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同时也降低或避免了全身化疗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肿瘤的化学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给药途径;肿瘤内直接注入化疗缓释剂也为一些失去手术、放疗或不能耐受全身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减少痛苦并带来新的希望.结论:抗肿瘤缓释剂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缓释植入剂应用于消化道癌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癌抗原199(CA199)、糖类癌抗原50(CA50)5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8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CEA、AFP、CA199、CA50的水平进行联合检测。结果 TSGF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CEA、AFP、CA199和CA50,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 TSGF作为新的广谱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较大价值,TSGF与常规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和CA50联合检测可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和准确率,也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的理想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当肿瘤位置距肛门小于7 cm时,需形成永久性肠造口.由于肠造口的出现,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且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护理时间只有15d左右,出院后的肠造口护理还得靠自己[1-2].  相似文献   

11.
胰多肽瘤     
胰多肽瘤是消化道内分泌肿瘤之一;其特征是分泌大量胰多肽,从而产生胰多肽所致之病理表现。 理论上,任何一种胃肠激素都有可能产生其相应的内分泌激素肿瘤;但实际上,目前病例较多且足以称为一独立疾病的只有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胰高糖素瘤和类癌等。其他偶见病例有分泌胆囊收缩素、肠抑胃肽、肠高糖素,ACTH、降钙素、神经降压素、胰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等肿瘤,此外,尚有胰岛细胞弥漫增生所产生之胰岛素增多症等。 文献上胃肠道内分泌瘤的共同特征是肿瘤较小,临床表现为相应激素大量分泌所引起的病理生理表现,基本无肿瘤侵袭、压迫表现。而胰多肽瘤,则有不少病例同时呈肿瘤侵袭压迫现象。文献上尚未见到综合许多病例系统描述的胰多肽瘤。兹将公开发表的16例资料编纂而成本文。  相似文献   

12.
小肠的肿瘤仅占消化道肿瘤的2—6%,其中小肠平滑肌肿瘤(包括瘤和肉瘤)更属少见。国內有十例报告。因本病常引起反复黑便或大量便血,易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值得引起临床注意。我院外科近年发现小肠平滑肌肿瘤十例,加院外会诊一例,术前均未确诊,术后经  相似文献   

13.
消化道肿瘤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我国死亡数最多的恶性肿瘤。因此开展探索一种消化道癌前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肿瘤标志物,其结果准确、快速、简易、适用性强,并有成套试剂盒供应,已成为临床检测肿瘤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6年来我们用CEA、CA50、CA19—9肿瘤标志物测定消化道恶性肿瘤100例,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消化道恶性肿瘤100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5岁。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胰腺肿瘤12例,胃癌44例,食道癌10例,结肠癌16例,肝癌18例。对照组100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9岁。均为排除恶性肿瘤的消化道住院病人。 1.2 实验方法: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所有标本获得计量资料后进行t(t')检验,率间比用卡方(X~2)检验。三种标志物测定药盒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提供。阳性界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出血型小肠肿瘤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例小肠肿瘤与消化道出血病。结果 :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 :(1)以便血为主 ;(2 )大多数在 4 0岁以上 ;(3)以良性肿瘤为多见 ;(4)良性肿瘤多为平滑肌肿瘤 ,主要位于空肠 ,而恶性肿瘤多位于回肠 ,以淋巴瘤和腺癌多见 ;(5 )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和出血量与肿瘤的大小、性质无关。结论 :消化道出血是原发性小肠肿瘤的常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脑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恶性肿瘤中约25%~40%发生脑转移。脑转移瘤多原发于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消化道肿瘤以及肾癌,其中50%~60%为单发,20%~30%为多发[1]。为了提高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放疗对于大多数脑转移瘤的缓解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无瘤技术在胃肠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除遵循一般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外,另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无瘤技术"。这一概念早于1954年Cole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提出肿瘤不接触技术,即最初的无瘤技术[1]。无瘤技术广泛适用于所有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手术操作中为减少或防止癌细胞的脱落、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病理表达情况。结果: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20例,包括消化道良性肿瘤患者60例(良性肿瘤组)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60例(恶性肿瘤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p53表达水平,调查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的VEGF、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67%和20.00%,良性肿瘤组为38.33%和5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肿瘤组中,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等患者的VEGF、p53表达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man分析显示VEGF表达阳性率与p53表达阳性率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多伴随VEGF的高表达与p53的低表达,两者存在负相关性,并且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余韬  舒徐 《临床荟萃》2018,33(11):1008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是指原发于消化道,高表达kit蛋白的间叶组织肿瘤,也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质肿瘤。同时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不同的病理特征、组织学特点、超声下特点、治疗方式选择等因素均影响着胃间质瘤患者的预后。本文围绕胃间质瘤组织学特征、病理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等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系统测定分析14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77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和35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CEA、AFP、CA242、CA125、CA153、NSE、-βHCGf、-PSA、PSA、HCH、FER)的含量。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72.6%)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29.87%)和健康体检组(11.24%)(P<0.001)除胰腺癌外,联合检测对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P<0.01)。结论蛋白芯片联合检测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显著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