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自动可调高压直流电源的电压大小可随数控机床主轴的振幅进行实时调节。使加在电流变液阻尼器中电压值发生变化,电流变液的黏度值随之发生改变,嘲而改变阻尼器的阻尼值和主振系的刚度值及主轴的振幅,最终达到控制数控机床主轴振幅的目的。该研究建立振幅-电压-阻尼三者的减振模型。振幅实时控制系统采用PID控制,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文章为了改进被动约束阻尼柱壳结构的减振特性,解决引入约束阻尼的合理分布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以振动模态的前两阶损耗因子和引入约束阻尼材料总质量比为优化目标,以约束层、阻尼层厚度和粘弹性材料剪切模量为设计变量的多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Pareto最优进行优化选择,避免了对目标函数值的直接计算。通过分析和比较优化前后结构的模态振动频率变化以及幅频响应,表明引入质量太多会影响柱壳结构固有特性,而优化后结构能够避免太多的质量引入,并且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3.
郑罡  杨钰峰  王梦丽  张晓东 《中国科技论文》2023,(10):1077-1081+1121
为了探究双阻尼弦系统的减振特性,推导其频率方程,对可解析求解的情况——对称三分位阻尼弦系统的频率方程进行代数化,得到其本征值的闭合解,并与单三分位阻尼弦系统的闭合解进行对比。基于2个系统闭合解的复域特征,分小阻尼和大阻尼2个区间讨论其减振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阻尼区间,2个系统的本征值表现出相同的共轭特性;对称三分位阻尼弦系统的减振效果是单三分位阻尼弦系统的2倍;在小阻尼区间,无论2个系统处于哪一阶运动状态,均不会出现相同的频率,且2个系统的频率构成全体实数域,可为阻尼弦系统的频率共振问题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离散单元法建立了圆柱形颗粒阻尼器的仿真模型,研究了阻尼器内颗粒在不同激振条件下的运动形态及其能量耗散大小。为了获取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应用基于网格搜索法(GS)的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了颗粒运动形态的分类预测模型及其能量损耗的回归预测模型,对颗粒运动形态的分布及其能量损耗的大小进行了预测,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GS方法优化的SVM能够建立一个预测准确度很高、推广泛化能力很强的分类和回归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揭示颗粒系统在不同运动形态下的能量耗散的变化规律,而且还能在较大的激振条件范围内确定系统能量耗散最大值及对应的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5.
针对振动压路机采用的橡胶减振装置存在阻尼不可调的问题,文章利用磁流变液具有快速相变和易于控制的特征,并结合压路机结构特性设计一种由磁流变和橡胶耦合而成的变阻尼减振器,通过力学计算与有限元仿真,对减振器结构设计进行校核与优化。仿真结果发现:经过结构优化的变阻尼减振器提高了控制磁场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磁流变橡胶耦合减振器的性能与品质。  相似文献   

6.
用大阻尼粘弹性材料制作的附加阻尼板衬附在机械传动结构处,能达到减振和除噪声之目的。用此方法对减速箱和变速箱内齿轮进行减振阻尼处理,可以获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的虚拟激励法,分析了具有非比例阻尼特性、安装有结点阻尼器的半刚性结点框架.用建立在半刚性节点单元的动力分析有限元程序分析半刚性结点框架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结点阻尼器能有效地减小半刚性结点框架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8.
针对丁醇生产过程中发酵产物品质参量难以实时测量,现有测量方法精度不高、测量结果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推断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的多层软测量建模方法。首先应用贝叶斯推断计算后验概率、筛选偏置数据,并对偏置数据校准,建立第一层SVR模型;然后利用贝叶斯推断进行二次校准,建立第二层SVR模型,对第一层SVR模型输出进行修正,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克服干扰和偏差引起的模型不准确问题。将基于贝叶斯推断的多层支持向量回归(Bi-SVR)预测模型应用于丁醇发酵过程,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SVR预测模型,系统在低干扰的情况下预测精度提高了4.52%,在高干扰时预测精度提高了5.37%。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半主动力跟踪PI控制器,对由磁流液(MR)阻尼器作为悬架阻尼器的汽车模型进行控制分析.MR阻尼器的2种不同模型在闭环的汽车悬架控制系统模型中得到了应用.2种模型是基于均值阻尼力对速度(f-v)特性的均值F-v模型,和描述阻尼力非光滑滞环和饱和特性的滞环f-v模型.汽车模型用来研究力跟踪PI控制算法和MR阻尼器对车辆的振动抑制性能.仿真分析还指出了MR阻尼器的非线性,特别是滞环特性对汽车悬架系统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对由MR阻尼器驱动的汽车悬架系统能产生很好的减振效果,不仅体现在对悬架弹簧支撑车厢的共振抑制和对驾乘人员舒适性敏感频域的振动抑制,还体现在对汽车轮胎共振频率周围的振动抑制.结果还进一步说明了MR阻尼器所存在的滞环特性对汽车悬架性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处理非比例阻尼系统可能出现的过阻尼模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复模态叠加强迫振动分析方法,建议无论模态是否过阻尼,复模态振动分析时应成对使用复模态.以一个连接任意布置外部阻尼器的悬臂梁典型非比例阻尼系统为例,其第1阶模态会随阻尼系数的增加而过阻尼.在厘清复模态响应与实际动力响应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采用改进复模态叠加法获得时域响应、传递函数和方差的完整理论方法.将方程分为实部和虚部,使得原复数域运动方程成为基于实数矩阵的增广状态空间方程,从而克服了采用复数矩阵计算时变响应的困难.此外,针对基于白噪声滤波的外部激励,提出了一种高效方差响应评估方法,降低了计算资源消耗.结果表明,相较于假设模态法,复模态叠加法的结果更接近于有限元结果.基于遍历法研究最优阻尼器参数和位置时,采用多个小阻尼阻尼器优于单个大阻尼阻尼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