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梁成安  黄灏  高雪梅 《润滑油》2003,18(6):23-27
对南阳原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艺条件和各装置馏出口油品性质跟踪,评价了生产工艺流程中油品性质的变化情况,建议采用脱氮-白土补充精制工艺进行后补充精制,蒸馏装置馏出口减二线润滑油料50℃运动粘度仍控制在10.7~12.5mm^2/s之间。对生产工艺流程中油品储存安定性进行了考察,建议缩短糠醛溶剂精制装置原料罐的储存时间,有条件时增设氮气保护系统。对减三线脱蜡油各窄馏分段粘度指数进行了考察,建议调整减三线馏分切割范围,即蒸馏装置馏出口减三线油100℃运动粘度控制范围由7.0~8.0mm^2/s变为6.5~7.5mm^2/s。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加氢预精制-异构化/非对称裂化-补充精制技术(IAC技术)在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分公司200 kt/a润滑油基础油加氢装置进行工业应用的情况。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缓和的操作条件下,加工石蜡基200SN浅度脱蜡油、650SN糠醛精制油和蜡下油三种原料油,可生产Ⅱ、Ⅲ类的轻质、中质和重质润滑油基础油。生产的运动粘度为6 mm2/sⅡ类中质基础油和运动粘度为10 mm2/sⅢ类重质基础油收率分别比传统的异构脱蜡技术高9和20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屈清洲  徐丽秋 《润滑油》2003,18(1):1-11
介绍中国石油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能力、原油资源及工艺特点,酮苯脱蜡、糠醛精制、白土补充精制、高压加氢基础油生产技术现状。针对加氢法生产的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将取代传统工艺生产的I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趋势,提出利用加氢裂化尾油采用加氢异构脱蜡工艺生产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全加氢工艺,加氢裂化尾油与老三套结合生产HVI高粘度指数基础油,是中国石油润滑油基础油升级换代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西江原油为低硫中间—石蜡基原油,经过常减压分馏装置,馏程在350~560℃的馏分适合做石蜡基加氢异构脱蜡原料。中海油气(泰州)石化有限公司400kt/a石蜡基高压加氢润滑油基础油装置引进美国雪佛龙鲁玛斯公司润滑油异构脱蜡专利技术、工艺包和催化剂,采用加氢裂化—异构脱蜡—后精制联合生产技术,减三、减四两种原料切换操作。减三线基础油收率可达59.81%,减四线基础油收率可达65.64%。  相似文献   

5.
润滑油加氢异构脱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加氢裂化尾油、溶剂精制 加氢处理的减压瓦斯油为原料 ,采用加氢异构脱蜡工艺和异构脱蜡催化剂FIDW 1制备VHVI、HVI润滑油基础油的试验结果 ,并通过与溶剂脱蜡和催化脱蜡技术的对比 ,说明采用异构脱蜡工艺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具有收率高、粘度指数高和倾点低的特点。同时 ,还介绍了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 ,采用异构脱蜡工艺制备食品级白油的试验结果以及异构脱蜡催化剂FIDW 1运转 2 0 0 0h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考察新疆各油田原油的润滑油馏分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了润滑油馏分酮苯脱蜡、糠醛精制、白土精制试验,并对上述工艺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馏分进行了性质考察,为利用新疆各油区原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废润滑油高压加氢处理与补充精制两段加氢组合工艺再生润滑油基础油技术。以废润滑油小于510℃馏分油为原料,在小型加氢反应装置上进行试验,在最大限度保留废润滑油中大部分优质基础油组分的同时脱除杂质和芳烃饱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基准+5)MPa、加氢处理/补充精制反应温度为(基准+20)℃/(基准+10)℃、加氢处理/补充精制体积空速为基准/(基准+1.0)h~(-1)、氢油体积比为800的条件下,废润滑油可再生为润滑油基础油,生成油色度达到+30号,分馏得到大于400℃馏分的倾点为-18℃,100℃黏度为6.856mm~2/s,黏度指数为100,可生产HVIⅡ6号基础油产品;320~400℃馏分的倾点为-23℃,100℃黏度为3.218mm~2/s,可作为HVIⅡ3号基础油产品或3号工业白油;280~320℃馏分的40℃黏度为6.725mm~2/s,倾点为-45℃,可作为40号通用变压器油;大于320℃基础油的收率在80%以上,总液体收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8.
伊朗原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伊朗原油减二、减三线、减四线及脱沥青油采用糠醛精制、酮苯脱蜡和白土精制传统加工工艺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业放大试验。结果表明,伊朗减二线及脱沥青油基础的粘度指数大于90,与HV1150及HV1150BS基础油的具体指标有一定差距,其它质量指标分别达到HV1150和HV1150BS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伊朗减三线、减四线基础油的粘度指数小于90,其它质量指标分别达到HV1400和HV1650基础油的  相似文献   

9.
异构脱蜡工艺生产优质润滑油基础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第一套采用美国Chevron公司异构脱蜡工艺生产润滑油基础的工业装置投产概况。结果表明,以大庆原油的减二线、减四线和轻脱沥青油为原料,得到了粘度指数高、倾点低的润滑油基础油产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青海混合原油润滑油基础油的加工工艺。根据该原油润滑油料的性质,对减压一、二、三线中性油馏分采用正序加工,而减四线中性油馏分及光亮油料则采用反序加工,并分别以精制油的酸值、倾点和颜色号为目标值研究了各润滑油料的溶剂精制、酮苯脱蜡和白土补充精制的加工工艺,确定了合理的大样制备条件和润滑油基础油加工工序。  相似文献   

11.
杨文中  杨琨远 《润滑油》1999,14(6):11-13
用大庆及沙轻混合常压渣油为原料,通过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脱蜡、糠醛精制、加氢补充精制的工艺,制取符合HVI标准的基础油。  相似文献   

12.
以中海油西江原油减三线蜡油和减四线蜡油为原料,采用全氢法高压加氢工艺及配套催化剂,在模拟工业装置上进行了制备APIⅡ~+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氢工艺可以生产符合APIⅡ~+4cSt和APIⅡ~+8cSt指标的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达到118以上,浊点-10℃以下,倾点-28℃以下,是优异的内燃机油和工业油调合组分;加氢裂化、异构脱蜡的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运动黏度、黏度指数、倾点、浊点等性能影响较大;在适当反应温度下,减三线蜡油的4cSt产品收率约64%,减四线蜡油的8cSt产品收率约54%。  相似文献   

13.
减五线馏分生产食品级微晶蜡蒸馏装置运行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抚顺石油一厂以减五线馏分为原料生产微晶蜡过程中,对蒸馏装置操作条件进行了研究及工业应用,生产结果表明:减压炉出口温度由380±1℃提高到385±1℃,净洗油量有原来的35吨/时提高到45吨/时,减五线馏分出口温度由352℃提高到355℃,同时将减压塔、减五线汽提塔吹汽量做以略微调整后,减五线馏分质量达到控制指标,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70#食品级微晶蜡。  相似文献   

14.
富含长链正构烷烃的石蜡基减四线VGO是生产重质高品质API III 类润滑油基础油的优质原料。然而过高的蜡含量在提高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同时,也造成了基础油产品浊点的升高。针对这一技术问题,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从分子筛形貌控制、催化剂制备技术入手,开发出了新一代低浊点润滑油加氢异构催化剂PHI-01,解决了重质基础油因黏度指数升高而带来的浊点与收率的平衡问题。该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分公司200 kt/a 润滑油加氢异构装置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加工大庆减四线加氢精制油时,液体收率为96%,10 cSt基础油产品收率为68.1%,其浊点为-7 ℃,达到低于-5 ℃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润滑油高压加氢处理装置的工艺技术特点及工业试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我国引进的第一套 40 0 kt/a润滑油高压加氢处理装置的工艺技术特点。试生产的结果表明 :采用一段加氢处理 -常减压蒸馏 -二段加氢精制 -溶剂脱蜡组合工艺可以从劣质原料生产高粘度指数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16.
冯刚  邓远利 《润滑油》2008,23(1):32-36
针对近几年真空泵油的发展及市场需求,根据国内外真空泵油生产情况,利用大庆高粘度指数石蜡基润滑油,经溶剂脱蜡等工序后作为真空泵油原料,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和客户满意的产品。该文着重对原料选择、生产过程、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沙特轻质原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老三套”工艺对沙特轻质原油减二线、减三线、减四线及轻脱沥青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进行了工业放大试验。结果表明 ,各线基础油的粘度指数均大于 90 ,但达不到HVI标准 ,而其余各项指标尚能满足要求。沙特轻质油生产过程中存在产品有异味、对加工设备有腐蚀、抽出油量大等一系列问题 ,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润滑油脱蜡工艺及其设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孙艺  梁小龙  曹恒  郑星 《润滑油》2007,22(3):21-25
介绍目前润滑油脱蜡工艺,包括减压蜡油分步结晶脱蜡、酮苯脱蜡、稀冷脱蜡和流化床溶剂脱蜡等尊型壁警芏艺以及加氢异构脱蜡技术等临氢脱蜡工艺,同时对润滑油脱蜡工艺的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