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鳉gsdf敲除导致生殖细胞异常增殖,产生XY巨大精巢或XY巨大卵巢。正常精巢、卵巢及gsdf缺失型XY巨大精巢或巨大卵巢的mRNA转录组比对分析和qPCR验证结果显示,igf2bp2表达可能受gsdf信号调控。脊椎动物igf2bp2的分子结构高度进化保守,igf2bp2 mRNA在胚胎发育各时期均有表达,在成体精巢表达量最高,提示igf2bp2可能在早期胚胎发育、性别分化及精子生成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免疫荧光检测显示XY精巢的抗Igf2bp2免疫反应信号强于XX卵巢、gsdf缺失型XY精巢和XY卵巢。不同于gsdf缺失激活igf2bp3的表达,gsdf缺失反而减弱igf2bp2表达。Gsdf对igf2bp2和igf2bp3的正负调控影响其介导的m6A甲基腺苷修饰,以及其靶向的mRNA转录后修饰和翻译,这一分子调控机制可能在脊椎动物性别分化和精子生成过程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和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研究了暗纹东方鲀性别分化过程中性腺发育的组织学及芳香化酶基因CYP19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孵化后11d的仔鱼切片中可看到原始生殖细胞(PGC);孵化后17d可看到隆起的性腺原基(GA);孵化后26d发育成为原始性腺(PG)并从体腔膜上游离出来.卵巢分化时间早于精...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17β-雌二醇(E2)对大黄鱼性别决定与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鱼苗培育到41 dph(days post-hatch)时分别投喂添加了0、80、120 mg/kg 17β-雌二醇的配合饲料,并在开始饲喂前(41 dph)和开始饲喂后第30天(70 dph)、第50天(90 dph)、第80天(120 dph)取样,用大黄鱼性别特异分子标记进行遗传性别鉴定后,挑选出遗传雄性(XY)个体,采用qRT-PCR技术检测性腺中amh、gsdf、cyp19a和foxl2四个性别发育与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E2能下调amh、gsdf、foxl2的表达,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大黄鱼体内的性激素转化通路(cyp19a)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人工养殖黄姑鱼的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各个发育阶段的细胞学形态和生理学特征,将黄姑鱼性腺在第一次性周期内的发育过程划分为5个时期。2月龄之前,黄姑鱼精巢和卵巢均处于第Ⅰ期;5月龄时黄姑鱼卵巢发育至第Ⅱ期,11月龄时卵巢发育进入第Ⅲ期,23月龄进入到第Ⅳ期,24月龄可发育成熟(第ⅴ期);精巢在3月龄时处在第Ⅱ期,4月龄发育至第Ⅲ期,6月龄进入Ⅳ期,11月龄即可发育成熟(第ⅴ期),精巢发育明显快于卵巢。随着日龄的增加,黄姑鱼孵化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的4、5月份,雌性和雄性GSI都出现了明显增加,特别是在24月龄时,GSI系数显著增长,标志着黄姑鱼已经开始进行生殖活动。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基因和Sry相关高泳动类非组蛋白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2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及关系,进而推断其基因表达通路,为研究黄鳝性逆转过程中基因的调控理论奠定基础。文章提取黄鳝Ⅰ龄卵巢(Ⅱ期卵巢)、Ⅲ龄卵巢、Ⅱ龄间期性腺早期、Ⅱ龄间期性腺后期、Ⅲ龄精巢5个时期的性腺组织RNA并反转录成cDNA,通过半定量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其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Amh和SOX9基因在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没有特异性,随着卵巢的败育和精巢的发育,表达量明显升高。Amh基因在Ⅲ龄精巢表达有显著增高,SOX9基因的表达量高于Amh(Ⅲ龄精巢例外)。Amh和SOX9基因的表达呈现正相关,后期Amh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可能是由于存在一个诱导SOX9基因表达的信号,两者在黄鳝性逆转过程及精巢的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可能存在Amh—SOX9基因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获得大鳞副泥鳅幼体,采用石蜡显微切片技术对幼体性腺发生、分化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是在出膜后14 d出现了未分化性腺,卵巢分化始于25日龄,到45日龄分化完全;精巢则是分化于30日龄,于75日龄分化为I期精巢.卵巢分化早于精巢.从性腺分化开始,将要发育为卵巢的性腺还表现为体积快速增大,向体腔中间靠拢,横截面变宽,而将要发育为精巢的性腺则呈两端尖中间稍突的梭形,增生并不明显,这些特征可能与雌雄性腺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分化速度有关,可以作为大鳞副泥鳅性腺早期分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泥鳅为材料,首先确定了阿特拉津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组织学切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研究了阿特拉津长期处理对泥鳅性腺形态和性别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以期准确评估阿特拉津的环境毒性和对水生生物生殖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泥鳅的24h、48h、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1.60mg/L、26.82mg/L、18.98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5.8mg/L.随着阿特拉津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泥鳅的死亡率明显的升高.通过组织学研究发现高浓度的阿特拉津(2.68 mg/L)处理泥鳅21d能够抑制泥鳅精巢精子的发生,促进卵巢细胞的发育.同时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阿特拉津(2.68mg/L,0.268mg/L,0.0268mg/L)能够显著的诱导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基因(cyp19a),类固醇生成因子(sf1)的表达,对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因此,阿特拉津对泥鳅有明显的外源雌激素效应;通过干扰类固醇激素合成基因的表达影响生殖细胞的生成;也通过某种未知的机制干扰性别分化上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性腺分化.  相似文献   

8.
尼罗罗非鱼雌性性腺关键LncRNA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细胞的分化与发育是硬骨鱼类性别分化的重要环节,并受到遗传和环境2个因素的影响.为研究LncRNA在硬骨鱼类卵母细胞发育以及性别分化中的作用,课题组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雌、雄性腺中呈现差异表达的LncRNA,并选取LncRNA(TCONS_02477925)开展研究.发现该LncRNA具有2个外显子,属于典型的基因间LncRNA(Intergenic LncRNA),转录本全长1 537 nt,基因组定位于19号连锁群(Linkage Group 19,LG19)上,并且该基因在卵巢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精巢.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LncRNA主要表达在I和II时相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转录组测序结果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qrsl1和rtn4ip1可能是该LncRNA的cis靶基因,并且2个靶基因在卵巢中表达丰度较高.因此,本研究表明该LncRNA在罗非鱼卵母细胞发育和性别分化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水体中汞镉联合暴露对斑马鱼性腺组织学和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置3个组,对照组中Hg2+ 和Cd2+ 质量浓度均为0,其 余 两 组 中Hg2+ 和Cd2+ 质 量 浓 度 分 别 为5,50μg·L-1 (低 剂 量 联 合 暴 露 组)及15,150μg·L-1(高剂量联合暴露组);以此暴露成年斑马鱼21d,取性腺进行组织学观察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应指标相比:1)汞镉联合暴露对雌鱼和雄鱼的体质量、成活率及雌鱼的性腺成熟系数(GSI)无明显影响,但导致雄鱼的GSI明显降低;2)汞镉联合暴露导致卵巢和精巢组织结构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3)高剂量汞镉联合暴露上调了卵巢中sod1 和gstr 基因的表达水平,但下调了cat1 基因的表达水平;4)高剂量汞镉联合暴露上调了精巢中sod1 和gpxla基因的表达水平,但对cat1 和gstr 基因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结论】汞镉联合暴露可诱导斑马鱼精巢和卵巢组织学损伤和氧化应激,而抗氧化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睾酮(T)和雄激素受体(AR)在中国林蛙生精周期中不同时期精巢内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在中国林蛙生精周期的Ⅰ~Ⅴ期,T和AR在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内均有分布.在不同时期的精巢中,T和AR在生精细胞的定位具有一致性.在Ⅱ期,精子细胞内T阳性反应和AR阳性表达最强.在生精周期的Ⅰ~Ⅴ期,支持细胞内T的阳性反应强度无明显变化.在Ⅴ期,支持细胞内AR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期,而间质细胞内AR的阳性表达最弱.结果表明,T在中国林蛙精巢内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高度可变性,T调控中国林蛙精巢的功能和发育.  相似文献   

11.
稀有鮈鲫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丰年虫为饵料,运用组织学方法,对稀有鮈鲫性腺分化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25±1)℃条件下,稀有鮈鲫卵巢分化时间明显早于精巢.卵巢解剖学上的分化发生在孵出后21d左右,其主要标志为卵巢腔的形成以及形成成簇发育的卵原细胞群;细胞学上的分化发生在35日龄左右,标志为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精巢分化的解剖学标志为输精管原基及精小叶雏形的形成,分别开始于50日龄及60日龄左右;细胞学上的分化发生在60日龄左右,标志为初级精母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鱼类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GtHs)与分布在性腺中的促性腺激素受体(GtHRs)所形成的信号通路,在性腺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GtH/GtHR信号通路在雌性先熟雌雄同体鱼类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克隆了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GtHsβ亚基(FSHβ和LHβ)及其受体GtHRs(Fshr和Lhcgr)基因的序列,并分析了它们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FSHβ和LHβ具有糖蛋白激素家族成员保守的结构特征;Fshr和Lhcgr具有糖蛋白激素受体亚家族保守的结构特征;FSHβ和LHβ基因仅在脑垂体表达,而Fshr和Lhcgr基因仅在性腺表达;在性逆转早期(ET)阶段FSHβ表达量处于低水平,但在性逆转后期(LT)阶段和雄性阶段表达量升高;LHβ的表达模式与FSHβ相似,但从ET阶段到LT阶段,与FSHβ相比其表达量的升高幅度较低;性腺中Fshr和Lhcgr在雌性和ET阶段表达量都很低,LT阶段明显上升,雄性阶段达到最高水平,但Fshr表达量远远高于Lhcgr.研究结果提示,GtH/GtHR通路参与了赤点石斑鱼的性腺发育过程,其中FSH信号通路在这过程中可能发挥更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E3泛素连接酶是细胞泛素化过程中的重要因子,DCAF17(DDB1-and CUL4-associated factor between 17 and the like protein)是E3泛素连接酶的底物受体。为了探讨DCAF17蛋白在大黄鱼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从大黄鱼转录组数据库拼接出该基因,命名为LcDCAF17。LcDCAF17基因全长1733 bp,开放阅读框1530 bp、编码的蛋白质含509个氨基酸、分子量89.281 ku、等电点5.05。LcDCAF17与其他鱼类的DCAF17同源性较高,达70%以上。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LcDCAF17基因在大黄鱼稚鱼、幼鱼、成鱼的各个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卵巢表达量最高,精巢次之。LcDCAF17在性腺发育过程中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成熟期表达量最高,排空期降低。表明LcDCAF17在大黄鱼性腺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成熟(10周龄以上)的昆明种正常小鼠的精巢和卵巢为材料,利用地高辛标记的基因探针进行组织切片上的DNA-mRNA分子原位杂交,研究了PCNA,cdc2,cyclin D1,p2 1和 p16 5种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在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PCNA基因在睾丸组织的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中有强杂交信号,而在雌性生殖细胞及滤泡细胞的发育过程都没有杂交信号;cyclin D1,cdc2,p2 1,p16基因在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中都没有,表明这些基因并没有参与小鼠生殖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调控.这些事实表明在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控制细胞增殖和增殖抑制的基因与培养细胞有不同的机制,它们可能采用了不同的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人的睾丸决定因子(SRY)的高速泳动组蛋白区设计简并引物,以中华绒螯蟹雌雄个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从雌雄体均扩出220bp左右的条带,说明中华绒螯蟹中存在SRY基因的同源体,且无性别差异.经克隆、测序后得到两条SRY盒区相关基因(Sox基因)片段,ES1和ES2,其序列与人相应Sox基因保守区的最高同源性分别为66%和93%.ES1和ES2在成体8种组织中的检测结果表明,ES1在精巢、肌肉、心脏、肝脏、鳃、胸神经团、不同时期的卵巢及排出的成熟卵等组织中均表达,而ES2只在精巢、成熟的卵巢以及排出的成熟卵中有表达,说明ES2基因可能参与性腺的发育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究家禽早期胚胎发育中与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本试验通过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GE技术)以发育到72 h的雌性和雄性鸡胚胎为研究对象。结果成功构建了雌性和雄性鸡胚胎文库,通过对比及分析后得出有66个表达差异基因,包括雌性对雄性表现上调的基因为25个、下调的基因为41个。通过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生长发育、生殖、细胞的增殖分化相关,筛选出了5个与鸡性别分化相关的基因,分别是HINT1Z、SOX9、RSPO1、DMRT1和LHX9基因。结论经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HINT1Z基因在雄鸡中比在雌鸡中的表达量较高,在雌雄鸡中表达差异不显著; RSPO1基因表达雌鸡比雄鸡中高; SOX9基因表达量雄鸡高于雌鸡且差异极显著(P0. 01); DMRT1基因在雄鸡中的表达量高于雌鸡且差异极显著(P0. 01); LHX9雄鸡中的表达量较雌鸡中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一、序论用雌性激素注射到孵化的卵中,促使家禽改变性别,早巳获得结果。在变性的雄性鸡胚或鸭胚中,从性腺的外形来看,精巢都起了变化,特别是左边的精巢,变成略扁平而不规则,形似卵巢状;从组织结构来看,左边的精巢皮部发达,髓部为精索,因之成为精卯巢。  相似文献   

18.
利用RT-PCR技术在鲤鱼(Cyprinus carpio)中首次克隆得到了NOD1基因编码序列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鲤鱼NOD1具有3个保守结构域和相应的保守位点,在进化中与草鱼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分析NOD1基因在鲤鱼不同组织中分布发现,NOD1在头肾和血液中表达最高,在肌肉、皮肤和性腺中表达量最少;鳗弧菌(V.anguillarum)刺激后NOD1基因在肝脏、脾脏、头肾和前肠中表达量都有明显上升。研究结果显示NOD1在鲤鱼应对鳗弧菌刺激天然免疫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性成熟高白鲑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为主要研究基因,采用△△Ct相对定量PCR方法检测分析cGnRH-II基因mRNA在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GnRH-II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此基因在鱼脑、心脏和卵巢中有较高表达,分别为肌肉组织中的317.86倍、122.79倍和71.01倍。本研究测定了高白鲑cGnRH-II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相对含量,为进一步了解GnRH直接或间接参与高白鲑性腺发育成熟调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水体中汞镉联合暴露对斑马鱼性腺组织学和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置3个组,对照组中Hg2+和Cd2+质量浓度均为0,其余两组中Hg2+和Cd2+质量浓度分别为5,50μg·L-1(低剂量联合暴露组)及15,150μg·L-1(高剂量联合暴露组);以此暴露成年斑马鱼21 d,取性腺进行组织学观察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应指标相比:1)汞镉联合暴露对雌鱼和雄鱼的体质量、成活率及雌鱼的性腺成熟系数(GSI)无明显影响,但导致雄鱼的GSI明显降低;2)汞镉联合暴露导致卵巢和精巢组织结构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3)高剂量汞镉联合暴露上调了卵巢中sod1和gstr基因的表达水平,但下调了cat1基因的表达水平;4)高剂量汞镉联合暴露上调了精巢中sod1和gpxla基因的表达水平,但对cat1和gstr基因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结论】汞镉联合暴露可诱导斑马鱼精巢和卵巢组织学损伤和氧化应激,而抗氧化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