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发挥抗氧化应激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MPTP组和MPTP+VIP组。Elisa法检测纹状体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中脑黑质纹状体系统酪氨酸羟化酶(TH)、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蛋白(Iba-1)的表达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MPTP组与对照组相比,MDA水平显著增高,SOD和CAT的表达显著降低;给予VIP可显著抑制MDA的水平(P0.01),增强SOD和CAT的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小鼠GFAP和Iba-1的表达明显上升,TH表达明显下降;给予VIP可显著降低GFAP和Iba-1的表达(P0.05),而TH表达明显增强。透射电镜观察显示:NS组神经细胞和细胞器结构清晰完整;MPTP组神经细胞核膜内陷,线粒体空泡样变;MPTP+VIP组神经细胞和细胞器结构基本正常。结论:VIP能够抑制MPTP诱导PD小鼠中脑黑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对抗氧化应激,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xendin-4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exendin-4组、MPTP组和MPTP+exendin-4组,每组12只。MPTP和MPTP+exendin-4组腹腔注射MPTP(30 mg/kg),每天1次,连续5 d建立亚急性P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exendin-4组及MPTP+exendin-4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exendin-4(2.5μg/kg),每天2次,连续7 d治疗;选择爬杆实验和挂线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ba-1)、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小鼠中脑黑质TH及TLR4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中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TP组小鼠转头时间及爬杆时间延长(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炎症反应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Sch B组,10只/组。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PD模型,Sch B组小鼠给予Sch B灌胃14 d。步态实验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表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荧光强度;ELISA法测定黑质区IL-1β、IL-6和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黑质区TH、Bcl-2、Bax、TLR4和p-NF-κB p65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左前爪步幅显著减小,后爪步宽明显增大,中脑黑质中TH荧光强度显著减弱、表达量减少,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Bcl-2与Bax蛋白表达比值显著减少,TLR4和p-NF-κB p65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Sch B组小鼠的步幅明显增大、步宽显著减小,中脑黑质TH荧光强度增强、表达量增加,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同时Bcl-2与Bax蛋白表达比值显著增加,TLR4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虎杖苷(PD)对严重烧伤小鼠早期肠损伤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严重烧伤小鼠模型,实验分为假烧伤组、烧伤组、低、中、高剂量PD组、谷氨酰胺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测定各组小鼠回肠黏液含量,回肠组织病理学观察,蛋白印迹法(WB)测定各组小鼠回肠组织中SIRT1、NF-κB p6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10、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iNOS)、丙二醛(MDA)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可见小鼠烧伤部位有渗血、感染、水肿发生。与假烧伤组相比,烧伤组回肠黏膜水肿、充血,大量杯状细胞分泌,淋巴细胞浸润,绒毛断裂坏死,回肠黏液含量、SIRT1、IL-10水平显著降低,NF-κB p65、TNF-α、IL-1β、NO、iNOS、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烧伤组相比,低、中、高剂量PD给药治疗后,小鼠烧伤创面有褐色痂壳形成,创面皱缩,随后出现创面上皮爬行、干燥,高剂量组治疗结束后痂壳脱离,创面平整、红润,基本愈合,回肠黏液含量、SIRT1、IL-10水平显著升高,NF-κB p65、TNF-α、IL-1β、NO、iNOS、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谷氨酰胺组症状缓解情况与高剂量组相当。结论:PD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以缓解严重烧伤小鼠早期肠损伤症状,可能与SIRT1/NF-κB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5.
血管活性肠肽对MPTP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突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 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突触及其行为学的影响. 方法 雄性C57BL/6 J小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MPTP组、MPTP+VIP组。利用Tru Scan系统测定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及纹状体区突触小泡膜蛋白 2(VAMP2)和突触素1 (SYN1)的表达变化;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VAMP2和SYN1的表达变化;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黑质区突触的结构改变。 结果 行为学结果统计学分析,MPTP组小鼠的垂直运动距离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而给予VIP的小鼠明显高于MPTP组小鼠。 MPTP组TH、VAMP2和SYN1表达均明显少于NS组,而MPTP+VIP组显著高于MPTP组。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NS组神经突触结构完整; 模型组神经突触数量少,突触间隙不清,突触前成分的线粒体出现髓样变,并且突触小泡数量减少;MPTP+VIP组神经突触结构基本正常。 结论 VIP可使MPTP模型小鼠VAMP2和SYN1的表达上调,减少突触结构的损伤,保护黑质纹状体系统TH的表达,从而改善其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IRT1过表达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炎症反应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2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SIRT1 OE组,以14只相同遗传背景C57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制备SIRT1过表达慢病毒细胞系及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IRT1过表达对NF-κB p65乙酰化水平的而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SIRT1过表达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黏附因子(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清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与SIRT1 NC组细胞相比,SIRT1 OE组细胞SIRT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NF-κB p65乙酰化水平明显下降,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小鼠相比,SIRT1 OE组小鼠TC、TG、LDL-C血脂含量,IL-6、TNF-1α、MCP-1及VCAM-1等炎性因子血清浓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组主动脉血管内膜增厚,可见泡沫样细胞及胆固醇结晶形成的粥样斑块病灶;SIRT1 OE小鼠主动脉血管泡沫化程度明显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得到抑制(P0.05)。结论 SIRT1可通过抑制NF-κB p65乙酰化水平降低NF-κB活性,从而减轻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红景天甙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PTP制备PD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MPTP模型组、红景天甙组和对照组.对各组动物进行行为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阳性细胞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变化;观察红景天甙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的PD样症状.MPTP模型组黑质区(SN) TH阳性神经元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少约为40%和60%,TNF-α阳性细胞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经红景天甙处理后,上述变化均减轻.结论:红景天甙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抑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其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Z-VAD-FMK刺激24 h。乳酸脱氢酶(LDH)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细胞坏死百分比,Western blot检测观察RIP1、IKK-α和NF-κB p65的表达,Western blot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real-time PCR检测NF-κB p65的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应用RIP1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和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DTC)进行干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F-α联合Z-VAD-FMK刺激组(T/Z组)的HK-2细胞中cleaved RIP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IKK-α和NF-κB p65的蛋白水平明显增高,LDH释放明显增多(P0. 01)。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炎症相关指标IL-1β和MCP-1的水平均有明显升高,real-time PCR检测NF-κB p65的mRNA表达水平也有明显增高。给予Nec-1或PDTC刺激后(T/Z+N组或T/Z+P组),LDH释放及炎症相关指标IL-1β和MCP-1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时给予以上2种刺激后(T/Z+P/N组)IL-1β和MCP-1的蛋白水平进一步降低(P0. 05)。结论:T/Z条件下,RIP1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部分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活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B)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肠道功能紊乱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C57BL/6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SalB对照组(SalB组)、模型组(MPTP组)、SalB治疗组(MPTP+SalB组)。腹腔注射MPTP构建PD小鼠模型,腹腔注射SalB治疗;采用爬杆实验检测小鼠行为;通过测定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小鼠粪便含水量评估小鼠肠道功能;免疫组化分析小鼠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结肠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HE染色组织切片观察小鼠结肠黏膜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黑质TH及结肠TLR4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小鼠结肠组织中钙卫蛋白(CP)、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中脑及结肠TH、结肠紧密连接蛋白(ZO-1)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爬杆及转弯时间均明显增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延长,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中脑T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肠TLR4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抑制核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信号通路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核因子NF-κB、环氧合酶-2(COX-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TH阳性神经元明显丢失、蛋白水平下降,NF-κB、COX-2和caspase-3阳性细胞大量表达,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抑制剂组小鼠上述变化明显减轻(P0.01)。结论:在MPTP所致PD模型小鼠中,小白菊内酯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减少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沙立度胺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和对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于造模同时用沙立度胺10 mg·kg-1·d-1和100 mg·kg-1·d-1灌胃8周。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检测NF-κB p65、α-SMA 在肝内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NF-κB p65、IκBα、TNF-α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结果: 高剂量沙立度胺治疗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低于模型组;其ALT、AST水平,HA、LN及羟脯氨酸含量,肝组织细胞核NF-κB p65和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以及肝组织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而PA水平和细胞质中IκBα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沙立度胺可有效地抑制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发展,通过抑制IκB解离和降解从而减弱NF-κB通路对TNF-α表达的诱导可能是它发挥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siRNA对小鼠血管内皮细胞NF-κB p65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探索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激活中的应用前景.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000作为转染试剂将化学合成的小鼠NF-κB p65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人小鼠EOMA细胞,RT-PCR测定细胞内NF-κB p65 mRNA表达,Westem blot检测细胞内NF-κB p65蛋白水平.同时观察siRNA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NF-κB激活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转染siRNA后的第24小时,细胞内NF-κB p65mRNA水平降低,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而在第48小时、72小时细胞内NF-κB p65蛋白已经无法测出;在TNF-α刺激后,转染siRNA的细胞组内NF-κB p65的表达也明显受到抑制.说明RNAi技术可以抑制NF-κB p65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雄性BALB/c小鼠20只建立TNBS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罗格列酮处理组及模型组,每组10只。罗格列酮处理组给予罗格列酮灌胃(0. 2 m L,[20 mg/(kg·d)]),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 2 m L/d)灌胃。处理6周后,处死所有小鼠。采用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度指数(DAI)及HE染色结合Spencer结肠炎组织学评分评估两组小鼠肠道炎症程度及组织学改变,ELISA检测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水平及肠系膜脂肪组织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脂肪组织HE染色后200倍光镜下拍照依据比例尺计算脂肪细胞直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F4/80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数量、脂肪细胞成熟标志物外周蛋白(peripherin)、脂连蛋白(adiponectin)及瘦素(leptin)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信号通路中的NF-κBp65、磷酸化的NF-κBp65(p-NF-κBp65)、磷酸化的NF-κB抑制蛋白(p-IκB)及磷酸化的IκB激酶(p-IKK)的蛋白水平。结果罗格列酮处理后第5及6周,小鼠DAI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处理组小鼠肠黏膜IL-1β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而IL-10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罗格列酮处理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直径及脂肪细胞成熟标志物perilipin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同时,罗格列酮处理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及炎症介质IL-6、MCP-1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罗格列酮治疗显著促进处理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adiponectin的表达,而抑制leptin的水平。罗格列酮处理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NF-κBp65、p-NF-κBp65、p-IKK及p-IκB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罗格列酮可显著抑制TNBS模型小鼠肠道炎症,可能与抑制肠系膜脂肪组织NF-κBp65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脑黑质致密部(SNpc)及纹状体(STR)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正常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及MPTP+G-CSF组,采用腹腔注射MPTP法制作小鼠PD模型,MPTP+G-CSF组于最后一次MPTP注射后再腹腔注射G-CSF。爬杆实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尼氏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小鼠黑质致密部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在各组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及纹状体的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TH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小鼠较对照组爬杆用时显著延长(P 0. 05),尼氏染色显示黑质致密部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 0. 05),黑质致密部、纹状体TH表达量显著减少(P 0. 05); MPTP+G-CSF组较MPTP组爬杆用时显著缩短(P 0. 05),神经元丢失减少(P 0. 05),神经元形态较完整;与MPTP组比较,MPTP+G-CSF组黑质致密部、纹状体TH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0. 05)。结论:G-CSF能够改善PD小鼠运动功能,减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增加TH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对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μg/ml的LPS刺激巨噬细胞24 h后用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20、40、80、160μmol/L)处理细胞3 h,MTT法测细胞活性,荧光定量PCR测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测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分泌量,Western blot测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5μg/ml的LPS和不同浓度的NF-κB抑制剂PDTC(1、5、10μg/ml)共同处理巨噬细胞24 h,Western blot测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荧光定量PCR、ELISA测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比较LPS+PDTC组和LPS+PDTC+β-胡萝卜素组炎症因子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的变化。结果: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的细胞活性有提升作用,对炎症因子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抑制NF-κB蛋白的表达可以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LPS+PDTC+β-胡萝卜素组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比LPS+PDTC组明显,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对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不明显。结论:β-胡萝卜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通路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分泌,且此通路不是唯一相关的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健康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腹腔注射MPTP(25 mg/kg);尼莫地平治疗组,每次注射MPTP前3 h灌胃给予尼莫地平(15 mg/kg)。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前列腺素E2(PGE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较,MPTP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的PD症状,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大量丢失,PGE2和TNF-α阳性细胞显著增多,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经尼莫地平治疗后,上述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MPTP所致PD小鼠模型中,尼莫地平通过抑制炎症因子PGE2和TNF-α的表达从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TNF -α活化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NF - κB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以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SF)核因子-kappa B(NF-κB)的影响,以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生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F-κB p65和IκB-α在静息状态和TNF-α刺激后的成纤维细胞中分布;应用TransAMTMNF-κB p65 kit试剂盒检测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κB-α蛋白水平.结果:TNF-α刺激后,NF-κB p65从细胞浆转移至细胞核;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水平在刺激后1 h达到高峰,4 h接近正常;细胞浆IκB-α蛋白水平在刺激后15 min降至最低值,4 h基本接近正常;KFB较NSF对TNF-α的刺激更为敏感.结论:KFB较NSF对TNF-α活化NF-κB更为敏感,可能是瘢痕疙瘩形成的潜在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海带多糖(LJP)对放射(Rad)诱导的小鼠下颌下腺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9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trl)组、LJP组、Rad组和LJP+Rad组,每组24只。在Rad处理前1周连续给药,采用[60Co]γ射线创建放射性下颌下腺损伤模型并观察小鼠Rad处理后1 d、3 d、7 d和14 d的唾液量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下颌下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下颌下腺组织中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JNK(p-JNK)、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CP-1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下颌下腺核因子κB(NF-κB)p65亚基和JNK的定位。结果:与Ctrl组相比,Rad组小鼠唾液量显著降低(P0.05),镜下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且NF-κB和JNK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5);而LJP干预可以减轻小鼠下颌下腺炎症,并显著抑制NF-κB和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LJP可以减轻Rad诱导的小鼠下颌下腺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和JN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合欢皮乙醇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釆用25%四氯化碳(橄榄油助溶)单次腹腔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筛选合欢皮乙醇提取物抗急性肝损伤的活性部位。通过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肝细胞中NF-κB p65、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odel组比较,合欢皮乙醇提取物正丁醇相低剂量(AB-L,4 mg·kg~(-1)·d~(-1))组和高剂量(AB-H,8 mg·kg~(-1)·d~(-1))组血清中AST水平和ALT水平显著降低。HE染色病理学观察可见肝细胞坏死范围、程度和炎细胞浸润较model组明显减轻。与model组比较,AB-H组和AB-L组小鼠血清中的TNF-α和IL-6水平明显下降,小鼠肝细胞核中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AB-H组和AB-L组的肝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Bax比值升高(P0.05)。结论:合欢皮乙醇提取物正丁醇相可能通过减少NF-κB p65的活化而抑制IL-6和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以及调控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减轻肝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青藤碱(SIN)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核因子(NF)κB p65的核移位的影响.方法 从新鲜脐带中分离并培养HUVEC,用TNF-α诱导NF-κB p65核移位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SIN(0.25、05和1.0 mol/L)或地塞米松(Dex,1.0×10-6 mol/L)进行干预,收获细胞.提取细胞总核蛋白,用ELISA法检测核提取物中NF-κB p65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检测VCAM-1 mRNA 的表达.结果 所提取的核蛋白浓度在0.16 g/L至0.77 g/L之间.与TNF-α刺激组相比,SIN干预组(0.25 mol/L、050 mol/L 和1.0 mol/L)和Dex (1.0×10-6 mol/L)干预组核提取物中NF-κB p65水平下降,各干预组VCAM-1 mRNA相对表达量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SIN(0.25、0.5、1.0 mol/L)和Dex (1.0×10-6 mol/L)能抑制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NF-κB p65核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