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螺旋藻多糖对移植性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螺旋藻多糖200mg/kg可显著抑制小鼠体内腹水型肝癌细胞的增殖。它对S180和腹水型肝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抑制作用,在3~24h内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提高。它对癌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属DNA代谢干扰型。螺旋藻多糖虽不能直接杀伤癌细胞,但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螺旋藻及其多糖、多糖蛋白提取物对体外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螺旋藻多糖是螺旋藻的重要生物学活性成分,1991年刘力生等证明它对腹水型肝癌细胞及肉瘤180有杀伤抑制作用[1];1996年日本科学家证明它有抗病毒及免疫力提高作用。本研究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螺旋藻多糖及多糖蛋白,并测定它对肺癌细胞,人白血病淋巴细胞及胃癌细胞的杀伤抑制作用。1材料及方法1.1样品及试剂来源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极大螺旋藻(S.maxium)及螺旋藻干粉由云南程海宏源生物技术公司提供,部分藻粉由本实验室自制。昆明种小鼠,重30~40g,由昆明医学院提供。胃癌…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温度和光强下培养极大螺旋藻438(Spirulina maxim438),得到其积累多糖规律为:不利于螺旋藻生长的温度、光照条件,会促进胞外多糖EPS(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的分泌,而螺旋藻最适生长条件(30℃,5000lx)与胞内多糖IPS(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IPS)积累的条件一致。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体外实验证明IPS和EPS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抑制作用,最佳作用浓度分别为80μg/mL,100μg/mL。Caspase-3试剂盒检测经两种多糖作用后Hela细胞Caspase-3酶的变化,结果显示:处理组比对照组Caspase-3酶活性有明显提高,预示着多糖抑制肿瘤细胞的机制可能是通过Caspase途径,引起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螺旋藻多糖的组成与功能及影响藻类多糖生成的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螺旋藻多糖的保健功能螺旋藻利用光能经光合作用同化CO2,利用无机氮源合成藻体蛋白质,光能转化率高达18%,光合效率为43%。螺旋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含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螺旋藻多糖。螺旋藻多糖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免疫功能,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而且有显著的抗辐射作用,放、化疗病人食用螺旋藻后,能使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血色素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定,有缓解射线对骨髓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Belay,A.等,Gonzalez,D.R.C.等,Hayashi,K.等及Venkataraman.L.V.等[3]实验表明,螺旋藻多糖可使患NIH急性放射病小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胞内多糖对SMMC7721等肿瘤细胞系的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半抑制浓度(80,5 mg/L)的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IPSⅠ,IPSⅡ)处理肿瘤细胞,并用MTT,SRB,DNA ladder,AnnexinⅤ等方法测定。结果表明,IPSⅠ(80 mg/L)对SMMC7721,A549,HeLa,U251等肿瘤细胞系抑制率分别为64.97%、46.1%、43.3%、27.02%;IPSⅡ(5 mg/L)能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螺旋藻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螺旋藻多糖150~300mg/kg,无论注射或口服,均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增加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和血清溶血素的含量。说明螺旋藻多糖不但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能促进机体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功能。它的作用机理似与螺旋藻多糖能增强骨髓细胞增殖能力,促进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生长和促进血清蛋白的生物合成有关;同时还与其能消除免疫拟制剂(环磷酰胺)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螺旋藻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红  张学成 《海洋科学》2003,27(5):58-60
研究了螺旋藻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螺旋藻多糖在50—200μg/g的剂量范围对小鼠S-180肉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升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功能,促进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并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促进荷瘤小鼠脾NK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提示螺旋藻多糖可通过全面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刺激T细胞、NK细胞等功能来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螺旋藻藻蓝蛋白对人血癌细胞株HL-60,K-562和U-937的生长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运用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和MTT检测法测定了螺旋藻藻草稿的地人血癌细胞株HL-60,K-562和U-937生长的影响。体外培养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螺旋藻藻蓝蛋白处理这3种肿瘤细胞,结果显示螺旋藻藻蓝蛋白对这三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存在浓度剂量效应,高浓度抑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体外微量细胞病变抑制实验及体内半数致死量LD_(50)测定法,分别观察海藻硫酸多糖911对乙型脑炎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海藻硫酸多糖911在体外适宜的浓度条件下,对乙型脑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病毒无中和作用。体内给药,911对乙型脑炎病毒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胞内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外源DNA,是钝顶螺旋藻/节旋藻(Spirulina/Arthrospira platensis)遗传转化的难点之一。通过用EDTA螯合Mg2 抑制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方法,对外源质粒进行了甲基化修饰。结果表明,修饰后的外源质粒可抵抗限制性内切酶3h的降解,有利于钝顶螺旋藻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11.
田李  张晓雯  秦松 《海洋科学》2008,32(6):55-60
利用改良的SDS法提取钝顶螺旋藻基因组DNA,经Sau3AI酶切,回收1~2kb大小的片段,与BamHI(Sau3AI的同尾酶)酶切并去磷酸化后的pBR322质粒载体相连接,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Top10细胞,构建了螺旋藻基因组质粒文库。根据pBR322载体上多克隆位点两侧序列设计锚定引物,根据丝状蓝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螺旋藻质粒文库为模板,“巢式”扩增出了STK基因部分序列。螺旋藻基因组质粒文库的构建为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体外肿瘤细胞株抑制试验,研究耳壳藻内酯合成过程中结构的衍化物和抗肿瘤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耳壳藻内酯对小鼠肝细胞癌(H22)、小鼠路易斯肺癌(LLC)、人宫颈癌(Hela)和人乳腺癌(MCF-7)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对正常小鼠胚成纤维(NIH3T3)和人肝细胞(L—02)的毒性较低。酮基内酯对各肿瘤细胞毒性差异较大,对上述正常细胞株的杀伤力也较大。体外结合DNA的研究表明,耳壳藻内酯芳香环上的羟基较酮基内酯上的酮基易于插入DNA分子中.造成DNA分子的断裂和解聚。标记代谢物前体掺入试验表明,耳壳藻内酯能够显著抑制DNA大分子的合成,阻滞肿瘤细胞的生长。推测耳壳藻内酯芳香环上的羟基是影响其抗肿瘤活性的主要官能团。  相似文献   

13.
实验研究来源于牛胎盘的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将新鲜牛胎盘匀浆后经盐析、亲和层析、超滤和离子交换层析可以纯化到一种肝细胞生长因子。实验采用3H-TdR掺入细胞DNA的量来表示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细胞DNA合成的作用,用液体闪烁计数来探测3H的放射性。结果表明:该因子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肾细胞的DNA合成都有刺激作用,而且也能刺激原代培养的人胎肝细胞的DNA合成。但对传代培养的小鼠腹水S180细胞的DNA合成则有抑制作用。另外,此因子对热不稳定,经热处理之后,其对大鼠肝细胞的刺激作用和对小鼠腹水S180细胞的抑制作用都降低了。  相似文献   

14.
大鼠肝脏经匀浆、硫酸铵盐析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得到部分纯化的Ⅰ型和Ⅱ型蛋白激酶A。将两型酶制剂在体外分别与藻酸双酯钠孵育,藻酸双酯钠对两型酶的活性均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钝顶螺旋藻部分原生质体及单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于1992年1月-1994年4月,进行超声波处理方法制备钝顶螺旋藻部分原生质体以作为基因工程受体,以及制备单细胞用于固体平板克隆化培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以20kHz频率、15W功率作用30s,可使藻丝体断裂成15.0±1.6个细胞长度;延长作用时间,至2-6个细胞长度时,细胞壁结构遭到破坏,形成部分原生质体;继续作用,可形成少量原生质体和大量单细胞。断裂藻丝体、部分原生质体、单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均可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再生或生长。以一定密度涂布单细胞与原生质体,能够形成彼此分开的单个克隆,可用于筛选及遗传分析。本文提供了一种节省溶菌酶的制备螺旋藻透性体的方法,超声波作用利于外源基因的导入,而涂布培养利于进一步的筛选和形成克隆。  相似文献   

16.
栉孔扇贝糖蛋白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对海洋贝类药用研究较多。80年代末日本报道虾夷扇贝(Patinopectenyessoensis)中的糖蛋白有很强的肿瘤抑制作用;国内对扇贝边氨基多糖的抗凝作用[1,2],扇贝边提取物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3]以及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4]作过研究。本文首次从栉孔扇贝边中分离获得糖蛋白,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扇贝边鲜品系从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中剥离获得,于1995年5月采自青岛麦岛海珍品养殖场;昆明种小鼠由山东省医科院动物中心提供;S180腹水瘤由山东省医科院药物研究所提供;其他试剂均为A.R.级。1.2 方…  相似文献   

17.
3种海藻单一或混合投喂对卤虫的饵料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亚心形扁藻、绿色巴夫藻、极大螺旋藻为基本饵料,以纯投单胞藻或单胞藻中添加螺旋藻的方式来培养卤虫。结果表明:不同饵料搭配养殖卤虫的效果差异明显。纯扁藻和绿色巴夫藻搭配扁藻的养殖效果比较理想,卤虫成活率高,生长快速,生殖力大。极大螺旋藻养殖效果差。  相似文献   

18.
皱纹盘鲍多糖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软体动物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中分离提取的纯多糖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药理实验表明,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移植性肿瘤肉瘤S180、肝癌HepA细胞无细胞毒作用,但能明显延长HepA小鼠的生存时间,抑制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生长;在抑瘤的同时,能明显提高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的重量,降低荷瘤小鼠肝脏中过氧化脂质的水平。提示鲍鱼多糖可能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作用而发挥其抗肿瘤活性的  相似文献   

19.
三十烷醇对极大螺旋藻生物量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Zarrouk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g/m3液体三十烷醇(LTA),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的生物量增加了24.6%~25.7%,即使在碳源NaHCO3减半(实验组2)的条件下生物量仍增加了4.43%~4.92%;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了11.9%~16.0%,在实验组2条件下也增加5.7%~8.3%;叶绿素增加率为45.8%~63.3%;蛋白质总量基本不变,但水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从对照组的36%增长至实验组的60%左右,而水不溶性蛋白的含量则明显从30%左右减至10%左右.从螺旋藻生产基地的中试培养结果看,加入1g/m3液体三十烷醇,生物量提高了39.76%,比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更好的增产效果,但加入固体三十烷醇(STA)反而减少12%.以上结果表明,在极大螺旋藻培养基中添加液体三十烷醇可大幅度提高生物量和生化组成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