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VS)确定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分型并与63例对照者进行ACE基因多态性检测,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组ACE基因缺失型(D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D基 因型在Ⅰ型分裂症患者中的分布为57.35%,高于Ⅱ型分裂症患者的40%(p<0.001);D等位基因频率为70.59%,高于Ⅱ型分裂症患者的62%(p<0.05),提示DD基因型与Ⅰ型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I)/缺失(D)多态性是否与糖尿病(DM)的易感性相关,对108例糖尿病患者和196例正常人进行了ACE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DM患者基因型DD基因型频率为22%,χ2=4.7,P>0.05(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相应频率为21%,χ2=4.9,P>0.05;Ⅱ型糖尿病患者为23%,χ2=2.1,P>0.05),而对照组DD基因型频率为16%;DM患者D等位基因频率为38%,χ2=0.0048,P>0.05(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相应频率为34%,χ2=0.62,P>0.05;Ⅱ型糖尿病患者为41%,χ2=0.25,P>0.05),而对照组相应频率分别为38%.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之间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存在差异,但不显著.这一结果表明ACE基因的多态性与糖尿病的易感性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ngiotensin - converting enzyme, 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L/D)多态性在郴州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病程大于2年的郴州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依据是否合并高血压(hypertension,I-IT)、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finopathy,DR)等归类。采用PCR法确定其ACE基因多态性,高分辨彩超测量了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分析了I/D多态性与HT、DN、DR和CIMT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了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果ACE基因型在本组患者中分布为:DD型21.4%,ID型38.1%,Ⅱ型40.5%。3个基因型之间CIMT(P=0.001)、并发DN的比例(P=0.001)和合并HT的比例(P=0.005)有统计学差异。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性别,DD基因型,并发DN和高龄。结论郴州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与HT、CIMT增厚及DN等血管病变正相关。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DD基因型,并发DN和高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在高原汉族人群中的频率分布以及高原汉族人群和平原汉族人群的ACE多态性频率的比较.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高原地区汉族人群进行ACEI/D基因型的分析.结果高原地区汉族的ACE基因型频率分布是,Ⅱ型0.467、ID型0.40、DD型0.134,与平原汉族比较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原汉族人群和平原汉族人群在ACE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分布无明显的地区差异,与国外其它种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将96名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再按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为II、ID和DD三种基因型.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的抗阻运动处方干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利用递增负荷功率车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最大功率,利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定右腿股四头肌的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结果显示,所选实验对象基因型分布频率(II:25.8%,ID:44.1%,DD:30.1%)符合H-W遗传平衡定律(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实验前,ACE-ID基因型和DD基因型最大功率和VO2max低于II基因型(P0.01);股四头肌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在各基因型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阻运动后,组内比较,运动组ACE-ID基因型和DD基因型最大功率和股四头肌力量耐力的变化值均高于II基因型(P0.01);组间比较,运动组ID基因型和DD基因型最大功率和股四头肌力量耐力的变化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各指标在各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CHF患者运动耐力以及抗阻运动后的干预效果与ACE基因I/D多态性存在关联,其中II基因型患者运动耐力高于D等位基因患者(DD和ID基因型),而D等位基因患者对抗阻训练的效果较II基因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探讨IgA肾病 (IgAN)患者甘露糖结合蛋白 (MBP)基因第 5 4号密码子基因多态性对其功能的影响 ,阐明MBP基因多态性与IgAN免疫病理多样性之间联系的本质 .按照MBP基因型分别选取 5 8例IgAN患者 ,其中 30例为单纯IgA伴C3沉积 (A组 ) ,2 8例为IgA、IgG、IgM伴C3、C1q沉积 (AGM组 ) ;另选取 32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 .用PCR RFLP方法对所有个体MBP基因型进行分析 ,同时从各个体获得外周血清 ,应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MBP浓度 ,分析比较MBP基因多态性与MBP血清浓度的关系 .①正常对照组中 ,MBP基因GGC/GGC型和GGC/GAC型群体血清MBP浓度分别为 (1711± 177)ng/mL (n =19)、(2 93± 6 3)ng/mL (n =11) ;IgAN患者A组和AGM组GGC/GGC型、GGC/GAC型血清MBP浓度分别为(16 2 2± 194 )ng/mL (n =16 )、(2 71± 4 6 )ng/mL (n =12 )和 (15 12± 2 11)ng/mL (n =17)、(2 10± 4 2 )ng/mL (n =10 ) .上述各人群中 ,GGC/GGC型与GGC/GAC型血清MB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1) ,GGC/GAC型MBP水平约为GGC/GGC型的 1/6~ 1/8.各人群中由于GAC/GAC型极罕见 ,因此MB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但该基因型个体血清MBP水平极低且均相互接近 (<10ng/mL) ,远低于另两种基因型血清MBP的平均水平 .②正常对照组、IgAN患者A组和AG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寻ACE基因I/D多态性与技能主导类优秀滑雪运动员运动能力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PCR的方法对46名技能主导类滑雪运动员与115名普通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测试结果通过基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H-W)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为I=66.5%,D=33.5%,基因型频率为II=46.1%,ID=40.9%,DD=13.0%;实验组等位基因频率为I=65.2%,D=34.8%,基因型频为II=39.1%,ID=52.2%,DD=8.7%;结论:ACE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的趋势为ID型〉II型〉DD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无差异(P〉0.05)。提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不能作为中国技能主导类优秀滑雪运动员选材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选取健康黑山羊10只,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肌内注射CO.SMM缓释型注射液60mg/kg,第二组肌内注射单方SMM注射液60mg/kg,均以SMM计.注射后间隔一定时间采血,以HPLC测定血浆中SMM、TMP的浓度,用药代动力学视窗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单剂量肌内注射CO.SMM缓释型注射液后,SMM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TMP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SMM和TMP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Ka(0.56&#177;0.095)h和(0.87&#177;0.15)h;T1/2(12.20&#177;0.70)h和(13.61&#177;1.78)h;Tmax(2.58&#177;0.35)h和(2.68&#177;0.26)h;Cmax(52.27&#177;1.05)μg/mL和(3.83&#177;0.095)μg/mL.单剂量肌内注射单方SMM注射液后,SMM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a(0.42&#177;0.046)h;T1/2(1.27&#177;0.068)h;Tmax(1.00&#177;0.061)h;Cmax(77.06&#177;2.12)μg/mL.肌内注射CO.SMM缓释型注射液和单方SMM注射液后,SMM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吸收半衰期、达峰时间及消除半衰期均大于后者(p〈0.05),而最大血药浓度前者却小于后者(p〈0.05),表明CO.SMM缓释型注射液肌注后SMM吸收缓慢,消除半衰期延长,达峰延迟,血药浓度平稳,具有缓释长效特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方法合成了2个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Na3H3[C4FN3OH4]6[TeMo6O24]&#183;8H2O(Ⅰ)和Na2H[C4FN3OH4]2[Al(OH)6Mo6O18]&#183;13H2O(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个化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化合物Ⅰ的晶胞参数a=1.10691(10)nm,b=1.14899(10)nm,c=1.35807(12)nm,a=71.63(2)&#176;,β=66.25(10)&#176;,γ=67.44(2)&#176;,V=1.4334(2)nm^3,Z=1,R1=0.0748,wR2=0.1279;化合物Ⅱ的晶胞参数a=0.68788(4)nm,b=1.16845(7)nm,C=1.30690(8)nm,a=81.3390(10)&#176;,β=77.8900(10)&#176;,γ=79.5480(10)&#176;,V=1.00307(10)nm^3,Z=1,R1=0.0314,wR2=0.0995.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ACE基因第16内含子多态性与糖尿病及合并肾病的相关性.利用PCR技术检测内蒙古地区86例汉族对照组、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c mellitus,T2DM)不伴有肾病患者(nephropathies,DN-)和T2DM合并肾病患者(DN+)的ACE基因第16内含子是否存在插入、缺失(I/D)多态性.结果表明.对照组与DN-组比较,I/D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DN+组比较,I/D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有统计学意义;DN+组的ACE基因DD型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D显著大于对照组和D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内蒙古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D等位基因的出现使DN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与Ⅱ基因型相比,基因型为ID、DD的DM患者并发DN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353K的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Co(Ⅱ)一步不可逆还原为金属Co,测得Co(Ⅱ)在Pt电极上n为0.308和D0为2.58&#215;10^-7cm^2&#183;S^-1;Co(Ⅱ)在Cu电极上α为0.25,Do为3.2&#215;10^-6cm^2&#183;s^-1Mg(Ⅱ)不能单独被还原为Mg,但是可以被Co(Ⅱ)诱导共沉积.由恒电位电解法得到非晶态的Mg-Co合金膜,合金中Mg的含量随着阴极电位的负移和Mg(Ⅱ)/Co(Ⅱ)摩尔比增大而增大,镁的最大含量可达28.75wt%.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新疆汉族人群乳腺癌的相关性, 按维吾尔医将乳腺癌患者分为4 种体液型,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新疆汉族139 例乳腺癌患者和72 例正常对照组ACE 基因I/D 多态性进行检测, 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显示, 异常黏质乳腺癌患者组II 基因型频率(P=0.018)和I 等位基因频率(P=0.004)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异常黏液质乳腺癌患者组I 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异常黑胆质乳腺癌患者组(P=0.012)。由此得出, ACE 基因I 等位基因和II 基因型可能增加新疆汉族维吾尔医异常黏液质型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探讨猪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与否对其体外受精和孤雌激活后早期发育的影响.从屠宰场收集猪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42-46h后分为3组:排出第一极体组、没有排出第一极体组和对照组(不挑选第一极体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或化学孤雌激活之后放入胚胎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分别于第48h和第168h统计分裂率和囊胚率.①体外受精后,有极体组的卵裂率略高于无极体组和对照组的卵裂率(62.19%&#177;6.99%vs55.40%&#177;6.80%和56.33%&#177;8.17%),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囊胚率分别为4.87%&#177;3.77%,2.33%&#177;1.34%和3.50%&#177;2.96%,有极体组明显高于无极体组(p〈0.05),对照组与其它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化学激活后,有极体组的卵裂率高于无极体组和对照组(75.45%&#177;1.35%vs64.81%&#177;2.07%和69.64%&#177;2.51%,p〈0.05);有极体组的囊胚率也高于无极体组和对照组(24.54%&#177;4.34%vs12.96%&#177;3.99%和18.75%&#177;1.87%,p〈0.05).排出第一极体卵母细胞比没有排出第一极体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强,但没有排出第一极体卵母细胞经体外受精或人工激活后也可以发育到囊胚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新疆汉族血尿酸(SUA)水平与糖代谢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汉族住院病人30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尿酸组149例,尿酸正常组152例。血清检测血尿酸(SUA)及血糖相关指标。检测人体测量参数,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fHOMA—IR)指数。结果显示:①FINS水平,高尿酸血症组(27.85&#177;19.56)μ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118.38&#177;10,33)μIU/mL,P〈0.01;HOMA—lR,高尿酸血症组(8.38+7.96)明显高于对照组(4.08&#177;2.44),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高尿酸血症组(6.29%&#177;1.81%)明显高于对照组(4.94%&#177;0.43%),P〈0.01;空腹血糖(FPG)水平,高尿酸血症组(6.38&#177;2.68)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96&#177;0.56)mmol/L,P〈0.01。(②研究对象的SUA水平与甘油三酯(TG)(r=0.321,P〈0.01)、FPG(r=0.207,P〈0.01)、HbA1c(r=0.353。P〈0.01)、FINS(r=0.337。P〈0.01)、HOMA—IR(r=0.315.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r=-0.147,(P〈0.01)呈显著负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l)、HbAlC、TG和HDL是影响血尿酸的主要相关因素.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SrCo0.8Fe0.2O3-δ-SrZrO3(10mol%)双相复合中空纤维陶瓷膜.所制得的纤维膜的壁厚为0.25mm,外径为1.70mm.为建立氧渗透所需的氧分压梯度,将膜的外壁暴露在空气中,内壁采用高纯氦气吹扫.在950℃时,采用30ml/min氦气吹扫,测得氧渗透速率为1.42ml&#183;cm^-2&#183;min^-1.氧渗透速率随温度而升高,在850-950℃范围内的表观活化能为35.3&#177;1.6kJ/moL.随着吹扫气流量的增加,膜管内的氧分压下降,氧渗透速率提高.采用活塞式流动模型和Wagner氧渗透理论模拟了纤维膜的氧渗透过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二甲基亚砜中Ni^2+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293K时,在0.01mol&#183;L^-1 NiCl2-0.1mol&#183;L^-1 LiClO4-DMSO体系中利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计时电量法测定Ni^2+的扩散系数D0和传递系数α分别为:1.29&#215;10^-6cm^2&#183;s^-1和0.14;并通过塔菲尔曲线求出交换电流密度i0=7.87&#215;10^-8A/c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介入法植入国产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介入法植入国产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排尿困难62例。1%利多卡因尿道粘膜麻醉,X线透视引导下经尿道将62枚国产支架放置在前列腺尿道最狭窄处。结果:62例患者1次植入成功率98.4%(61/62)。57例植入支架后立即自行排尿,排尿通畅率为95.2%(57/62)。46例术后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术前(27.8&#177;4.1)mL/s降至术后(5.2&#177;4.3)mL/s,平均尿流率术前(5.1&#177;3.7)mL/s增至术后(12.9&#177;4.2)mL/s,最大尿流率术前(1.8&#177;3.2)ml/s增至术后(14.2&#177;2.8)mL/s,剩余尿量术前(173&#177;28.4)mL降至术后(54.2&#177;23.7)mL,术前术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介入法植入国产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疗效迅速、安全可靠、创伤性小,尤其是治疗高龄、高危且不适合手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流动注射法测定鱼塘水样中的NO-2和NO-3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流动注射技术测定鱼塘水样中的NO2^-和NO3^-含量,以对氨基苯磺酸和甲萘胺盐酸盐为显色剂,在510nm下比色测定NO2^-的含量,而NO3^-则在稀醋酸条件下用锌粉将其预还原成NO2^-后,也在上述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其含量.测定NO2^-的线性范围为0.10&#215;10^-6~3.00&#215;10^-6mol&#183;L^-1,检出限为0.038&#215;10^-6mol&#183;L^-1,测定频率达80次&#183;h^-1;测定NO3^-的线性范围为0.10&#215;10^-6~3.00&#215;10^-6mol&#183;L^-1,检出限为0.040&#215;10^-6mol&#183;L^-1.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海南汉族106例高血压患者和97例汉族正常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结果显示:高血压组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0%,28.3%,55.7%;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2%,69.8%.正常对照组DD,DI,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5%,44.3%,40.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1%,62.8%.两组之间的DD,DI,II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D等位基因频率都比I等位基因频率低;ACE基因I/D多态性与汉族高血压的发病有相关性,是汉族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20.
用活化法以^93Nb(n,2n)^92mNb反应截面作为中子注量的标准测量了13.5—14.8MeV中子引起的^203Tl(n,2n)^202Tl的反应截面值.14MeV中子由T(d,n)^4He反应得到,中子能量通过^93Nb(n,2n)^92mNb和^90Zr(n,2n)^89m+9Zr截面比法测定.测得了分别由(13.5&#177;0.3),(14.1&#177;0.2),(14.8&#177;0.3)MeV中子引起的^230Tl(n,2n)^202Tl反应截面值分别为(1829&#177;83),(1884&#177;109),(2016&#177;105)mb.并与其他人的测量结果和JEFF-3.1评价数据库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