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35个边坡实例资料,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聚类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评判,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性及适用性,指出模糊综合评判法可操作性与主观性较强,模糊聚类法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2.
孙江涛 《山西建筑》2009,35(3):260-261
构造了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结合某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实际问题,通过模糊评判模型计算得到了公路边坡稳定性的预测结果,计算结果表明该评价分析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边坡地震稳定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突变级数理论,对边坡她震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对边坡地震稳定性的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矛盾分解,并对数据归一化处理,利用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突变模糊隶属函数,由归一公式进行综合量化运算,得到总的隶属函数.从而进行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分析评价.对16个典型的地震边坡作为预测样本进行了评价研究,并将得到的预测结果与灰色聚类法、综合指标法预测结果以及与边坡的实际震害程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突变级数法成功率高、客观性强,为边坡地震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糊评判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岩溶区路基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结合湖南省某铁路路基岩溶勘探资料 ,提出了铁路路基下伏岩溶稳定性的综合评判模型 ,采用模糊统计方法构造各因素的隶属度函数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评判中权值分配 ,最后对其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评判结果较准确地反映了岩溶的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影响雅康路高陡边坡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判,并采用Matlab程序编制了高陡边坡稳定性快速分级系统,实现边坡稳定性判定的可视化。实例表明,模糊理论评价结果较真实的反映了边坡所处的稳定状态,评判程序简便可行,实现了高陡边坡稳定性的快速评判。  相似文献   

6.
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受多因素耦合控制,其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特点,对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研究与归类,并建立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综合评判计算模型。以新建长韶娄高速公路边坡工程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计算,结合模糊数学理论,计算该段边坡的最终稳定性级别。为验证评判结果的准确性,对该边坡建立了三维数值仿真计算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其稳定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重视并充分掌握边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判计算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对高速公路建设中复杂地质条件边坡展开快速、有效的稳定性分析评判。  相似文献   

7.
边坡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专题调查基础上 ,根据某煤矿边坡的实际地质条件 ,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 ,确定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 ,将各主要因素转化为模糊语言 ,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 ,对该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边坡的实际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评价城市综合管廊在运维期间的风险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针对综合管廊运维的组合赋权-改进风险矩阵法的风险评价模型。该方法改进了传统风险矩阵法的风险图谱求解法,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以判定风险等级。通过文献分析法、肯特法、WBS结构分解法和德尔菲法确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阶段的风险等级;将安全风险的后果严重性转化为求指标权重问题,结合专家调查问卷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求取组合权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更客观;再次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进行模糊合成运算,采取最大隶属度法和加权平均法对比分析运算结果,得到风险总体等级和个别风险因素影响排序。将风险评价模型运用于实际工程中,判断工程项目的风险等级并给出风险规避的建议,可为类似工程项目的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灰色聚类方法预测边坡地震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边坡的地震稳定性受到边坡的岩土特性、地形地貌、地震地质 ,大气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且这些影响因素难以精确确定。将天然边坡看作是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灰色系统 ,用灰色理论中的灰色聚类方法预测其地震的稳定性。通过将预测结果与边坡的实际震害作对比 ,讨论了灰色聚类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影响铁路路基冻胀的因素很多,文中就冻胀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土体冻胀进行预测。模糊评判模型,通过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路基实例进行冻胀预测分析,与实际冻胀数据比较,评价客观、真实、有效。为预报路基工程病害、进行工程改建和整治设计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AHP的模糊评判法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常用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常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存在的一些缺陷,针对其复杂性和局限性,建立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该模型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结合起来,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评价结论。同时,应用该评价模型对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厂房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可以使边坡稳定性评价更全面、更科学、更符合实际,该方法简便可行,结论可靠,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未确知测度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占锋  向娟  胡毅夫 《工业建筑》2014,(Z1):621-624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边坡稳定性的未确知评价模型。针对边坡稳定性评价中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从岩体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特征出发,选用7个指标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指标,建立各评价指标未确知测度函数;根据信息熵理论计算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稳定性评价;将建立的模型对某待评价边坡进行了实际应用,并与可拓理论、模糊评判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与可拓理论、模糊评判结果一致,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该边坡稳定性的状况,且方法科学合理、意义明确,为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影响因素众多,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常采用各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但在应用中,很难找出一种合适的方法来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常是由专家凭经验给出权重大小,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这类方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考虑到以上不足,提出了边坡稳定性主客观权重多级模糊模式识别分析模型,该模型采用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的客观方法确定权重的初始解,然后视需要按二元比较模糊决策简捷方法对初始解作必要的主观调整,使专家经验的重要性和数值计算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最后应用实例进行对比分析,以说明其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影响黄土高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选用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坡角、坡高及地震烈度6个因素评价边坡稳定性,存在信息量少、因素之间界限不明确且有主次之分的问题.鉴于此,建立灰色定权聚类评价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确定权重,以甘肃兰州黄土地区高速公路均质边坡工程为例,验证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以用于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模糊数学引入到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已取得多项成果,但评价专家主观意识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评价因素覆盖面不全,因此评价系统对岩质边坡的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始终存在。对此,在将岩体质量分级法和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引入到模糊评价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边坡稳定性模糊评判方法。该方法在增加和修正评判因素的同时,通过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选取适当的参照量,将某些因素影响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确定这些因素的权重比,减少专家评分中主观上造成的偏差。结合实际工程的分析过程显示,该方法实际操作性较强,对岩质边坡的分析更具针对性,能使得较多的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参与评判。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的不确定性和错综复杂性以及传统分析方法的主观性和不切实际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拓理论的多层次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对辽宁省的庄河边坡从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和工程条件三个层次五个指标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确定了该边坡的稳定性等级,研究了影响该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同时,通过计算各影响因素的可拓关联度、权重等指标,得出了地震力是影响该边坡稳定性的最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从库伦强度理论和岩体应力状态两个方面,分析了竖向地震力和水平地震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该方法将可拓理论和地震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相结合,不仅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综合的研究方法,而且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模糊数学引入到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已取得多项成果,但评价专家主观意识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评价因素覆盖面不全,因此评价系统对岩质边坡的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始终存在。对此,在将岩体质量分级法和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引入到模糊评价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边坡稳定性模糊评判方法。该方法在增加和修正评判因素的同时,通过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选取适当的参照量,将某些因素影响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确定这些因素的权重比,减少专家评分中主观上造成的偏差。结合实际工程的分析过程显示,该方法实际操作性较强,对岩质边坡的分析更具针对性,能使得较多的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参与评判。  相似文献   

18.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是进行工程设计和制定相应工程措施的重要依据。根据与围岩稳定有关的地质资料建立了围岩稳定性分级表,在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识别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构造目标函数,对影响围岩稳定性的5项指标:岩石质量指标RQD,湿抗压强度Rw,完整性系数Kv,结构面强度系数Kf,地下水渗水量W/L等进行了关联分析,建立了围岩稳定评价灰色最优归类数学模型。模型运用了动态权重计算方法和综合评判指数的概念,以充分考虑评价标准指标的离散性。算例分析表明了文中方法对围岩稳定性评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对掌子面稳定性分析,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文中通过对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法分析过程的介绍,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影响掌子面稳定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评价可以定量的分析出隧道掌子面稳定性情况以及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