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为例,梳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智慧所体现的生态观,结合景观格局理论对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初步研究发现:(1)古典园林理水的生态观体现在水的选址、水形设计以及周边配置各个方面;(2)古典园林水系的整体观展现了不同水体斑块在空间布局和连接上的景观格局特征,对生物的迁徙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可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中水系的连接度、曲度、廊道宽度等进行量化比对分析。基于景观格局理论的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古典园林的生态功能分析,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建设,并为中国古典园林生态智慧的进一步量化研究和中国园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11处苏州明清时期古典园林,从《园冶》六大篇章中提炼出园林理水与水景营造文化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量化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书中优秀传统理水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实例应用,引发人们对于现代园林水景营造如何更好兼顾生态观念和科技创新两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苏州明清园林作为中国古代造园的典型,在园林空间营造、园林生境创造、审美情趣塑造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中国造园生态智慧。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园林空间的嵌套组合、自然片段的切取、建筑空间的围合,以及人的空间感知。对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进行探索,目的在于对苏州古典园林进行更多角度的认知,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现阶段,在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图式语言是以空间单元作为基本语汇,研究和描述空间单元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重要工具。运用空间图式语言的研究方法解读苏州明清园林造园空间生态智慧,探索古典园林生态智慧传承和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冠飞 《园林》2020,(7):43-47
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具有幽静曲水、明清建筑、花石小路、绿竹猗猗、楹联诗词五大园林艺术特色。关于古典园林的理水研究多数聚焦于苏州,而对于上海古典园林的理水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史料分析等方法总结出古猗园理水聚散有致、动静结合、山水相映等特点,以期对园林中的理水建设、技艺传承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客家村落园林理水,体现了古典园林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理水特点,同时又融入客家族群独特的文化和地域特色。本文以江西栗园围为研究对象,从村围周边的山峦、水系的整体关系中,归纳出源水、蓄水、排水、渗水、净水、用水的客家村落园林理水系统;从多个角度发掘栗园围的理水生态智慧,提炼出美化、防御、生产、运输、消防、雨洪管理、调节小气候等复合性功能;通过水环境表征与特定的自然条件与经济文化间的关系,总结出客家村落园林理水整体营构、多维实用、传承文化的生态智慧启示。  相似文献   

6.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它是一门集技术与艺术于一身的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元素。造园匠师通过利用这一元素有效地将园林中各种景观元素连接起来,使得园林生机盎然,景象万千。所以素有"无水不园,园因水活"之说。同时,理水具有很强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力,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产生动态的美、静态的美。本文从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历史发展、理水手法入手,并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之美。  相似文献   

7.
鉴赏苏州假山首先需要了解它的文化背景与发展进程及独到的工艺技术。苏州园林具有典型的传统山水园特色,叠山理水与建筑、植物配置构成营造苏州古典园林的三大要素,素以"以石配景、用材讲究、拼叠完整、变化丰富、做工精细、形纹融顺、工艺独到"著称的苏州风格假山工艺技术,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被广  相似文献   

8.
王国今  黎玉玲 《城市建筑》2023,(19):217-220
为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以生态修复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方式方法,有效改善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文章在分析生态智慧含义的基础上,以最早统筹“山、水、林、田、湖、草”,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典范的中国古典园林为对象,以中国古典园林的时期划分为线索,深入挖掘经实践证明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园林营建方式方法。系统归纳为循山就水的选址智慧、注重合力的要素组合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秩序营造智慧三种类型的生态智慧。将生态智慧应用于当代生态修复,提出在生态修复理念确立、生态修复方法使用、生态修复体系构建三方面的策略,以期为当代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9.
该文聚焦于苏州古典园林中广泛存在却又常常被忽视的一类边角余料空间,将其归纳为"植物的房间",并阐释其在营造园林空间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苏州古典园林中大量涌现的"植物的房间"的诞生条件、构成手法、组织关系及空间效果,以从更小的空间尺度对苏州古典园林进行解读;并通过提炼其空间组织的拓扑关系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苏州古典园林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园林》2015,(7)
<正>背景园林的建设强调在遵循生态学原理基础上,继承并发扬传统的精华。苏州古典园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有对其系统论述的研究著作,也有对其造园艺术、空间、旅游、植物配置等方面的专项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生态"进行探讨。本文中所阐述的"生态",是指在园林建设过程及成果中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一种设计形式。  相似文献   

11.
"理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内容之一,既体现着传统造园的独特模式,也在很多方面蕴含着当下可持续水设计方向的相关理念与实践方法,从可持续水设计强调绿色空间对于水文管控的重要性层面入于,通过整体性、雨洪、人性化3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理解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司春杨 《山西建筑》2009,35(1):346-347
针对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性,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意境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园林无水则不活的结论,指出园林中的水寄托着我国古圣先贤的思想,也启发陶冶着后来者的心智,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与苏州古典园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园林历史悠久,在造园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但长期以来,关于上海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从上海城市历史、造园历史、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等诸方面对上海古典园林进行评述,并列举实例将其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苏州古典园林代表了江南古典园林最高成就,并且与上海古典园林有较深的渊源.希望通过两者间的比较研究,对上海古典园林有进一步的认识理,发掘出其应有的价值,并对上海当代的园林设计以及古典文化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色彩是影响古典园林空间意境、感受及区域景观特色的重要视觉要素之一,最易被人感受和识别。随着园林研究的不断深入,色彩作为抽象的形式将再次得到重视。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将其色彩体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苏州古典园林色彩体系背后的影响因素及其所对应的美学规律,总结出苏州古典园林色彩体系对现代园林设计及苏州色彩规划的影响,进而创造具有苏州城市自身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色彩风貌。  相似文献   

15.
韩立波 《山西建筑》2007,33(23):347-348
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苏州古典园林保护过程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苏州古典园林保护及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早 《中国园林》2004,20(12):33-36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构思手法,它所塑造的如诗如画的水环境,让世人叹为观止.从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历史入手,分析其理水手法、文化意境的塑造,并结合创作实践,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以期探索既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观念,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水环境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早 《建筑学报》2004,(9):62-63
本文从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历史入手,对其理水的手法、文化意境的塑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创作实践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以期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观念,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水环境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任树强  徐雷  曹震宇 《华中建筑》2011,29(4):126-129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有着独特的理念理法和丰富的文化哲理内涵,它所塑造的水景优美而富有意境。文章分析了古典园林理水对水形、水色、水声、动与静的塑造,对融于物和意境的表达,并结合现代城市景观的特点和创作实践,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继承与发展,以期探索既符合当代城市发展理念,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水景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徽州水口园林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不仅被徽州人营造得极其古朴秀美,而且还蕴藏着相当丰富、自觉、科学的生态理念.文章先对影响徽州水口园林生态智慧形成的自然、文化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又分别从水口园林中的水口水、水口山、水口林、水口建筑四个方面探讨徽州水口园林中所蕴含的徽州传统生态智慧,以期其能与现代生态科学相结合,促进当前生态智慧观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当代的生态实践.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核心要素之一,掇山叠石从园林营造的一开始就体现着古人的生态智慧。文章以《园冶》等造园艺术理论为依据,从掇山选材,布局营造,山与理水、建筑、植物的交融等几个角度,探讨了其中表达高度协调的"天人合一"生态意识与理念,其实,掇山叠石技法仅是我国博大精深园林艺术中朴素生太观点的一部分,园林设计工作者应结合时代内涵要求不断创新,让根植于中华大地文化土壤的园林之花再次发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