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铜陵有色公司冬瓜山铜矿老鸦岭尾矿库的排矿方式、尾矿库库尾干滩形成时间及干滩面形成情况介绍,给出水库型尾矿库干滩扬尘源强及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方法,并提出此类尾矿库运行后期及闭库扬尘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堆存在尾矿库中的尾矿在风蚀作用下会产生扬尘,对 矿山安全与环保产生威胁.通过 ANSYSFluent数值模拟 软件,模拟风流经过尾矿库的风速、风压状态,以及干滩面扬 尘质量浓度和高度的变化,分析尾矿库的扬尘规律.模拟结 果显示,风流正向经过坝顶形状凸变处时,风速大幅增加,风 压在坝顶形状凸变处由正压变为负压.风速、风压的变化情 况表明,该处更容易发生尾矿颗粒的松动从而产生扬尘.由 干滩面扬尘质量浓度分布可知,尾矿库扬尘主要分布于干滩 面上部10~30m 处,随着风速的提高,扬尘质量浓度以及高 度加大.综上分析,在坝体施工时,应增大坡比,临近坝坡顶 面时,可铺筑碎石护坡,坝坡面植草;干滩面上应及时洒水或 喷洒抑尘剂抑制尾矿库扬尘.  相似文献   

3.
根据宝山尾矿库的尾砂粒度、坝高、干滩长度、风向、降雨量、尾砂排放方式等实际情况, 采用强化尾矿排放管理、降低干滩长度、提高库内水位以及干滩喷淋等方法进行尾矿库扬尘治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尾矿库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借鉴料堆扬尘估算公式对尾矿库干坡段风面源扬尘进行讨论,以求给出一种尾矿库扬尘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尾矿库扬尘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鞍钢所属尾矿库的尾矿粒度、坝高、干滩长度、尾矿排放方式的现状分析和有关科学试验得知,尾矿库扬尘产生主要是由于尾矿粒度细、坝体高风速大、干滩长度过长及多管排放管理不到位所致。尾矿库扬尘治理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其中控制干滩长度及加强多管排放属于生产管理措施;重点地段扬尘治理措施需根据尾矿化学成分、库区供水供电条件及子库运用情况分别采用粉尘覆盖剂、干滩喷淋、干滩绿化等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6.
尾矿库扬尘污染的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杨平  谢金亮 《现代矿业》2015,(4):162-164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尾矿库扬尘污染引起了社会足够的重视。对此,采用风蚀风洞模型试验方法来研究尾矿库扬尘污染的影响,并且分别从设计和建设管理阶段提出了尾矿库扬尘的防治措施,为防治尾矿库扬尘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研究鲁中冶金矿业集团的御驾泉尾矿库实例,对尾矿坝的破坏,尾矿库地下水渗漏和细粒尾矿库扬尘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学民  孙文杰 《矿冶》2016,25(4):15-19
尾矿库运行初期,尾矿沉积滩难以形成,通过修筑人造干滩,能有效解决初期坝下游局部跑浑现象,保证了尾矿库下游的环境安全。修筑人造干滩后的调洪演算、渗流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坝体的防洪、渗透及边坡稳定等安全性均有所增强。因此,人造干滩在尾矿库的设计、运行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对尾矿库干滩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该系统利用激光测量技术对尾矿库干滩监测指标(滩顶高程、干滩长度、干滩坡度)自动监测及预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讨论,对比现有的尾矿库干滩监测技术应用情况,总结了该系统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王滢 《金属矿山》2016,45(1):157-160
环境保护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公告(公告 2013年 第36号)中指出: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场址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尾矿库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由于其特殊性,目前尚未形成共识。结合某尾矿库项目环评实例,根据尾矿库风洞实验确定尾矿库扬尘源强公式,根据尾矿库扬尘产生特性,对SCREEN3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在保持尾矿砂一定含水率(湿度小于1%)及尾矿粒径组成(尾中砂和尾细砂<30%)情况下,地面贡献浓度达标的距离不会大于1 500 m,折算到尾矿库坝基外侧,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相似文献   

11.
赵永  蒋开喜  王德全  曹秀红 《矿冶》2008,17(1):17-20,44
硫化锌精矿高温氧化焙烧过程所产的烟尘成分复杂,主要有氧化锌外,还含有铁酸锌及锌、镉的硫化物和硫酸铅等.该种焙烧烟尘的二次焙烧处理工艺存在着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本文首次进行了焙烧烟尘的浮选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捕收剂种类及用量、浮选pH值、浮选时间及起泡剂用量等因素对浮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烟尘水洗后经多段浮选,获得了较好的浮选效果,浮选尾矿含硫<1.5%,达到了硫化锌与其它含锌矿物分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济钢高炉瓦斯泥的可选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济钢瓦斯泥中主要有用元素是铁和碳,铁主要以假象赤铁矿,碳以焦炭的形式存在。磨矿对瓦斯泥的可选性有较大的影响,磨矿后以柴油为捕收剂浮选,可得碳品位71.89%,回收率58.30%的碳精矿,浮选尾矿用摇床回收铁,可得铁品位61.11%,回收率46.13%的铁精矿。对瓦斯泥中铁矿物的可浮性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高炉除尘灰分选碳、铁过程中锌的分布及回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根据高炉除尘灰综合回收碳、铁资源过程中,锌在各产品中的分布情况,通过严格控制分选细度,采用选择性捕收碳、强化抑制锌、强化矿浆分散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锌在碳、铁产品中的损失,提高了尾泥中的锌含量。优化工艺条件后,碳粉中的锌含量降低至1.04%,损失率降低至8.32%;铁产品中的锌含量降低至1.02%,损失率降低至6.07%,锌在尾泥中的富集率提高至87.98%。通过控制合适的还原温度及还原时间,经挥发窑处理富锌尾泥,可获得品位65.34%,总回收率85.24%的氧化锌产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官地矿掘进面现有矿尘治理技术的不足,在分析泡沫降尘机理的基础上,在该矿22608副巷掘进工作面进行了泡沫降尘的工业性试验,试验利用井下已有的压水和压缩风流为动力,通过添加器添加发泡剂,经与发泡器产生高性能泡沫,并由喷头喷射至产尘点,捕捉粉尘。测试结果表明:在掘进机司机处,泡沫对全尘的降尘效率达到82.13%,为水雾降尘的2.18倍,对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达到84.82%,为水雾的2.2倍,有效治理了22608副巷掘进面粉尘灾害,改善了作业面环境,提高了作业效率,现场试验表明该项技术具有很强的现场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塔山煤矿原有防尘方法包括洒水抑尘、喷雾除尘、煤层预注水除尘。该方法降尘效果较差,割煤机作业现场粉尘浓度最高达968 mg/m3。针对该问题,塔山煤矿采取了"优化钻孔布置+封闭除尘+水幕截尘"三个方面的除尘措施,从改善煤质含水量降尘、源头控制减尘、切断粉尘扩散传播途径三个方向进行防尘。应用效果表明,工作面巷道粉尘浓度降低为16.68 mg/m3,实现了工作面粉尘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6.
矿山粉尘防治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矿山粉尘的产生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粉尘防治技术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粉尘防治技术的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关万里 《能源科技》2022,20(1):28-32,78
本文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上湾煤矿12401综采工作面为例,概括介绍了工作面基本情况,包括开采工艺、通风方式、设备配置、产尘源头以及常规防尘措施应用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尘源分布规律,针对不同的产尘源头制定分区域、分尘源的防控技术,对采煤机内外喷雾、架间喷雾等原有的防尘设施提出改进措施,优化布置.实践表明,改进后的防尘措施较好地结合工作面实际,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有爆炸危险存在的工矿场所的沉积粉尘厚度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同时调研发现针对工矿场所的通风除尘管道沉积粉尘厚度检测国内外尚属空白的现状。首先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沉积粉尘厚度实时在线检测方法,其核心是将粉尘的沉积质量检测转化为沉积厚度检测,并通过理论研究推导出粉尘沉积质量-粉尘沉积厚度的数学关系式,据此进行信号处理设计完成了该种检测方法。再完成了实验管道选择、粉尘粒径筛选、实验环境条件准备以及由定量发尘器、静电除尘器、压气泵、除尘风硐、风速测定仪、电脑控制台和变频风机等组成的实验系统。基于此实验系统与实验准备,首先实验验证了粉尘沉积质量-粉尘沉积厚度数学关系式的正确性,同时进行了误差实验,验证了该种检测方法的分辨率达到0. 01 mm,精度达到0. 07 mm,证明了该方法对沉积粉尘厚度的检测效果。然后,对除尘管道内粉尘颗粒物的受力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发现随着粉尘颗粒的粒径增大,颗粒所受的重力、拖拽力、Basset力和Saffman力作用逐渐明显。最后,基于此颗粒受力分析理论和实验系统,利用该种检测方法对通风除尘管道内的粉尘在不同风速和不同粒径下的沉积规律进行了研究,表明:随着除尘风速和颗粒粒径的增大,粉尘沉积率呈指数型降低和升高。文末,对管道内粉尘颗粒的沉积行为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给出了对现场除尘风速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煤矿采煤工作面生产时矿尘浓度较大,既容易使现场职工患硅肺病,也容易引发煤尘爆炸,为此,正利煤矿研究应用了采煤机喷雾、支架喷雾、负压诱导除尘、高效降尘剂、工作面自动喷雾、矿尘浓度检测仪器、新型矿用干式矿尘降尘装备等综合防尘技术。实际使用结果表明上述综合防尘技术的应用,使得采煤工作面的矿尘浓度降低了90%以上,防尘效果明显,促进了矿井防尘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碎软煤层干式定向钻孔产尘量大、粉尘扩散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钻孔孔口非接触式控尘技术方案,设计并研制出集尘罩样机。对集尘罩与钻杆间隙宽度、密封装置气缝宽度、控尘气幕压力等影响控尘效果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最佳控尘效果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钻杆与集尘罩间隙宽度为2.0 mm、气缝宽度为0.2 mm、排渣气体压力为0.3 MPa、控尘气幕压力为0.5 MPa时,粉尘质量浓度由540 mg/m3降低到15 mg/m3,控尘效率达97.2%。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使用集尘罩后控尘效率达到98.3%,取得了较好的控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