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蒙 《节能》2008,27(7)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低压蒸汽的凝液回收是常规凝液回收系统所不能实现的。通过设计一个循环回路系统,解决了低压蒸汽凝液的回收问题,并可推广应用到回收低压工艺蒸气凝液。  相似文献   

2.
北凝技术是联合国环发组织的示范项目,可以为热用户解决缺资金及技术设备的难题。现以北凝独创技术在北京橡胶一厂170℃高温凝结水回收系统技改为例,从五个方面简述原理如下:一、集中疏水集中疏水是实现用热设备三平衡,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常规设计的浮球式疏水阀...  相似文献   

3.
从蒸汽动力船舶凝水回收系统设计及工程应用情况出发,指出蒸汽动力船舶凝水回收系统在设计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管路水击、疏水量计算、疏水阀选型、凝水回收装置选取等。结合船舶动力系统运行环境,针对蒸汽动力船舶凝水回收系统及相应附件在设计、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凝水系统工作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赵宏飞  周慧芳 《节能》2008,27(1):49-49
介绍了季戊四醇车间凝液水回收改造,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北凝技术”在化工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节能法、环保法的实施 ,无疑将各行业热用户通过凝液回收来实现节能降耗、环保治污提到了重要日程上。如何用最小的投资、最小的运行费用、最小的环境污染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时间的安全稳定运行 ,就必须将“点、块”局部改造上升为总体优化系统设计 ,实现蒸汽供热系统“三平衡”。  相似文献   

6.
中小型氮肥企业的变换系统,均不同程度地排放着工艺冷凝液。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变换系统冷凝液,已成为氮肥行业节能降耗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挖掘合成氨生产消耗潜力而亟待探讨的课题。在变换炉采用喷冷凝液工艺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企业存在着设计欠合理、技术不过关、操作难稳定的弊端,更有甚者,不能维持CO变换反应的正常进行,造成催化剂床层温波动大和系统带水的严重问题。为此,本文拟对山西省代县化肥厂变换系统回收冷凝液的技术改造、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作一分析评价,以供有关企业进行节能技改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节能法、环保法的实施 ,许多行业热用户试将通过凝液回收来实现节能降耗、环保治污的目标 ,并将此工作提到了重要日程上考虑。要用最小的投资、最小的运行费用、最小的环境污染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长时间的安全稳定运行 ,就必须将“点、块”局部改造上升为总体优化系统设计 ,实现蒸汽供热系统“三平衡”。本文就此作些分析研究。1 用汽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1)疏水阀易坏 ,维护工作量大 ,费用高。主要原因是疏水阀的压差与选型不当 ,大马拉小车造成非最佳流态 ,投资大 ,效果差。( 2 )输送高温凝液所用的水泵汽蚀严重 ,使用寿命短 ,维…  相似文献   

8.
中小型火电机组凝汽余热回收节能潜力巨大,本文将低真空运行与吸收式热泵有机结合,针对中小型湿冷机组提出一种新型凝汽余热利用系统,既有效降低汽轮机背压提高的幅度,又克服了吸收式热泵投资高与占地大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汽轮机凝汽余热回收的可行性。本文以135 MW湿冷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汽轮机末级运行安全分析,对机组背压及抽凝比设定安全性约束条件;并通过能效及经济性分析对构建的新型凝汽余热利用系统进行优化,得出系统供热等效电及单位供热量成本随着背压的提高先减小后增大,在背压P_b=23 kPa时出现了最低值,即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性均最佳,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果用于指导中小型火电机组凝汽余热利用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吴济海 《节能》2011,30(3):57-60
在提高再生液温度来提高树脂再生度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技改工艺流程的方法,针对离子交换树脂性能变差,导致周期制水量下降,再生频繁的现象,研究利用糖化热水来提高再生液的温度,在冬季将水处理系统的原水温度由14~16℃提高到了35℃.从而可提高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度,使离子交换床的周期制水量大幅提高.技改实施后,减少了离子交换床...  相似文献   

10.
在锅炉设计时通常提高排烟温度来避免露点腐蚀,但是排烟温度过高势必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文中以江苏某纸业公司自备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叙述了余热回收利用技改项目的技术方案和节能成效,对同类型锅炉实施节能技改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栾东华 《节能》1993,(7):9-12
综合分析了印染企业蒸汽凝水回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印染行业特点,就回收利用系统产生的大量蒸汽凝水及余汽、余热资源,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蒸汽消耗、改善蒸汽使用状况等提出了新见解及其基本应用方法。从理论及实际应用方面论述了回收、利用余热资源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节能减排技术在乙烯装置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军 《中外能源》2009,14(6):90-94
介绍了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烯装置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情况:①利用先进裂解技术对落后的裂解炉进行扩能改造;②采用专利技术降低排烟温度;③利用扭曲片管技术降低金属管壁的结焦速度;④采用干式气柜回收技术减少火炬气的燃烧排放;⑤应用先进控制技术优化操作;⑥应用凝液回收技术节约用水。经过改造,裂解炉燃料总量节省了3%;火炬气回收系统每年可回收相当于3×104t液化石油气的燃料气;装置运行平稳;节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首先论述对抽凝机组进行技改的必要性,并提出3种不同的改造方案,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2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推荐抽凝机改抽背机的改造方案,该方案对类似机组改造具有创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石荣  徐昶斗 《节能》1997,(5):29-30
通过对锅炉、蒸汽管网、冷凝水回收系统的综合技术改造的对比分析,说明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及技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凝水回收率做为蒸汽供热系统的节能评价指标之一.已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然而,凝水回收是否真实反映供热系统的质量回收情况?在节能评价时有没有比它更方便更科学的评价指标来代替?这一指标是否比凝水回收率具有更好的可测得性和可分析性?本文从蒸汽供热的系统角度提出系统工质回收率的概念并依热平衡原理建立工质回收率关系式,使其具有明显的可测得性和便于分析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马钢“七五”重点技改项目二钢20吨转炉增钒工程、重视二次能源开发,把回收余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总长度为1184米的蒸汽回收系统管道已进行了全线试压。 在炼钢炉上采用了先进的汽化烟道、使循环水汽化,产生蒸汽,再通过汽包、蓄热  相似文献   

17.
在(节能法)实施和国营企业进行技改的推动下,各行业的热用户节能降低供热成本、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已成为热工专业人员的工作重点。现以北京凝水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独创技术在北京橡胶一厂170℃高温凝结水回收系统改造为例,从五个方面简述原理如下:一、集中疏水集中疏水是实现用热设备三平衡、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常规设计的浮球式疏水问,疏水倍率为2-4倍,以往一台用热设备安装一只疏水间,疏水倍率常达6倍,由于频繁启闭,疏水阀的使用寿命降为0.5-3个月,导致许多用汽设备开旁通,破坏了工艺设计的热平衡。我们通过大量的试…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一套供热功率为310kW的太阳能中温集热利用制蒸汽系统,建立了系统主要模块——太阳能集热器与热変换器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了变工况下太阳辐射强度、凝水回收比、环境温度对系统效率和供热功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运行参数条件下集热温度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辐射强度对系统性能提升显著;回收凝水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不大,但对制热功率的提升较为明显;系统性能随环境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系统存在最佳集热温度,最佳集热温度随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元坝气田试采工程各井站采出水经气液分离器分离后,污水在压力驱动下进入污水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站,随着气田产水量的逐步增加,排液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液位调节阀不能实现自动排液功能、压差排液导致污水管线窜气爆管和污水罐罐底泵振动剧烈等问题,影响气田的安稳长满优运行。为优化排液系统,实现污水的安全高效输送,结合元坝气田实际情况,开展了液位调节阀控制方式优化、排液工艺流程优化、罐底泵安装方式优化等技改措施,以满足多相流液位调节阀高低液位联锁控制、气田水先脱气分离再外输和罐底泵平稳高效运行的需求。现场实践表明,技改后的排液系统完全实现了气液分离器自动排液,降低了污水管网超压运行的风险,减少了罐底泵运行带来的管线震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碱回收炉实施冷凝水回收前后的经济技术对比,说明了高温冷凝水回收系统的技术特点,总结了实施冷凝水回收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