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差动放大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共模信号和放大差模信号,因而具有良好的温度和噪声特性,是集成运放的重要基础。为了在实际中更好地应用差放电路,这里对长尾式和恒流源式差动放大电路不同接法的特征参量,如共模抑制比、温度特性、传输特性等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运用Multisim进行仿真比较,可以方便观测不同电路的性能特点,有利于根据具体电路的设计指标选择合适的差放电路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蒋玲  沈龙妹  侯文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2):130-131
PSpice软件以其精确和接近实际的电路模型和元器件模型,能对电子线路进行逼真的模拟,为电路学习和设计者提供一个虚拟工作平台。以差动放大电路的研究为实例,通过理论推导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传输特性和共模传输特性,对照PSpice仿真结果,说明ORCAD电路仿真在模拟电子电路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电荷放大器对电缆噪声敏感,无法精确测量微弱电荷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三运放差动放大电路。通过构建传统电荷放大电路的噪声模型,分析了本底噪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针对其共模特性,设计了三运放差动放大电路,放大微弱电荷同时能有效抑制电缆中的本底噪声,提高电路的共模抑制比。经Multisim仿真和硬件电路实验证明,该电路能实现±1.5 pC微弱电荷的检测放大,在电缆叠加32.8 mV干扰噪声的情况下,输出信号幅值与理论值误差仅为1.3%,进而验证了该电路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李兴春 《电子技术》2010,37(11):30-31
介绍了差动放大电路演变历程,理论上分析了典型差动放大的工作原理以及特性参数的计算公式;应用虚拟实现技术--Proteus软件进行了静态特性、差模输入信号、共模输入信号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葛中海  陈永新 《无线电》2010,(10):34-36
在音响DIY中,对照着电路图制作功率放大器不算太难,但要对其中的一些电路的基本原理了解得清清楚楚,却不是那么容易了。有不少读者希望能看到一些针对性讲解功率放大器的文章,为此,我们组织了《实用音响技术入门与提高》系列文章。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先从在功放电路中应用较多的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入手,讲解由差分放大电路搭建的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设计要求。具体安排是:《差动放大器》、《恒流源电路》、《集成运放》、《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电路》.墩实用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功率放大器的制作实例》。如果有人还想了解其他类型的音响电路。或者想在这个课堂授课。请与我们联系。  相似文献   

6.
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电路对称性和射极电阻对差动放大器共模抑制比的影响,论述了二者的关系,并用PSpice仿真程序验证了所得结论。  相似文献   

7.
一、失真抵消技术的基本原理 本刊上期<失真抵消更保真>一文发表后,有心的读者打来电话追本溯源,希望了解失真抵消技术的基本原理.其实,失真抵消技术一直伴随差动放大器的理论发展而发展.在差动放大器中,有一项技术指标叫共模抑制比(CMR),即CMR=差动放大倍数/同相放大倍数.差动放大倍数是放大有用信号(如音频信号)的.同相放大倍数是放大非有用信号(如噪声类信号)的.  相似文献   

8.
赵明骅 《电讯技术》2003,43(5):126-128
传统对差动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均多是根据输入、输出信号的特点,利用特定条件下的微变等效分析,这种方法易于得出结论,但不容易理解其物理含义,这是认识和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难点之一。文中从典型的电路出发,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得出相应的指标,从而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款用三极五极复合管6AN8和6L6GC构成的推挽功率放大器。作为电压放大级,三极五极复合管的组合方式有多种,本文就用6AN8组成的两种SRPP电路与五极管作共阴放大三极管作阴极输出器的电路进行了实测比较,得出阴极输出器的方案在增益、失真率、最大输出和输出阻抗等方面均较两种SRPP电路优越。因此该功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级采用五极管差动放大电路和三极管阴极输出器电路组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的共模输入信号、差模输入信号和比较输入信号的最大允许值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论述了双端输出信号最大不失真峰值的确定原理和计算公式。论述了共模信号对单端输出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差动放大器的优越性 在有源模拟电路中.差动放大技术理论是最经典、最成熟、最有用的放大技术。无论在分离的胆管、晶体管放大器,还是现代的模拟集成放大器中.差动放大器都占据主导地位。它的优越性在于:它的电路对称、平衡、互补。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抑制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零点漂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美蓉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2):13-15,18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既能放大交流信号,又能放大缓变信号和直流信号,其频率特性的下限频率为零。在集成电路中,由于容量较大的电容器难以制作,因此集成放大电路一般采用直接耦合的结构。但是,直接耦合方式又给放大电路带来一个特殊的问题,这个特殊的问题就是零点漂移,在此介绍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点和直接耦合带来的特殊问题,根据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讲述解决抑制零点漂移的各种措施。着重讲述利用差动放大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3.
经典的三运放或二运放仪表放大器电路都是放大内含高共模噪声的小振幅差动信号的标准方法.在有些应用场合,信号源随高串行输出阻抗而波动,因而需要使用高输入阻抗放大器.  相似文献   

14.
运用CMOS集成电路设计处理对象为语音信号的二阶∑-△A/D转换器.采用全差动设计、共模反馈电路和开关电容积分器实现二阶∑-△A/D转换器.  相似文献   

15.
王慈明 《电子技术》1992,19(7):33-34
一般的集成运算放大器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称作差动输入单端输出电路。还有一种集成运算放大器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称作差动输入差动输出电路。本文着重介绍几个典型的差动输入差动输出集成电路。一、MC10116集成电路 MC10116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它是由三级差动放大器——射极跟随器组成。每级差动放大器有8倍左右的增益,三级差动放大器串联后的总增益为512倍左右。为提高共模抑制能力,第一级差动放大器由内部电路提供—1.3V参考电压,使之工作在A类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一、失真抵消技术的基本原理 本刊上期《失真抵消更保真》一文发表后,有心的读者打来电话追本溯源.希望了解失真抵消技术的基本原理。其实,失真抵消技术一直伴随差动放大器的理论发展而发展。在差动放大器中.有一项技术指标叫共模抑制比(CMR).即CMR=差动放大倍数/同相放大倍数。差动放大倍数是放大有用信号(如音频信号)的。同相放大倍数是放大非有用信号(如噪声类信号)的。这个比值越大,  相似文献   

17.
张华  邱红  宋智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8):181-182
差分放大电路的最大特征就是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使用差分放大电路放大信号时,在选择共模抑制比高的集成运放的情况下,为了使输出误差尽可能小,就要保证电阻元件有较高的精度。通过具体计算来说明电阻精度对差分放大电路误差的影响。电阻精度越高误差越小,相反电阻精度越低误差越大。  相似文献   

18.
Steele  J 《电子产品世界》1996,(9):130-130
图1的差动放大器可在3.3V电源图上处理高达±24V的共模电压,或者在5V电源上处理高达±40V的共模电压。它可方便地与使用3.3V或5V单电源系统的模数转换器(ADC)或数据采集系统(DAS)相连接,以便处理共模范围很宽的输入。差动放大器X1是实际的差动放大器,而R1、RZ、R3和R4则是增益调整电阻。X2迫使X1输入端的共模电压相对于X3提供的静态偏置点为零。由于双和四低压运放货源充足,因而差动放大器可用一块IC来实施。由于正向共模输入需要X2的输出向负向摆动,因而有必要偏置在一半电源上或电…  相似文献   

19.
众多工业与医药应用均在大共模电压与DC电位下采用仪表放大器(INA)来调节小信号。然而,标准INA却常因使用单位增益的差动放大器做为输出级而导致输人共模电压范围受到大幅限制。共模信号受到邻近设备以及不同位置的信号源的较大差动DC电位的感应,从而使INA的输人电压升高,输人级发生饱和。饱和现象将产生INA输出电压。尽管该电压值是错误的,但随后的处理电路却无法辨别。这将导致不可预见的灾雉性后果。  相似文献   

20.
输出级采用栅地一阴地级联电路具有上面真空管的栅级电流可以忽略不计,并不可以改善高频特性的优点。本文介绍一款输出级采用级联电路的推挽功率放大器,级联电路的上面管子选用B级功率放大双三级管627G作并联连接,栅级工作于正偏压有栅级电流流过,下面管子选用B级管6BM8的五极管部分。放大器由两级放大电路组成,前级用6BM8的三极管部分组成差动放大电路,该电路同时完成电压放大和相位翻转两项任务。由于B级放大器的B电源电流变化大,所以B电源的滤波电路采用扼流圈输入方式。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为7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