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多次波发育等特点,采用多域去噪、叠前去多次波、保持振幅处理、串联反褶积、浮动基准面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目标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改善了该区的地震资料品质和成像效果,为提高塔中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精度和开展烃类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非均匀介质理论基础的有限差分法弹性波方程正演模拟方法,开展了小尺度、横向变化大的薄互层或不连续的非均匀储集体模型的地面多波地震弹性波模拟研究工作。通过对胜利油田垦71地区薄互层油气储集体多波地震进行正演模拟及资料处理,研究了弹性波场响应特征与储层参数变化之间的规律,指导了多波采集观测系统设计,验证了地面多波地震成像处理方法与软件的有效性和精度,进而为储层预测及评价提供依据和提高油气识别和预测的精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2007年度EAGE年会看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方位或宽方位的三维采集技术,能够改善地震资料的照明、去除多次波和提高横向分辨率,因此,相对窄方位采集的资料,在成像方面有明显的改进。在地震速度建模方法中建立短波长的速度模型,可以提高速度场的分辨率。复杂地质体建模加入地层倾角变化和各向异性的影响,使得速度模型更加适应地下复杂构造。在构造倾角大于90°和射线多路径成像问题中,可以采用逆时偏移方法实现高陡构造的成像。纵波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应用表明,在偏移处理中即使采用最简单的各向异性参数,也比使用各向同性参数处理的效果好,各向异性参数应尽早引入处理流程。对比转换波资料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能够改善成像道集和剖面的质量。S波分裂中的慢S波在含水地层的振幅响应为弱振幅,且S波分裂现象明显,而含油地层的S波分裂不明显。这些观测表明了用S波分裂进行油水识别的可行性。多分量地震资料中PS波的振幅信息能够提升PP波在河道砂岩识别中的精度,速度比和各向异性参数的应用能精细刻画地层裂缝发育。在四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获得的不同差值剖面可能会改变对剩余油分布的判断,显示出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重要性。用时移地震资料监测断层的移动,可以规避钻井穿越活动断层时的风险。贝叶斯方法能够有效地计算出AVAZ反演产生的不确定性,可视化显示后可为AVAZ反演效果提供评估依据。叠前地震资料反演的属性参数能用于储层预测。  相似文献   

4.
频谱成像技术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谱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用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地震处理技术。它对储层边界、储层各向异性和薄储层的识别比传统的地震属性处理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本文介绍了频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储层预测方面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5.
南海某构造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主开发的海上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对南海某构造采集的二维多分量地震勘探资料中的一条测线进行了试验处理。处理中,针对该构造资料转换波静校正难度大、气云区转换波不易成像等难题,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手段和措施。通过对各种参数效果的比较和分析。确定了合适的处理流程和参数。结果表明,在“气烟囱”模糊带处得到了较好的转换波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资料处理及其对储层预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影响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和处理中的应对措施。强调了叠前处理信噪比与分辨率关系的重要性。分析了资料分辨率对储层预测的影响和高分辨率资料对储层反演的作用。解释结果对比表明,高分辨率资料对地质成像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避开了衰减严重的和非均质较强的近地表低降速带,井间地震可以得到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原始地震资料。本文研究了井中管波的形成机理和衰减方法,探讨了直达波层析成像和VSP—CDP成像方法。据此对胜利罗家地区进行的实际资料处理得到了初步的井间速度层析和反射波成像。该成像结果能够帮助了解井间速度、地层以及储层的横向变化和展布,有助于研究井间的微构造和小断层。  相似文献   

8.
Gran.  JR 苟晓菊 《国外油气勘探》2000,12(4):463-472,482
在Tommeliten Alpha油田已获得质量极好的海洋多分量海底资料。主要波型被解释为常规的压缩PP波和转换的PS波。与Tommeliten Alpha油田有关的最重要的地球物理问题是气柱的存在使储集带中的常规3-D地震成像模糊不清。转换的PS波有效地穿过这个气柱,从而相当大地改善了这个储层的成像情况。后来的解释说明Tommeliten Alpha构造是一个断裂穹隆。  相似文献   

9.
实测井间反射高分辨率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鉴于井间地震资料波场的复杂性,现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利用初至波的旅行时数据来进行井间层析成像。本文将VSP资料处理技术应用于井间地震资料之中,对两个共炮点道集和两上共接收点道集的上下行反射波作了井间成像,获得了十分理想的高分辨率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中部下二叠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物性差、厚度薄、埋藏深且空间各向异性较强,给地震资料处理和储层预测造成困难。为明确研究区茅口组地层下一步勘探方向,以中、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处理成像和非均质性缝洞型储层量化描述为导向,探索并形成了多敏感曲线融合、井控高保真宽频处理、岩溶古地貌刻画、地震相带预测以及相控储层反演预测等多种关键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以提升地震资料对构造、断裂、薄储层的宽频成像精度为核心,在地震资料解释方面,以精细描述白云岩储层主要参数为目标,结合“先岩溶后储层”的评价思路,对川中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储层进行精细解释评价,共预测了2个白云岩储层发育带,预测结果与新钻井结果吻合度较高,为下一步川中地区油气勘探开发以及井位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多分量地震勘探在渤海海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气层地震成像模糊的问题,进行了我国首次海上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分64个线束进行滚动施工,每个线束采集2条平行于电缆方向的二维测线和19条垂直于电缆方向的三维测线,在现场处理得到的二维测线上,模糊带内转换波的成像很好。室内资料处理时先处理纵波资料,再在此基础上处理转换波资料。由于转换波与纵波勘探的原理不同,转换波资料的处理有一些特点:共转换点的概念、水平分量的极化、Inline分量和Crossline分量的旋转、动静校正、转换波的三维DMO。分析了造成转换波三维叠加后频率下降的原因,并对转换波资料的解释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井间地震技术能够实现两井之间构造和储层等地质目标的高精度成像。数值模拟技术是研究地震波在井间传播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认识井间地震的复杂波场。利用声波方程建立井间波场数值模拟计算公式;选取1对实际井的声波测井资料建立速度模型,进行井间数值模拟,得到了合成记录;对记录波场进行分析,清楚地观察到了上行、下行反射波和直达波的时距特征;最后,对模拟得到的合成记录进行了反射波成像处理。不同观测系统设计参数的成像实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以帮助优化野外观测系统的设计,降低井间地震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北海DG油田浅层广泛发育一套近千米厚的高速灰岩屏蔽层,下伏储层只能在近偏移距采集到弱反射地震信号,中远偏移距接收的是折射波、多次波和转换波的复合干扰波。提出了高速灰岩屏蔽层下伏目标储层成像和预测的处理反演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井和地震层速度的一维二维波动方程正演模型确定储层上覆灰岩顶面的临界角;并制定原窄反射角中远角度倾斜干扰波压制处理方案,改进原窄反射角共反射点道集中远角度反射波成像质量;同时统计分析储层敏感岩石物理参数,认识到泊松阻抗属性是DG油田区最敏感的储层指示器。运用新处理宽反射角地震资料和原窄反射角地震资料进行叠前反演泊松阻抗对比,新发现了原先用窄反射角资料漏判的储层,指明了DG油田区下步勘探潜力方向,对其他地区高速块体下伏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部L地区碳酸盐岩缝洞储层是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具有埋深大(超过5000m)、非均质性强、形态复杂等特点,单一应用纵波信息进行储层和流体预测精度偏低。为此,针对西部L地区超大面积(满覆盖面积1096km2)的三维转换波资料,通过研究形成了以转换波组合静校正、四参数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建模和横波分裂时差校正为关键成像技术的转换波处理流程。最终在深层碳酸盐岩储层获得了高质量的转换波成像结果,尤其在气藏发育带转换波成像质量明显好于纵波,充分展现了转换波技术在超深碳酸盐岩勘探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刘景彦 《海洋石油》2013,33(2):33-36
目标测区虽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目的完成了两次常规的两个采集方向近乎正交的三维地震勘探,但是由于地下地质条件异常复杂,诸如浅层碳酸岩、盐丘刺穿、储层的反射系数较低、多次波发育等等,所以引入非传统海上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多方位角地震数据处理,对两块三维勘探数据,执行了面元网格归一、地震数据匹配以及建立斜方晶体各向异性速度模型。基于同先导试验叠加道进行互相关处理,利用多方位角叠加处理模块计算加权叠加值。多方位角处理数据较好地丰富了处理频率成分和频带宽度,改善了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地质成像效果,优化了断层成像。同时,基于工作实践指出进一步强化在地堑下方的低反射系数层的成像问题,仍然是未来地震处理技术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地质背景复杂,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反射特征多变;并且存在低速硅质白云岩,其纵波阻抗与储层接近,利用单一纵波无法准确区分硅质白云岩与储层。因此储层预测难度较大。而多波技术在储层预测、流体识别、裂缝检测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为此在纵波处理的基础上,针对该区转换波资料处理的难点,采用了改进的转换波静校正技术、转换波高分辨处理技术和转换波各项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解决了该区转换波深层成像问题,获得了高质量的转换波地震资料;同时通过多波层位标定和层位匹配,消除了纵波和转换波的旅行时差,将转换波压缩至纵波时间域,二者波组对应关系较好,结合测井数据的统计和实际纵波和转换波剖面的对比分析,利用横波阻抗能够有效区分低速的硅质云岩和储层,提高了该区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波动方程法井间地震成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井间地震波场丰富,含有反射波、直达波和管波等多种波型。为实现井间地震成像,首先对井间地震资料进行波场分离,提取反射波信息;其次通过直达波层析成像估算偏移速度场;最后利用Gazdag相移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偏移处理,获取井间高分辨率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徐家围子火成岩气藏的成因与分布异常复杂,导致深层地震反射连续追踪困难,储层内幕难以识别。采用大阵列3D-VSP联合勘探可在井周围目标区形成高分辨率成像资料,获取更为直接的储层信息,因此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介绍了大庆徐深21-1井160级3D-VSP勘探技术应用实例:采集方面主要是针对目标体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和采集参数选择;数据处理中主要采用快速高精度3D-VSP初至拾取、矢量波场分离、各向异性参数反演、基于射线追踪的VSPCDP转换和叠后偏移成像等特色技术;最后对处理成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大阵列3D-VSP资料在该区储层精细解释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在松辽盆地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松辽盆地陆相薄互层岩性勘探所遇到的困难,近年来在油田上开展了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试验,探讨了一套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采集时考虑纵,横波入射临界角,求出最大,最小炮检距,决定野外观测系统;处理时,采用τ-p域各向异性介质的平面波理论与波的偏振投影,实现P波,SV波分离,对转换波(SV)处理考虑到射线路径的不对称性,故用共转换点(CCP)道集求其时距曲线,从而得到最终转换波叠加剖  相似文献   

20.
复杂山地地形变化剧烈,低降速带变化大,是目前地震目标处理亟须解决的问题。普光气田大湾构造的勘探实践表明,复杂山地三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的关键问题为:静校正;噪音压制;能量、频率的一致性;速度的精确拾取;波场复杂:在大湾构造三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中,通过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三维F-X相干燥音压制、三维叠后一步法偏移等技术与方法,使飞仙关组储层得到了较为清晰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