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拔牙后会引起牙槽骨的吸收和软组织退缩,应用牙槽嵴保存技术可阻断或减缓牙槽骨吸收,实现剩余牙槽嵴的保存或增量。评估剩余牙槽窝骨壁及其拔牙后条件对于选择种植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牙槽嵴保存技术虽是一种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的手术方法,但临床上需要遵循其适应证,严格按照牙槽嵴保存的手术流程,应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恰当的植骨材料,并做好一期创口关闭。文章将对牙槽嵴保存技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手术方法、种植手术时机做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明确其手术指征及进行标准化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拔牙后,牙槽嵴的软硬组织将丧失。第一年,牙槽嵴将吸收50%的宽度和1mm的高度。其中60%的骨吸收发生在前三个月。牙及面部的功能、美观重建是现代种植学的现实挑战。牙槽窝、牙槽嵴的保存为保存和重建软硬组织提供了条件。本报告将重点阐释牙槽骨的愈合原理及在种植体植入前的一些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  相似文献   

3.
充足的牙槽骨宽高度和骨质量是种植体植入的前提条件。但拔牙后局部牙槽骨的改建和吸收极易造成骨量和骨质减少,影响种植体植入。牙槽嵴保存技术有利于拔牙后牙槽骨的愈合,减少骨吸收,为后期种植修复创造条件。本文将对近年来牙槽嵴保存的方法、疗效及后期种植体植入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口腔种植作为一种缺失牙的修复方式已经被临床广泛地接受,然而,成功的种植修复需要有足够的牙槽骨骨量和良好的牙槽嵴外形.患者的牙齿拔除后,骨吸收会造成牙槽嵴体积和外形的变化.若这种变化在临床上较为明显,可以对种植修复或传统修复造成困难.牙槽嵴保存技术则可以使拔牙后的牙槽嵴吸收最小化,可以保持足够的牙槽骨量,从而有助于获得理...  相似文献   

5.
在口腔正畸临床治疗中,常见牙列拥挤、前突、埋伏牙、严重龋齿等需要减数治疗的拔牙病例[1]。牙齿拔除后剩余牙槽嵴将出现不可逆的、进行性的吸收,导致牙槽嵴的高度降低和宽度减小[2]。研究发现,牙槽骨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拔牙后第1个月内,接近2/3的吸收发生在最初的3个月。临床上经常观察到,在开始关闭拔牙间隙时,由于骨量不足使牙齿移动非常困难或者根本不能移动;或者在间隙关闭过程中出现牙根吸收,牙槽骨裂等并发症[3,4]。目前尚无较好的  相似文献   

6.
<正>拔牙后的牙槽嵴存在一个不可逆、进行性的吸收过程。牙槽窝本身的愈合过程表现为牙槽窝内新骨的形成和外部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丧失。而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丧失,给今后牙列的修复和种植治疗带来了牙槽骨骨量不足的问题,成为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拔牙后牙槽窝内即刻植骨延期不翻辩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要求拔牙后作牙种植修复的病例,在拔牙后的牙槽窝即刻植入人工骨粒(bio-oss或脱钙骨).3个月后,在植骨位置行临床常规X线和骨量器检查确定足够的牙槽骨骨量并行不翻瓣牙种植.结果:通过临床和X线观察,植骨后牙槽骨外形丰满,高度和宽度基本保持.不翻瓣牙种植顺利,手术损伤反应小.36个牙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均达30N以上,随访观察6~62个月,种植全部成功.讨论:拔牙后牙槽窝即刻植骨可有效地保持牙槽骨外形,提供足够的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在足够骨量基础上行延期不翻瓣牙种植,可简化种植前检查和种植过程,减轻种植局部反应.结论:拔牙后牙槽窝即刻植骨延期不翻瓣牙种植是一种有效的临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即刻种植术后可能影响上颌牙槽嵴改建的因素。方法:共80例接受上颌即刻种植的患者,在上颌前牙及前磨牙区拔牙后即刻植入80枚种植体。检查并记录如下数据:1种植体表面距颊侧牙槽嵴外侧骨板的距离;2种植体颊侧水平骨缺损距离;3种植体颊侧垂直缺损距离。并于术后4个月行二期手术时复查上述数据。依据以下3个原则进行分析:颊侧牙槽骨厚度;缺牙位置;是否因牙周病拔牙。结果:当颊侧骨板较厚时,牙槽嵴吸收量较少。前磨牙区域牙槽嵴吸收量较少。结论:颊侧骨板的厚度及缺牙位置均有可能影响术后牙槽嵴的改建。在行即刻种植术时,临床医师必须密切关注种植体颊侧骨板的厚度,水平缺损的宽度等条件。  相似文献   

9.
磷酸三钙生物陶瓷骨内植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拔牙后牙槽嵴生理性萎缩难以维护理想的义齿固位形态。采用羟基磷灰石根状种植体值入增高牙槽嵴或无牙颌牙槽骨骨膜下植入生物材料增高牙槽嵴,其应用均受到一定限制。作者选择磷酸三钙生物陶瓷颗粒材料,经动物实验表明,可引导形成新骨。并运用于临床拔牙后立即植入牙槽窝,经平均72.4周的临床观察,局部牙槽嵴丰满,无明显牙槽骨萎缩吸收现象,比对照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分别增加2.812mm和1.645mm,两组间存在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骨内骨结合的牙种植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牙列缺损和缺失的常规修复方法之一。但是临床常因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萎缩、肿瘤切除术后、外伤、牙与牙槽骨粘连、先天发育不足、颌骨感染坏死等导致牙槽嵴低平或颌骨缺损,  相似文献   

11.
1984年,Assoion等发现了人血浆中提取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当PRP与氯化钙以及凝血酶混合后,各种生长因子即从血小板中的仪颗粒中释放出来^[1]。这些生长因子包括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相似文献   

12.
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种子细胞、生长因子以及生物支架材料是构建组织工程骨的三大要素。由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向成骨细胞分化,取材容易,体外易扩增,免疫原性低等优点,是理想的种子细胞。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中富含大量自体源性生长因子,能诱导MSCs增殖分化,促进骨再生。PRP复合MSCs行组织工程化骨具有一定可行性,已应用于颌骨缺损的修复、牙周组织再生以及种植外科等领域的研究。本文就PRP复合MSCs在口腔颌面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BMP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65年,Urist[1]将脱钙的骨基质(deminemlized bone matrix,DBM)种植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3周后在原来的肌肉组织中发现有大量的软骨组织及骨组织形  相似文献   

14.
BMPs诱导成骨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颌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颌骨缺损的治疗有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和组织工程骨。自体骨移植过程中会对自身的组织造成新的创伤,而且很容易受到可移植骨量的限制以及塑形的困难;异体骨的移植中会出现免疫反应的问题;所以众多的研究现在集中在组织工程骨。在这个领域,  相似文献   

15.
<正>牵张成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先天、感染、外伤、恶性肿瘤引起的骨骼畸形、骨缺损的外科技术。其骨延长的基本原理是截断骨块后逐渐牵引两骨段,促进骨表面血管化,新骨将会在两骨段间隙中逐渐形成。此技术的主要局限性在于需要新骨形成,矿化的时间过长,同时也增大引起相关并发症的概率。目前国内外学者已试图研究多种方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基因修饰作为一种应用在牵张成骨的新型手段,通过将具有诱导成骨功能的细胞因  相似文献   

16.
<正>种植义齿修复已作为一种功能可靠、理想的缺牙修复方法而逐渐普及[1]。牙槽骨的吸收和上颌窦的气化常常导致上颌后牙缺牙区骨量不足和骨质稀疏,从而严重影响了牙种植体的成功植入[2]。对于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不足的病例,上颌窦底提升术(sinus floor elevation)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骨增量技术。标准的上颌窦底提升术通过完整分离并提升窦腔黏膜,在窦腔黏膜和窦底骨板间填入骨移  相似文献   

17.
<正>肿瘤细胞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产生生长因子,作用于细胞外基质或肿瘤细胞,调节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等能力,运用特异性的分子靶向药物阻断这些生长因子与受体之间的作用治疗肿瘤是目前肿  相似文献   

18.
<正>外伤、感染等引起的牙髓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传统的牙髓炎治疗方法是对患牙进行根管治疗来保留患牙。但是经过根管治疗的牙齿失去营养代谢,丧失防御及保护功能,牙体组织变脆。对于根尖未完全发育成熟的恒牙而言,根管治疗仍然是一个临床上的挑战。尽管传统的根管治疗可以有效去除根管内牙髓感染,控制症状;但可能会造成牙根发育停滞,继而造成牙髓坏死,根管壁结构脆弱,牙根易折裂,降低牙齿存活率。因此,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颌磨牙拔除过程中牙根坠入上颌窦的取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上颌磨牙拔除过程中牙根坠入上颌窦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取出病例31例,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用微创方法在内窥镜辅助下取出坠入上颌窦内牙根病例13例。随诊观察其长期并发症并评价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结果随访1~3年,采用传统方法的31例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面部肿胀、术区自发性钝痛等长期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上颌窦瘘复发,对手术效果不满意;应用内窥镜辅助下取出上颌窦内牙根的13例,无一例出现长期并发症,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用传统手术方法取出上颌窦内牙根,术后长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内窥镜下取出上颌窦内牙根是一种微创的、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口腔鳞癌诱导化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口腔癌瘤的80%以上[1]。因头颈部血供丰富,其生长迅速,易发生转移,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