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通过Airpak软件对3种气流组织形式(同侧送排风、异侧送排风和置换通风)下小型会议室夏季室内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的室内温度、速度、PMV值和PPD值分布,对比分析不同气流组织的人员热舒适性。结果显示:室内供冷工况下,会议室采用置换通风形式满足的热舒适等级更高,且室内的气流速度波动较小,能够较好地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是理想的气流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以琅琊山水电站为例,对发电机层顶拱送风方式进行了热态相似模型试验,采用相似理论与热量阿基米德相似准则数,构建试验模型相似比例尺,探讨了同一风量下不同风口个数、送风温度、送风方式及排风方式对发电机层工作区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空调送风、机械排风时发电机层工作区气流组织均匀,风速满足要求,能有效消除工作区热负荷.  相似文献   

3.
王方  张燕玲  丁雪 《节能》2008,27(3):44-45,51
对郑州某酒店冷冻站的室内空调系统进行了设计。结合建筑本身特点及空调区功能的要求,对中餐厅、西餐厅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对KTV包间、客房采用风机盘管系统,气流组织采用侧送下回方式。对建筑冷、热负荷进行了精确计算,结果表明夏季总冷负荷为378·71kW,冬季热负荷为90·7kW。经过近2年的运行,效果良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节能》2021,40(9):72-76
以数据中心水冷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CFD软件模拟分析不同回风温度及服务器布局下的冷通道温度场、气流组织等,并选用热环境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机房满负载时最佳回风温度为30℃,此时服务器无间隔的摆放方式热环境评价结果更优,且冷通道中间位置的气流组织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北方基地工程研发楼二中庭为研究对象,运用CFD商用计算软件Fluent Airpak3.0,结合PMV-PPD指标对其分层空调方案热舒适性和气流组织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分层空调设计方案应用于高大空间建筑,不仅能保证工作区合理的气流组织设计与热舒适性,而且对降低初投资、节省运行费用、建筑节能有重大意义。同时,该模拟研究对高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节能与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城市冬季地铁站内厅层工作区热环境特性对工作人员热舒适感非常重要。以青岛城市地铁有代表性的两个地下站的站厅层工作区热环境为研究对象,实验跟踪测试了站台层屏蔽门上部溢流活塞风扩散至站厅层的风量及气流温度变化规律;继而对厅层进出口自然流通的新风进行了风量和温度测试。实验研究发现,站厅层工作区的风速和气温受溢流活塞风和新风的耦合作用,呈现的周期性频率近似于溢流活塞风,而温度接近于新风,则站厅层热环境明显偏离常规热舒适性。面向站厅工作人员热环境及热舒适性进行研究,获取了青岛地铁地下站厅层工作区冬季热环境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杨柳  侯立强  刘江 《太阳能学报》2018,39(11):3138-3146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并充分利用自然气候资源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该文探究建筑围护结构蓄热性能对建筑负荷的影响。选取2组外墙保温性能相同但蓄热性能不同的建筑,对比验证建筑室内温度的实测与模拟结果,采用EnergyPlus软件模拟分析3种不同蓄热级别建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热流密度和建筑冷热负荷,并结合夏季夜间通风探究通风量对建筑冷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对于西安地区,在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相同的情况下,重质结构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冬季较高,夏季较低,冬季热负荷较大,夏季冷负荷较小;建筑夜间通风适宜换气次数为15 ach,且对重质建筑的冷负荷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节能》2016,(11)
锻铸车间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易形成干热环境,对周围工作区作业的工人产生了危害。以西安某锻铸车间为例,利用CFD软件Airpak对隔绝热源、局部通风这2种改善车间环境方式进行模拟研究。将得出的辐射温度分布图与风速分布图,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2种方案的优缺点,为今后的锻铸车间的优化设计以及气流组织设计等方面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针对直接空冷机组夏季运行背压偏高、能耗较高的问题,以近年来直接空冷系统技术改造的成功案例为借鉴,提出了数项技术改造方案,采取的技术路线为:在不改变现有空冷系统冷却能力的前提下,设置尖峰冷却系统分流进入主机凝汽器的排汽,降低主机凝汽器热负荷;或者在冷端系统热负荷不变的前提下,增容改造,提高空冷系统的冷却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对比"以热定电""以电定热"两种运行方式下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能效情况,通过设定两种运行模式下的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通用能效指标,建立燃气分布式能源运行通用能效模型。以北京某医院为例,进行负荷模拟,设定机组配置,统计获取其全年逐时冷、热、电负荷,夏季/冬季典型日逐时负荷参数;结果分析得出,与"以热定电"相比,"以电定热"可以获取更高的负荷率、有效利用小时数,带来更高的发电效率,降低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但由于春秋过渡季节无冷热负荷,余热无法利用,整体效率和节能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