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干细胞移植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报道的实验大鼠脊髓损伤造模后干细胞移植的相关文献,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移植到受损脊髓实验大鼠后可分化成不同功能类型的神经细胞,能释放促进宿主神经元再生的营养因子,重建轴突的连续性.结论:脊髓损伤后干细胞移植可重建脊髓神经传导的连续性,预示着干细胞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证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经丹参等诱导剂诱导后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因此有可能成为治疗脊髓损伤新的种子细胞。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后,对急性闭合性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学及损伤脊髓组织中各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4代,将细胞收集并制成浓度为1×109L-1细胞悬液。盐水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1周,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射1mL干细胞悬液,盐水对照组同法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与结论:与模型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BBB评分明显升高(P0.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巢蛋白的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后3d及1周,在损伤区及临近的脊髓节段可见经荧光染料标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聚集在受损伤脊髓节段1cm范围内,呈不均匀分布。提示急性闭合性脊髓损伤大鼠经尾静脉移植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其行为学得到改善,受损脊髓节段局部神经元细胞分化明显增多,修复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3.
移植神经干细胞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结构与功能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 探讨移植神经干细胞对脊髓全横断性大鼠部分结构与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在脊髓全横断处移植神经干细胞60d后,在横断处下方3mm注射荧光金逆行标记轴突再生的上运动神经元,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干细胞在宿主内的分化,同时用体视学方法观测脑干红核和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的神经元密度变化。用BBB评分法和爬网格法观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等。结果 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在宿主内存活并向前后方向迁移到脊髓内,部分神经干细胞分化为GFAP、NF-200和GAP-43阳性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后在红核和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可见有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胞体,脊髓横断处附近脊髓组织的溃变程度减轻,红核及躯体感觉运动区内神经元密度高于未移植组,大鼠后肢的自主运动功能明显好于未移植组。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损伤脊髓后能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能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脊髓损伤的治疗仍然是世界性难题,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脊髓损伤是近年来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2000年以后收录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干细胞,细胞移植","spinal cord injury,stem cell,cell therapy",筛选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排除Meta分析等二次性文献,排除重复或较陈旧的文献,纳入52条篇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文章对干细胞种类及生物学特性、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基本机制、干细胞移植技术、干细胞治疗的疗效等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所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脊髓损伤: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的脊髓相应节段损伤,损伤后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相应改变。如何使受损的神经结构进行再生和修复,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仍是当前治疗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脊髓损伤主要表现在急性期出现脊髓损伤处神经元的坏死、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髓鞘的崩解、神经束变性坏死以引发的炎症反应等。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往往是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修复来实现的。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间充质干细胞以其高度的可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等优点使其可以在不同个体间移植。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后通过分化为神经细胞替代已损伤的神经元;间充质干细胞进入病变区后通过旁分泌释放大量的抗炎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细胞黏附因子来改变脊髓损伤微环境;间充质干细胞能产生多种细胞外基质,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髓鞘化并可诱导细胞方向性生长和迁移等。   摘要背景:脊髓损伤是人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脊髓轴突再生能力有限,恢复难度大,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后遗症,对脊髓损伤治疗方法的探索已成为研究热点。随着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为脊髓损伤的修复带来了曙光。 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性质、应用、局限性及发展前景。 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万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mesenchymal stem cell”,中文检索词为“脊髓损伤,间充质干细胞”,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85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多种作用机制修复脊髓损伤,如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后通过分化为神经细胞替代已损伤的神经元;通过旁分泌机制分泌各种营养物质来改变脊髓损伤微环境的变化;同时间充质干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外基质,为再生轴突提供支持物,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虽然在基础实验中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能起到较好的疗效,但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中的应用却差强人意,还需要更深入地探索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ORCID: 0000-0002-3216-3301(史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对脊髓全横断大鼠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督脉电针组和督脉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的成年大鼠胸10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其中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组在损伤处移植神经干细胞。电针组和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在术后开始接受督脉电针治疗。所有动物存活67d。结果1.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的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和生长相关蛋白-43阳性染色的4种神经纤维均明显多于其他几组。2.电镜下可观察到脊髓横断处有再生的神经纤维穿越,在电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尤为明显。3.大脑体感运动区皮质和中脑红核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数量也多于其他几组,一些神经元的再生神经纤维可能穿越横断处,进入尾端脊髓组织。结论督脉电针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能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受损伤的神经元存活及其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脊髓损伤的功能恢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单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并不理想。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移植途径及联合治疗方式。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 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脊髓损伤,移植途径,联合方式”;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ellular transplant,spinal cord injury,explantation channel,modality alliance”。最终选择47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途径方法很多,如:损伤局部移植、经脑脊液移植、静脉移植、腹腔移植及组织工程支架移植等。组织工程支架移植效果最佳,其次是损伤原位移植、经脑脊液移植,经静脉和腹腔移植效果较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生物工程材料、药物、物理等手段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经得到广泛学者的认可,但对于不同损伤时间、损伤方式和损伤程度移植治疗方案需要进一步规范和评估。  相似文献   

8.
背景: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脊髓损伤最具前景的方法,已经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6-01/2010-12中国知网、Medline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干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英文检索词“stem cells,spinal cord injury,cells transplantation”,共检索到文献49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4篇。 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移植的干细胞可以在脊髓内迁移、分化为神经元并分泌神经营养物质,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改善神经功能。胚胎干细胞最早用于治疗脊髓损伤,但潜在的致瘤性等成为其临床应用的障碍;神经干细胞理论上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首选干细胞,由于分离纯化技术要求严格,费用昂贵等使其在研究中进展缓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可行自体移植,避开了伦理学和移植后排斥等问题,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来源。随着细胞联合移植、基因修饰及组织工程支架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背景:基因修饰的干细胞能够增加多肽和全长蛋白的分泌而起到保护脊髓损伤和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的作用,因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修饰的脂肪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原代培养脂肪干细胞,免疫荧光法行表面标志物鉴定;脂质体介导神经生长因子质粒转染修饰脂肪干细胞,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改良Allen法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转染后的脂肪干细胞注射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BBB评分评估修复效果;脂肪干细胞移植后3周处死大鼠,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移植后损伤节段脊髓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脂肪干细胞获得成功,免疫荧光显示表面抗原CD29和CD44呈阳性表达;转染后脂肪干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 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转染神经生长因子的脂肪干细胞移植后,大鼠BBB评分明显升高,损伤节段脊髓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果表明经神经生长因子转染修饰的脂肪干细胞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研究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细胞移植对颅内疾病的治疗,对植入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成活、分化、迁移、结构重建等了解有限。目的:探讨局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替代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建立SD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伤后即刻分别向损伤区局部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或无钙镁磷酸缓冲液。在术前和术后1d,1周,2周,3周,4周和8周进行BBB评分,观测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于移植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处的存活情况,移植后4周进行损伤脊髓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1~8周细胞移植组BBB评分均髙于对照组;术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远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术后4周脊髓损伤处发现有神经纤维。证实通过损伤后立即局部注射的方式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大鼠脊髓损伤区,细胞可在损伤区存活;存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在损伤局部形成神经元通路,从而促进脊髓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的恢复,并促进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文题释义: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作为轴突再生的一种重要神经营养因子,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并对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突触素:作为突触的特异性蛋白是突触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志物,主要位于神经元胞体及轴突,可调节神经元轴突延伸,参与突触囊泡的介导转运、神经递质释放,对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背景: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定向分化及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过表达GDNF基因的BMSCs分化情况及其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潜在分子机制。 方法:①以重组目的基因腺病毒转染BMSCs并分为Ad-GDNF-GFP转染组、Ad-GFP转染组、未转染组,免疫荧光鉴定各组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GDNF、Wnt3a、Wnt7a蛋白表达。②以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过表达GDNF基因BMSCs(GDNF-BMSCs)、BMSCs、PBS移植至脊髓损伤局部。移植后4周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损伤局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Ⅰ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局部Bcl-2、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Ad-GDNF-GFP转染组BMSCs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转变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2;Wnt3a、Wnt7a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Ad-GFP转染组、未转染组;②移植后4周,GDNF-BMSCs移植组大鼠BBB评分明显提高、脊髓空洞面积显著缩小。GDNF-BMSCs移植组脊髓损伤局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量显著低于BMSCs移植组及PBS移植组,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突触素Ⅰ及Bcl-2表达量显著高于BMSCs移植组、PBS移植组;③结果表明,Wnt信号通路参与过表达GDNF基因 BMSCs向成熟神经元分化过程,移植后通过降低脊髓损伤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及胶质瘢痕形成、促进轴突再生,提高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 ORCID: 0000-0001-6467-730X(黄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已证实神经干细胞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对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分化、迁移的研究有限。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修复的影响。 方法:SD大鼠制成T10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于造模成功后1周采用局部微量注射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损伤对照组仅打开椎管暴露脊髓;移植对照组:注射10 μL DMEM/F12培养液;细胞移植组:造模后移植浓度为1.0×109 L-1的神经干细胞悬液10 μL。移植后通过不同时间点BBB行为评分、病理组织学、免疫荧光技术评价大鼠脊髓功能修复情况及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迁移、分化。 结果与结论:在体外成功建立SD大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移植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随着时间延长BBB评分均不同程度提高,从移植后2周起细胞移植组大鼠评分明显高于移植对照组(P < 0.05);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在体内继续存活、迁移并且分化为NF-200、GFAP表达阳性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干细胞治疗神经组织损伤的关键在于移植具有再生能力的干细胞,通过多种作用机制,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目的: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细胞移植前掺入10mg/L的BrdU进行标记。将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以动脉瘤夹闭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与移植组。移植组大鼠致伤后第7天,通过立体定向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到脊髓损伤中心,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于大鼠脊髓损伤前及损伤后第7,14,30,60,90天进行BBB评分;损伤后第90天处死大鼠,观察其脊髓组织中有无BrdU阳性细胞、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rdu+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rdu+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及单染阳性细胞。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生理盐水组BBB评分在损伤后30d内恢复速度慢于对照组(P0.05),至第90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移植组大鼠脊髓内在损伤中心及头、尾端距离脊髓损伤中心1cm处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移植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单染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移植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已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存在着潜在的治疗价值,然而,当前对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及机制方面研究很少。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40只Wistar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38只造模成功后随机摸球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只接受单纯损伤,不做任何移植;DMEM移植组:损伤后1周予以5μLDMEM局部移植;细胞移植组:损伤后1周予以5μL准备好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局部移植(细胞数1×106)。移植后对实验动物通过BBB评分、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观察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于损伤后2,4,6,8,10周随机于细胞移植组抽取大鼠2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迁移、分化,通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染色比较各组损伤局部胶质瘢痕形成面积。结果与结论:BBB评分损伤后4周细胞移植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损伤后12周细胞移植组与其他两组相比SEP、MEP潜伏期缩短、波幅值增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分化的少突胶质细胞并包绕轴突形成髓鞘。细胞移植组损伤局部胶质瘢痕面积均小于其他两组(P0.05),空白对照组、DMEM移植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未经体外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于损伤大鼠脊髓体内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减小胶质瘢痕,并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已经逐渐由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并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短期疗效。 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造成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经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应用改良Tarlov评分评定大鼠行为学变化,在光镜下对损伤脊髓病理切片进行对比分析。对5例脊髓损伤患者通过损伤原位注射、腰穿、静脉输注的方式行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行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定。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5 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移植后7,15,30 d,脊髓病理切片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恢复。临床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半年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损伤脊髓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途径。 方法: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T10脊髓外伤性截瘫大鼠模型,假手术组6只,脊髓损伤组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假手术组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细胞悬液1 mL(1×106 cells)自大鼠尾静脉缓慢注射移植,对照组静脉注射PBS 1 mL。 结果与结论: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移植后能促进脊髓损伤局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更进一步的表达,这可能是促进神经结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体外诱导的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能否在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处存活、迁移和分化.方法应用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新生大鼠的皮肤在体外经分离细胞、培养、诱导增殖以及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等过程,将诱导产生的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处,30 d和60 d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结果皮肤分离细胞在培养10 d时,呈悬浮生长的细胞已增殖成若干细胞球,并呈nestin免疫细胞化学阳性染色,表明是神经干细胞球.在体内可观察到脊髓损伤处有许多带有绿色荧光的移植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有些还迁移到较远的宿主脊髓组织内.存活的移植细胞有些呈现nestin阳性、MAP2阳性及GFAP阳性.结论经体外诱导的皮肤源性神经干细胞能够在受损伤的大鼠脊髓内存活、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形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证实,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环路,促进轴突再生,恢复脊髓功能。 目的:进一步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不打击脊髓;其余小鼠采用重物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的第7天,治疗组用微量注射器,经眶静脉丛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入等量 DMEM培养基;模型组不做处理。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判断脊髓损伤程度。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生长状态;通过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小鼠运动功能恢复程度。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7 d后的细胞呈NF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模型组小鼠双下肢呈瘫痪状态,假手术组行动正常(P < 0.01)。细胞移植后2周,治疗组小鼠运动功能缺失症状逐渐恢复,对照组小鼠恢复不明显 (P < 0.05);细胞移植4周后,细胞移植组小鼠Tarlov评分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提高脊髓损伤小鼠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脊髓损伤的修复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手段,细胞移植能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及脊髓功能恢复,为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可能,但因脊髓损伤模型及移植方式不同,其治疗效果并不相同。目的:验证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造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术后4周,每周进行运动功能评分ELISA检测脊髓损伤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脊髓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5);移植组大鼠脊髓囊腔较小,NF200表达明显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减少。提示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增加损伤脊髓神经生长因子含量,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文题释义:组织工程支架:目前干细胞移植已被证明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元再生,但是存在移植细胞存活率、定植率较低等局限性。组织工程支架可以提供一个三维空间,模拟更有利的内源性微环境,为移植干细胞提供有效支持,从而促进干细胞在体内黏附、迁移和分化。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它具有干细胞的所有共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它又具有其他干细胞所没有的优势如易于分离提取、不存在伦理问题、不存在免疫排斥风险等,目前已成为组织工程技术中较为常用的种子细胞。  摘要背景: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组织工程支架可以为其提供支持,神经营养因子则可以促进干细胞的分化,3者联合移植治疗方案促进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目的:综述近年来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神经营养因子及其联合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方法:作者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Medlin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spinal cord injury,mesenchymal stem cells,issue engineering,neurotrophic factor”,中文检索词为“脊髓损伤,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神经营养因子”,检索文献类型为研究原著,初检文章712篇,再经过严格筛选后,对符合要求的79篇文献进行分类综述。结果与结论:单纯的干细胞移植并不能重建脊髓的复杂结构和稳定性,而单纯的生物材料、神经营养因子也不能替代脊髓损伤过程中的神经元丢失,因此联合移植是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方向。但是由于脊髓损伤的部位、损伤的组织及其修复时的营养需求各异,如何将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的方案最优化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ORCID: 0000-0001-8505-0231(季航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