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阑尾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阑尾炎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切口痊愈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切口痊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阑尾炎术后患者中可缩短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切口痊愈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吴刘萍  陈瑾  曹苏 《四川医学》2017,38(8):891-895
目的探讨腹横筋膜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及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63例在我院外科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TAP组31例,对照组行静脉镇痛,TAP组行腹横筋膜阻滞加静脉镇痛。手术结束后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进水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同时于术后苏醒时刻、术后12h、术后24h评估患者VAS疼痛评分,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 TAP组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6.23,P<0.05),手术时间、拔管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0.97,P>0.05);TAP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2、21.23、18.97,P<0.05);于术后苏醒时刻、术后12h、术后24h,TAP组无痛例数均多于对照组,轻、中度例数均少于对照组,重度疼痛例数与对照组相同,两组疼痛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2、21.65、17.89,P<0.05);TAP组恶心呕吐、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头晕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4、17.34、21.43,P<0.05),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例数与对照组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0.001,P>0.05)。结论腹横筋膜阻滞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气囊导尿管去顶插管对膀胱造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行膀胱造瘘术的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联合气囊导尿管去顶插管。比较两组膀胱造瘘术后3个月小腹部疼痛程度、膀胱激惹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小腹部疼痛程度、膀胱激惹发生率明显下降(χ~2=20.76,P<0.05),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3.24,P<0.05)。结论对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集束化护理联合气囊导尿管去顶插管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霞 《中国乡村医生》2023,(23):113-115
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融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外科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3天,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融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胃肠蠕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保温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水平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104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集束化保温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康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糖、肾上腺激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对照组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集束化保温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加快其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病人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MILES术后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病人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000,P<0.05);且观察组病人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t=3.077~9.536,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模式可减少MILES术后结肠造口病人的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148-150+154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发生率显著降低,且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谵妄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用于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其效果较为显著,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集束化管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集束化管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7±0.4)d和(10.1±1.2)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实行集束化管理,可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提高,术后可促使患者尽早排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腔内隔绝(TEVAR)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TEVAR术治疗的50例B型AD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0%(9/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于B型AD患者TEVAR术后,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所选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为收治的确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49-152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行传统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行多协科协作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时间均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EORTCQLQ-C30)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以加速结直肠肿瘤患者康复进程,安全性、有效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甲状腺良性病变全腔镜手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本院行甲状腺良性病变全腔镜手术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心理状况评分(HAMA、HAMD)、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的18.75%(X~2=5.031,P=0.02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甲状腺良性病变全腔镜手术中的护理效果较好,可改善围术期指标及心理状态,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宣教在上尿路结石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做日间手术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从患者候床开始至出院后1周内给予系统化健康宣教。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宣教有助于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ICU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ICU期间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ICU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改善ICU相关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和压疮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6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压疮严重程度、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疮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O2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降低压疮严重程度、压疮发生率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HCH)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HCH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ESCA)评分、下肢DVT发生率。结果两组ESCA评分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未发生DVT,对照组发生率为14.29%(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HCH术后患者自护能力,有利于降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1):152-154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PICC置管的5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50例收治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250例收治于同年7月至12月,前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时的疼痛情况、置管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置管10 min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2.046,P=0.023),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t=9.584,P=0.001)。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9.6%)低于对照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2,P=0.045)。结论:集束化管理能够减轻早产儿PICC置管的疼痛,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降低外周血管介入手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于2017年5月开始实施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将2016年5月-2017年4月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的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实施集束化管理模式护理干预的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患者53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止血相关事件、血管相关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SAS、SDS)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相关事件发生率为16.98%,低于对照组的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66%,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两组术后腹胀、食欲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腰背酸痛、术肢麻木发生率分别为5.66%、5.66%,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2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有效改善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腰背酸痛、术肢麻木状态,缓解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结合快速康复护理在肺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于滨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行为训练结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12、24、72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肺癌患者围术期实施行为训练结合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下床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